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宮鬥文裏的女主(10)
自家府裏頭住的舒舒服服,蘇苑可沒想着往公主府搬,若是能帶着一家人都過去住,那當然好,可這不是不現實嘛,左右自家府上也能住得開,誰讓長房人口少呢,分得的地方還大。
不像是二房和三房那邊,二房是庶出的孩子和妾室多,三房是嫡出的孩子多,住得并不寬敞,不過即便如此也都不願意搬出去。
在國公府住着,外人瞧了也能高看一眼,可要是搬出去了,那跟國公府也就只剩下親戚關系了。
所以這一大家子人即便是分了家,只要老國公還在,那就只能這麽住着。
作為長房的當家人,蘇長平是一點兒都不介意,反正家業都已經分了,老爺子雖然偏向三房,但是手裏頭就那麽點東西,再偏也就那樣了。
老太太這麽多年也都已經看開了,真要是跟老爺子計較,兩口子早就和離了,過不到現在。
再說老太太也挺樂意在旁邊看熱鬧的,樂意看三房的孫氏糊弄吳姨娘,樂意看三房錢財窘迫,更樂意看三房把老爺子給的東西一件一件往外賣。
要說這孫氏的眼光确實不怎麽樣,拿着金銀玉石當寶貝,不知道那些古董字畫的價值,輕而易舉的就讓人糊弄了去,好在糊弄孫氏的也不是別人,就是自家老太太派過去的人。
也行吧,別看吳姨娘這一輩子都沒生什麽事兒,可老太太早些年在老爺子和吳姨娘身上那真是傷夠了心,如今也算是出出氣吧。
孫氏自己犯蠢,也怪不到旁人。
蘇長平對這些事兒都門清,對自家閨女的事那就更是了如指掌了,這孩子身邊的護衛就是他安排過去的,去哪兒逛了他能不知道。
當爹的倒是沒犯愁,什麽樣的爹娘養什麽樣的孩子,自家閨女可不就是随了他,這不奇怪,就是婚事上需要再三斟酌,性子太刻板了不行,家裏規矩太多了不行,長輩太過強勢也不行……
這兩年他和夫人就已經在适齡的男子當中盤算過了,篩下去一大批人,剩下的寥寥無幾,各有各的優點,但也各有各的缺點。
如今馬上就是女兒的及笄之禮了,也到了該定下來的時候,否則好的該讓別人家搶去了。
不過自家女兒成了皇上的義妹,這婚事還真不是他們兩口子說定就能定下來的,畢竟是公主嘛,誰來做驸馬還是要皇室首肯的。
可惜了,這從來都只有女子選秀,沒有男子選秀,不然自家女兒都已經是公主了,若是有男子選秀的話,便可以直接通過選秀選出一位驸馬來。
驸馬爺選誰,那是往後的事兒了,收拾公主府也不必着急,眼下府裏的大事兒還是蘇苑的及笄之禮。
正賓請的是東陽長公主,這位是太上皇庶出的長姐,今年都已經六十七歲了,是位長壽的老人,一輩子夫妻和樂,膝下兒女雙全,後輩争氣,是衆人眼裏一等一的有福之人。
贊者則是平陰侯府的嫡幼.女劉若妍,也是蘇苑的表姐,蘇母的侄女,她們表姐妹二人愛好興趣不同,不過倒還挺能聊得來的,算是蘇苑為數不多的閨中好友。
古代的及笄禮就相當于後世的成人禮,已經辦過成人禮的蘇苑,到了及笄禮,便也只剩下一顆平常心了。
流程和禮儀也是早就已經熟記在心的,不擔心中間會出什麽岔子,按部就班的走完流程,剩下的便是招待賓客。
已經搬到城外去住的姑父、姑母,還有榮升一級的表兄、表嫂,都遣人送了禮物過來,不過人都是不方便親自過來的,賓客當中來頭最大的也就是幾位新封的王爺了。
五皇子被封為永康王,兩個字封號的王爵終歸是要比單字封號的王爵差一層,不過此次先帝的幾位皇子封王,全都是兩個字的封號,不獨是永康王如此。
二人上次見面還是在戲院,這回相見便一個是王爺一個是公主了。
“之前還沒來得及恭喜皇妹,咱們也是一家人了,日後有什麽事就說,本王能辦到的絕不推辭。”永康王也不知是應該感慨世事無常,還是要看嘆服于蘇苑的好運氣。
從臣女到郡主再到公主,坐在皇位上的人,也從沒有血親的姑父變成了嫡親的表兄,這樣的好運氣,他作為皇子都覺得羨慕。
三皇兄待他可并不怎麽親近,遠不如對這位安樂公主,人家的公主府比他的王府面積都要大,這事兒上哪說理去。
蘇苑就更覺得世事無常了,倘若按照小說劇情的發展,那這位永康王可就是皇上了,她們二人現在以兄妹相稱,在小說裏可是做了一輩子的夫妻。
“先多謝五皇兄的好意,也感謝你今日能過來,有什麽招待不周的地方還望多多包涵。”
對方絕口不提當日在戲院的事情,她自然也不會提的,就這麽着吧,她與這位又不是仇人,日後就當做尋常親戚相處也就是了。
除了永康王,其他幾位剛剛被封的王爺也來了,安樂公主的及笄之禮,場面可謂是相當浩大了。
有高興的人,自然也有不高興的人。
三房的孫氏屬于高興的那一拔,她也不是非讓自家女兒跟府裏頭的大姑娘一較高下,以前兩個姑娘還能比比,現如今連比的可能性都沒了,那可是公主,當今皇上的義妹,臣子之女哪能相提并論。
今日這場面越大才越好呢,有一個受重視的公主做堂姐,她們家二姑娘日後婚事上的把握也就越大,能嫁進宮裏去那最好,若是不能,這不還是有幾位王爺嗎。
孫氏早在心裏頭盤算過一遍了,若論年齡,永康王自然是最合适的,這位雖然母族不顯,但因為生母早逝的緣故,也沒怎麽得罪過太後和皇上,放到如今那也是優點。
更別提這位身子骨看上去就很是健壯,模樣也不醜,若是蓉兒沒辦法進宮,那永康王應當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孫氏在這事上很能看得開,但不代表自家女兒也能看得開,一樣在府裏頭長大的姑娘,按照娘的說法,大姐姐除了會投胎,樣樣都是比不過她的,也包括在外的名聲。
可樣樣都比不過她的大姐姐,及笄之禮如此盛大,一年後,等到她也舉辦及笄之禮,可請不來這麽多尊貴的客人,也沒法讓太上皇、太後、皇上和皇後都送禮,兩廂比較,她肯定會顯得特別寒酸。
蘇蓉藏在衣袖裏的拳頭緊握,面兒上卻是一派的雲淡風輕,沒關系,人生的路長着呢,堂姐被封為公主又如何,公主再尊貴,也貴不過皇後,貴不過貴妃。
這般熱鬧的場面,吳姨娘是不出來摻和的,自個兒待在自個兒的小院裏,聽着外頭的熱鬧聲,要說不甘心,她還真沒有,能做老爺的姨娘,她就已經是祖上積德、三生有幸了,萬萬不敢再有旁的奢望。
她就擔心老三兩口子,還有孫女,心裏頭會想不開,人跟人是不一樣的,犯不着去比較,她出身卑微,連累了自個兒的孩子。
吳姨娘在熱鬧聲中落了淚,周圍的下人已是見怪不怪了,年輕的時候是美人垂淚,老了老了也自有一番風韻,把眼淚掉得好看也是一種本事,國公爺素來就吃這一套。
******
蘇苑的婚事已經提上了日程,就連老爺子和老太太都過問過此事,不過兩個人在這事兒上意見一致,都不準備插手,不過是催一催罷了,別挑來挑去挑花了眼。
京城适齡的男兒總共才多少,怎麽可能挑花眼,蘇父和蘇母只覺得人選還是太少了,不夠挑的,不過還是最終圈定了兩個人。
一個是平陰侯的嫡幼子劉子悟,也是打小就看着長大的孩子,平陰侯府的當家人就是蘇母的哥哥,若是把女兒嫁過去,起碼是不用擔心公婆為難女兒了。
劉子悟是幼子,沒有爵位繼承,也不需要承擔家業,所以侯府對他的管教不是特別嚴,性子不刻板,愛玩愛鬧,跟阿苑應該能處到一塊去,讀書也是可以的,已經考取了秀才的功名。
年歲上兩個人也是合适的,劉子悟只比蘇苑大了一歲。
另一個人選則是白雲書院院長的兒子——張玉庭,張家的家風那是有目共睹,男子四十無子方才能納妾,而且張院長就只有張玉庭這麽一個兒子,将來勢必要把白雲書院交給張玉庭的,有這麽一處書院在,就已經勝過爵位了。
這位雖然是讀書人,但既然要接管書院,就必然不可能是那等于迂腐之人,為人還是比較圓滑的,而且既是要教書育人,那必然也是個能容人的性子。
這兩個人共同點便是長得好了,玉樹臨風,溫文爾雅,長相和氣質在同齡人中都是排在前頭的。
千挑萬選,才最終篩選出來這兩個人,至于到底選誰,那還得讓蘇苑自己拿主意,在這方面,蘇父蘇母也算是開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