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生石畔枉斷腸

我呆呆地看着眼前這個男人。

我似乎從來都沒有真正地認識過他。

我嗫嚅了好一會兒,強忍住眼淚:“我菱角分明……我鋒芒畢露……你的意思是說,我落水而死是在你的預謀之中的?”

我多麽希望他給出否定的答案。但是他點了點頭:“不錯。”

我的淚水,應該是我借着李靜蓉的淚水,無聲滑過臉頰。

“先生跟我提及平江城李家千金的時候,你我已有了婚約。我思慮了很長一段時間。我知你用情深篤,性子剛烈,所以我不能把李家千金的事告訴你,更無法向你家提出解除婚約……”他鎮定地講述着,就好像在講別人的故事。

“可是,我不想再在鄉下默默無聞、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我要出人頭地,我要光宗耀祖。可我家境貧寒,甚至連趕考一次秋試的資費都要積攢幾年,我等不了。而入贅李府對我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他的聲音有些起伏了。

我遙遙地看着他,靜默無言。

“阿菱。”他一臉痛苦地看着我,“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麽做?你我的事如果讓李府的人知道,我的前程就就遙不可及了……”

“所以你騙我說你喜歡吃菱角,想吃最新鮮的菱角,你騙我說想吃我親手采摘的菱角……”我似乎想起來了。

“我沒有騙你。我真的喜歡吃菱角,尤其是阿菱親手采的菱……”

我用冷笑聲打斷了他的話。

這個騙子!不用問了,他從一開始就在騙我。

他的眼裏只有他的寶貴前程,只有功名利祿!女人,甚至其他所有人都只是他的一枚又一枚棋子、一個又一個道具!

他根本就沒有對我用過真心!直到現在,他還在花言巧語地騙我!騙過了活人,還要騙一個孤魂野鬼!

我全身微微顫抖,胸口憑空多了一股郁氣。我冷冷地看着他,我忽然希望我的目光是兩把利劍,就這麽輕易刺他幾個透明窟窿,方才解我心頭之恨!

Advertisement

“阿菱……”他又輕喚了一聲。

怒氣上沖,我恨恨地跨步到他身前——我再也不想聽到他叫我的名字。拼着我以後油煎火烤永世不得超生,我也要為生前的我讨個公道。

我想此時我已被怒氣和怨氣沖昏了頭腦,借着李靜蓉的雙手,我将他狠狠推倒在地,抵住他身子,雙手死死掐住了他的喉嚨!

活人是抵不過鬼魂的重壓的。

可是他卻忽然微微笑了起來,喉嚨裏飄出斷斷續續的聲音:“阿菱……我……罪責難逃,死在……你手……也……也算死得……其所。”

他漸漸閉上雙眼:“其實,一……直以來……我只……對你一……人……動了……真心。也好,人世間……不能……成雙,我們……去冥界……再續……前緣……”

到了這個時候,他還在騙我!

正當我雙手要再加力的時候,忽聽房頂上傳來一聲洪鐘般的聲音:“住手!”

緊接着,房門大開,一個紅臉美髯,一身錦袍的鬼吏飄然直到我的身邊。我只一驚,雙手便已松開。

周辰睜開雙眼,撫頸咳嗽,擡眼看見鬼吏,驚道:“平江城隍範公大駕!恕罪!恕罪!”

我也吃了一驚,原來進來的這位竟然是平江府的城隍爺範文正公!

範文正公掃了我倆一眼:“此處一夜之間,怎麽會有數道冤氣直沖天宇,驚動地府,老夫特來查探!”

他對我正色道:“你這小鬼,好大膽子!亂入民宅,意欲殺傷人命,罪加一等!你縱有冤氣,陽間自有陽間的律法,地府也有地府的規矩,豈容你胡來!”

說罷,往我身上一拍,我只覺一股大力襲來,猝不及防,轉瞬便從李靜蓉身上跌滾而出。

我站起身來,還想分辨什麽,卻被範文正公淩空在我身上畫了一符,道:“有話出去再說!”

于是,我便身不由己地随他飄然出了李府。

一路上,範文正公在前面默然不語,飛速前行,我随着他直到了平江城外,才漸漸緩下來。

“你有何冤?!”範文正公凜然問我。

我默然不答。

我突然有些後悔今晚出來走這一遭。我何必非要弄清楚這麽多事情呢?和以前一樣,開開心心、無憂無慮,一心一意修行,只等大成之後,轉世超生,不是很好麽?

做鬼和做人一樣,該糊塗時候還是糊塗點好,知道得多了,未必是什麽好事。

“既然你不願說,老夫也不便多問。要化去你身上冤氣,也不在朝夕之間。你且随我來。”

說罷,範文正公牽引着我,向西南飄然而行。

半個多時辰後,我随着範文正公落在一片郁郁蔥蔥的群山之中,穿過一頂石橋,來到幾叢亂石中,轉過一個彎,赫然看到一塊嵚崎磊落的巨石,上有三個紅色篆體大字——“三生石”。

我怔了一怔,忍不住問道:“敢問範公,此乃何處?”

“杭州靈隐寺,三生石畔。”

三生石的傳說我也聽說過。

相傳女娲娘娘造人時,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計,終而成一碩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靈河畔,該石受日月精華,靈性漸通。

女娲娘娘發現造人之後獨缺姻緣輪回神位,便封它為三生石,賜它法力三生訣,并命名為前世、今生、來世,從今生一直延續到來世。女娲思慮再三,最終将其放于鬼門關忘川河邊,掌管三世姻緣輪回。

月夜下,三生石周身微微散發毫光。

“此石原為忘川河邊巨石的一角,法力雖只有其三成,但已然十分驚人。”範文正公說着,握起我的一只手,貼在三生石上。

很快,三生石上閃出數行古篆,字跡清亮。可惜我識字不多,尤其古篆懂得更少。

此時,範文正公照着篆文解釋道:“原來你與平江府城中那個男子,乃是三生孽緣。”

他轉頭看了我一眼,繼續道:“前世是你負了他,今生是他負了你——難怪你冤氣四洩,你二人只有到來世方能遂了姻緣,恐怕已是在三百年之後了……”

我聽罷一時愕然。

三生石上訂姻緣,恐怕确實不假。

這時,三生石上的數行古篆漸漸隐去,竟顯現出了我與周辰初識的畫面。

他的笑容,他的動作,宛如真人一般在我們身前。

“敢問姑娘芳名?”

“叫我阿菱好了……”

石上的影像,傳出了這麽兩句對話。正是這兩句對話,開啓了我和他的情愫。

然後,石上所現的便是他連續數晚輾轉難眠,口中喃喃:“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幾天後的一個午後,屋外下着蒙蒙細雨,他斜卧床榻,春風帶雨,亂入窗戶,窗外一對歸燕在雨簾中穿梭,正尋找着人家的屋檐築巢。遠處桃花飄落,柳枝扶風柔舞……

他披衣而起,提起筆,蘸飽墨,在窗前的桌案上奮筆疾書,一首《相見歡》一揮而就。然後,他小心翼翼謄寫到早已準備好的花箋上,這才露出滿意之色。

第二天,他便将夾帶着花箋的雨具送還了我家。

此後,他便時常與我偷偷幽會,也經常給我寫一些小詩,每一首都是情意綿綿,讓人回味無窮。

時光荏苒。很快,他便托人向我父母說媒,父母欣然同意,很快我們便訂立了婚約。

三生石的光影明暗閃爍,一片短暫黑暗之後,呈現出一個傍晚的景象,正是在周辰家的西廂房中。

油燈昏暗,一個長須老者正與周辰在低聲談話。

我認出來了,這個長須老者,就是鄰村的私塾先生。但見随着兩人談話深入,周辰的眉頭越擰越緊。

直至私塾先生起身告辭,周家父母一起送客,周辰的眉頭也沒見怎麽舒展過。

那私塾先生留下一句“你是我的得意弟子,我自然希望你有一個錦繡前程,此事你再慎重考慮吧。”說罷,轉身消失在夜幕之中。

我看明白了,肯定就是就在那個時候,這個私塾先生向他提到了入贅平江城李府的事情。說實話,這對一個渴望榮華富貴的年輕男子而言,确實是條終南捷徑。

我終于想起來了,去年夏天,是有那麽一陣,周辰說自己身體不舒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見到他。

再見到他時,已是流火七月。他臉容憔悴,明顯瘦了,與我說話,似乎也往往心不在焉。我一直以為他攻讀過于刻苦,勸他要保重身體。

扪心自問,他如果那個時候對我直言告之要與我解除婚約,入贅李府,我會怎麽辦?

也許真如他所言,我傷心之餘,難免會做出過激之事。于他而言,此事一旦捅破,勢必會被李府得知,他有婚約在先,李府肯定斷然不再會招他入贅。

我一時間也茫然了。

那個時候我心裏已對他死心塌地,自然希望他飛黃騰達——哪個妻子不希望自己的丈夫事業有成,揚名立外?

但他想功成名就,只有通過當朝的科舉,可是以我們兩家之貧寒,他哪有資費去參加秋試,更別說三年一次的京師會考……

那麽于他而言,此生恐怕也難有出頭之日了。他如此争強好勝,自然不會甘心。

三生石影像明滅,轉眼來到一個黃昏。他與我并肩坐在村頭成片的水塘邊。

那一個黃昏,他跟我聊了很多話。

他說将來要好好待我,還要與我生養一大堆兒子,要我相夫教子,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才……

我說我們的兒子随父親,肯定個個聰明,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他看了滿塘的菱葉,忽然說他很喜歡吃菱角,尤其想吃我親手采的菱角。

我跟他說天色已晚,明天一早我便下塘采菱,一定把最新鮮的菱角帶給他品嘗。

第二天清晨,我興沖沖帶着籃子、采菱木盆,來到自家水塘邊,挽好袖子,坐入木盆,劃開靜靜的水面,便開始摘采菱角。

晨風清爽,我趁着清涼,高聲唱起了采菱曲,與此同時,手裏采菱的動作卻沒有放緩。

正當我高歌之際,木盆忽然傾翻,我毫無征兆地跌入水塘之中,拼命掙紮,我仰頭呼救,可嘴裏湧入清涼的河水。此時正值清晨,這偏僻的水田附近,哪有鄉民來往的身影?

我就這麽站在三生石前,眼睜睜看着自己溺水而亡,就像我剛才眼睜睜看着映雪投河而死一樣的無奈……

水面漸漸恢複平靜,我注意到,水面的菱葉間有一根突兀的葦杆!順着葦杆往下,我看到了一個人影躲在水的深處,雖然隔着水我只能隐隐看到他的身形和側臉,但他正是我熟悉的那個人!

我非常震驚!雖然我早已有心理準備。

我沒有心思再看下去了。

三生石還在敬業地顯現他以後的影像:他與李府千金李靜蓉相識、相戀、直至成婚。

還有他進了李府之後,莫名其妙地将一些野山參浸泡在一種不知名的液體中,然後時隔多日再取出來,切片煎熬成湯,吩咐丫鬟下人,伺候李員外喝湯養生,美其名曰“調理身子”……

我轉過身子,背對三生石,看看範文正公,又看看不遠處的殘垣斷壁,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

範文正公一臉正色,欲言又止。

那不遠處的殘垣上,題着一首詩,似曾相識,興許,是我的前世有先見之明,早已作下:

西子何須辭苎蘿,

崔氏莫若殒兵戕。

蛾眉婉轉能幾時,

三生石畔枉斷腸。

我嘿然苦笑。

我很可憐,他更可憐。

他只看到了我菱角分明,鋒芒畢露。但是,他哪裏知道,那僅僅是菱角的外殼,待菱角剝開之後,其內芯溫潤素雅,冰清玉潔,宛如白玉……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