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清岩、韓福進秋水居休息之後, 黛玉心事重重地折回潇湘館。
秋日裏的林府,秋意十足,潇湘館剛栽的幾叢竹子, 葉子亦漸漸飄落在秋風中。
紫鵑按捺不住地問:“姑娘, 公子爺可是惹姑娘傷心難過了?”
黛玉搖搖頭, 兀自向前走:“并未。”
并非他招惹自己, 而是她生平從未被這般毫無保留地對待過。他的情誼、他的坦蕩,皆如此分明。她所識男子是不多, 但是心中亦有一杆秤,能做到這般有情有義的人,實在難得。
秋水居內,韓福亦有些不安地問清岩:“殿下,你就這麽輕易将自己的身份和盤托出, 萬一林姑娘她……”
“沒有萬一。”
“是,屬下多嘴。”
“本王行事向來坦蕩, 讓我一直藏而不露,我倒擔驚受怕。”
“是,屬下失言了。”
一些事情埋在心中,反而是禍害, 不如說出來暢快, 就算她會介意,會心生芥蒂,那也總比瞞着好。何況,她不會。他就是沒來由地堅信這一點。
他這十九年的皇子生涯, 并非總是風風光光, 也有懦弱與卑微的時候。獨與她在一起,他想在她面前敞亮明澈, 做一回光風霁月的少年人。
清岩休息了兩個多時辰便醒了過來,精神充沛地下了樓,嚷着要去吃羊肉。
小丫鬟來潇湘館裏告訴林黛玉:“公子爺已經起來了,在外邊廳堂等姑娘。”
林黛玉見着清岩,怨了怨:“昨晚連夜趕路,一路疲憊不堪,怎的也不多睡兩個時辰。”
清岩說:“大好的秋日,若全都用來見周公,多可惜。上回你說的藏書鎮的羊肉,天平山的楓葉,我還想去嘗一嘗,賞一賞呢!”
Advertisement
“我便說你大老遠地過來,怎麽會是純粹與我說那些事情的,原來是為了它們。”林黛玉故意地道,其實心中卻有些愉悅,當時自己也不過随口一說,他卻一直惦記着。
清岩眨了眨眼:“來都來了,順便也要嘗嘗羊肉賞賞楓嘛。”
“說到羊肉,我雖同你說過,自己卻從未去嘗過。藏書鎮也怪遠的,現下過去,怕是趕不及。”
清岩卻說:“倒也不必親自去藏書鎮,我們來的路上,便在城中看見好幾家店子,挑起的簾子上都寫着正宗藏書羊肉,不如就在城中嘗嘗。”
……你倒連路都摸清了……黛玉實在拗不過這個高貴的四皇子,當即喚來了林松,問了些事宜。
林松道:“姑娘、公子爺,若要品嘗城中的藏書羊肉,那我先提前去打點好。”
卻見清岩揮手道:“無妨,就是要挑食客衆多的本地小店,才能吃得到正宗的羊肉。”
黛玉則道:“既然如此,我們帶上自己的碗筷即可,你初來乍到,萬一吃出毛病了可怎麽了得。”
片刻之後,黛玉攜着紫鵑乘着馬車,清岩騎馬,一行人在林松帶領下,來到城中羊肉店頗多的一條熱鬧街。
韓福走在前方開道,指着前面一家羊肉店,說道:“公子爺,前面這家店似乎興意十分興隆,桌椅都擺到外邊來了。”
店外就是一條清水河道,河對岸又是一條街道,中間數座石橋連通兩岸,岸上綠樹成蔭,這便是江南水鄉随處可見的特色。
“好,就去這家。”
才走近店,就聞到一股羊肉的清香撲鼻而來。
黛玉介紹着:“我雖沒出來嘗過,但知曉藏書的羊肉與別的做法不同,是用一個木桶熬制出來的。”
清岩有些不解:“如何用木桶熬?”
黛玉笑笑,沒有應答,只說:“你不妨前去一探究竟。”
店中內外的食客看見這一群人衣着神态皆與之不同,氣度不凡,十分高貴,紛紛奇怪地打量着他們。
正在忙碌的小二也望了一眼,用姑蘇話招呼着。清岩自是聽不大明白的,就連黛玉也只知大概意思,唯有林松老練地與那店家聊了起來,
清岩走進店中,見後廚與店面竟然只隔着一個竈臺,而那竈臺上之上,果然是一個已經熏得有些發黑的大木桶,竈臺底下炭火正燃,桶蓋是對半拼接的,一半固定,另一半用以掀開,桶裏的羊肉湯正撲撲地冒出熱氣。
清岩贊道:“妙啊!原來是這般,以桶為鍋,精心熬制。不過桶底不會被燒壞麽?”
林松道:“這些桶都是特制的,箍桶還要找老手藝人才好。”
清岩與黛玉坐在了一張桌子旁,韓福、紫鵑等擺上了自帶的餐具,原本想站在一旁照料,清岩道:“你們今兒也累了,便一同坐罷。”
韓福等哪裏敢,只好說:“我們還是坐旁邊這桌罷。”
清岩點了點頭,沒再多說。
黛玉饒有興趣地問:“你猜猜着,這木桶是什麽材質做的?”
清岩端詳一番:“像是杉木。”
“你還挺識貨,這是上等杉木做的,只是你可知為何要選擇用杉木?”
“只怕是為了吸引羊肉的膻味罷。”
“倒是難不住你。”
清岩得意之色溢于臉上。
說話間,幾道菜端了上來,一份羊肉白菜湯,上面撒了些蔥花,一份白切羊肉,一大碗羊肉面……
羊肉湯色澤乳白,香氣四溢,膻味極小,肉質酥軟,鮮而不膩……
清岩贊不絕口地道:“這兒的羊肉與如同姑蘇的氣質一般,精致不已,與我在京城吃的各種羊肉,完全不一樣。”
黛玉拿小碗盛了些羊肉湯,道:“京城的羊喜用綿羊,腥膻味兒重,這些羊都是采用一年多的山羊,湯中自帶乳香氣。”
……
啖完羊肉,清岩只覺渾身暖烘烘的。走出店外,正是暮色降臨之時。随行的幾個小厮已經拉來了馬車,牽來了馬。
清岩道:“上回我們走的是運河,城內這種烏篷船卻沒有坐過,不如這次我們乘船回去?”繼而問向林松,“從這兒回府,可有水路抵達?”
林松回:“雖然不會直接到府前,卻也可以在離府不遠的碼頭上岸,再步行一段路。”
“那我們乘船歸去,如何?”清岩看向黛玉。
黛玉搖搖頭無奈地說:“你的花樣還真是多。”
林松與船娘說了說府裏的地址,又與船娘交談了一會兒,這才談妥了。
清岩讓韓福騎馬回去,只與黛玉、紫鵑一同乘船而行。
船娘撐着小小的烏篷船一路行去,林黛玉坐在船裏,在暮色之中,看兩岸的風光。
清岩這會子又興起去撐船的念頭,執意要船娘把篙給自己,還說什麽:“在運河上撐不了,但是在這個小河道裏,應該可以罷。”
船娘見這個少年郎意氣風發,只好遞過了篙子。
清岩撐起長長的竹篙,有模有樣地推着小小的烏篷船走,遇到橋的時候還喊着:“要穿過橋了……”
林黛玉在裏邊坐着,感覺他俨然就是一個七八歲的孩童。許是皇宮裏的生活太枯燥無趣,一出來便放松了。
撐了一段水路,天色暗下來,家家戶戶都挂上了紅燈籠,随着夜風輕輕飄搖。
“姑娘快看,這燈景甚美!”
清岩穿過篷子,坐在船頭,看着兩岸燈籠,欣喜地道:“果然風景是不同的,真羨慕姑蘇人生活在畫中一般。”
林黛玉也出了篷子,打趣道:“你羨慕平民百姓,他們還羨慕你呢!你偶爾來一次,感受自然新鮮,見多了也不覺得有趣。”
“所以啊,難得來一次,定然要玩得盡興才好,否則将來又要抱憾。”
黛玉喃喃道:“生盡歡,死無憾?”
“正是這句話。”清岩讪讪地笑,“同樣的道理,從我嘴裏說出來是俗裏俗氣,可是你一說,便是引經據典,金科玉律。”
黛玉抿了抿嘴,問他:“你明兒可是要去天平山賞楓?”
“當然要去,難道你不去麽?”
林黛玉有些猶豫,這次回姑蘇後,她是真的大膽了和放縱了許多。可是在城中有張有馳地逛逛也就罷了,上次去寒山寺是因為有長輩随行,她也沒有那麽多忌諱,如果跟他去天平山……
她便說不出地有了一些思慮。
“怎麽,你不想去?你若不去,那我去賞楓的興致要少了大半。”
想去,但是……林黛玉怔怔忡忡,不知如何回答。
“你方才還說‘生盡歡,死無憾’,怎麽這會子又擔憂這個那個了。”
林黛玉一時語塞,只好氣道:“是你想去賞楓,我不去,那些楓葉也不會變成綠的。”
紫鵑這時候及時過來了:“公子爺別聽我們姑娘的玩笑話,公子爺要去,姑娘自然要一同去,盡盡地主之誼的。”
清岩贊道:“好伶俐的丫頭,正是這個理兒。”
“你不在篷子裏等着,出來亂嚼什麽舌根。”
紫鵑笑了笑,說道:“姑娘前幾日還說想去賞楓,這會子公子爺也要去,結伴前行,豈不正好?”
清岩趕緊接過話:“是呢是呢,我們這叫結伴賞楓,何其快哉!”
正說着,船已經停靠在了岸邊,林松等人早就在岸上等着了。
韓福說道:“公子爺,沒想到走陸路還要快一些。”
“你騎着馬,自然要快,否則你試試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