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這是聖上登基後的頭一回大選,哪能不惹了注意?”

玉榮淺淺笑容,回的真誠。

“姐姐可聽說了,京都裏傳開的一些人物?”張選侍指了壽康宮的方向,說道:“特別是承恩公府裏,可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姑娘……”

玉榮捂了嘴,笑了出聲。

低聲笑過後,收斂了笑容,玉榮回道:“妹妹多慮了。”

“後宮裏有皇後娘娘做主呢。”

玉榮指了指自己,又道:“我呢,算不得哪個牌面上的人物。”

“是呢,姐姐說的是。咱們這些姐妹啊,真算不得哪個牌面上的人物。”

張選侍點點頭,附合了話,說道:“皇後娘娘賢名滿後宮,才是母儀天下,管了諸事的主子娘娘。”

“真個兒着急了?也輪不着咱們啊。”

張選侍話到這兒,眼神一動,又道:“想是依妹妹瞧着,惠妃娘娘、賢妃娘娘、麗嫔娘娘更應該是關注了那一位承恩公府的嫡出姑娘。”

“是啊,就是妹妹話中的這麽一個道理。”

玉榮也是笑着評了話,說道:“到底承恩公府出身,不看僧面看佛面,便是顧惜了皇太後的體面。那一位……一進宮啊,一宮主位娘娘的尊貴,又豈能少得了。”

張選侍的臉色變了一變。

後宮的一宮主位,那是有定額人數的。

一個蘿蔔一個坑。

Advertisement

想往上爬,自然就是盯緊了,那可能的競争對手。

當然,玉榮更明白,張選侍啊未必是盯着一宮主位,至少,目前是如此的。

張選侍可能的話?

是要找合适的人,投靠吧?

抱大腿?

在後宮做這等事情,不寒碜。

玉榮也想選一個金大腿摟上了。

至于皇帝的龍腿?

這不是不容易抱上嘛。

若不然,她是皇帝的白月光,她哪用得着花費了這般多的心思?

她啊,如今那是巴巴兒的想投靠人。

當然,玉榮選的金大腿是皇太後。

明明知道了,未來有皇貴妃進宮,為何選了皇太後?

無它,沒得更多的選擇罷了。

宮裏的消息,想瞞了人?

那是瞞不住的。

張選侍、趙選侍樂意親近了玉榮。

那玉榮的背後,也有關系的。

原身,又或者說玉榮現在的嫡母,出身就是皇太後的娘家武氏一族。

玉榮的嫡母耿武氏,跟當今的皇太後是堂姐妹的關系。

至于嫡母耿武氏,為何樂意嫁給一個寒門出身的小官?

說起來,不複雜。

一則是玉榮的爹耿鵬好歹是考取了進士的功名,已經是當上了官老爺。

二則是耿武氏乃是一個守孝的寡婦,哪怕出身名門?再嫁,這總歸不如頭婚一樣,能選了一個四角俱全的好婚事。

當天,張選侍、趙選侍便是在玉榮這屋中,那是鬧鬧磕,聊些話,也是一起打發了大半個時辰的消磨。

等二人離開後。

玉榮的目光,又是回到了,那擱在線簍子裏的小扇屏上。

她輕輕撫了撫雙面繡的壽字扇面兒。

心中琢磨了一回。

稍片刻後,玉榮反複的想了想。

她琢磨明白了。

玉榮覺得張選侍、趙選侍前來啊,怕就是想看看,她待那一位要入宮的承恩公府的嫡出姑娘,是一個什麽态度吧?

皇太後的金大腿啊,有了嫡親的侄女?

她這一個外八路的,拐了彎兒的親戚,貌似就會變得不那麽的值錢了?

玉榮想明白後,就是想出了這麽一個答案。

“小主,可是擺膳了?”

秋蘭提醒了話。

“哦,都到用晚膳的時辰了?”

玉榮瞧了一眼窗外的光景,有些感慨了,時間又是消磨了一天啊。

好歹,如今的皇太後喜靜。

說是不樂意讓人擾了清修,每月的初一、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這般讓皇後領了後宮的嫔妃到壽康宮請一回安。

皇後循了此例,免了宮妃每日的晨昏定省。

也是讓後宮的嫔妃們按了日子,去坤寧宮請了安,再去壽康宮走一遭。

今個兒,倒不需要去坤寧宮請了安。

“那便擺膳吧。”

玉榮點頭,應了話。

晚膳也簡單。

當然,最主要還是玉榮的位份擱這兒,正四品的婕妤,不高不低的,算不得後宮的重要角兒。

沒給禦膳房打點。

這禦膳房自然就是按了份例來。

對此,玉榮看得開。

她如今的位置,好歹有皇太後罩着,沒人敢苛刻了。

這般也不錯了。

唯擔憂着,前路飄渺,還需要多些籌謀。

晚膳後。

沐浴一翻,玉榮沒甚的睡意。

她讓侍候的大宮女秋蘭、秋菊,那是陪着說些話兒。

“我庫房裏的物件兒,再是盤一盤。登記造冊的,一一都點點。”

玉榮說道:“不得多了,也不得少了。”

“小主放心,奴婢定是一件一件的數清楚了。”

秋蘭、秋菊是玉榮身邊,目前最得力的兩個大宮女。秋蘭領了頭,秋菊管了庫房,這二人一直都得了原身的信任。

當然,如今的玉榮也是信任二人。

畢竟,她有一些原身的記憶,知道這二人的娘家,多得宮外耿家的照顧。

在後宮裏的嫔妃,身邊需要親信。

人嘛,都有打盹兒的時候。一個不留神,誰知道,誰又起了什麽壞心思?

人無傷虎意,虎還有害人心呢。

隔了肚皮,都是一個拿不準的。

“秋蘭、秋菊,我是信了你二人的。”

玉榮伸了手,還是撫了撫小腹。

這會子,屋中就是主仆三人。

玉榮又說道:“你們在我身邊侍候的,想是也知道了,我的月信遲了。”

秋蘭、秋菊二人聽了此話,都是露出了驚喜的神色。

沒人是傻子。

玉榮的話,暗示的夠明顯。

“小主,奴婢瞧着,您定然是懷上了龍胎。”

秋蘭說這話時,歡喜之色,溢于言表。

“小主,這是天大的喜事兒。”

秋菊趕緊的,也是表了态度。

玉榮輕輕點點頭。

她說道:“到底要太醫請了平安脈,才做得準兒。”

不過,玉榮心頭更清楚,這一胎,已經懷上了。

玉榮知道的,原身這一胎懷的,還是一位小皇子。

不過,沒能養大,夭折了。

原由?

玉榮看過的中,原身會因為這一個兒子的夭折,為了複仇,幹了很多的事情。

當然,這也是原身在中,會倒臺的起因。

後宮嘛,自然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