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知青文裏的女主(2)
蘇龍下鄉的第二天, 家裏頭就收到了街道辦送來的兩張招工申請表。
一張是給蘇鳳的,一張是給蘇苑的。
除了姓名、學歷、家庭住址、畢業學校這些常規的項目之外,還有一欄是寫自己就業意願的。
這年頭, 大家最想去的當然是國營飯店,油水大不說,工作也體面, 只不過這樣搶手的地方, 很難輪得着普通人。
蘇鳳和蘇苑一樣, 填的都是服從分配, 事實上, 現在這時候确實沒有讓人挑揀工作的餘地。
蘇苑不想坐以待斃, 所以把初中的政.治課本翻出來了, 還跟三姐借了高中的政.治課本,看課本、背語錄, 去廢品收購站花兩毛錢買了一摞的舊報紙回來。
連上大學推選的都是思想積極的人, 想要給報紙投稿,在思想上當然不能出岔子。
有些道理是一通百通的, 蘇苑雖然不太記得當年馬哲課上的內容,但學習的能力是有的, 把關鍵點提取出來, 先摸清楚課本上大致的內容和脈絡,然後再緊抓時事,研究各個報紙的風格。
在江水市能買到的報紙有限, 市報、省報、新.華日報、民生日報,還有教育日報,再多就沒有了。
蘇苑研究的就是這五份報紙,不能一稿多投, 風格上多多少少也有區別,所以她的每一份投稿都是有針對性的,畢竟郵費也不太便宜。
原主總共就攢了一塊五毛錢,除去買報紙、買郵票、買信紙的錢,總共也就只剩下一塊了。
一塊錢能買一斤多的豬肉,能買四五斤大米,能買八瓶汽水,能讓她把這五份投稿全都寄出去。
五份投稿全都寄出去,蘇苑兜裏頭就剩一毛二了。
窮是真窮,餓也是餓了。
在找到工作之前,家務活歸蘇鳳和蘇苑兩個人來幹,沒有分工,而是一人一天輪流來,做飯的糧食和菜都是蘇母提前拿出來的,給多少就做多少。
每個人每月的供應是有限的,月初吃太多,月末就要餓肚子,所以蘇母可不敢大大咧咧的交給兩個女兒。
“趁着大成今天歇班兒,你們仨去城外轉轉,挖點野菜回來,明天做菜窩窩給你們吃。”蘇母看着袋子裏不多的玉米面道。
這個月也沒幾天了,野菜和玉米面湊合着吃上幾頓,面粉就能剩下來幾斤。
過年過節總還是要包頓餃子的,面粉每個月省點,到時候才能拿得出來。
“行,待會兒我就帶她們過去。”蘇成直接應下來,也不管自己累不累了。
家裏頭三個有工作的,最累的當屬蘇成了,他在罐頭廠幹的是裝卸工,一箱箱的罐頭往倉庫裏搬、往車上搬。
蘇父幹的活就輕省多了,原來是倉庫管理員,後來一步步升成了副主任,雖然是個油水不多的冷衙門,但手裏頭多少有點權力,體力活基本上不用幹。
再說蘇母,她跟蘇父是一個廠子裏的,在生産車間做紡織工人,也不怎麽輕松。
蘇成願意去,但是蘇鳳不樂意,這大夏天的,可是七月份,外邊有多熱就不說了,關鍵這麽曬的日頭很容易就能把人曬黑。
她還想着找個好工作呢,怎麽着也得把自己打扮的體體面面的,曬成黑炭頭,瞧着和鄉下種地的一樣,那不是耽誤事兒嗎。
“我不去,我跟同學約好了,吃完早飯就去她家,商量商量找工作的事兒,街道辦現在也沒個消息,還不是得指望我們自己。”
正說着呢,人家街道辦的同志就上門了。
街道辦的劉大娘,就在這一片住着,已經做了十幾年的主任了,家家戶戶就沒有她不熟的人。
拎着大布兜,雙手交給挎在腰上,就沒有比這更接地氣的街道辦主任了。
“有好事兒我可是想着你們家呢,這不,鞋廠有幾個名額,你們家不是有兩個待業的嗎,給你們家一個名額,你們商量商量誰去。”
這樣的工作是不需要參加招工考試的,而是由街道辦推薦給鞋廠,進行半個月或一個月的入廠培訓,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走人,然後才分配到各個車間去做學徒。
基本上沒有被開出去的,只是技術的好壞,職位的高低,位置的差別,決定了工資和福利的多和少。
“劉大娘真是麻煩你了,快坐快坐,孩他娘趕緊倒杯水來。”蘇大川招呼着人坐下,頗為熱情。
鞋廠在市裏只能算是個小廠子,不過百十個人,福利和待遇跟大廠的是沒法比,但工作這事兒,騎驢找馬總好過在原地打轉吧。
“不用忙活了,我這還得給好幾個人送信兒呢,人家鞋廠要初中畢業及以上的,你們家這倆閨女都合格,就是這好處咱不能可着一家給,別人該說閑話了,只能給一個,你們商量商量,這一個蘿蔔一個坑,先把坑占住了再說。”
劉大娘一直都是個熱心人,願意說這話也是為了蘇家好。
“明白明白,真是多謝您了,我們商量商量,下午就給您信兒。”
工作都快有了,還去挖什麽野菜,不挖了,先商量商量這工作的歸屬。
劉大娘确實是有事兒,連口水都沒喝,扔下表格人家就走了。
蘇大川的意思,當然是讓三鳳去,這長幼有序嘛,再是好事兒,不也得一個一個來。
但奈何蘇鳳本人不樂意去:“還是讓小妹去吧,我再等等。”
鞋廠那麽破的一小廠子,工資不高,福利也不好,能有什麽前途,還基本上都是女工,想找個好對象都難。
不如讓小妹先去占上,等再有好工作,那就肯定是她的,要是沒有,那跟鞋廠的工作比起來,還能差到哪裏去。
“你可想好了,別到時候反悔。”蘇大川對幾個兒女還是了解的,孔融讓梨的故事他聽過,但不像是三鳳能幹出來的事兒。
“就讓小妹去,她年紀比我小,我這個當姐姐的也讓讓她。”
蘇鳳不願意去,蘇苑卻是願意的,如果說剛開始給報紙投稿那兩天,她是信心滿滿,但今天已經是第五日了,有兩家報紙可就在本市,按理來說也該有封回信了,現如今卻一封信都沒收着。
十成的信心現在被打擊的還有三成,有份鞋廠的工作,總好過在家裏頭閑着,兜裏就剩一毛二,餓着肚子都沒錢給自己開小竈。
“那就四苑去,把表格填了,待會兒就送到街道辦去,等着劉大娘回來,親手交給她。”蘇大川直接安排道,“也別出去挖野菜了,有那功夫不如多打聽打聽鞋廠的情況,別到時候啥也不知道,機靈着點。”
小姑娘被安排過去,肯定不能去當裝卸工,多數是安排到車間做工,也行,好歹學門技術。
蘇苑認認真真填了表格,沒用她自個兒的筆跡,而是模仿了原主的筆跡,畢竟原主原來的作業本、書本都在那放着呢,突然改變筆跡,很容易被人發現,這可是個需要謹慎的年代。
“我跟小妹一塊去送表格吧,順便出去透透氣。”蘇鳳一把挎住小妹的胳膊,她就不信街道這麽多畢業生和待業青年,劉大娘手裏就只有幾個鞋廠的名額,肯定有更好的工作。
蘇苑把填好的表格疊起來夾在書本裏,書本又放進斜挎包裏,這才帶着三姐出門。
“工作我可是讓給你了,之前下鄉的事你別記仇,是二哥先說你也畢業了,也到了可以下鄉的時候,這都是二哥的主意,跟我可關系不大,再說我這回把工作都讓了,咱們算是兩清了啊。”
“兩清了。”蘇苑很是無奈的道,跟上輩子那一大家的人比起來,這一輩子的家人其實還好。
原主年紀小,按理不該下鄉,但蘇鳳和蘇龍也只比她大了兩歲,在下鄉這事兒,誰也不願意去,可不就得相互推诿。
“你是初中畢業,別看上次那卷子你考得好,但人家單位不認這個,人家就認學歷,鞋廠是小了點兒,那你想啊,你到了那裏肯定更容易往上升,是去個大廠子,初中學歷人家肯定不稀罕,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往上動一動呢。”
蘇鳳自覺多上了兩年高中還是有用的:“我要是去鞋廠那真是可惜了,得去大廠子,要不然浪費了我這學歷。”
要不是家裏夠不上人,大伯也管不了上大學的事兒,她更盼着能被推薦去上大學。
她可是聽二哥說了,機械廠的幾個大學畢業生,剛一到廠子就能領五十多塊錢的工資,她爸這都幹了多少年了,每個月的工資也才只有三十六塊錢,她媽更少,只有三十三塊。
真是沒法比。
“這鞋廠到底有多小?”
好歹也是一廠子,還是國營的,怎麽就被她三姐嫌棄到這份上。
“比咱爸媽的紡織廠小,比大哥的罐頭廠小,反正是一特別小的廠子,工資少,福利也少,過年不是發斤花生,就是發斤黃豆,不能更摳門了。”
紡織廠還能發兜子蘋果、發兩盒煙呢,罐頭廠差了點,但也有水果罐頭拿,過年用來送禮正正好,哪像鞋廠,要什麽沒什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