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幫忙
“嫂子,你怎麽來了?我方才和姨娘正準備去你那邊陪你說說話呢。”鄭月娟在丫鬟通報夏瑾來了,就立即從屋子裏蹦了出來,三兩下跑到她跟前拉了她手說笑道。
夏瑾由她拉着手,含笑道:“我吃了晌午飯就想出來逛一逛,這一走就走到了你們這裏來。”
“可見嫂子和我們是心心相連的,我和姨娘想去你那裏,你呢,也想着來我們這裏。走,咱們進去好好說話。我舅母昨兒個給我們送了些上好的白茶來,嫂子嘗一嘗可好?”鄭月娟拉着夏瑾進往正房裏走。
黃姨娘住的院子和段姨娘住的院子差不多格局,是鄭府中路三進院洪福院的東跨院。小小一間院子,收拾得很幹淨。院子裏也有大盆的盆栽,只不過載的是些月季花。
姑嫂兩個攜手才走上如意踏跺,就見到上繪萬福不到頭圖案的簾子從裏被掀開,黃姨娘從屋裏走出來,上前來笑着向夏瑾蹲禮道福,夏瑾回了禮。黃姨娘便說:“月娟方才還要拉我去大少奶奶那裏,我們正收拾了就要去的,沒想到你卻先來了。”
夏瑾拿剛才回答鄭月娟的話回她,三人便先後進了屋。黃姨娘把夏瑾讓進東次間,在南炕上分主次坐了,又讓丫鬟搬了個繡墩來,讓鄭月娟坐,随後讓丫鬟泡了白茶,拿甜白磁的茶碗裝了捧上來。
“嫂子,這白茶怎麽樣?”鄭月娟見夏瑾接了茶淺抿了一口便趕忙問。
不等夏瑾回答,一旁的黃姨娘便說:“你這孩子,你嫂子娘家是什麽人家,多少好茶葉都吃過,就差你這一碗白茶吃。一見她來,就巴巴的捧出來獻寶……”
鄭月娟嘟一睹嘴,“我不是跟嫂子好麽,有好東西自然要想着她。”
夏瑾将茶碗放下,同意她這話,說這不論什麽茶,只要有心意在裏頭,怎麽都好吃。
又說了一會兒話,夏瑾就把話題轉到段姨娘身上,問黃姨娘,“姨娘昨日叫人去幫着請白郎中來,你可聽到了段姨娘那腹中的孩子多大了。”
黃姨娘剛要開口,鄭月娟就搶先說:“嫂子,這個當時我也聽到了,我記得很清楚,是好像有兩個月了,當時那白郎中診脈以後是這麽說的。”
夏瑾“哦”了一聲,低頭想果然如自己曾經猜想的,段姨娘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那麽接下來就該是派人去找段姨娘那院子裏頭的粗使丫鬟打聽喽。自己跟前的人惠兒和劉嬷嬷是不可能派出去的,因為對方必然會對多福院這邊所有的奴婢有防備。說起來,也只有眼前的黃姨娘母女和那段姨娘走得比較近。可是這事情卻不能說給黃姨娘聽,畢竟她在這件事裏頭毫無利益可言,她用不着得罪任何一方,她可以站幹岸。所以啊,這事情就只能請二小姐鄭月娟幫忙了,或者她知道這邊院子裏或者這個府裏頭哪個下人跟段姨娘那邊的下人有關系,然後使些銀子去撬開知情人的嘴。
的确,黃姨娘聽了夏瑾的問話後,大致就可以猜到夏瑾的來意了,在段姨娘小産這件事情上,她和夏瑾心中想得一摸一樣。無利不起早是她的處事原則,就算夏瑾對自己的女兒月娟很好,但是她覺得也用不着因為這種小恩小惠就完全站到夏瑾那邊去幫她。她再好也是大尤氏的媳婦兒,她的丈夫是大尤氏的大兒子,是完全擋住了自己兒子在老爺眼裏重要性的男子,所以黃姨娘覺得大尤氏那邊的家事鬧得一塌糊塗才好。盡管她早就洞徹先機,這段姨娘小産的事情,只不過是別人設計的一個陷進,而夏瑾被被人推了進去,她是無辜和冤枉的。但是,即便是這樣,又怎麽樣?
不過,冠冕堂皇的話黃姨娘還是會說上幾句的,比如她現在抽出絹子擦了擦唇邊的些微茶水說:“這事情啊,我聽說了也覺得大少奶奶是被冤枉了。您一慣是個好心腸的,絕對不會做出那樣的事情。”
說到這裏就住了嘴,口頭支持就此而已了。前番她答應鄭月娟願意派人去夏家傳信,其實更想的是夏家夫人知道了過府來跟大尤氏鬧,這才是她更願意看到的,并不是純粹要幫夏瑾的忙,那只是附帶的,讓夏瑾知道了,就又多賣了個人情。這是一箭雙雕的事情,她自然願意做。
Advertisement
“我就知道姨娘是個明理的,可是太太卻認定我心眼兒小,把段姨娘給推倒小産了。哎……文達回來也朝我發火,或者我真得要被鄭家給休了……”夏瑾幽幽道。她知道所有的姨娘對正室都心存不滿,就算是表面處得好的,背過身來也會冷着臉子咒罵。因為這世界上沒有哪個女人會願意跟別的女人分享一個男人,也沒有哪個女人不為自己的孩子考慮,不為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多的利益。這也就是為何正室和小妾永遠是天敵的道理,甭管姐姐妹妹的喊得多親熱。大家族裏人口多,這一代兩代三代的,每一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算盤打,宅鬥和紛争永遠無法避免。這不過是鬥得大和小,明面和暗處的區別不同而已。
她的這句話就擡高了黃姨娘,暗地了踩了大尤氏一腳。也表明了自己的擔憂和不利的處境,想要博得別人的同情。這個別人自然是鄭月娟喽,至于黃姨娘她不認為可以。
果然這句話說完後,黃姨娘沒有說話,只不過是微微笑了笑。而鄭月娟就臉上帶了忿然之色道:“太太就是個糊塗蟲,這麽明顯的事情都看不出來。我看她和段姨娘是一夥兒的,就想把嫂子給攆出去,好把她娘家親戚扶正!”
“月娟,瞧你說得什麽話。太太也是你能随便指責的!”黃姨娘趕忙假猩猩的出言阻止。
夏瑾皺着眉長嘆了口氣,說:“哎,想起這事情我就心煩。算了,不說了,我這會兒去園子裏散散,或者要好一點兒。”
一邊說就一邊站了起來辭了黃姨娘往外走,鄭月娟自然而然地接口說:“我正巧沒事兒,讓我陪嫂子一起去園子裏逛上一逛。”
說完也不管黃姨娘拉她,就跟着夏瑾往外走。黃姨娘見夏瑾也沒有邀請她,便識趣地沒有跟去。只是叫鄭月娟早一點兒回來。
夏瑾和鄭月娟從洪福院的東跨院兒出來,往右順着一條石子甬路一路往後走。這鄭府內分成兩部分,東邊住的是長房鄭祖臣這一家子,鄭祖臣是老太太周氏的嫡子,也就是夏瑾的公公。而西邊住的是二房鄭祖仕一家人,鄭祖仕是庶出,其母官氏是老太太周氏的陪嫁丫鬟,自從老太爺鄭寧光病殁後,就離府去通州老家的一座庵堂裏吃齋供奉佛祖去了,至今已經七年。
這東府和西府中間隔着一條胡同,但胡同兩頭都設了栅門,也就算是鄭府的私人地方了。平時兩府各過各的,但後頭的大花園卻是共用的。兩府的人除了可以通過正門兒互相來往,也可以從胡同開的角門兒,還有後頭的大花園串門兒。
畢竟是當年開國皇帝禦賜的地方建的宅子,規模夠大,當年鄭家族人衆多,宅子建成後,兩百多間房子都住得滿滿的。如今人丁凋落後,這府裏頭的主子們就住得寬敞,顯得宅子和園子都大了起來。
北京城的四月,桃花杏花玉蘭都競相開放了。因此園子裏姹紫嫣紅,春|色無邊。夏瑾和鄭月娟兩姑嫂就一邊看着那些花,一邊說着話在花樹下走走停停,間或去摘下一枝花拿在手裏頭玩。
“月娟,你們院子裏的丫鬟可有誰跟段姨娘那邊院子的丫鬟玩得好的?我知道你們兩邊常走動……”夏瑾手裏拿着一枝桃花不經意地問。
鄭月娟正踮着腳在一棵桃樹下折一枝上頭開放了七八朵桃花的花枝,聞言便說:“我們院子裏的丫鬟同喜和段姨娘那邊的小丫鬟珍兒處得好,她們是這府裏頭的世仆,兩人的爹是堂兄弟,所以兩個人常來往。”
有門兒,夏瑾慶幸,不然這裏要是找不到能接近段姨娘那邊院子的人的話,再找別人就得費些功夫了。
鄭月娟好不容易把那枝桃花摘下來,拿着手裏的花跟夏瑾的比,笑嘻嘻得瑟道:“嫂子,你看,我這枝花比你的開得多些,也更漂亮。”
夏瑾跟着贊幾句,轉而就直接對鄭月娟說:“月娟,你能不能讓你的丫鬟同喜去幫我向那珍兒問點兒事?”
鄭月娟從花枝上擡起眼好奇地問她:“嫂子,是什麽事兒?”
作者有話要說: 今日三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