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诏書
朔朝啓靈十三年,江湖動蕩,禍及朝堂。
同年九月,江湖大族左家內鬥,元氣大傷,引得朝野觊觎。
左悠之得知朔皇的聖旨到了左家時,傳旨的使者已經在廳上同其父僵持多時了。
左家祖上曾是朔朝貴族,為朔朝立下了不世功勳,榮寵極盛,,多代都有族女入宮為後,風光無限被朔朝先皇賜予了世代勳爵永世不削,直至四百年前左家分裂,一支留在了京中世襲列侯,如今卻是日漸式微,先前的大族遺風不在,枉稱侯門;而分裂出來的這一支卻是繼承了先祖之志,數百年來一日比一日昌盛,先祖發家便是随朔朝開國之皇南征百戰,如今算下來,左氏已經綿延了近八百年。
因着這一層關系,左家這一支即便遠離朝堂身在江湖,也與朔朝內部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朔皇的使者也并非初次到來,沖突也非是首次,能僵持成這樣實屬罕見。
左悠之剛走到廳前,就被家仆攔住了,瞥見廳內父親背着雙手對使者怒目而視,而使者低垂着頭,雙手捧着金紅的絹帛,站立原地一動不動,便知曉此次事情絕非一般。
“發生了何事?”他把管家拉至一旁,低聲問。
“大少爺,朝廷欺人太甚,太子指名要您去給他做太子妃,而那個昏君竟也同意了。”管家瞥了瞥四下無朝廷中人,這才小聲回答。
左悠之沉默了一下,管家以為他要發怒,卻又聽到左悠之問自己,“還有呢?”
“要您今年便啓程前去京中,大少爺,朝廷這是看我們左家有恙,居心叵測,想看我們左家的笑話呀!”
“管家,去告訴父親,就說我同意了。”又是長時間的沉默後,左悠之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般,“左家如今元氣大傷,禁不起任何動蕩了。”
“我倒要看看,朝廷這是在打什麽主意。”
語罷,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走了幾步又停下,“我便先不去見父親了,你去禀報母親,着手為我準備進京事宜。”
回了自己的居所,左悠之屏退下人,從衣袖中取了一張信紙出來鋪開。
“勞左公子多候幾日,已禀明父皇。”幹淨的信紙上只有這麽短短一句話,字跡工整,左悠之翻來覆去把信紙看了幾遍,甚至還開了窗子對着太陽光看,沒看出半點玄機來。
索性也不糾結了,取了張信紙,言簡意赅,“殿下為何意?”
叫來小厮讓把信寄到京中,左悠之取了本書看,翻了幾頁卻始終神游太虛,讀不出個所以然來,幹脆連書也不讀了,和衣躺在床上睡了過去。
醒來已是上燈時分,侍女錦靈聽他喊口渴,忙端了水過去,又說道,“夫人傍晚時分來過,命廚房煲了湯的,現在還在火上煨着的,夫人還吩咐說,您若是餓了盡管去吩咐廚房,今天有剛從外邊采回來的嫩筍,夫人不讓動,讓給您留着。”
左悠之喝了兩口水,頭腦清醒了些,聽她說完,下床對着鏡子理了理衣服,“我去見一下母親,筍的話若是何媽媽還醒着就勞煩她幫我炒了,若是睡了就不必了,放着明天吃也行。”
想了想,又問,“母親是把所有的筍子給我留着了?”
聽她稱是,左悠之吩咐,“留個四五支,剩下的明天給母親和沁之送過去。”
這才出門趕去見母親。
左夫人屋子裏點着燈,似是未睡,左悠之敲了敲門,有丫鬟過來開門,左悠之進了屋裏,就看到他父親也在。
“父親,母親。”他行了個禮,又問,“沁之睡了吧?”
得到肯定答複,他看了一眼侍立的左右的丫鬟,幾人識趣地退了下去,左悠之撩起衣擺跪了下去,“兒子擅自主張,望父親母親莫怪。”
夫妻二人仍然是冷着臉,半晌,左夫人冷哼一聲,“兒子大了,不由娘了。”
左悠之求助似的看向父親,見父親也是偏頭去看別處,只好低頭從衣袖裏取出厚厚一沓書信,“這是兒子近日來與何華太子的通信。”
何華太子,名為封何華,即是如今大朔的太子,為先皇後唯一所出,少有謀略,朝堂上下對他頗為信服,即使是在江湖上也遠有盛名。
見父母拿起了信件,左悠之望着兩人,也不說話,直到他父親看完了一封擡頭,才說道:“一個月前,兒子收到何華太子的來信,話語間有招攬兒子為幕僚之意,之後多次通信,兒子最終答應了。”
瞥見父親臉色有所緩和,他接着說,“此次事件,看似禍起蕭牆,然而父親也早有分析,必然有外來的因素,我們家這一脈先祖當年辭官棄爵,遠赴江湖,這些年來與京中本家并無聯系,但兒子也有所聽聞……”
他瞥了一眼四周,才又繼續,“……聽聞本家此代嗣子并非傳聞中那般草包無用。”
“你懷疑這事與本家有關?”左夫人此刻也看完了信件,換了另一封,“那位嗣子我在去年祭祖之時見過,太過溫和了,少了當家人的氣魄。”
“總歸是左家長老們承認的嗣子,他若無出彩之處,長老們怎會應允?”左悠之大着膽子說道,“左家歷來家規嚴明,總不至于真的養出個草包來。”
“這是你答應何華太子進京的原因?”其父問他,“若是按照信件上所說,我與你母親必然不會阻攔,只是為妃之事,實在是太過荒唐。”
“父親!”左悠之有些急迫,“兒子先前與何華太子的商議是,兒子雖進京,卻只是其幕僚,也斷然不會暴露身份,對我們家無半分明面上的好處。如今有了這麽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兒子既可成與何華太子的約定,也可讓暗處盯着我們家的那些人消停些,畢竟有大朔在背後,那些人再怎麽樣行事也必然會有所顧忌。”
“……只是實在是太委屈你了。”左夫人嘆了口氣,“再說了,若是那何華太子當真居心不良,你又該如何是好?“
“母親,總歸不會有更壞的結果了。“左悠之神色淡然,”左家如今能經得起一次動亂,雖說再來一次也經得起,但是敵在暗我們在明,坐以待斃總歸不是辦法,“
夫妻二人俱是無言,過了一陣左悠之聽到父親問他,“你還有些什麽打算一并說了吧?“
“坐下吧。“左夫人又說。
左悠之坐定,揉了揉膝蓋,心裏稍微斟酌了一下,這才開口,“我想送沁之和衡安去紫衡天府讀書。“
見父親與母親都沒有反對的意思,左悠之心知此事或許能成,“沁之雖然年紀尚小,但紫衡天府也有不少幼童。至于衡安,紫衡天府是收女子的。“
“先前動亂沁之便受了傷,若留他二人在家中,父親與母親難免會擔憂,他們在紫衡天府內讀書,也多少能安全些。“
“夫人意下如何?“左家主問自己的妻子,”我倒覺得可行。“
左夫人點點頭,“明日裏叫衡安和沁之過來問問他們。“
然後問左悠之,“說起紫衡天府,我記得當年不是有傳言嗎?說何華太子也在那裏讀書?你當初可曾見過?“
左悠之搖搖頭,“說起這事,兒子也奇怪,當初紫衡天府上下都有何華太子的風言風語,但是卻無人親眼見過,兒子當初那些同學如今也都嶄露頭角,其中并無何華太子……“
話說一半他忽然頓住了,左夫人問,“怎麽了,可是想起了什麽?“
“無事,是兒子想起了一位故人。“左悠之接着說,”另外,家中若是再去招募江湖人,也得比以前多留幾個心眼,并且依兒子之見,此事切勿再交給敏之了,敏之寬厚有餘而威懾不足,難保會遭人利用。“
“我也有此想法,那依你之見,此事應當交予誰?“對于他的想法,其父表示認同,”茲事體大,交予旁人為父實在是不放心。“
“父親日夜操勞,原是不該理這等雜事的,只是事關左家安穩,若是可以,還勞煩父親親自過問。“
“夫君,我認為悠之說的在理。“左夫人看向丈夫,”唯有夫君親自把關,才最為保險。“
“望父親仔細考量。“左悠之站起來,”時候也不早了,父親與母親早些歇息吧。“
左夫人示意他可以走了,“你回去也早些歇息,朝廷的那份聖旨你父親還未接,你若是改變了主意,也早些來同我們說。“
左悠之點頭稱是,“那兒子明日裏再來。“
剛出門,就看到錦靈慌裏慌張地站在門口,忙問發生了什麽事。
“大少爺,小少爺跑到了您那裏,還不許奴婢告訴老爺和夫人。“錦靈壓低聲音。
“他過去多久了?“左悠之不自覺地就加快了腳步,”怎麽不早點進來報?“
“已經有半個時辰了,錦屏在守着,奴婢過來時玉縷姐姐說您和老爺夫人有要事相商,容不得打擾,奴婢只好在外邊等候。“
左悠之顧不得多說了,急匆匆就往回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