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轉移視線
顯然,濮王殿下對真兇的仇恨以及隐藏在心中的恐懼,已經遠遠超越了對芙蓉園的懷念。他敲了敲窗戶,幾乎立即便要迫不及待地下令返回王府,趕緊将仇人的名單都列出來——讨論這種事,當然不能在車駕之中,更不能在人來人往的芙蓉園裏。
不過,眼角餘光瞥見幼子頗有幾分失落的目光之後,他心裏不由得一軟,于是大發慈悲地道:“也罷,好不容易過一個上巳節,去一趟芙蓉園亦是難得的機會。兇徒之事,就留待夜晚歸家後再好好讨論!”
說罷,濮王殿下忽然覺得自己似乎也隐約品出了作為一位“好耶耶”的愉悅感。這麽多年過去,他終于略有些理解當今聖人寵愛兒女時的心境,心裏不無感慨。只可惜,長子都已經二十餘歲了,連幼子也眼看着就長大成人了,他錯過了他們最天真無邪的好時候。
李徽很是配合地露出了笑意:“多謝阿爺!回去之後,便是徹夜不眠,孩兒也會陪着阿爺将此事的原委查清楚!”雖然他心裏其實很明白,即便是證據确實全都指向當年那些奪嫡受牽連的世家貴族,他們也未必是真正操縱此局之人。因為這個流言實在是出現得太巧妙了,流散得也未免太迅速了。假若将來得到的證據嚴絲合縫,反倒更是處處令人生疑。而那個放出流言并推波助瀾之人,仍舊隐在暗中,身份完全不明。
華麗的儀仗終于在午時之前抵達了芙蓉園。此時,除了太子李昆與太子妃杜氏之外,聖人膝下的兒孫們幾乎都已經齊聚這座風景秀麗的園林中。閻家因是一道來的,亦是自然而然地來到這群龍子鳳孫中間見禮。閻家的郎君與小娘子們很是得了越王妃王氏與幾位貴主的誇贊,倒是身為姑母的閻氏替他們謙遜了幾句,旁的并不多言。
李泰心裏挂念兇手,與兄長姊妹們寒暄的時候,看起來頗有些敷衍的意味。臨川公主以為他并未痊愈,勸他若是覺得疲憊便去附近的樓臺中歇息;清河公主則認為是最近紛紛擾擾的流言影響了兄長的心情,也勸他看開一些。唯有安興公主,似乎覺得自己受了怠慢,臉色沉了沉,方似笑非笑地接幾句話。
李衡見狀,索性邀李泰與三位驸馬去一旁賞景飲酒,離眼看着又有些不對付的三位妹妹遠一些。臨川公主驸馬周子務性情疏狂,當即叫好;安興公主驸馬程青好熱鬧,又喚了伎人吹拉彈唱;清河公主驸馬秦慎一向穩重,只微微颔首,便笑着起身随他們離開了。
李徽則忙着與諸位兄弟姊妹見禮。先前衆人在太極宮中也見過幾回,但當時身處秦皇後養病的立政殿,彼此并不熟悉,故而也不過是點頭之交罷了。并非任何人都像李徽一樣,頗得秦皇後的眼緣,特意命他陪在身邊侍疾。當然,身為太子嫡長女的長寧郡主例外。
這群兄弟姊妹既有李家的,也有周家、秦家的。越王的子嗣頗多,不過王妃王氏素來看重嫡庶,這種場合只帶了自己所出的二子二女:長子李玮、五子李璟,長女宣城縣主、幼女信安縣主。除了周氏這位長女之外,臨川公主還生了二子,大郎周儉、二郎周儀。安興公主目前無所出,庶子庶女一律也不帶出來。清河公主膝下則有一子一女,年紀與長寧郡主相近,名喚秦承、秦筠。
李玮在堂兄弟中行二,僅比李欣小兩歲,此時便作為兄長,安排兄弟姊妹們各自頑耍。李璟、周儉與李徽年紀相近,對他十分好奇,便湊過來與他交談。周儀與秦承自幼交好,一同去了溪流邊。一群小娘子則聚在了一處,低低笑着談論最近的見聞。
閻家的郎君娘子們亦有心想與他們結識,李徽只簡單地引見了閻八郎等人,對閻家那群小娘子則敬而遠之。長寧郡主本便看閻家的小娘子們不順眼,完全不願理會她們。她在這群小姊妹中身份最高,自然無人會冒着得罪她的危險搭理不相幹的人。閻家小娘子們讪讪地在旁邊坐了半晌,實在覺得無趣,便索性回到長輩們身邊去了。
此時,閻氏帶着周氏,正與臨川公主、清河公主談論着養胎之類的事,高氏帶着兒媳婦們坐在一旁作陪,安興公主則早便不知往何處去了。閻家小娘子們圍過來後,她淡淡地掃了她們一眼,遠遠望見李徽的背影,心裏暗暗想道:她絕不會随意決定三郎的婚姻,必須讓三郎與大郎一樣,娶得中意的女子為妻,日子方能過得和和美美。她的兒子,自然值得最惬意無憂的生活。
許是心裏一直挂記着自家阿爺的緣故,李徽雖與兄弟們一同游玩,心裏卻始終不能盡興。
芙蓉園的景致确實極美,杏園、梨園、海棠苑,處處皆是花海起伏、香風陣陣。便是彎彎曲曲的水渠邊的蘆葦蕩,仿佛也別有一番野趣。然而,美則美矣,李徽卻并未生出作畫的念頭。他反倒是再度想起了一望無際的秦嶺,甚至于漸漸淹沒在記憶中的武當山。
此時此刻,他才恍然發覺,自己心中更愛的是自然而然的鐘靈毓秀,而非人力堆積而出的風景。或許,山清水秀于他而言,已經并不僅僅只是值得欣賞與流連的美景,而是自由自在的寄托罷。
直至傍晚宴飲結束之後,衆人方依依不舍地道別,各自回府。到達延康坊時,夜色已經很深了。閻氏将長寧郡主留下來暫住一晚,攬着她去了內堂。李泰則立即将幼子拎進了書房,擺開筆墨紙硯,又命他細細研磨墨汁。
濮王殿下鋪開了一張足足可用來作畫的長紙,執筆蘸墨,下筆如有神,轉眼間便列出了一個又一個名字。李徽望着他寫下的那些名字,神色漸漸從平淡轉為沉思,接着便是驚訝——最後已是無言以對。
一氣呵成的濮王殿下寫滿了整整一張紙,很是欣賞地打量了一番自己猶如金蛇舞動的草書,略帶幾分得意志滿地問:“如何?”
“……阿爺的字真不錯。”呵呵,他還能說什麽呢?贊美他記憶絕佳麽?能記得這麽多“仇敵”的名字,還真不容易。或者該說,短短數年之內,便能“得罪”這麽多人,可真是難得一見。
“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寫完才發現,不覺得有些太晚了麽?
“……不如阿爺再從中挑選幾個?不然,足足一百多人,我們該如何查起?将那些寒門子弟先去掉,優先挑那些高官世家之後。”寒門子弟絕不可能操縱那麽多小世族為他所用。而且,真正的兇手應當也需要一個合情合理的“罪魁禍首”,将這次的逆案完全頂下來。此人作案的動機,作案的能力,都不會引起任何人懷疑。甚至連他自己,或許也不知自己是被人利用的。
李泰猶豫許久,耗費了諸般精力,才又勾了十來個人。
見他不斷地添添補補、删删減減,李徽忽然覺得,自己其實不應該太過相信他的判斷。但是,奪嫡一事發生在他出生之前,後來所有人都諱莫如深,他所知的消息實在是太少了,許多名字都是完全陌生的。
也罷,無論如何先查着,也好教自家阿爺安心一些。至于這份名單是否有所疏漏,還是等阿兄回來了,再商議此事也不遲。
且不提新安郡王度過了一個如何平淡無趣的上巳節,遠在千裏之外,王子獻藏在山石後,正一絲不茍地擦着橫刀上的血跡。
因日夜兼程不斷趕路之故,他穿着的白青色窄袖圓領袍早已經濺上了髒污的泥點,如今又潑灑了大片血跡,看起來頗有些狼狽。然而,他一絲不茍擦拭橫刀的模樣,卻帶着很難形容的雅致與冷冽鋒銳交錯的矛盾之感。仿佛此前他都僅僅只是美玉雕刻成的劍鞘,如今卻是飽飲鮮血的寶劍出鞘——撕裂了溫潤的表象之後,露出了寒意四溢的內裏。
不過,他的神情卻依舊十分淡然,仿佛方才并沒有連殺數人,也并沒有與李欣等人失散一般。
慶叟緊緊跟在他身邊,低聲道:“阿郎,那些人許是沖着嗣濮王去的。”
另一位貼身部曲曹四郎也甕聲甕氣地道:“他們沖散隊列時,刻意與金吾衛保持了距離,殺傷的也都是濮王府的人。俺還覺得挺奇怪的,明明俺們臨時才決定走這條舊驿道,怎麽還會遇上埋伏?”
“當然是有人給他們傳遞了消息。”王子獻想起當時李欣與金吾衛左将軍驚異的神色,直覺認為應當是金吾衛中出了變故。看來,幕後那人确實是等不及了,擔心逆案的熊熊大火傷及自身,便有心想将這次行動的失誤,全部推到執行之人身上。為此,竟然不惜犧牲金吾衛中的棋子,為此人設下了“拼命一搏”的死亡之路,并千方百計地推着此人踏上去,再也不能回頭。
“郎君,如今該如何是好?俺們的馬早便驚跑了,一時間也尋不見其他人。”
“繼續往南。如今廢太子一家性命攸關,耽擱不得。”對方攻擊帶着數百侍衛并有金吾衛護送的李欣,為的絕非殺人,而是拖延時間。仍在館驿中休養歇息的李嵩一家才是他真正的目标!若是錯過這次機會,讓李欣與李嵩一家會合,兇手便再也沒有任何機會動手了。所以,此人一定會選擇铤而走險!不惜一切代價強殺李嵩!
眼下,想必李嵩一家暫住的館驿已經是血流成河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郡王:#每天都要陪着阿爺犯蠢腫麽破#
嗣濮王:→ →,等阿兄回來,別急
王子獻:我給你出主意,別急
小郡王:你們的主意,大概也只能一起犯蠢了吧,呵呵
————————————————————————
濮王:#get到了好耶耶的技能點#,你們想學嗎?呵呵呵呵呵太子:→ →越王:^ ^
廢太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