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奉召回京

傾盆大雨足足下了一天一夜,翌日清晨便漸漸轉為了淅淅瀝瀝的和風細雨。李徽昨夜輾轉反側,不過囫囵睡了兩三個時辰,瞧起來甚是恹恹的,并沒有什麽精神。不過,張傅母卻覺得他大病未愈,這般無精打采的模樣方是尋常,親自端着藥湯過來勸他飲下。

李徽上一世病逝時,早已不知曾飲過多少苦藥湯子,喝藥便如同飲水,已經習慣了。如今一口飲盡大碗藥湯之後,連壓下苦味的杏脯亦不用,便略進了些舀去油花的雞絲粥。張傅母見他胃口恢複得不錯,甚是驚喜,便親自去廚下吩咐再備些清淡的吃食,又遣侍婢去請醫者來診脈。

李徽也覺得身上生出了些氣力,不像昨日那般沉重不堪,便靠在隐囊上閉目思索起來。尚未生出什麽念頭,就聽外頭雨聲延綿,滴滴答答宛如樂曲一般。他張開眼望去,窗戶緊閉,如何能看見什麽霏霏雨景?于是,他側首望向靜靜立于一旁的侍婢,低聲道:“開窗。”

“三郎君風寒未愈,不可受涼。”幾位侍婢立即跪倒在地,“奴們不敢開窗,望郎君恕罪。”這位主子的病情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她們堪堪逃過一劫。若是因開窗賞景再生出什麽反複,不論王妃殿下與張傅母再如何慈悲,都不可能輕易饒過她們。

李徽心中一嘆,掃了她們一眼:“起來罷。”他怎麽忘了,這些侍婢皆是母親閻氏派來伺候他的,一向由張傅母嚴加約束,絕不敢違逆她們的意思。而他如今到底不過是個年紀尚輕的少年郎罷了,又在病中,不足為懼。且這幾張臉瞧着似有些熟悉,日後都是他府中的管事娘子,亦是張傅母替他留下來的可用之人,因為些許小事責罰她們也不值當。

見他語中并無怒意,侍婢們互相瞧了瞧,又道:“三郎君若想賞雨景,只需搬來屏風擋住風即可。只是行李中并無合适的屏風,也不知這館驿裏有沒有可用之物。不如奴們去問一問捉驿?”

“也罷,将那捉驿一并與我喚來,也好聽一聽鄉野之事。”李徽從善如流。

他從未踏出過封地半步,對外頭的新鮮事物都存着幾分好奇。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随着父母出行,雖不知前路漫漫究竟去往何方,但也不妨礙他打聽此地在何處。或許,亦能推知阿爺到底意欲前往何地,究竟想做什麽。畢竟以他素來養尊處優的性情,斷然受不得什麽窮鄉僻壤之地。

捉驿很快便被帶了過來,穿着不甚合身的新綢衣,連手腳都不知往哪裏放好。因常年勞作之故,他膚色黧黑,頭發花白,臉上溝壑縱橫,渾身上下雖透着低微到泥地裏的畏縮之态,目光卻明正清澈,很難令人生出厭憎之感。

旁邊兩個侍婢臉上禁不住露出了或嘲弄或厭惡之色,李徽淡淡地瞥了她們一眼:“将她們遣出去,再不許近身服侍。”二人頓時大驚失色,卻也不敢哭着求情,只得委委屈屈地流着淚退下了。剩下幾位侍婢亦不敢再流露出什麽憎惡之态,忙垂首不語。

在前世,趨炎附勢與仗勢欺人的小人,李徽已經見得夠多了,樸實無華的小民卻一直無緣得見。仔細論起來,仆婢不過是奴婢之流,地位卑下,遠遠比不過平民。但豪門奴婢卻個個氣焰嚣張,欺負百姓且不說,有時甚至連主人也能欺負。這般惡奴,他最為厭惡。

他細細打量着捉驿,緩聲問道:“敢問老丈,此館驿何名?位于何地何州?”

捉驿擡起眼悄悄望去,便見床榻上倚着一位含着笑的少年郎君,不由得心神微震。他何曾見過這般出衆的貴人?相貌俊美且不說,神态尤為溫和從容,說起話來亦是毫無鄙薄之意,便宛如神仙中人一般。雖然臉上帶着病容,顯得有些消瘦蒼白,但也完全無損于他的風采。與這位少年郎君相比,鄉鄰中口耳相傳的縣令家公子,便生生如同泥地裏的野鴨子似的了。

“回小郎君,此館驿名為嶺南驿,屬商州管轄。”

商州?嶺南驿?李徽雙眸微動,震驚無比。他的父親濮王李泰,乃太宗文皇帝與元後之嫡次子,因奪嫡失敗而被逐出長安,貶至封地均州鄖鄉縣。在他記憶中,自此之後,他這位阿爺從未出過鄖鄉縣半步,全身心皆沉溺于作詩賦文、飲酒作樂之中。待到祖父駕崩,叔父繼位之後,他便逐漸郁郁而終。而他在十年後亦是步他的後塵,心情抑郁以至于重病身亡。

如今,他這位萬事不理的阿爺竟然踏出了封地,急匆匆地朝着西北而去?均州雖與商州比鄰,但仔細論起來交通卻甚為不便。原因無他,橫亘在二州中間的便是隔絕關內道與山南道的秦嶺。只有越過秦嶺,方能真正進入關內道腹地,進入繁華的商州之境。而商州之西便是雍州——便是京都長安!

他眼前仿佛展開了一幅虛幻的輿圖:均州與長安相去不過六百裏,這六百裏卻如同天壑,驿道崎岖,館驿偏僻破敗。當年被貶出京時,阿爺與母親這一路便吃盡了苦頭,唯一的嫡子在路上早産,不久便夭折了。而他亦是降生在館驿之中,生母因生産時不潔淨而染病,不久就去世,便抱養在了嫡母膝下,當作夭折的嫡子悉心養育。

這一路的驿道與館驿,留給他們一家人的皆是痛苦的回憶。如今再度踏上這條路途,想來他們的心緒亦是複雜難言。若非有什麽絕不可能拒絕的理由,他們怎可能如此行色匆匆地離開封地?辛辛苦苦地翻越秦嶺?

商州嶺南驿,無疑便是秦嶺之南最後一個館驿,下一個館驿或許便是嶺北驿了。阿爺絕不是奔着秦嶺狩獵而去,他對狩獵根本毫無興趣——更不是奔着商州而去,商州之繁華于自幼生長于都城長安的他又算得上什麽?——他顯然正在回長安的路上!

新安郡王被自己的猜測驚呆了。能召回阿爺的還能是何人?或許是他的祖父,或許是他的叔父。不,叔父如何可能會召阿爺回京?本來已經拔出的骨頭,難不成還要放進喉嚨裏不上不下地梗着?那便只可能是祖父病重,思念愛子,特意急召了!若是如此,就算是長安如今是龍潭虎穴,大概也不能不闖了!

捉驿與侍婢們就見小郡王的臉色忽白忽青,仿佛病情反複發作一般。衆人無不大驚失色,急急忙忙地圍過去細看。小郡王卻神情恹恹地揮了揮手,讓侍婢們都退到一旁,又對捉驿道:“我從未到過嶺南,這附近可有什麽特産之物?越過秦嶺須得多少時日?秦嶺中可有什麽館驿?若是露宿在外,爺娘恐怕并不适應,安危亦難以保證。”

捉驿眼睛一亮,笑道:“小郎君算是問對人了。旁的不說,小老兒時常在山嶺中打獵,這大山嶺就像是小老兒家的後院似的。說到館驿,大山嶺中應當也有一個,順着驿道行兩三日便到了。若要越過這座大山嶺,慢些須得十日,快些不過四五日……對了,前些時日,村裏人剛獵了一頭肥壯的野豬,舍不得吃用,不若搜羅了來讓貴人嘗嘗鮮?”

聽他滔滔不絕地說了許多,李徽既覺得新鮮,心中又煎熬無比。

在他看來,圈在封地之中固然失去了自由,回到長安卻也絕非什麽好事。尤其自家阿爺居然能在占盡上風的時候跌落塵埃,顯然不是什麽權謀之才——空有聰慧之名,于人情謀略卻委實遲鈍非常,根本不是其他人的對手。此去長安,就像是羊入虎口一般,還不知會生出什麽事端來。

奪嫡失敗的阿爺再度入京,本便會無端端引來風浪。而後祖父駕崩,叔父繼位,光是想想便覺得處處皆是刀光劍影。他那位叔父在外頗有慈悲善名,但骨子裏卻是涼薄之人,兄長舅父一個也不曾放過。血脈親情,于他而言不過是流幾滴淚便足矣。他們一家人此番若能全須全尾地回到均州,可能便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捉驿說了半晌,李徽聽了好些秦嶺的野聞傳說,便吩咐婢女賞了他一貫錢,又道:“阿爺素喜野味,若能搜羅些野物與廚下,老丈便來我這裏領賞。”

捉驿千恩萬謝地退下了,李徽便又皺着眉躺在床榻上思索起來。不多時,便逢閻氏帶着張傅母來探望他,滿口贊他實在孝心可嘉:“聽說你特意讓捉驿尋野味孝敬你阿爺,他可算是開懷了些。不然,還不知要與我們母子賭氣到什麽時候呢。”

李徽垂眼道:“都是孩兒身體不争氣,壞了阿爺的事。行程這般急,耽擱了這幾日,該不會誤了大事罷?”他想确認,是否是祖父重病,急诏衆子入京侍疾。如今究竟又是貞元多少年,已發生的與即将發生的諸事,到底與前世那些記憶有何差別。

閻氏寬慰他道:“不過是幾日的功夫,想來應當能趕得上為你祖母侍疾。而且,昨日暴雨傾盆,水都已經漫過了驿道,本便不适合疾行。侍衛與部曲都去前頭探路了,讓你歇息幾日也并不礙着什麽。”

祖母?新安郡王再一次怔呆了——若是他不曾記錯,他的嫡親祖母,元後秦皇後,不是早在多年前就殡天了?!如今這位重病的祖母又是怎麽回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