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位于姑蘇城西木渎鎮的天平山, 原是北宋名臣範仲淹先祖的歸葬之地,經後世子孫栽楓種草,開山鑿池, 修建天平山莊, 館榭亭閣, 一應俱全……漸漸地此地亦成為一處風景名勝。

山中所植楓樹, 皆為楓香樹,在陽光映照下, 片片紅楓,宛如萬丈紅霞,染紅天際。

清岩還在馬上就贊道:“美哉!京郊亦有香山可賞楓,香山行宮附近就栽種了不少楓樹,卻不如這兒的高大聚集。”

林黛玉下了馬車, 說道:“如今範氏直系子孫已經遷居他處,天平山莊亦成為游覽勝地, 我們不妨慢慢游。”

一入山莊,便有偌大一方水池,清岩看了看,道:“果真如你所言, 是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山莊旁邊的楓林中,林黛玉身着那件白色披風,靜立紅楓秋色之中,美如仙子。

清岩一時之間不由看癡, 在黛玉望向他時, 他只笑而不語,彎腰拾了幾片顏色、形狀皆是上品的楓葉, 命韓福收着。

走走看看,細細賞玩。見白雲泉旁邊有一座茶室,白牆青瓦,竹椅竹桌,極為清雅。

林松介紹着:“都說白雲泉水甘甜,沏出來的茶也帶有絲絲甜感。”

黛玉與清岩遂一同進了茶館,點了一壺太湖碧螺春。

品茗時,清岩道:“我吃着還好,并未有想象中那般甜,你可品出來了?”

“是帶了一丁點兒甜,想來是這山泉水的功效。”

休息間隙,聽到旁邊那桌品茗的老先生說道:“範家祖墳風水并不好,另一處風水更好,遷之可保世代出狀元。但範仲淹老先生并沒同意遷墳,反而說既是易出狀元之地,便用來讓姑蘇的孩子讀書罷,遂捐地建學塾……也難怪,幾百年來咱們姑蘇出的進士可真不少。”

清岩打斷那位老先生的話:“想不到還有這樣一段故事呢!範老先生可真是高風亮節。”

老先生見清岩、黛玉皆是金玉之質,不禁拱手道:“看這兩位的高貴相,便知不是一般人,老朽說的這些全都是真的,前些年還有範老先生的後人中了進士,卻因故從朝中歸還,在學塾中教書育人,順便看守範家祖墳呢,只不過這幾年他一心閉門著書了。”

清岩興趣更濃了,問道:“那位範氏後人現居何處?”

Advertisement

“不遠,範照老先生就在山南邊結廬,院門上挂着‘點昭堂’的匾。”

想不到還有這樣的高士,清岩當即決定,前去拜訪。

清岩、黛玉來到點昭堂,見這兒只是一處小院落,只有茅屋兩三間。有位小童來開院門,問明來意後,只說:“我家先生外出訪友了,不知何時才回。”

黛玉遮笑道:“喲,這倒成了三顧茅廬了。”

清岩則說:“若真有放還的進士,還是值得三顧的。”

那靈秀小童聽聞,卻說:“我家先生不是本朝的進士,乃前朝的進士。”

當初範照,正是被清岩的祖父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只因撰文一事忤逆聖意,被放還歸鄉。爾後在私塾教學,而今已經年過五旬。

前朝的進士……清岩有些訝異,皇爺爺的秉性他是知曉的,寬仁待下,重能選才,尤其是科舉考上的,只要不犯什麽大錯,基本上都不會放還歸鄉。

莫非他老人家,果真犯了大過?可是既然能回鄉後教書育人,著書成述,那必定也是有抱負的。這樣的人必是有才能的,皇爺爺怎會不用他呢?

清岩想不通,所以才更想弄明白。

黛玉看向清岩:“你可是打算在此等候?”

清岩見外邊秋風陣陣,頗有寒意,問向那位靈秀小童:“我們是來誠心誠意拜訪老先生,我雖可以在外面等,但是這位姑娘身子卻弱,不便在外吹風,可否先請她進去?”

童子看了看黛玉,見她美若天仙,又看清岩,清俊無匹,只好無奈地說:“我看你們也不像壞人,且先進來坐吧。”

院子裏栽了些花草樹木,樹下種了菜,養了雞,面闊三間房,正中間的便是廳,兩邊還有雜房之類。

紫鵑、韓福跟着小童一起去煮茶之類的,紫鵑還把帶的點心熱了熱,拿盤子裝了端上來。

黛玉在外邊走了走,仔細地瞧了瞧,見小徑兩旁種的幾棵樹是梅花,疏影橫斜,院牆邊上栽種的又是清竹,林立飒飒,廊子下則用盆子栽了蘭、菊,此時幾盆**開得正好,說道:“真真了不得,湊齊四君子,這老先生實在是高雅。”

清岩點着頭:“我便有些想不明白,才想弄個究竟,既是進士,何故歸鄉?經過這許多年,當今聖上也一直沒再啓用他……”

黛玉凝眉:“許是曾讓他回歸朝廷,是老先生不願意罷了。”

“也有這個可能。”

閑坐少許,便見一位青衫老者進了院中,童子喊道:“先生回來了!”黛玉、清岩聽見後忙起身出外相迎。

範照先生雖然頭發花白,卻一身儒雅之氣環繞,雙目炯炯有神。

甫一見到黛玉、清岩,便訝異愣住。

他先掃了一眼清岩,爾後目光落在黛玉身上,疑惑地問道:“這位姑娘,好生面善。”

那小童已經聽林松說起林黛玉的家世,上前介紹着:“她便是林侯府的女公子。”

“林侯府?”範照眼前一亮,“可是探花如海之女?”

聽這語氣,似乎與父親是相識的,林黛玉趕緊蹲身福了一福:“黛玉見過範老先生。”

範照先是驚訝不已,接着贊嘆:“竟出落得這般纖塵不染,如海夫婦若泉下有知,一定很欣慰。可是,不是聽聞接你去京城了麽?”範照疑惑着,又看了一下清岩,爾後趕緊往屋子裏招呼。

清岩一邊應聲一邊說道:“我們正為冒昧前來打擾而深感不安,不想老先生與林探花原是舊相識。”

範照說:“說起來,我與如海弟不光是舊相識,更有同門之誼。我們在一個學館念過書,我雖年長他幾歲,但他自幼聰慧,學識在我之上。後來他高中探花,娶了國公府的小姐,而彼時我已經從朝中歸還……”

林海與賈敏在京中大婚後,去了揚州上任,某年這對伉俪回姑蘇祭祖時,還與範照見過一面。

範照看着黛玉,嘆道:“我便說你有些面善,這模樣,這氣質,果真與你母親有幾分相似。”

又看向清岩,問道:“這位公子是?莫非是你的……”

黛玉趕緊回:“這是京裏來的……”

說到這兒,黛玉犯起了難,清岩的真實身份要輕易說出來麽?範老先生可是被朝廷放還的,對皇家中人說不定有所埋怨……若說是自己的友人,自己好歹是閨秀之女,傳出去必定讓人笑話。這次沒有長輩帶着,毫不避忌地出門,不過是仗着走在路上沒有人會認識,卻不想偏偏巧遇了父親的同門……

“是京裏來的表哥。”清岩淡淡地笑了一笑,“晚輩清岩,見過範老先生。”

林黛玉驚詫不堪,“表哥”就被他這麽輕易地說出了口。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妥帖了。

範照又稱贊了一番清岩,大家聊了聊近況,還将自己所撰之書拿出來給兩位看,一本《詩經彙解》,一本《點昭堂話史》。

黛玉讀了讀《詩經彙解》,發覺老先生對《詩經》的一些注解挺有趣味,而清岩翻閱的那本《點昭堂話史》,則有以古人史,明今人志之意。

清岩贊道:“真真是本好書,當推薦給朝堂。”

卻見範照臉黑了一黑,說道:“若朝中人讀不懂,也是白效力,不如放在這草屋裏,敝帚自珍。”

清岩意味深長地看了黛玉一眼,知他是心中還有一些怨氣,想趁此機會開導一二,黛玉也心領神會,正想尋機會出去。

範照察覺自己失言,改口:“今日難得有緣相聚,定要喝上幾杯才好。”

黛玉趕緊接過話:“這些便叫林管家去辦罷,我去去就來。”

說着黛玉出了屋子,找林松去鎮上備些酒菜。

等待林松回來間隙,紫鵑陪黛玉在外邊走了走,附近楓樹、銀杏三三兩兩,紅葉、黃葉時而落下。

黛玉道:“範老先生真是會挑地方隐居。”

“姑娘把公子爺留着與老先生在一起,可是故意讓他們談論?”

黛玉停下腳步,環顧四周,低聲說道:“什麽公子爺,你可知他的真實身份?”

紫鵑一臉茫然。

“他可是當今四皇子。”

紫鵑吓得退了一退。

“老先生在對時局頗有見解,想必公子爺與老先生相談甚歡。依我估計,怕是公子爺也會亮明自己的身份,他是個不會藏着掖着的坦蕩之人。”

紫鵑緩了緩,笑着說:“公子爺也是個擁有急智之人,方才還說是姑娘的表哥呢。”

想起方才的場景,黛玉也不由自主掩口笑了笑。

紫鵑已經有很久沒有見過姑娘笑了,自從她昏迷醒來後,她就似乎變得有些過于淡定,仿佛一切事情都與己無關,不悲不喜,連那日與寶玉在木芙蓉花畔道別,也全無不舍。雖說這是好事,可紫鵑心中到底不安。

如今好了,終于出現了一個讓姑娘笑的人,只是沒有想到居然是皇子。但是她作為局外人,看得更真切,這位皇子殿下,能千裏迢迢趕來,陪姑娘閑游,足見真心。

何況他們是這麽般配,這麽登對。

紫鵑頓了頓,心道:不管是什麽皇子皇孫,我們姑娘都配得上。

作者有話要說:

紫鵑:清黛大旗扛起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