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01

顧惜朝早上起來就被容許洗了一個澡,換了幹淨衣服,甚至連呆了三個月的囚室都被人打掃了一遍。

他也不去深究,撿着食盒裏喜歡的時蔬吃了幾口,剛剛六分飽的時候,門口的大鎖響了一下,牢頭在外面恭敬道:“大人請進。”

一個身着朝服的中年人就這樣走了進來,沒帶侍從,身上的紫金魚袋一閃而沒:“惜朝,好久不見了。”

顧惜朝打量了他一會兒:“恭喜半山先生重得相位。”

來人正是新任丞相王安石王半山,當年他曾是顧惜朝的主考,點了顧惜朝的文章去禦前。誰知世事難料,當年肱骨重臣一夕左遷,數載方得還朝;意氣少年更是輾轉塵埃,郁郁難酬,一步踏錯,卻是身陷囹圄重枷加身。

王安石在顧惜朝對面坐下,遞給他一支金簪:“尊夫人我已妥善安葬,就在你提過的貓兒坡三清觀邊上。”

顧惜朝把那金簪接在手裏看了看,忽然笑了:“晚晴從來不用這種東西。”

王安石臉色微變,還是繼續說:“我重新看過你的文章,你的兵法,你應該是會認同我的變法的;否則諸葛神侯日前要保你,你就不會拒絕了。”

顧惜朝閉上眼睛:“半山先生想多了,惜朝不過是參透此間風雲再無一縷值得苦求,又何必投身其中,把我愛妻留下的這條殘命再送去磋磨呢。”

他這麽說的時候很平靜,并不像一時憤懑時的惡語,也不是自暴自棄的偏激,反而是一種深思熟慮之後的鎮定;這樣的态度讓王安石對說服他的信心有了一點動搖。

曾經王安石是确信顧惜朝會加入他的陣營的,一方面他對顧惜朝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因為顧惜朝拒絕了變法反對派之首諸葛小花的示好,寧可做一個狼狽的階下囚;然而與顧惜朝通過各種途徑接觸了幾次,卻一直沒有進展,今天疏通關系來與他面談,還得了這樣一個軟釘子。

但是他需要顧惜朝,他的改革與變法太急迫,他亟需一個能替他在新政下掙得軍功、并且沒有其他勢力關系糾葛的戰将來支持他;放眼天下竟沒有任何人像顧惜朝一樣有足夠的能力與合适的背景勝任。

王安石想起一件事情,忽然心中一動,對顧惜朝說:“你不必立刻允諾我所有的事情,此時我有一件不大但棘手的事情想請你去幫忙,你大可以等這件事完了再答複我關于前往西夏邊境開疆辟土的事宜。”

顧惜朝擡眼看他:“什麽事情,讓半山先生覺得會比許我兵權還有說服力?”

“事情不大,我之前就任江寧,已經實行了新政中青苗法并小有成效,此刻接手的知府是我的門生白璐,就任後開始了保甲制,但是有人暗中威脅他,如果不搞砸這個變法就要他的命。作為警告吧,日前軍中新兵接連被殺,人心動搖,連帶之前的新政都收到了影響。”王安石緩緩道來,“我想請你去保護白璐,并且幫他穩定一下局面,這段時間,我也正好在官家面前替你周旋開解。”

“半山先生話沒有說完,你那個有說服力的點子還沒講出來。”顧惜朝看他講到此處就止了話頭,不由問了出來。

他有一點說不清楚的不安與悸動,好像灰燼裏忽然冒出一點點火星。

王安石說:“你果然聰敏異常。我的理由是,諸葛神侯派了戚少商去查江寧軍中的兇殺案。”

顧惜朝握緊了手中的金簪。

在這牢籠中的三個月裏,他有時候會想晚晴,想前半生的坎坷,想從九霄之上墜落的微風,想浴血持劍的戚少商,想正氣凜然的戚少商,咬牙切齒的戚少商,目眦欲裂的戚少商,舞劍的戚少商,一點點把《七略》拼起來的戚少商。

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麽要想這麽多戚少商。

王安石問:“惜朝,你去不去?”

顧惜朝說:“去。”

三天之後,顧惜朝已經重做書生裝扮,準備離京。

臨行的時候他繞了一點路,去貓兒坡三清觀那裏看了一眼晚晴。那裏的風景很好,有一點點像他們曾經在連雲寨住過的那個小房子。顧惜朝把王安石給他的那支金簪擺在了墓碑上。

“晚晴,我知道你不喜歡這些,但是我現在只有這個能給你了。”顧惜朝喃喃着,“怎麽好像我每次想給你我的全部,卻沒有一樣東西是你要的呢。”

貓兒坡的風柔柔軟軟的,只吹亂他一點點發梢。

顧惜朝說:“我這就要出京了,上一次是去殺人,這一次是去救人,倒是戚少商他一直都在,你說這人究竟有多大能量?也不知道這一次是不是又要擋着我。”他笑着摸一摸墓碑上的名字:“我走了,等我回來,再來看你。”

他騎着一匹良駒,孤身悄悄往江寧去了。

王安石目送他遠去,略微有一點感慨:“我印象裏的顧惜朝,不論是當年的小探花還是早前逼宮的惡徒,都是個鋒芒畢露少年人,不料逆水寒這一事過後在大牢裏重見他的時候居然沉穩至此,我還當沒辦法說服他了。”

蔡京是新政一派中很得重用的大員,此刻立在他身旁一同遙送顧惜朝:“但他再怎麽變,還是拒絕不了青雲直上的機會,終究還是答應了。”

“不,”王安石搖頭,“他是因為戚少商才答應的——這兩個人真是奇怪。”

蔡京有些不解:“大人何出此言?”

“我原本也沒想到,但是那天顧惜朝說他再無所求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戚少商。”

王安石與戚少商接觸的在更早的時候,那時顧惜朝還守着他亡妻的屍體神魂不屬,幾近廢人。

他們的對話幾乎全是圍繞新政在進行讨論,戚少商雖然極力贊同攻打西夏,卻并不看好保甲法在民間的實施,但是最終還是被說服了。王安石起初并未在意,但是那天在囚室裏面對沉靜的顧惜朝時,他突然發現當初說服了戚少商的是一句話。

一句顧惜朝的《七略》上的話。

王安石對蔡京說:“我起初想招攬他們的時候,也覺得他們兩個剛剛結下那樣的仇怨,要拉他們一道參與變法恐怕不太合适。但是沒想到,戚少商是為了顧惜朝兵書上的一句話最終答應我,顧惜朝也是因為戚少商涉足其中才點頭。”

蔡京聽了也有些驚詫:“這樣說來,的确是怪異得緊,會不會有問題?”他的眼神意味深長地往神侯府的方向示意了一下:戚少商跟四大名捕關系不錯。

王安石卻沒理會他,一笑道:“我倒覺得,只是因為他們都不是尋常人罷了;恐怕将來論起當世英雄,提不起你我,卻要說一說戚少商跟顧惜朝的。”

tbc

作者有話要說: 沒有考據,反正tv跟溫書時間線都亂得跟毛線球一樣~

覺得戚顧兩個不太會直接給朝廷辦事兒,畢竟鐵手都受不了迷茫了呢~所以借了熙寧變法這個梗,戚顧兩人因為支持變法所以投身其中~

人物關系也調了一下,傅宗書長輩分成了王安石的同輩,司馬光被我吃了,跟王安石一黨對峙的首領是諸葛神侯(對不起我是個諸葛黑),蔡京也長個輩分,屬于新黨裏比較有聲望的第二人第三人這樣。。皇帝沒戲份,反正設定就是個耳根軟沒主見的家夥。

簡而言之,所有出場人物事件時間地點,都是同人設定,一切為了愛,勿深究~

簡介一下文裏提到的熙寧變法,主要在經濟跟軍事兩方面

經濟上一個重要的點是推行了農業貸款,文中有提到青苗法,就是政府在豐收的時候收購糧食,青黃不接的時候再借給農民,錢和糧好像都有,然後按期本息償還,目的是調控糧價并且提高國庫收入,主要是提高國庫收入嗯。

軍事上比較強硬,打了西夏呀吐蕃呀不少地方;文中提到保甲法是軍隊民兵化,家家征兵輪換訓練,最後的目标是全民皆兵。。

文中設定成一個比較激進的變法,愛打仗愛革新,反對派有的是覺得新政不靠譜,有的是被觸動了利益~

至于歷史上的熙寧變法複雜很多,而且評價兩極分化,有說是亡國主因,有說是超前政策~~~

王荊公應該是公認正名了,也有人說他是穿越的哈哈哈哈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