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過年,是件挺麻煩的事兒。
好在,是分家自己單過了。小門小戶的,過了年初三就可以回娘家。要是還跟老人一起住,那主婦想回個娘家都難。家族大的,親戚多,一直到十五之前,幾乎每天都有親戚到家裏串門。得準備夥食。在這個物資匮乏的年代,北方的冬天除了土豆白菜就是白菜土豆,有一兩個肉菜就算是招待貴客的硬菜了。一年的肉,差不多都在這半個多月裏吃完了。平時想見個肉星,都是不太容易的。
李家不是什麽有錢的人家。李四公的爺爺那一輩闖關東來到這邊建的屯子,那時候開荒種地,人口不多,日子過得還行。到了李四公這一輩,樹大分叉,地就不多了,再加上兒子多,又趕上特殊時期,能把五個兒子都養活,就不容易了。哪裏過過寬裕的日子。胡春秀就是有個厲害的姐姐,姐姐家日子過得還好,她姐還當家,能時不時的接濟她,要不然,孩子說不定都要有餓死的。
一輩子沒吃過沒穿過的老人,指望他們能對孫輩多大方嗎?怎麽可能!當然了,他們也大方不起。
孩子們都喜歡過年,為啥?能吃到好吃的呗。小小年紀,還不知道美醜的時候,除了吃和玩,他們能為了什麽?
兩個多月沒在家了,想起來兩個兒子在家受的罪,雪雁就心疼得不行。第二天一大早就開始折騰着弄吃的,把兩個兒子接回來,卯着勁兒的要趁着在家的空好好管管孩子了。
“哎,這就是家徒四壁吧……”
想給孩子們烙個餅,才發現,家裏連根蔥都沒有!
家被搬得幹幹淨淨,廚房裏只有前一天剛買回來的米面油和二十斤肉、一袋鹽。再加上蘇玉梅給的大半麻袋土豆和幾棵白菜幾棵酸菜。這就是全部的家當了。
李四公從債主家搬回來的那些個東西,人家都是直接入了自家的倉房,可沒有雪雁的份兒。她不提,老兩口就只當不知道處理。連她從娘家帶回來的年貨,卸在了前院,那就都是人家的。除了給大姨家的挑出來送過去了,再想拿?沒門兒。唯一拿回來的東西,就是菜墩子菜刀,還有鍋碗瓢盆。也知道不能讓她們娘幾個連吃飯的家夥事兒都沒有。
雪雁不會跟老人計較。再怎麽樣,那是長輩。他們算計,摳,也不過是因為窮的,窮到短視,窮到自私,窮到算計。
就只好就地取材,切了一點肉,給孩子們熬了肉粥。光喝粥,倆小子肯定是吃不飽的,又給蒸了一鍋饅頭,炒了個白菜片兒。白菜片連個調味料都沒有,除了油就只放了點兒鹽。
可就是這麽簡單的飯食,倆兒子看着都兩眼放光。那眼神兒,可把雪雁心疼壞了。
“小風,去把這個給太爺太奶和你爺爺奶奶送過去。”饅頭出鍋,雪雁找個了搪瓷盆,裝了四個饅頭,讓小風給前院送去。言傳身教,這個不只是現在的雪雁懂,以前的丁雪雁也懂的。小風很聽話,颠颠的就跑過去了,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回來,趕着吃飯。
“媽,我能不在爺爺奶奶家住嗎?”小言吃得滿嘴流油,喝了兩碗粥,吃了一個饅頭一碗白菜片兒還不舍和放筷子,雪雁怕他吃撐着,強制着不給吃了。
“能啊。媽媽回來你當然得回來跟着媽媽住一起啊。”自打生下小雪,倆小子已經三個多月沒住過自己家了。
Advertisement
“太好了,太好了。跟媽住,有好吃的。”一聽能住在家裏,小朋友興奮到不行,以後天天頓頓都能吃媽媽做的好吃的了。
“媽,你還會再走嗎?”大一年半的小風顯然記憶力更好,不像小言那樣,一頓飯就哄住了,忘了之前幾個月都不在家的親媽。
“風,媽媽不騙人。過完年媽媽還得出去掙錢養家的,你是大哥,要在家好好照顧弟弟,也照顧好自己,還要幫着爸爸媽媽孝順爺爺奶奶太爺太奶,好嗎?”
雪雁沒有當過媽媽,為了角色讀過一些教育方面的書,也不過是一知半解,但是她不會對孩子說慌,騙他說媽媽不會走,然後再讓孩子失望。雖然他還小,但是現實就是這樣,她不可能為了孩子就一直窩在李家溝,一直跟李立海這麽纏磨下去的。小風是個沉默卻懂事的孩子。在他剛剛能夠自理的時候,就有了小言,然後就一直做哥哥帶着弟弟。他根本就沒有什麽機會被偏寵,照顧弟弟幾乎都成了刻在他骨子裏的東西了。
“是因為我爸敗家嗎?”三歲的孩子,能小心翼翼有看着親媽,說出這個話來,雪雁的心,酸軟酸軟的。
“誰跟你說的?”無論李立海是個什麽樣的人,孩子不應該在心裏存着對親生父親的恨。雪雁一定會讓孩子們知道他們的父親是個什麽樣的人,也會努力教育他們不要成為那樣的人。但是她不認為讓這麽小的孩子心裏存着恨意是什麽好事情。肯定是大人們講究他們家的事情的時候,被孩子聽到了。
“屯裏的人都那麽說……”人人都在背後罵李立海不是人,敗家子,都以為孩子還小,聽不明白他們在說什麽。其實小孩子什麽都知道的。
“在家裏種地太辛苦了。所以媽媽才要出去賺錢。再過兩年你就要上學了,到時候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就能幫到媽媽啦。”提取到的關于小記憶裏,雪雁知道,這孩子是個有責任心的,小大人一樣。越是把他當大孩子對待,他心裏越高興。沒辦法跟這麽小的孩子解釋他的親生父親是個什麽樣的敗類,只能轉移話題了。
“嗯,媽,那我能不能過完年就去上學?”終究是三歲的孩子,他的小腦袋能想到的就是早點兒上學,就能早點兒考大學,早點兒幫助他媽,根本就想不到能不能跟得上的問題。
“好啊,那從今天開始,媽媽教你認字識數,你要是學得好,過完年開學就讓你去上學,好不好?”雪雁哄孩子。小風過年虛歲才五歲,怎麽可能上學。農村就算是管得再寬松,上學最高也得五周歲往,至少虛歲得過了七歲。說是去上學,就是每天在村小的幼兒班裏混日子罷了。村小離李家溝只有二裏地,滿打滿算也就一千米,老爺子來回當運動都能接送了。或者跟着大點兒的孩子就行。這會兒就是這點好,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說一千道一萬,雪雁不過是覺得對這孩子有虧欠,若是能順利的離婚。李家大概率是不可能把三個孩子都讓給她的,要麽是留一個要麽是把兩個兒子都留下。只有小雪還是哺乳期,沒什麽懸念。無論是留幾個,小風都不太可能跟着親媽過活。所以,雪雁這會兒是能多寵着他,就多寵一些。
“好。”小風果然痛痛快快的就同意了,幫着雪雁把碗筷拿到廚房,就回到屋子裏乖乖等着學習,都沒有跟往常一樣,吃完飯就帶着弟弟出去跑。
雪雁見孩子這麽認真,就真的到隔壁鄰居家裏借了一個本子,一根鉛筆回來,認認真真的教孩子認數,從12345開始。漢字從一二三開始。交了一個數字就讓他自己寫,然後她忙活着收拾廚房和房間,還要再照顧小雪。三個孩子,她一個人看,真的能把人忙死。
小言看着他哥學習,一點兒想要參與的意思都沒有,還感着冒着,被雪雁逼着喝熱水,不讓出門。在屋裏子也不消停,炕上炕下的來回折騰,也不知道是折騰個啥。爬上爬下幾十個來回,累了一頭的汗,大概是玩夠了,到廚房找了根柴禾進屋,在地下轉着圈兒跑,掄着那個柴禾棍。自娛自樂的挺開心。雪雁只叮囑一下他別摔了,也就不管了。
忙活完屋裏的活兒,又得想着晚上吃什麽。什麽都跟別人借,刷臉去要,也不是辦法。就到前院把爺爺奶奶叫到後院幫忙看孩子。再去跟蘇玉梅借了自行車,又跑了一趟鎮上,到公銷社買了蔥蒜,還有花椒大料糖醋醬油味精那些調味料。看到有香菜種子賣,也買了一小袋。還給小風買了鉛筆橡皮和本子。順便回娘家拿了兩個大蘿蔔。
最重要的,是要跟丁大哥商量着,找他在縣裏法院上班的同學,問一問如果李立海一直躲着不回家,要怎麽才能把婚離掉。這大過年的,大部分單位都不正經上班了,直接去法院找也不一定能找到人。到是借着同學的名義到家裏送年貨的借口還能詳細的談一談。她已經一天都不想等了。李立海實在是太不靠譜了,跟他磨不起。
回來之後又在屯裏的豆腐坊訂了兩板豆腐,第二天早上做完直接給送家裏。
到家先還了鄰居家借的毛和本子。再回家做飯。
“爺,奶,晚上咱們包包子。小風,去前院叫你爺奶晚上來後院吃飯。”
“媽,我學會1和2了。”小風沒有馬上去叫人,而是舉着小本本求表揚。
“真棒,獎勵兩顆糖。”還真寫得有模有樣的,雪雁從兜裏拿出在公銷社剛買的水果硬糖做獎勵。給了兩塊,果然小風沒自己獨享,分給小言一塊。才把糖放嘴裏,樂颠颠的去前院叫人了。就是知道他這個性子,才給他兩塊糖的,要不然,這傻孩子自己舍不得吃,要給弟弟留着的。
“還有好幾天過年呢,包啥包子呀?吃餅子就行了。把那面留着待客吧?”老太太一輩子沒主意,膽小又懦弱,要不然也不會一遇到事兒就裝自己不存在。窮苦了一輩子,自己真的是一口好東西舍不得吃的,這幾天家裏被李立海鬧得她都老上火了,看雪雁跟沒事兒人似的,還心大的要吃包子,就小心翼翼的勸。
“沒事兒的,奶。我能掙,這不都過完小年兒了,怎麽不算過年?該吃吃。”
跟老太太閑聊着,手上不停,切了差不多兩斤的肉放盆子裏拿到炕上化着,又拿了兩棵大白菜,準備做包子餡。
李四公老兩口來得挺快,還抱了兩捆柴禾過來,李四公進屋就幫着燒火。胡香秀洗了手就幫忙剁餡子。大白菜肉餡的,李四公還嫌棄大豆油不香,回前院拿了半碗葷油來。
一鍋能蒸二十個包子,雪雁蒸了一鍋半。四個老人都是每人五六個的量,再加上倆孩子,可不是得三十來個嘛。她自己只吃了兩個,又喝了一碗在鍋底煮的大碴粥。苞米碴子和苞米面兒是在豆腐坊訂豆腐的時候,看到他家剛磨的大碴子和面,花五塊勻給她一樣十斤。
之後一直到除夕,雪雁的日子就是每天換着花樣的給孩子做吃的,教小風識字,和等待丁大哥同學那邊的消息當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