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種田文裏的女主(12)

同樣是分家, 在蘇家,當年那可是一場大地震,但是在周家, 卻幾乎是沒什麽波動。

不管是提前安排,還是剛好湊巧,老兩口前些年都已經為今日的分家做好準備了, 既沒有太多的利益牽扯, 也不會傷情分。

只是分了家, 有些事情到底是不一樣了。

周父和周母心裏還是更偏着小兒子多一些,從眼下看, 三個兒子的前程基本上就已經能比較出來了, 小兒子那是最有出息的,而且出息還在後頭呢。

要是偏着前頭兩個,那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分這個家的。

周父既怕三個孩子之間會耗掉情分, 又怕前頭那兩個兒子給小兒子拖了後腿,所以才會早早的就把家分好。

周母沒想那麽多, 她就是單純的喜歡過簡單日子,兒子們沒娶妻的時候還好, 這個個都娶了妻,将來妯娌之間相處都是個事兒,就像婆媳相處一樣, 她反正是挺不耐煩的,還是分了好。

三個兒媳當中, 她最喜歡的是小兒媳, 說話敞亮, 做事大氣, 很對她的脾氣。

可惜倆孩子過幾日就要出發去府城了,再見面還不知道要過幾年。

老三又是個癡情種,肯定不能把剛過門的小媳婦扔家裏頭,她一個當婆婆的,就更不能說什麽了,要是拆散人家小兩口,讓這小兩口好幾年見不了一次面,那她成什麽人了。

周母倒是挺能想得開,就她們老兩口自己過呗,兒子兒媳不用在跟前盡孝,孫子孫女也用不着送到膝下來,既不用操這份心,也不用擔心遭人埋怨。

事實上,為人父母,做人家的公公婆婆,很難不受埋怨。

老大這邊,是兒媳婦埋怨,埋怨公公婆婆跟別人家的公公婆婆不一樣,人家想着一大家子和和睦睦,她的公公婆婆想着分家。

老二那邊,直接就是兒子埋怨,不為分家,為的是銀錢,老兩口明面上是給了老三一百兩銀子,私底下不知道還有沒有補貼呢,畢竟誰也不知道老兩口到底有多少家底。

不過,這些埋怨也都是在私底下說,誰也不會放到明面上來,一則是為了體面,二則也是為了将來。

十三歲就能考取秀才的人,将來的前程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見的。

這邊分完了家,那邊新婚小兩口回到自己的院子裏,一個收拾嫁妝、收拾行李,一個讀書寫文章,相處一點都不像新婚夫妻,倒有些老夫老妻的意思。

不過,關上院門這是人家小兩口自己的事兒,旁人上哪知道去,周家沒有下人,周懷城倒是有一個書童,可那是一個族裏的人,并非是簽了身契的下人,等閑也不會到後院來。

“咱們到時候是先住客棧嗎,就算是租房子,那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定下來的事兒吧”蘇苑有些犯愁要帶過去的行李。

這一行路途遙遠就不說了,關鍵打尖住店還帶這麽多東西,搬屋子裏去太麻煩,一直待在馬車上又讓人不放心。

周懷城寫文章寫累了,用來休息的方法就是作畫,這回不是畫景,是畫人,當然夫人的畫像是不能往外賣的,他們自個兒留的收藏。

這會兒一邊提筆作畫,一邊答道:“那倒用不上,幾個月前我就給在府城的朋友寫了信,讓他幫忙在府學附近找一處兩進的小院子,能買下來最好,要是不能買咱們就直接租下來。”

周懷城知道自家夫人的顧慮在哪兒:“輕車簡從,咱不帶那麽多東西,把銀子、首飾、衣服、書本帶上就行,剩下的到那兒再買,衣服也不用帶多了,咱們這邊的樣式跟府城那邊肯定不太一樣,帶過去也穿不了多少。”

不差這點銀子,多賣幅畫就什麽有了。

蘇苑很想做一個勤儉持家之人,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她和六郎都沒多少家底,但想想六郎說的也對,府城的流行跟這邊不同,而且路途遙遠,帶太多東西上路,實在太過麻煩了。

“那行禮就比我預先收拾的少很多了,你那朋友回信了沒,別咱們到地方了,他還沒找好房子。”

“是回信了,不過那時候還沒找到房子,他在信上說盡力幫咱們找,要是找不着,就把他的房子收拾出來給咱們住,他在府學附近也有房子,就是不太符合咱們的要求?”

蘇苑眨了眨眼睛,就聽六郎道:“他那是一個三進的宅子,對于咱們來說太大了。”

三進的宅子,蘇苑托着腮幫,好吧,雖然不想承認,但确實有些大。

她和六郎就只有兩個人,加上一同前去的書童,到了地方還會再買上一兩個仆婦和丫鬟,最多也就是五六個人,二進的宅子都綽綽有餘,更別說是三進了。

“是考試時認識的嗎?還挺闊綽的。”

周懷城搖了搖頭:“還真不是,是本地知縣的兒子,年長我八歲,也在府城那邊讀書,我跟他是經過知縣大人介紹認識的,就在參加完縣試之後,那會兒他已經在府城讀了幾年書了,我去年過去的時候,就全托他照顧了。”

知縣本人是農家子出身,也并非貪官污吏,家底兒并不厚,但岳家是行商的,生意還做的挺大,所以他認識的這位劉兄才能在府城擁有好幾處宅院。

主考官介紹學生跟自己的兒子認識,蘇苑還真是頭一次聽說這種事兒,不過這主考官也是本地的父母官,關系又不一樣。

“知縣大人把兒子介紹給你認識了,那知府大人呢,有沒有給你介紹幾個人?”蘇苑笑着揶揄道。

根據她看話本子的經驗,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天賦非凡,一路高中,被主考官收為徒弟,再把自個兒的女兒許配給這讀書人為妻,從此走上人生巅峰。

周懷城手中的筆沒有停下,撒謊撒的面不改色:“那倒是沒有,府城人才濟濟,知府大人還不至于如此高看我。”

知府大人一開始待他甚是親近,他還以為是要收他為徒呢,沒成想是要送他一段姻緣,實在是敬謝不敏。

而且他實在不知知府大人這是要拉攏人,還是打算要得罪人,家中明明有嫡女,想要許配于他的卻是庶出的女兒。

無論嫡女,還是庶女,周懷城都沒打算去知府家的貴女,只是知府準備把區區一個庶女嫁給他做妻子,未免也太小瞧他了。

這些事兒沒必要說與夫人聽,還不夠煩心的呢,他那會兒雖然生氣,但也只是婉拒了知府,還是有充足理由的那種,對方沒必要為難他,更沒必要為難他的妻子,一個只有十歲的小姑娘。

可不就是小姑娘,就連三朝回門都跟鬧着玩一樣。

蘇苑雖然把發髻梳成已婚婦人的樣式,可她到底還只是一個半大的小姑娘,做婦人打扮,雖然并不怪異,但瞧上去确實是有幾分奇怪,就像是小孩子穿了大人的衣服,一眼就能讓人瞧出來。

蘇老三做了兩日的一家之主,這會兒興頭還沒過去呢,安排崔氏做飯,讓兩個小的請假回家,他自己硬是大早上起來把裏裏外外給打掃了一通,連路上的積雪都幫着掃了。

蘇苑帶着六郎回家,一點回門的真實感都沒有,倒像是小孩子上完學回家,只不過小孩子是背着書包回家,她和六郎好像是拎着禮品回家。

“可算來了,那後邊的積雪爹就不掃了,咱們回家去,我都安排好了,你娘現在肯定已經把飯菜做好了。”蘇老三拿着掃把道。

這大冬天的,愣是讓他熱出來一身汗,二丫兩口子來得再晚些,村子中間的這條街他都能掃完了。

“這怎麽還跑到路上來掃雪。”

義務勞動可不是她爹的風格,路上的積雪基本上都是默認各家掃各家門前的,要是這家人懶,那就不掃,反正積雪總會化的。

“我不是想着你們小兩口回來,別在路上打滑摔跤,這才出來幹活的。”蘇老三解釋道。

當然他說的原因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作為一家之主,他必須得把這些事情妥善安排好。

蘇苑還不知道他爹當一家之主的瘾有多大,等回去就知道了,她嫁出去了,可崔氏和二郎、三丫還在家裏頭呢,這兩日過得可真是……相當有滋味。

蘇苑原本住的那間屋子已經被收拾出來了,被收拾出來待客,也就是專門吃飯的地方。

“都是照你爹吩咐做的菜,都嘗嘗吧。”崔氏有些無精打采的道,二丫要是能嫁得晚些就好了。

蘇老三當家作主是什麽事兒都要管,做什麽菜,要管放多少米要管,盛多少飯要管,就是睡覺起床的時間都要管。

別說是二丫管家的時候了,就是她們還在老宅,沒分家的時候,老太太也沒管這麽多吧,起碼沒管睡覺起床的時間。

二郎和三丫要出去念書、學繡活,不像崔氏那樣,要一直待在蘇老三眼皮子底下,可也很不習慣。

前者回家來要跟爹彙報,一整天學了什麽、幹了什麽,後者更幹脆,要把當天做的繡活拿出來給她爹看。

當爹的管兒女天經地義,只是每天要聽半個時辰的訓話,擱誰誰也受不了啊。

現在一家三口就只期盼着,蘇老三是一時新鮮,畢竟二丫這才嫁過去沒幾日,将來等新鮮勁兒過了,應該就不會管那麽多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