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宮鬥文裏的女主(6)

安山寺只是京郊的一個小寺廟,面積不大,也沒有名聲大的和尚坐鎮,因此香火并不旺盛。

蘇苑去安山寺,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安山寺的和尚少、香客也少,但該有的東西都有,景致不錯,素齋做的也不錯,後山有一片楓林,裏面很是清幽。

左右都是出來玩,自然是更想去沒去過的地方,京城來來回回逛了那麽多遍,早就已經不稀罕了。

跟着蘇苑一道過來的,是爹爹給她安排的幾個護衛,今兒不是爹爹的休沐日,爹爹自然不可能跟着一塊過來,阿娘是金華寺的信徒,一般都不往別的寺院去。

至于冬郎,別看小家夥還未滿四周歲呢,但已經正兒八經啓蒙了,如今正跟着先生學習呢,時間比她都要緊張。

蘇苑是純粹過來玩的,既沒有跟哪個友人約好,也不是過來采風作畫的,把這安山寺逛了個遍,又嘗過了人家這兒頗受歡迎的素齋,這才打馬離開。

京城裏逛遍了,就開始在城外尋找好玩兒的地方,莫說是外人了,就連蘇母也不太理解女兒。

她見過淘氣的丫頭,不愛做功課,就喜歡出去赴宴,第二就是偷偷讀寫話本子,也見過淘氣的小子,喜歡跟‘狐朋狗友’待在一塊,喜歡看熱鬧,哪裏人多就往哪裏去,哪裏鬧騰就往哪裏鑽……

跟她這個女兒都不一樣,阿苑雖然也喜歡出去玩兒,但在練武、讀書和寫字上頗為自律,每天都會拿出一定的時間來練習,哪怕是每旬出去玩兒的那兩日,晚上回來也必然會把功課補上。

而且阿苑也不是個愛湊熱鬧的人,不怎麽熱衷于出去參加宴會,也不愛跟小姐妹約着一道出去玩兒,熱鬧的街市喜歡逛,不熱鬧的深山老林也喜歡去。

跟她年少時那會兒截然不同,跟老爺也不一樣,雖然老爺也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但這人不愛出門,就喜歡窩家裏頭。

家裏邊的其他人,老一輩兒的蘇母不了解,但跟她同輩的姑姐,也就是當今的皇後娘娘,她還是略知一二的,跟自家閨女的性子那就更不一樣了。

皇後娘娘在閨閣時,名氣就很大,是美人,也是才女,靠着這兩樣再加上出身,京城的貴女圈中,沒人敢與其争第一。

她這女兒,跟皇後娘娘最相似的地方也就是那張臉了,當然,這姑侄二人長得并不是很像,可共同點是——美。

皇後娘娘的長相更為明豔,自家女兒的長相則是偏英氣,頗有些雌雄莫辨的味道,再加上平日裏又喜歡穿男裝,讓不相熟的人瞧了,一般還真看不出來是女扮男裝。

無論是長相,還是性子,這閨女都是投錯了胎,若是男兒身的話,将來說親的媒人肯定能踏破國公府的門檻。

女兒身也不會嫁不出去,只是這兩者相比,到底是做女孩子吃虧了些。

蘇母一般都不約束女兒,這孩子也是個心裏頭有數的,雖然喜歡出去玩兒,但去的地方都正正經經,被旁人碰見了也沒什麽,不像一些淘小子,年紀輕輕就愛往那煙花之地鑽。

阿苑雖然愛玩,但并不淘氣,更不是那種沒有分寸的人。

做母親的看女兒,當然是怎麽看怎麽好,不好的地方也能自己給圓回來,但是到了旁人那裏,有時候雞蛋裏都能給挑出骨頭來,更別提蘇苑真和如今标榜的大家閨秀不太一樣。

三房的孫氏就一直看府上的大姑娘不順眼,在大姑娘得了太子另眼相待之後,就更看不順眼了。

都是蘇家的血脈,老太太做夢,有恩于太子,但恩情應當屬于整個國公府才對,怎麽能只讓大房占了去,得了大便宜的還是蘇苑那瘋丫頭。

怎麽想都讓人氣不順。

氣不順的孫氏,沒辦法左右太子,即便是上下使勁,也只能在婆母和女兒身上使勁。

女兒那邊,就多多過去跟大姑娘親近,這隔三差五的就往外跑,世子跟世子夫人壓根就不管,據說太子還給了腰牌,這其中要沒點兒貓膩誰信,指不定就是出去見太子的,自家女兒若是能跟着大姑娘出去見着太子,一來二往的,必然能生出感情來。

再說她的婆母,正兒八經的婆母是齊國公夫人,但這她可使不上勁兒,老爺又不是從人家肚子裏鑽出來的,她壓根就不是人家正經的兒媳,她能使得上勁兒的婆母是吳姨娘,生了自家老爺的吳姨娘。

吳姨娘壓根就不是什麽精明之人,非但如此,還有幾分傻氣,孫氏跟吳姨娘沒少打了交道,知道這人好糊弄,也知道該用什麽法子來糊弄,直截了當的說肯定不行,還得是換換說辭。

“二姑娘眼瞅着也大了,像咱們這樣的人家,什麽都得早早的準備起來,尤其是女兒家的婚事,被旁人搶了先,就只能在剩下的裏面挑了,還能有什麽好的。”

孫氏說這話之前,就已經先讓下人都出去了。

“你們做父母的心裏頭有數就行,該準備的就準備起來吧。”

吳姨娘能說什麽,這事兒她根本就幫不上忙,跟外頭女眷打交道的從來都是國公夫人,就算是國公爺,對這些事兒怕是也摸不清楚。

兒媳婦是來錯地方了,與其來找她,倒不如去求國公夫人。

孫氏一臉的愁容:“我和老爺說是能有這個能耐,那今日也就不用過來求您了,您也知道,好多大戶人家都講究的很,寧可娶家世低一些的嫡女,也不願意娶家是更高的庶女,我跟老爺認識的人都有限,比不上世子跟世子夫人,大姑娘跟咱們二姑娘就只差了一歲,這姐妹倆若是能多多親近一些,将來出去參加什麽宴會,也讓世子夫人帶着這姐妹倆一塊,婚事上也就不用這把犯愁了。”

蓉兒是從自己肚子裏出來的,是嫡女,自家老爺卻是從吳姨娘肚子裏出來的,是庶子。

庶子的嫡女,這身份怎麽看都有些尴尬。

說話的人臉上沒見有多尴尬,聽這話的人卻是已經有些手足無措了。

吳姨娘眼睛都是朝地面看的,她這出身連累了兒子,也連累了孫女和幾個孫子,一開始身上就沾了泥漿子的人,一輩子都洗不幹淨。

“都在一個府裏頭住着,那就多讓蓉兒去大姑娘那裏坐坐,小孩子嘛,感情處一處就有了。”

“哪有您說的那麽簡單。”孫氏頗有幾分不忿的道,“人家是國公府的嫡長孫女,眼睛快要長到腦門上去了,蓉兒去了幾次都被撅回來了,這事兒您也該讓國公爺好好管管,都是一家子姐妹,就算從前兩邊有些不愉快,那等到将來嫁出去了,還不是要相互扶持,現在搞好關系,對彼此都是有好處的。”

讓國公爺管?吳姨娘張了張嘴,壓根就沒有出聲,既沒拒絕,也沒應承。

“婚嫁對女子來說,可是一輩子的大事兒,我也不圖蓉兒找個多高的門楣,但起碼得能拿出手去才行吧,我沒能耐,認識的人少,那些公子哥個個都外表光鮮,內裏如何誰也不會放到明面上去講,世子夫人認識的人多,地位尊貴,知道的內情必然也多。兩房關系一直都不怎麽樣,我就不指望着能跟世子夫人交好了,但是大姑娘和二姑娘年紀還小,若是能在一起讀書、玩耍,姐妹之間的感情還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說一千道一萬,孫氏過來找吳姨娘,就是想讓國公爺出手,把府上的大姑娘和二姑娘安排到一塊讀書。

別看世子和世子夫人對大姑娘管教不嚴,可給大姑娘請來的女先生卻是京城裏一等一的,她的蓉兒過去跟大姑娘一塊上課,也不吃虧。

“若是世子夫人可以在管家上指點蓉兒一二,那便更好了,這是能讓蓉兒受益終生的事情,還煩勞吳姨娘能跟國公爺說說,都是一家人,蓉兒好了,對大姑娘将來也是助益。”

這府上誰不知道世子夫人是個會摟錢的,蓉兒若是能學得世子夫人一半的手段,将來在銀錢上就犯不了難。

吳姨娘不喜歡跟國公爺提要求,但這事兒又不同于別的事情,到底是姑娘家一輩子的大事兒,而且孫氏說的也對,小輩們年紀還小,多處處自然也就處出感情來了。

一筆寫不出來兩個蘇字,到底都是國公爺的後輩,将來相互扶持着總好過形同陌路。

“我試試看吧,不只是為二姑娘,也為了幾個哥兒,你是當娘的人,就是為了孩子,也跟長房那邊多走動走動,雖是一家人,可還是有高低貴賤之分,別總端着架子。”

這話說的,孫氏就不愛聽,長房不就是可以繼承爵位嗎,要不是世子夫人頭幾年生了兒子,還不是要過繼她的兒子,爵位板上釘釘就是她孩子的。

曾經以為唾手可得的東西,如今被旁人緊握在手裏,孫氏除了每天祈禱長房的寶貝蛋出個什麽意外,旁的什麽也做不了。

這國公府曾經是國公夫人管家,後來又是世子夫人管家,吳姨娘早些年連自己的小院都管不了,更別說是安插什麽人手了。

她就是有心想替自己的兒子搏一搏前程,也沒有動手的機會。

孫氏把事情交代給吳姨娘,便施施然回去了,吳姨娘雖在旁的事情上沒什麽能耐,但卻很是得國公爺歡心,都一把年紀了,還能勾得人隔三差五過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