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燈會定情
立春。遠處枝頭,遙望似冬雪未銷,卻是梅花飄香,一夜散作乾坤萬裏春。
梅花花開無葉,滿樹白玉浮盈。今日靈長歡醒來,去到庭院時望見這副美景,不由地心曠神怡。
"長歡,慢點走。" 上邪相陵支開苗苗,獨自扶她散步。
前兩日地界北域來訊,要上邪無絕暫回一趟,少了這位情敵,相陵歡天喜地,特別是苗苗曾私下告訴他,長歡已向無絕提過解除婚約。相陵心道: 等長歡再恢複些,終于能找個機會,向她表明心意。
靈長歡随他走在園裏,觀花木時,笑顏溫柔:"我沉眠兩周多,如今立春,正好是施春肥,修剪時期。明後幾日,我得盡快照顧它們。"
上邪相陵見她開心,也情不自禁地暢想道:"你若喜歡,以後我們在地界也建一個,類似人間這種的大花園。"
靈長歡笑應:"嗯,我要親手栽植,花紅柳綠,姹紫嫣紅。"
游走時,她問起花樓之事的後續。上邪相陵向她細述,之所以知道詳情,因為他和苗苗已探查事情的前因後果,并追蹤了散去的娼妓們的歸處。也因為他太了解靈長歡,醒後定會心系那些女子。
聽完所敘,果然,靈長歡很欣慰:"幸好這樁事,因果無礙,就此了結,多謝你和苗苗的費心。"
"怎麽與我們客氣?" 上邪相陵言道,頓了片刻,神情稍有嗔怨,"今後,不許你再這般舍身救人,你不曉得我,我們有多擔心!"
靈長歡輕嘆一聲:"這些年,我們在人間的所遇所見,許多都是悲苦之事。我平常竭力克制,可在花樓裏,見那雙姐妹如此情深,雪兒姑娘冰雪聰穎,雖入淤泥但生性高潔,性命攸關之際,還執意随她姐姐一同赴死,那會兒,我實在無法袖手旁觀,就索性救了所有人。"
上邪相陵複道:"她們姐妹已在西郊安身,從良之路不好走,就看她們自身的造化了,與我們不再有瓜葛。"
靈長歡應然:"希望她們能平安到老。"
平平安安地,兩周又過,正值元宵燈會。
劉秀自定都洛陽後,就在南宮張燈結彩,以示慶祝。皇宮的彩燈被稱為宮燈,用細木或竹子為骨架,鑲以絹絲,畫屏多彩,裝飾精美,盡顯華貴。由此,洛陽城民間也自作花燈,随皇帝共慶天下太平。
元宵節時,宮裏宮外,整個洛陽城流光溢彩,疑似銀河降世。
那夜圓月如鏡,彩燈高懸,似繁花千樹,若飛星如雨。街上寶馬雕車,鳳簫聲動,百姓出游,美人留香,皆是笑語盈盈。盛況空前。
靈長歡着了一襲粉色長裙,青絲披肩,娉婷婀娜。在如夢似幻的彩燈間,她笑靥如花,明眸流盼。
苗苗也打扮得嬌俏秀美,頗有成熟女子的風情,不過言行難掩孩童般活潑的天性,她興奮得手舞足蹈,一會兒撩小玩意,一會兒嘗美食,忽而,又拉着靈長歡往一攤前走去:"啊,這裏能玩燈謎,太有趣了! 長歡,我們猜個謎吧!"
靈長歡也是雀躍不已,對猜謎挺有興致,比起它處,這裏還會招引孩童們的好奇駐足。燈謎攤主看似一位夫子,年歲不小了,但身子挺得筆直,形容嚴肅。
苗苗迫不及待地抽了一個謎,念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後面兩句是?" 她縮了縮腦袋,趕緊将紙條遞給旁邊那位,靈長歡接過,微微一笑,這首是她所熟悉的詩經,"采薇"裏的句子,便緩緩說道:"後面幾句應該是,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夫子捋着胡子,颔首道:"喜歡哪只彩燈,可随意選。"
靈長歡先幫苗苗選了一只小魚燈籠。苗苗歡喜地捧在手間,問道:"長歡你呢?"
夫子顯然挺喜歡這位知書達理的粉衣女子,趁機留人道:"姑娘你十分聰慧,我們換個玩法,增加難度,就以某個題旨,在七步的時間內,作長短句詩語,可好?"
見靈長歡應然,夫子提議要含有"栽花",作一首"重逢"。
靈長歡思索片刻,吟道。
"素手栽花半生去,再擡頭,花滿源。他日逢君處,還在那當年紫藤花下。沐一身清風朗朗,只道尋常好風光。"
吟念時,她的腦海裏忽現一副畫面,那個"他",現出容顏,正是,上邪相陵……
離開攤位,靈長歡提着一盞圓滾滾的小兔燈籠,走回人群中。苗苗與柳雲約在附近的小橋邊,所以提前離去,也為了讓靈長歡能與那人獨處。
長街上,靈長歡獨自前行。
驀然,有誰跟上她的步伐。
那人的氣息很熟悉,無需擡頭,她已知曉是誰。
他們默默走了一段路,那人搶過她提着的小兔燈籠,握住她的手。
靈長歡嬌顏羞澀,卻沒有掙脫。相陵的手很暖,她此刻也不舍得放開……
兒時他們兩小無猜,小相陵每次見她總會摟摟抱抱,還要姐姐親親,如今長大後男女疏遠,肌膚一觸及,便會心跳怦然……
春來之際,難免更加春心萌動。慢慢地,靈長歡的手心溢汗,或者是,來自對方?
上邪相陵察覺到他們貼合的肌膚濕潤,這讓他的身子不聽使喚,熱血澎湃…… 他指尖輕顫,極難抑制體內的躁動,只好轉移思維。
望向燈景璀璨,人潮如流,歡聲笑語,他啓口道:"我們回去後,除了建花園,也可以舉辦人間這種,張燈結彩,熱熱鬧鬧的夜市,與民共享。"
此話正中靈長歡的心意,她的想法亦如此,更為細致地說道:"或者,就在地府建一方桃源?然後在桃源裏辦置居所,市集,除了受益于地民,每年獄界的暫釋期,或可收容那些釋靈,幫助他們加速淨化,七情之中,快樂能淨化身心,你覺得可好?"
上邪相陵毅然應道:"無論你說什麽,做什麽,都對,都好,我全然支持。"
這個回複無比真誠,長歡在他眼中聖潔完美,只要是長歡的心願,他可以不假思索,可以為她赴湯蹈火。
靈長歡感覺到身邊人顫動的指尖,此刻,觸摸在她手背上,畫着一道道圓圈,不對,形狀更似,一顆顆的心。
似乎在傾述,我的心,我要告訴你,我的真心……
靈長歡的體內也騰起波瀾,激蕩至心,随之血脈膨脹,面頰滾燙,猶豫一番後,說道:"我向無絕,退婚了,在南宮宴慶那晚。"
"我知道,苗苗告訴我了。" 上邪相陵側過身,與她正面相視,"那個雪日,我看見你與他在西郊散步,我心疼難忍,借酒消愁,故意不歸,還有花樓之事,見你受傷,我害怕至極。長歡,你應該明白我的心意……"
靈長歡垂下清眸:"我當時向無絕承諾過,我退婚後,也不會與你在一起,我怕無絕會傷心……"
上邪相陵打斷話:"你若避開我,不能與我在一起,我也會傷心。難道你不傷心嗎?我是個自私的人,我只要我們倆能開心! 而且,相比無絕,我不需要繼承王位,能自由地,随你去東域。"
半晌後,靈長歡輕輕點頭。
就在此時,她被上邪相陵牽着離開人群,走入一條小巷。眼前人一個沖動,将她抵在牆邊。
靈長歡極為羞赧,緩緩擡頭,看見上邪相陵目光癡迷,一動不動地凝望自己,對視間,他俯身湊近了些,氣息炙熱,呼在臉上,他更近了些,此刻,他們幾乎能聽到彼此的心跳,和血液的沸騰之音。
"我想……" 上邪相陵的唇貼過來。
"不要在此……" 靈長歡忽覺口幹舌燥,啞着聲音道。
随即破例地,她用了迅移法決,霎時,兩人在洛陽城外的山頭立定。
上邪相陵将燈籠往地面一抛,雙手抓住她的臂膀。
"啊,小兔燈籠……"
靈長歡想彎腰去撿,卻被眼前人抱住。
"別管那破燈籠。" 上邪相陵再也克制不住,将她摟入懷裏,手指急不可耐地游離在她背部。
靈長歡氣息絮亂,愈加強烈地體驗到那種無法抵禦的,奇妙的感覺,差點吟出音,咬唇道:"這兔子,圓滾滾的好可愛,別摔壞了。"
"有我可愛嗎?"
上邪相陵很少見她說傻話,驀然有些分神,問出一句更傻氣的話。
"差不多。" 靈長歡将臉埋在那人懷裏,淡味的紫藤花香洇入鼻間,更令她心魂恍惚。
她全然沒了平常的淡定大氣,此刻只會說些傻話,嬌氣話。
上邪相陵的手在她背上畫出一顆諾大的心:"你明白我的心意了嗎?" 雙手從上往下,直到摟向她的腰際,盈盈一握。
靈長歡按捺不住,吟了一聲,擡眼看向他,朱唇輕啓,清眸秋水盈動。
"相陵,你的心意,我要聽你說。"
這一望,令上邪相陵徹底神魂飄然,他低頭吻上她的唇,生怕是做夢,她會忽然消失。
起初靈長歡沒有回應,只是不住地身顫,漸漸地,唇齒間那股溫暖濕潤,甜蜜蜜的滋味兒,令她感覺自己的身體正在融化,只留下心跳,砰砰,砰砰,雙手也不由自主地環上他的背,生怕他會忽然消失。
此刻,遠處的洛陽城,置于燦爛的夜空下,明若星河,為有情人見證一世深情。
她與他氣息交纏,聽他說道。
"長歡,我要與你終生相守……"
"哪怕,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也絕不分離。"
--------------------
* 2月14日情人節,恰巧寫到洛陽燈會,借此讓長歡與相陵,以及其他有情人得以告白。
* 關于開篇梅花描述,化自兩首詩。
唐代張謂《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元代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下面這首是筆者與長歡自作。
"素手栽花半生去,再擡頭,花滿源。他日逢君處,還在那當年紫藤花下。沐一身清風朗朗,只道尋常好風光。"
此詩有寓意,在第四卷 時會再現。
* 文裏的洛陽元宵燈會因故事需要,與史料記載有差異。
* 洛陽宮燈相傳是劉秀定都洛陽後,在宮廷中張燈結彩,懸挂宮燈以示慶祝,後來宮燈的做法流傳至民間,“宮燈”由此産生。
* 關于元宵燈會的起源,有不同說法,有專家說是唐代,有的說源自漢代。(西漢)漢文帝将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東漢) 漢明帝興起元宵燈會。漢明帝即是劉秀與陰麗華的孩子!
信息節選摘錄 :“在1983年9月出版的《中國年節》中,“漢文帝是周勃勘平‘諸呂之亂’以後上臺的。勘平之日是正月十五。每逢這天夜晚,漢文帝都要出宮游玩,‘與民同樂’。‘夜’在古語中又叫‘宵’,于是,漢文帝就把正月十五這一天定為元宵節。不過,當時還沒有放燈習俗。到了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從印度求得了佛法,漢明帝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節點燈,以表示對佛教的尊敬。這是元宵節放燈的起源。”
* 辛棄疾在《元夕》裏生動呈現出宋代時的,燈火通明的元宵燈會之夜。文裏有化用。
詞雲:“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許多人将這首看成愛情詩詞。王國維先生将“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即最高境界,是從分析辛棄疾當時的處境與心态而客觀陳述。
我是俗人,更喜歡将此當成愛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