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五月初九, 賈琏就林鴻生辰一事,去請示老太太。
賈母道:“他們既是叔侄,侄女過生日, 叔叔送禮物, 叔叔過生日, 侄女豈有不去慶賀的道理。”
賈琏接過話:“我也是這個意思。”
“你讓鳳丫頭去庫房挑幾匹布, 再挑些禮物,一起送過去, 也算是我們府裏的一點心意。”
“是。”
出來這麽多年,林黛玉還是第一次去自己的親戚家做客。林黛玉擇中一方沉香木雕牧童放牛的書桌擺件,打算送給叔叔作生辰賀禮,又給嬸嬸備了一套進貢的胭脂水粉,聽聞還有一個堂妹一個堂弟後, 還給他們帶了幾個香囊手串之類的小玩意兒。
林黛玉帶了紫鵑、雪雁,在賈琏的護送下, 來到林府。
一進林府,才過了影壁,一位看起來還顯年輕的婦人就熱情迎了過來。
林鴻站在她身邊,笑呵呵說道:“這是你嬸子。”
林黛玉道了福, 喚了聲:“見過叔叔、嬸嬸。”
紫鵑與雪雁在身後捧着包裝好的禮物, 給林鴻夫婦福了一福。
一旁站着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女孩,和一個四五歲的男孩,乖乖喚道:“姐姐。”
朱氏拉着林黛玉的手,看也看不夠似的地說:“常年聽你叔叔說我們姑娘是個不可多得的人物, 總盼着能一見, 今兒一見,比我想象的還要美上幾分、好上幾分。”
林鴻趕緊道:“快進屋, 別站在這兒。我們家小,也沒有那麽多規矩,來了可別見外。”
林黛玉在堂屋,将自己送的禮物一一呈上,朱氏客客氣氣地招呼着。
林鴻的長女小名叫瑤兒,一個勁兒地拉着林黛玉姐姐、姐姐地叫個不停。趁着賈琏與林鴻在聊天,又把林黛玉拉到了院子裏,說:“姐姐,我帶你逛逛我們的小花園。”
Advertisement
朱氏說:“外頭太陽大,別出去了。”
林黛玉見瑤兒白白淨淨,又十分靈巧,心生喜歡,說道:“不打緊,走一走便回來。”
紫鵑、雪雁也陪在身後,朱氏又趕緊吩咐一個叫小蓮的丫鬟也跟上。
林宅果然很小,小花園栽了些花草,堆了個假山,造了一個小魚池,走幾步就逛完了。
瑤兒是個話很多的小姑娘,一直看着堂姐的結鬟式頭發出神,最後開口道:“我也想梳個這樣的頭發。”
小蓮笑道:“姑娘,你的頭發不夠長,梳不出這樣的發髻。”
林黛玉哄道:“那給你換個好看些的發型如何?”
瑤兒高興地叫着:“好哇,好哇。”
當下裏,小蓮去屋子裏拿了梳子、鏡子等物什出來,紫鵑耐心地給瑤兒梳了一對矮矮的雙丫髻,梳完,黛玉又在她的髻上簪了對絹花,把瑤兒樂得跟什麽似的。
“好看嗎?”黛玉笑問。
“好看!”瑤兒興奮不已。
賈琏在廳中與林鴻說了幾句,起身就要告辭。
林鴻道:“都過來了,又送了這麽些禮,不喝杯酒再走,倒顯得見外了。”
賈琏說:“原是應喝杯壽酒的,只是今日要與管家一同去辦事,你們且聚着,改日我們再共飲暢談。”
林鴻見賈琏确實有要事,也不便阻攔,只好親自送了賈琏出門。他邊走邊說道:“西南連下一個月雨,正發大水,雖然沒有造成洪水泛濫,卻也沖垮不少房屋和良田,需要不少銀子赈災。”
賈琏回:“我也有所耳聞,皇上可是要派皇子去巡察?”
“左不過是三皇子去西南赈災。但是國庫空虛,聽說不少官員借了戶部的銀子卻不還。”
借了銀兩不還這事,實在太常見。就連府裏的二老爺也在任上借過,去年欽差巡視時,二老爺急急來信,讓府裏送銀子去,就是為了填補借款。
當時為了給二老爺補上這筆虧空,原本就艱難的賈府雪上加霜,現在也沒緩過來。為這事兒,鳳姐沒少抱怨二老爺。
賈琏不禁問道:“那當如何解決?”
林鴻低了低聲音,說道:“據消息,皇上這次要派個皇子先去募捐銀兩,朝中風聲都指向四爺。”
賈琏想起上回說的,乍然道:“莫非籌款就是命師所言的‘今年夏天必有所為’?”
林鴻卻搖了搖頭,撚了撚胡須說:“只怕不是這回事。我聽說,上回黃河泛濫募的是浙商的錢。這次看準的地方是兩淮。”
“若欽定四爺前行,那張大人豈不是要作陪?”
林鴻意味深長地道:“張大人說,若三爺确定要去西南視察,這回最好讓四爺自薦去募捐赈災款。若張大人去,我自然也要去,這個機會,不可錯失。”
賈琏拱手敬道:“既是如此,便為弟敬候雁聲兄佳音。”
林黛玉與瑤兒正玩樂着,有丫鬟過來說:“林姑娘,壽宴已經備好,請姑娘入席。”
入席時,瑤兒又特地坐在林黛玉旁邊,跟林黛玉說了好多話。
朱氏見狀,十分無奈地說:“瑤兒就是一個話痨,一熟起來就吵個不停的。不知有沒有煩着姑娘?”
黛玉回道:“嬸嬸哪兒的話,瑤兒聰明機靈,招人喜歡。”
瑤兒乖巧地說:“我沒有煩着姐姐,姐姐還讓人給我梳了頭發,姆媽,好看嗎?”
“我便說你的頭發好像不一樣了。”
林鴻端着酒杯說:“我來京後,親戚朋友都少,一家人也不習慣分桌而食。今天算是借着壽辰擺一桌家宴,姑娘可別把自己當客人。”
午宴過後,林黛玉移去花廳,林鴻與朱氏陪着喝了些茶,聊了聊天。
大部分時間,林黛玉都在聽林鴻談起當年在府裏跟着父親的事情,偶爾朱氏也在一旁聊兩句姑蘇風土人情。
黛玉雖然并未有多少言語,卻也并不覺得尴尬。
何況還有兩個小孩在身邊環繞,時不時鬧一鬧,其樂融融。而林鴻與朱氏二人,看起來便是十分恩愛的夫妻。
這種場景,在規矩頗多的賈府是沒有見過的。
林黛玉默默地想,若是父親、母親和弟弟還在世,自家定然也會如他們一家融洽罷,父母也會如叔嬸恩愛投契,家中溫馨四溢……
直至下午申時,賈琏才又過來接黛玉回府。
朱氏不停地對林黛玉說:“你叔叔雖然時常要出外務,但我們娘兒仨一直就住在這裏,你若想過來,随時可來,雖然房子又小又寒酸,但多少是個家。”
最後這句話,有些觸動林黛玉,她忍了忍,回道:“多謝嬸嬸熱情款待,得空我定再來。”
回到潇湘館,紫鵑說:“林家叔叔嬸嬸看起來都是很好脾性的人,兩個小孩子也極招人喜歡。”
林黛玉沒有回話,心中卻想,如叔叔家中這般,男女一桌,父子、夫婦、叔侄共一起說話,氛圍十分溫馨,想來這便是尋常人家的生活。房子雖小,卻夫妻和睦,子女聽話,令人向往。
雪雁清點了一下朱氏打點的回禮,驚喜地道:“姑娘,有這個。”說罷把那盒點心擺上了桌。
林黛玉瞧了一眼,是朱氏交代過的那盒姑蘇什錦點心,有棗泥麻餅、海棠糕、梅花糕、桂花糕、雲片糕等,特意做得小巧精致,各樣一兩塊。
“到底還是嬸子有心。”林黛玉說道,“紫鵑,去給老太太那邊回個話,便說我人已回來,先歇歇,晚飯不過去吃了。”
賈琏這天去首飾鋪,取那支绛珠簪。
見簪子金絲閃耀卻不顯俗氣,南紅瑪瑙雕琢出的十二粒小小紅珠,在金絲支撐下聚成四朵如同炸開的煙花,簪于發髻,若步履輕輕,绛珠則微微抖漾,大氣美觀得很。(注1)
賈琏贊不絕口地道:“老師傅,你的手藝果真不負所托。”
老匠人道:“全賴琏二爺的好眼光,竟能想出這種簪子,比那金鳳還要耐看幾分。”
賈琏看了一眼老匠人,說道:“這個簪子樣式我是要送一位重要貴人的,你可不許仿出來,至少近兩年不許仿。若街上人人都戴着,我定拿你是問。”
老匠人趕緊答應着:“二爺吩咐,我怎敢違逆。”
賈琏這才付了錢,添了幾兩,算是給他的封口費。
回園子後,賈琏徑直去了潇湘館。
在門外等候時,紫鵑走了出來,說道:“琏二爺,我們姑娘正在歇息,你有什麽吩咐麽?”
賈琏将一個盒子遞給紫鵑,說道:“這是給你們姑娘的簪子,整個園子只有林姑娘知曉它的名字,只有送給林姑娘,才不負仙姑夢中所托。”
紫鵑有些不明白,賈琏道:“你拿給林姑娘便是,她一打開看就明白了。”
紫鵑端着小方盒回了屋子,林黛玉側身躺在榻上,看向紫鵑:“外邊是誰?”
“是琏二爺送姑娘的東西,說姑娘打開盒子見了就明白了。”
黛玉聽畢坐在了榻上,說道:“什麽東西,這麽神神秘秘,我瞧瞧。”
接過盒子,打開一看,林黛玉怔住!
将盒子放在榻上,雙手将簪子取了出來,拿在手上細細觀看,口中驚嘆不絕。
“竟然是绛珠簪!”
黛玉一激動,氣又有些喘不勻,她趕緊将簪放回盒子,這才劇烈地咳了起來。
紫鵑吓了一跳,趕緊說:“姑娘你別急,這簪子……”
“琏二哥哥說了什麽?”
“琏二爺說整個園子只有姑娘知曉它的名字,簪子只有送給林姑娘,才不負仙姑夢中所托……”
林黛玉端端凝視着盒中之物,想起惜春說這是琏二哥哥夢到的,今兒又聽他說這物名字果然叫“绛珠”……
“绛珠草,绛珠簪……”林黛玉喃喃喚了兩聲,腦海竟仿佛閃過了前世片段……
作者有話要說:
注1:謝謝“坐看雲卷雲舒”對南紅瑪瑙的評論,我這裏采用了評論中的幾個關鍵詞……謝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