第42章 走過春秋(三十八)

春夏秋冬四季之輪。

渡過下山時生意凄涼青黃不接只能吃老本的糾結不安後, 日子漸漸風生水起。

山裏清閑日子太長, 太悶。

羲和一則生錢,二則松骨, 四海為家奔走兩年後, 手裏存着的木簡也都一清二白散幹淨了。

她并非見到人就送木簡,遇到那些大夫諸侯,商戶士卒, 一看能有生意來往的都不容錯過。除此之外, 簡單的錢貨兩訖即可。

從此走走停停,或游或行。

連跑了兩個月的生意, 羲和打算找個地方落腳。正巧, 她又遇到了有過幾面之緣的下将軍。

兩人從他國路經的時候, 曾有緣駐步時擦身慰問, 以至于兩人來不及寒暄又匆匆離去,更不知彼此姓名,但有着幾分印象。

羲和若要打聽也簡單, 但她更喜歡聽到本人來說, 便想下次見面把車上皮袋裏的竹酒相送。

當是交個朋友。

可惜, 他卻沒有這個福氣。

羲和站在山後, 看着其國君悲恸拉棺前行,以一棺兩椁之禮将他厚葬。

她提着皮袋, 思量再三對着棺椁方向手臂微轉,小心翼翼的将袋口傾斜向地。

極小的一滴,兩滴。

第三滴的時候淅瀝瀝的流出來。

山叢清風, 将細流吹散。

Advertisement

羲和連忙收回,抱着皮袋自己飲下一大口。

“一路走好。”

回去的路上她預備回骊山拿東西,竟然收到了有人尋她的消息木簡。

來信者是吳國大夫,伍子胥。

讓她驚喜的是,伍子胥來信言尋到一對擅鑄兵器的夫妻奉吳王之命要去吳國。

木簡在十日前就到了,羲和算着日子估摸那對夫妻已經往吳國而去,故而她拍着吉量的大臀轉向吳國。

吳國要攻打楚國,其吳王好劍,故而身為大夫的伍子胥聽命要為士卒們打造一批精良兵器。

羲和趕過去的時候,官窯已經打開。有着伍子胥的庇護,她将半成品的馬槊呈上,“我雖打造出來,卻不能如嘗合上。”

以至于一根棍子分成兩根短棍。

莫邪見此想笑,倒是丈夫幹将眼眸一亮,臂膀有力的捧着細長石劍,“這是姑娘親手所鑄?”

“鑄了幾年的功夫,石劍常火煉不得所以要辛苦二位了。”

“能有幸為姑娘相助好兵器也是幹将之幸,但要等上一些時日。”

望着兩人身後熱火朝天的火窯,還要被叫來做苦差的半光身子的男人們,羲和禁不住将目光在那結實好看的肌肉上欣賞一遍,輕聲答應,“好。”

在伍子胥的府上落腳為貴客,羲和剛到的時候受到了其夫人意味深長的打量。

羲和并不在意,只是很欣慰伍子胥的知恩圖報并閑說兩句。雖然沒有故意,但言語之中免不得透露出彼此之間這些年發生的事,一開始時其夫人還有心插上兩句,後來就被伍子胥輕描淡寫的支開。

那夫人比伍子胥年輕許多,容貌秀麗,顯然是老夫少妻。

卻不是她曾見過的恩愛夫妻模樣。

伍子胥也只是驀然飲酒,不理夫人離去希冀哀怨神色敬了羲和一爵。

羲和無畏,但夫人失禮實在不該。

看着眉間已成型的折痕模樣,仿佛是用刀子刻下去般,無聲的傾訴本人的心事重重。

伍子胥的笑并不輕快。

“你誠心準備要攻打楚國?”

“是。”

楚國如今卻是是昏君當道,吳國攻打而來無可厚非,畢竟在伍子胥多年來與吳王相輔壯大後,也并非是以卵擊石。

但,“為了伍家?”

“是。”

羲和不說話了,只是望着坦誠以對的伍子胥報以一笑,“原來如此。”

“羲和也是要勸子胥?”

“不,人無完人,你的磨難并非常人能比,也非常人能懂。我不喜歡高談闊論的說人,只是希望你莫要牽連無辜。”

楚國百姓何其無辜,大軍傾軋死傷千萬,若是吳國大勝其多半會成為奴隸,實在可憐。

雖說數家諸侯皆有長短,楚國在其中并不讨她喜歡。但也不喜歡在世間□□中,多上一抹壓抑濃墨的地獄,不喜歡。

伍子胥不語,羲和轉眸想到一人,“說來你到了吳國多年,可與當年的漁夫有過再見之緣?”

自然是沒有的。

已然是一頭自然白發的伍子胥些許落寞,神色肅然。

顯然羲和的言語他并非聽不進去,但他又天生性情如此,家仇在前埋在心中多年,要他輕輕放下是決然不能的。可若是不牽連無辜,他又如何進楚以報心中大仇?

人人都有抹不過去的心事,此事之後兩人不再提起。

羲和很少在吳國逗留,這一處原來是小國,才剛成國時還在晉國國君的指使大軍壓向楚國等地。雖是小國,但氣勢兇狠,咬着人就不松口很讓諸侯頭疼不已。如今止幹戈開阡陌,治理經濟整頓軍事多年,名聲愈發壯大遠揚叫人不可小觑。

加上不同的風土人情,羲和在此過得如魚得水,其中還出行做了一趟生意。

途中在飯館落腳吃飯時聽到近處有衆人百千深色寬衣,昂首闊步,口中念念有詞頗有韻律。前者一語,後必有一人接一語。

許是地勢緣故,聲音傳蕩散開聽不仔細。但是隐隐約約的,羲和竟覺得有些耳熟,似乎曾經聽見過。

但這千百文士出行之壯觀,她卻是頭一回見。

小二見她怔愣窗外,提醒道,“那是魯國智者孔子和他的學生們。”

“孔子?”

“是啊,許多諸侯還對他禮待有加,前些年還與老子一同相交。”

“老子?”

仿佛是山裏來的野人,竟對兩位大智者不曾聽聞,小二覺得奇怪卻又興奮的與羲和說了起來。如他們這種的平民百姓,只顧得肚子溫飽,自然對飽讀詩書,懂天地學問被諸侯敬重的文者欽佩不已。

羲和聽得眸子發亮,以前的記憶太過久遠,但是銘刻在木簡上就有老子孔子兩人。偏偏她行走多年沒有聽到,心中不是不狐疑。

如今一聞心中竟然說不出的歡喜和安然。

窗外看着千百人,但在小二言說未盡時就與她擦身而過。

沒來由的,她想到了伏羲。

當初部落衆人随着伏羲而走,那樣的神色歡喜也是如此,遠遠看着就叫人喜歡。

可見世道總會好的。

可惜千百人中似乎都是男子,她貿然上去估計心得無法交反而被他們防備。

應該尋個出名的人做筏子。

羲和如此想着,回去的路也短了起來。飛揚的好興致一路前去,直到到了吳國後卻是大為掃興,甚至難掩怒意。

“我的劍連窯子不進,只是讓幹将幫我打一打,他憑什麽要我的劍!”

伍子胥嘆氣,“我與國君說了,他”

“帶我去見他!”

事實上,愛劍的吳王不需挪步再見。羲和去拿她那把大功告成的馬槊時,正好看到吳王與一大夫一首一尾的擡着馬槊賞閱。

觀衣裳知何人也。

羲和大步流星向前,單手向前一把将馬槊舉起甩在身後。

欣長沉重的馬槊在空氣中甩出沉悶氣聲,嗚嗚作響幹脆利落。

再看主人竟是個紅衣絕色佳人,吳王心中更是大喜,原來想說笑旁人拿不起的話也都收了回來,身形傾前去,“這就是風先生?”

“呸!”

羲和怒發沖冠,部落兒女除了吃的,最看重的就是手裏的兵器。如今有人敢垂涎她的東西,只恨不得打的他跪地求饒才好!

一側大夫伯嚭面色陰沉,“你這個女子,竟然敢對國君不敬!來人啊!”

收回馬槊,羲和睥睨一眸,“吳王再不濟,可我與他說話,哪輪得到你插嘴?”

“你!伍子胥!這就是……”

石劍與長矛相接,羲和輕輕一指,槊尖幾乎抵在伯嚭的脖子上。他瞪大瞳孔,懼怕跳到了嗓子眼見他無聲無力。

吳王皺眉,又忍了忍面上一派和煦之色,“誤會了,寡人只是”

“呸!”

羲和不耐打斷,衆人面色一顫,跪在一側的幹将莫邪更是心驚。

“這種事情還用說!他人之物怎能貪婪!枉你還肖想踩着楚國做霸業美夢?”

“我看是做夢!”

“大膽,你竟敢!”

“我有何不敢?國君無德無能,被我說破還要殺人滅口不成?”

羲和看他猶如傻子,想到伍子胥蠢貨一般為吳國賣力,他看自己時還帶着一絲意動,沒來由的就是火冒三丈,“我看你還不如回娘胎再學一學為人之德,為君之禮!再好好看看人家楚莊王是如何稱霸的!”

為了公正,羲和吹起骨笛時還回身罵了伍子胥一嘴,“傻子!”

女子怒罵國君,傳出去贻笑大方。士卒們回神來想要去阻攔,卻聽國君喊住。

吳王望着車上女子, “是寡人之錯。”

故意痛罵的羲和見吳王如此,撇了撇嘴,覺得伍子胥也不算盡然眼瞎。

無人追趕,羲和便任由吉量漫步出行,直到一聲牛聲漸近,她捂着平坦的肚子坐起。

牛上老人看着吉量,待她起身後兩人恰然對視一眼。

見是有主的青牛,羲和神情有些可惜。

“羲和?”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還沒摸到電腦,就被通知又是要去聽兩天課……然後只能穿插着用爪機啪嗒啪嗒ノ`⊿?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