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相比起還沒幾個人嘗試過的餃子, 雪雁的粥顯然更有知名度。

開業當天,有個簡單的小儀式,九點五十八分放兩挂一千響的鞭炮, 告訴一下周圍的鄰居, 可以來自家消費了。

其實當天早上六點鐘, 早餐就已經開始賣了。

頭天晚上小米就泡上, 茶葉蛋也煮到鍋裏了, 第二天早上四點,雪雁、羅成兩口子還有楊叔楊嬸就到店裏做粥做饅頭包子準備開業。金素英蒸饅頭包子的手藝特別好, 她是主廚。也是怪了, 雪雁的廚藝按說也是可以的, 偏就是蒸不好饅頭,也不是不能吃, 就是跟金素英做的比起來, 口感上明顯差。她就只管調包子餡, 羅成一身的力氣, 揉面最合适了。這邊包子饅頭進鍋,正好到鹹菜鋪子那邊兒裝好了鹹菜給勝利飯店送貨。茶葉蛋飯店不送了, 店裏這邊兒也是帶着賣, 一天二三百個一小鍋就夠了。頭天做好放鍋時浸味兒, 放一晚上,夏天也不至于壞掉。早上來打火一熱就行。

頭一天, 沒敢多做,怕賣不完, 就熬了三鍋粥。有店面了,在店吃也行了。再配上小鹹菜。

批發市場上人早,五點半, 所有的鋪子都開門了,來進貨的也都陸續上人。店裏也開始有客人了。不過大部分還是鋪子的老板門,急着做生意,沒時間做飯,來買了現成了回去趁空吃了。都是老主顧,送鹹也不用小碟子盛,都讓自己拿,能吃多少拿多少。有幾位特別好意思的,能把一天的鹹菜都拿出去,把高嬸子氣得只瞪眼睛。

“算了,嬸子。這樣人兒到哪都有。咱也不差那一口。”雪雁還勸着高嬸看開點兒。

“一筷子能夾半飯盒去,得兩三毛錢呢。真夠可以的……”這會兒的方便袋還沒那麽多,鄰居們來打飯都是自己帶着盆兒或者飯盒,盛上粥,再拿幾個饅頭或者包子,有的活得糙一點的,直接把鹹菜放粥裏,也不單放。

“一人一個活法兒,也是日子過得确實緊,等她錢掙夠多了,不差那三毛兩毛的,就好了。”雪雁知道高嬸說的是內市第三排第一家賣菜的張嫂子,貪小便宜沒夠,一天要是不占幾分錢便宜就跟賠了似的。就那麽個人,只能她占便宜,別人都得吃虧就是她的道理。但凡覺得少占了點兒,都不行的。這號人,那生意是做不大的。來她店裏進貨的,大多數都是生客,老客很少。有個別老顧客,那也是生意做熟了,習慣而已。

“哼,她?她這輩子都不帶改的。她現在差那三兩毛的嗎?那是比着小朱拿呢。”高嬸說的小朱,是張嫂子的鄰居朱大姐,也是賣菜的。賣菜成本最低嘛。兩家挨着都賣菜,朱家的生意能好三倍不止,兩口子肯幹,踏實,菜收拾得幹淨,還給送貨,朱大姐人活泛,生意做得紅火。就是命苦,她家裏四五個孩子,從中學到小學都有,還有公公生病癱瘓在家,婆婆身體也不是太好,常年吃藥,就她家男人一個兒子,兩口子掙錢養活十來口人,一分錢都是錢。買鋪子交的首付的一千來塊錢,那真是熬了心血攢下的。背着每月房錢,更是不敢花了。

兩個人的早飯,就買一飯盒的粥,一毛錢的。還得厚着臉皮讓高嬸給多打一勺米湯。就是混個水飽兒。人窮志短,拿那麽多鹹菜,是要就着玉米餅子當中午飯的。這樣的人,能幫誰都願意伸把手兒。偏家裏條件明明不錯,家裏就兩個孩子,還是公婆給養着,男人也上班每月有工資的張嫂子,非跟人家比。也是愁人。

一個市場,四百八十個檔口,幾百人的小圈子,形形色色,真是什麽樣兒的人都有。

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有鋪子了就是這樣兒好,早餐賣得比想象中的還要好,自家的鋪子裝修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時間,其它大部分的店鋪都是拿到鑰匙第二天的就開業了。幾天時間,人氣兒已經起來了。也都知道這是之前賣粥的雪雁開的店了。這一開門,老顧店就回家一大部分。市場越來越好,做小買賣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下面縣城的,地級市的,都過來進貨,原的都是提前一天來,早早就過來。看這邊店裏人多,從衆心理,也都過來吃。兩百多茶葉蛋早早就賣完了。三鍋粥也沒夠賣,又多熬了兩鍋。包子餡現做來不及,又加蒸了兩籠屜饅頭。

賣粥送鹹菜也不是白送的,有人吃着鹹菜好,又正好是做吃食生意的,就直接下了訂單,批上一些回去試着賣看看。

早餐雪雁沒管,高嬸看着收錢就行,她自己幹窗口快一年,很熟練了。高叔幫着給打包,店食的給上上菜,金素英自己在廚房,也能忙得過來。

Advertisement

雪雁跟羅成兩個在鹹菜鋪子,都快忙飛起來了。

她那鹹菜,得利飯店用鹹菜炒的打鹵面都成了招牌之一了。周圍的人,哪個不知道那鹹菜就是她家出的。高嬸那窗口又只零賣不批發。多少人等着盼着要做她這個鹹菜的生意呢。總算等到他這門市支起來,知道要開始批鹹菜了,恨不得天天盯着她啥時候開業。頭天知道她今兒個早要開業的,都早早的過來排隊。夏天鹹菜放不長,都不敢多批,你十斤他八斤的,羅成一直就在盛鹹菜,稱重,雪雁就是收錢,八毛錢一斤。二十三口鹹菜缸,挨着餃子館廚房的三口缸空着,給飯店送過去一缸,留一缸自家用。十八口大缸,三千多斤,一早上而已,全賣完了。

做鹹菜的時候,都已經是把銷量往高了預測,按兩天準備的。哪知道,居然沒夠。

沒到八點半呢,鹹菜鋪子關門了……

沒東西賣了。

也是挺尴尬。

雪雁都沒空尴尬,那邊兒收拾完,羅成忙着涮缸。她得過來準備餃子餡了。早餐就賣到八點,也收了。要開始準備開業和正餐了。

丁老爹把孩子們送到學校之後,也過來幫忙。頭天就讓何家給留了五十斤豬肉,牛羊肉各二十斤。拿回來,分工,男人洗菜摘菜,女的剁餡子。丁丁當當的,忙活到九點半,文強拉着鞭炮過來了。雪雁還得在前面兒張羅着,想着到了九點五十八分,放完鞭炮是個意思就行了。

結果都九點五十了,烏央烏央了從管理處過來三四十號人,仔細一看,當中可不正是那位王區長嘛!直接就奔着自家門口來了。

“你是第一個支持市場改建的攤主,群衆支持我們的工作,我當然也得來支持一下群衆的工作,對不對?”領導在群衆面前,那永遠都是平易近人的。

“感謝領導的支持……”場面話就說呗,什麽有了領導關心和支持,相信市場會發展得越來越好,生意也會越來越好,掙的錢也會越來越多,感謝好政策改變了生活,感謝英明領導帶領老百姓致富,巴拉馬拉,領導講着話,她适當的捧幾句,商業互吹呗。意思是那個意思就行,也不用說得太書面,她一個農村婦女的身份,說得太官方,反而不輪不類,得往實在了說。

到點兒了,兩挂鞭,還是領導和管理處的主任一人一挂點着的。雪雁這個主人反而退後了。

行吧,咋滴都行。領導都過來支持她開業,沖着這個牌面,露不露臉的那都是小事兒。

領導來走個流程就撤了。

雪雁這連個牌匾都沒有的餃子館就算是開業了。

送走了人,回店裏就忙活着包餃子,煮餃子。到十一點鐘,先煮了兩大鍋,文強端着鍋,雪雁帶着調料和鹹菜的拖盤。往市場管理處送一鍋,派出所送一鍋。嘴上說的當然是讓大家幫着嘗嘗味道,真正是啥意思,是個人都懂。

“你這個小丁兒啊。我活五十多年,就沒見過比你更會做買賣的。既然你自己上門了,我也不跟你客氣,能不能給我開個後門兒,賣我幾斤鹹菜?家裏那口子,就好這一口兒,自己怎麽也做不出來那個味兒來。”派出所的老所長跟雪雁不是頭一回打交道了,房子還在圖紙上呢,過年過節,米面油,水果蔬菜的就沒斷過往所裏送。

人家也不說送禮,送那東西吧,你說貴嗎?除了過年的米面油貴點,那菜和那水果,都是農村園子裏吃不了扔在地上都沒撿的。一箱子不值一塊錢的東西。但人家這個情兒,你能不領嗎?還有這麽長時間,人家那生意做的,誰不是看在眼裏。先不說人家的東西确實好,就那一套兒一套兒的路子,誰比得了?

“裘叔,您跟我說這話,那不是見外了嘛。我那麽大的買賣,還能差您家這幾斤呀?買什麽買,笑話我呀?回頭過去拿不就完了嘛。咱所裏誰家要,直接過去拿呗。千萬別跟我客氣。”裘所長是老兵,不會彎着轉着說話,雪雁也就不搞官腔,直接直去,半開玩笑的回話。

“那哪行啊,你那也有本錢呢。”菜多少錢一斤大家心裏都有數,那鹹菜的成本有多少,也都有猜測,使勁往高了猜,用的料再珍貴,三四毛錢的怎麽都夠了。至少都是對半掙了,多少人在背後議論,雪雁一天掙的,就夠別人掙好幾年的。雖然都明白,那也不好白吃呀。

“哎呀我的叔啊,我那館子一天送出去的,就是咱全所拿鹹菜當菜吃,也用不了那麽些啊。你就放寬心吧,總不能讓我送所裏來吧?那多不好看哪。”雪雁就笑。

“你也知道往所裏送東西不好看啊?那你這是幹啥來了?”老所長讓雪雁都給說笑了。

“咱不是鄰居嘛,我開業,這麽大的喜事兒,不得跟大家夥分享分享?”說着話兒呢,所裏的廚師已經把餃子倒出去,鍋都順手給刷出來了。“您這兒吃着,我還得往管理處去呢,先走啦。”

“走吧走吧,沒事兒別來了。有事兒喊一聲兒。”老所長就揮手,态度上明确的表現出來,已經不把雪雁當外人了。

到了管理處,情況也差不多,那位官架子特別大,腦子比腳後根還死性的主任已經調去市圖書館當副館長了。新來的主任是以前居委會的主任,管了半輩子街到的趙大媽,老太太快六十了,最擅長的就是處理鄰裏關系。人頭也熟,這一片兒的人見的老太太都服服貼貼。老太太對雪雁不錯,有什麽事情需要店主配合的,都是主動上門。能幫着辦就幫着辦,雪雁從來不用操心日常的事兒。

還有市場建成之後,特意搬過來的,全門針對市場的工商、稅務這些個衙門口兒,哪怕是只有三兩個工作人員,雪雁也沒落下誰,都送。

前後左右的鄰居,一家一盤子,也都送到了。

頭一天,上門的顧客不多,加起來沒到十桌。大部分都是送出去的。

第二在,陸續上門的,還有被鄰居們介紹上門的。賣了三十幾桌。一塊錢一斤的肉餡餃子,五毛錢一斤的素餃子,一毛錢一份的家常涼菜。賣了不到一百份。去掉各種費用,掙了不到五十塊錢。

人家孫蘭英那邊兒一個人擺攤賣毛蛋還能掙二三百呢,她這邊這麽多人忙活,才掙這點兒,除了雪雁自己,都覺得不合适。越掙越少的買賣有啥意思啊?丁老娘一眼又一眼的看雪雁,都想勸她別幹了。費勁不少,掙得錢卻少。還不如只幹鹹菜鋪呢。

“才兩天,急什麽呀,慢慢來呗。”別說一天還能掙五十了,就是一天掙二十,一個月的房錢也夠,就只為了占着房子,也不虧啊。

沒人相信,這餃子館的生意能比她之前賣烤毛蛋掙得多。

慢慢來呗,她真的不急。

一周之後,二樓還是用不上,但是一樓中午加上晚上,已經能有一百桌左右堂食的,還能有幾十分打包的,一天能賣掉三百多份了。收益快接近二百了。加上早餐的收入,一天二百有了。

當然,這些跟鹹菜的收入比,那真是天上地下。

金素英做熟上手之後,早餐基本就是她跟高嬸兩個人忙活。高叔也到鹹菜鋪幫忙了。基本上每天都是八點就賣得差不多。關門之後,就是一直洗菜切菜做鹹菜。中午餃子館高峰期過去幫忙一個小時。下午接着做鹹菜。一直到晚上。三個人,一天得攔出來四千斤的鹹菜。真的是除了吃飯上廁所,一會兒都不得閑。

鹹菜生意太火了,文強每天拉一車菜過來,都不夠用。大三輪車的載重還是有限,拉上兩噸貨就跑不過牛了。每天還得上胖姐那邊兒補一些。

過年的時候跟丁大哥商量好的,讓他找試點種經濟作物的事兒,也算是幹成了。丁大哥還是謹慎,找了個只有二十幾戶的小屯子,全屯子的地回起來不到三百畝,去了口糧和交公糧的玉米,種了二百畝。剩下的一百畝都種了蔥蒜,店鋪剛開業,那邊也陸續的收了。文強全都收了,十來萬斤的産量,蔥兩毛,蒜三毛。跟八分錢一斤的玉米比起來,可不是得多賺三倍嘛。拉回來貨,一時用不完,都入了畝。高叔高嬸的老院子早改造完了。放在那邊離市場還近。鹹菜鋪子掙得多,文強收菜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從來不欠賬。農民掙到錢了,自然也都願意種,都不用丁大哥再動員,好些個人都準備來年改種經濟作物呢。

“姐,我看好了一塊地。在東郊,靠着飲馬河,不到五十米,水源充足。離場面郊也近,跟濱河屯緊挨着,直接就路通過去,交通方便。就是地方有點兒大,得有二百多畝。”文強一直也沒忘了他姐讓他找地建廠的事兒。找了幾個月,總算是相中了一塊地。

“行,得空我去看看。”雪雁腦子裏過了一下,就知道在哪了。

那地方離火車站得有二十來裏遠,說是城郊,已經算是最邊緣了。就是一片荒地。改革開放之後,C市也是重點發展經濟,這一年,也招商新建了幾個廠子,原來在市裏的一些工廠也開始往外遷。北方嘛,貨還是往南走的多,大部分的廠就都往南郊搬,其它幾個方向沒有那麽受歡。

“那麽大塊地,得老多錢了吧?”文強只擔心他姐白看一場,到時候再買不起,白忙活了。

“那個不用擔心。”雪雁心時有數兒着呢。

都不用找別人,就這會兒那麽寬松的政策,一切以發展經濟為先的中心思想,只去找王區長,跟他要政策就好了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