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章
李言宜真的只着了一身常服去了太後宮中,而且還遲了片刻。太後問起緣由,他便答賞花誤了時辰。皇帝含笑道:“七弟生于皇家,卻素不拘謹,實在難得。朕心向往之,不過今日家宴你來遲了,怎麽說也得罰酒三杯。”說着讓婢女端酒過去,李言宜并不推辭,連飲了三杯。
晚宴中,太後說起春來禦花園桃李芬芳,何不移至園中,桃李園春夜宴,賞花飲酒,也算是附庸風雅了。
皇帝當即贊同,命人先去安排,率一衆就要前往。不料皇後施施然起身,朗聲道:“蘭兒身體不适,恐不能随衆,望母後與陛下諒解。”
太後關切道:“蘭兒身體怎麽了?”
皇後還未回答,緋煙便說道:“回太後,您有所不知,娘娘有孕,已經快三個月了。”
太後的手微微一抖,情不自禁地轉頭看了皇帝一眼,随即面色如常:“這是好事呀,為何現在才說?”皇後低頭,有些羞澀:“蘭兒不曾有孕過,不敢确認,是幾位禦醫都診斷過,且如今胎象已穩,這才禀報。”
這時,衆妃嫔紛紛道賀,太後唇角含笑,道:“宮中又快有孩子了,且是正宮所生,沒有比這更值得高興的事了。”
皇帝點點頭,他剛得一子,如今又要有孩子出生,自然喜不自禁。他命人取過明黃纏枝牡丹丹鳳朝陽的披風,親自為皇後披上,擁她上了皇後的鳳攆,囑咐緋煙與蓮霧細心照料。
送走了皇後,衆人才随皇帝移駕到了桃李園。
春夜靜好,桃李園懸挂着絹燈,燈火朦朦胧胧,映照着如雪的飛花,如同夢境。
衆人接着飲酒行樂,不知人間何世。
李言宜只覺得無聊,于是坐在角落默然飲酒。
太後身邊不知何時出現了一位妙齡少女,李言宜掃了一眼,只當是皇帝新納入宮中的愛寵,不以為意。然而太後朝他招手,口型分明是:“來。”
李言宜只得上前去,太後又對少女耳語,不知說些什麽。少女有些赧然,擡頭迅速掃了李言宜一眼,又低下頭。她穿月青色紗緞上裳,極淡的玉藍裙上隐約有梅花的痕跡,和李言宜一身顏色非常相配。她低首斂眉,手中掌着一盞金色的宮燈。宮燈由上好的絹紗織成,裏面燈火綽約,泛着清甜而恍惚的香氣。她的聲音也清甜,是少女的稚弱。
“燈火昏暗,琳娘為王爺掌燈。”
“你叫琳娘?”
Advertisement
“正是。”
李言宜并不恍惚,他明白太後的意思。這個少女,是太後為他安排的相親對象。接過絹燈,道了一聲謝,便不再多說。少女沒料到他是如此反應,愣在當場,幸而有韓昭儀匆匆将她喚走,才化解了這場尴尬。李言宜徑直走到了太後面前,太後有些不悅,李言宜輕聲央求:“母後讓孩兒自己覓一個王妃吧。”
皇帝在笑,眼望着在韓昭儀處的少女,道:“韓昭儀的妹妹這般才貌,七弟也不放在眼中。倒好奇了,難道七弟心中已有良人?只要你開口,就是天邊的仙女兒朕也為你娶來。”
“也未必是仙女兒,皇兄說笑。言宜是羨慕皇兄,可以坐擁後宮三千,臣弟無敢奢望這等福澤,只盼能得一個知心人,攜手這一生罷了。”
太後終于開口,神情倦怠:“你要去哪裏找?”
李言宜笑道:“其實孩兒一直有個心願,母親別笑話孩兒沒出息。孩兒在西涼時,極其思念故國,想着有朝一日回來,必将游遍國中山水,方不愧為我國人。這裏就想向母親讨個假,讓言宜出去瞧瞧,指不定能帶回一位王妃呢。”
“篤義。”太後突然喚了一聲李言宜的封號,她說:“你父皇在時,經常說你敏慧重義,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當然你也知道,有時候身在皇家,很多事都不是能随自己心意的。你要執意自己尋找,我并不阻攔。我身體漸好,你在宮裏侍疾已有時日,長久如此,于六宮不便。該做如何打算,你自己應當清楚。”
“孩兒謹遵母後教誨。”
太後搖搖頭,沒再繼續說下去,只沖皇帝道:“夜深了,我也乏了。”
恭送太後移駕回宮之後,衆人也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