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端午(上)
“公子,宋先生的信來了。”
見馬文才與梁、祝二人下學回到不厭居,三七小跑着送來一封信。
祝英臺見了,暗地不爽。這宋恒霁在宋家的日子過得也太舒服了,送信都專門叫下人跑,與馬文才的往來比他想象中更頻繁。這才回宋家幾天呢,第二封信就送來了。
馬文才快速浏覽了一遍信的內容,先是一笑後又撇嘴。
祝英臺一直留意着他的表情,忙問:“宋先生信裏說什麽了?”
馬文才道:“說是叫我在準備龍舟賽時也不能忘了練字。”
祝英臺立刻道:“你已比以前寫得好多了。”
“是嘛?”馬文才開心起來,“還是信齋你好。”
祝英臺嘴角一勾。
梁山伯好笑搖頭,說起龍舟賽來,道:“明日書院裏要選桡手,你們可去?”
“那是自然。”馬文才道,他可從沒劃過龍舟呢。祝英臺也點頭。
這龍舟賽是錢唐縣的一項端午傳統,每年都會有數十支隊伍在西陵湖競舟。龍舟競渡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祭祀祛災,勝者倒也沒什麽獎勵,不過會得一個舟王的牌匾,挂上一年,有個名頭罷了。可但凡是要分出勝負的,都沒人願意輸啊,所以參加龍舟賽的都會拼上全力,縣裏的人也都愛來看。
自從周先生在萬松嶺設了書院,縣裏便特意給了他們一個參賽名額。只是至今為止,書院還從未勝過。在書院呆的時間越久的,就越是想贏,今年亦是提早半個多月準備起來。
第二天下學,學生們都沒有立刻回到住處,而是聚在居仁、由義兩門之間。
去年參加過龍舟賽的幾個學生自覺領了頭,提前準備了些大小不一的石墩,組織起新一年的選拔。選拔規則也很簡單,誰力氣大,抱起的石墩重,誰就入選。
衆學生也不裝風流潇灑了,挨個撸起袖子就上。
Advertisement
馬文才見前面的輕輕松松便能抱起中等大小的石墩,覺得并不多難。輪到自己時,他便也直接沖着那中等大小的去了。
一抱——沒動。
換小一點的吧。
再一抱——還沒動。
那,從最小的開始試試?
使勁一抱——起來了!不行,有點重,抱不住了……
周圍學生發出一陣哄笑,馬文才低頭紅着臉回到人群中。沒想到這身體差成了這樣,以前完全沒注意,丢臉丢得有點狠。
祝英臺瞪了那些人幾眼,拍拍他肩,小聲道:“你看我的。”
他直接走到那最大的一個石墩前,雙膝微曲,一提,抱起來了。他還走動了兩步,自言自語般道:“好像也沒多重,你們怎麽都搬不起來?”
馬文才內心波濤洶湧,這祝英臺果真是“奇女子”,太奇了。
祝英臺瞟了他一眼,見他一臉驚嘆,心中得意。他故作淡定将那石墩方下,拍拍身上的灰塵走了回去。
随後梁山伯也滿是輕松地擡起了最大的石墩。馬文才有心叫六曲也去試試,那組織選拔的學生卻不允,看不上那些書童。
三人回去的路上,馬文才對着兩人啧啧稱嘆,羨慕極了。他也有些失落,這次的龍舟賽,恐怕他只能站着一旁看了。
當日夜裏,選拔名單便已确定,轉天便開始訓練。書院裏的先生們也曉得這事,還特意将講課的時間重新安排,每日都只在上午講課。
馬文才自然也跟在梁祝二人後頭,他很好奇書院的龍舟是什麽樣。
結果叫他們都傻了眼,那不過是個稍大些的獨木舟罷了,頭尾的雕刻也極簡單。馬文才差點叫出來,就這個破爛還指望能贏?發揮主觀能動性前可還得考慮實際情況啊!
等桡手們都上了舟,馬文才更看不下眼了。一隊大個子擠擠挨挨地坐着,連腿都伸不直。龍舟左搖右晃,仿佛随時都會傾覆。
他眼珠一轉,突然有了個主意。
等這次訓練晃晃悠悠地結束,馬文才便拉着祝英臺和梁山伯說起自己的主意。
梁山伯聽了眼睛一亮:“若是真能成,那可就太好了。”
祝英臺有些無奈,笑着說:“你要是想,便去做吧。若有什麽事兒,我、我和山伯肯定幫你。”
馬文才主意一定,立刻跑進書房裏寫寫畫畫。第二天一下學,便跑去找周先生。兩人關起門說了半天,終于笑意盈盈地出來。
很快,書院裏貼了張告示,此次書院參與龍舟競渡之事全權交由馬文才負責。
書院裏一片嘩然。馬文才是書院裏的名人,誰都曉得是會稽郡馬太守的兒子,他們不免猜測,難道周先生是因為這個原因做的決定?
下學後,許多人便要瞧瞧這馬文才到底準備怎麽做。
馬文才同樣将學生們召集到居仁、由義兩門間的空地,自己則站在準備好的一個石墩上。
他看人來得差不多了,露出一個可親的笑容來,道:“在下知曉,諸位同窗可能并不信服于我,但文才只問諸位一個問題,是否想贏?”
衆人還等着長篇大論呢,登時一愣,但很快紛紛喊道:“想!”“自然想贏!”“還用問嗎!”
馬文才點點頭,手一擡,下面不自覺地安靜了。
他道:“若是不想贏的,此時便可以先行離開了,在下不耽誤你們時間。”
人群動也未動。
他接着道:“往年參加過龍舟賽的學兄們可在?”底下有人應了聲。
馬文才便問:“可否告知各位,往年書院都是什麽名次?”底下又瞬間安靜了。
他也沒等有人回答,便道:“據我所知,書院最好的一年奪得了第十八位,最不順利的一年,因為船體受損,沒能走完全程。可是?”無人回答,衆人便知道,這都是實情。
馬文才笑容一斂,道:“今年,在下決心,帶書院去奪那舟王的名號。”
“你如何能保證書院能成舟王?”有人不信。
“我若擔保一定得舟王,你們也不會相信,”馬文才道,“但我确信,一定會比往年好,讓錢唐縣的人都曉得,我們尼山書院不可小視!”
“好!那你說說,要如何做?”
馬文才露出個自信的笑來,道:“首先,我将出資幫書院造一條新龍舟,不說裝飾多有氣勢,至少叫它輕巧速度快。”
底下的學生都有些興奮,此時也都曉得了,馬文才總領這件事大約就和他出錢造舟有關系。真正的好舟,劃起來平穩不費力,比賽中自然會有優勢。
馬文才接着道:“舟我已請人打造,這龍首龍尾龍身的雕刻色彩,諸位同窗若有好主意都可畫了圖來,這才是書院的龍舟。”
許多人一聽眼睛就亮了,真正能上龍舟比賽的還不到三十人,大多只能看個熱鬧。有這麽個參與的機會,他們自然不會放過,興致也更高了,都眼巴巴望着馬文才,聽他繼續安排。
馬文才等議論聲消了些,繼續:“這龍舟賽是整個書院的事,所以在下已決定,請書院各位先生、所有書童奴仆均參與選拔之中。諸位若有不同意的,也可自行組織,用書院原先準備的龍舟。縣裏比賽前我們先比過一場,誰勝了誰去那西陵湖。”
學生們對請先生們參與并沒有異議,但确實有一些不同意與奴仆們競争的,覺得跌了身份。這些人皺着眉頭相繼離開,有的嘴裏還罵着,說馬文才此舉有失身份。
說來好笑,馬文才身為一個世家子都不覺得請奴仆參加有失身份,這些寒門庶人反倒滿心牢騷。大多學生倒也平和,最重要的是,出錢的說了算啊。只是這次再想做桡手要比先前更難了些。
馬文才不在乎這幾個人,他笑笑,又抛出個極具誘惑力的提議:“雖然縣裏比賽對桡手數量有限定,每船不得超過二十四人,再加上鼓手、鑼手與舵手,船上只能有二十七人。但,若是當日有人身體不适,總不能沒有替換的。所以,此次組織的龍舟隊裏,将選出兩位鼓手、兩位鑼手、兩位舵手、三十二位桡手,還将定下兩位教習。教習者,可以是隊中人,若是身體稍弱,但懂得比賽與訓練之法的,亦可擔任。”
“這個好!馬兄,選拔何時開始啊?”有人急不可耐了,喊起來。
“各位稍安勿躁,”馬文才笑笑,道,“在選拔前,還是有幾個規矩要先跟諸位商議,若無異議再參加也不遲,以免加入後産生不必要的不愉快,耽誤了訓練。如何?”
學生們紛紛應是。
“其一,有意參與選拔者,須得在今日酉時前完成,過時不候;
“其二,凡是入選者,不得無故退出,不得無故缺席訓練,一旦退出或擅自缺席,将逐出舟隊;
“其三,比賽日上舟者将在舟隊中擇優錄取,即便入選時表現上佳,不專心訓練亦可能最終落選;
“其四,每逢有人退出舟隊,每訓練十日,将再進行選拔,即便先前入選了,亦可能被淘汰。”
祝英臺看着馬文才侃侃而談,風度翩翩,心中比自己做成了什麽事還要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