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端午(中)
馬文才所提的要求并不過分,都是為了以後舟隊訓練和管理的秩序,所以學生們沒什麽可不滿的,反倒都覺得他做事有章法。何況即使這次選不上,之後還有至少兩次機會,當然只有同意的道理。
他滿意一笑,道:“既然諸位都無異議,我也不多說。此次除了可參與舟隊、龍舟樣式外,在下亦有意組織些同窗從旁協助一應準備,也算為書院參賽做些貢獻。此外,在下已投入了些銀錢,也有意找些機會彌補一二,若有同窗有心資助,也可尋我,一應花費均由專人做賬,待龍舟賽結束,将全部公布,諸位皆可從旁監督。”
他拱了拱手,道:“未時初起,将在此地開始舟隊選拔,諸位有意者均可參與。多謝諸位同窗支持。”說完便走下那石墩。
衆學生将他圍成一圈,七嘴八舌地問着各種問題。馬文才高聲道:“諸位,此次選拔方式到時将告知各位,選拔标準與入選者均會公告以示公正。至于其他有意資助或協助的,可以尋我的兩個書童,章程均已基本确定。若還有疑問,再行商議。現在都散了吧!”
祝英臺見他艱難,立刻撥開人群,攬着他快步走出來。
馬文才衣服都被扯得有些松散,臉上不知是熱的還是擠的,紅通通一片,看得祝英臺鼻子發熱。
馬文才興奮極了,回到不厭居忙問梁祝二人他的表現如何。兩人自是一番誇獎,尤其是祝英臺,直說他頭腦靈活,說話時也有氣度,叫馬文才心裏跟喝了蜜一般。
由于時間較緊,幾人匆匆吃過午食,便到了選拔舟隊的地方。
空地裏已經按馬文才的要求,擺了些用具,不少有意參選的學生已經到了,其中還有些書童,正圍着議論。
馬文才瞧着時辰已差不多了,人也來了不少,拍了拍手集中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道:“在下略說明一下如何選拔。”
他指着占地最大的十幾個裝滿水的大木桶,道:“龍舟賽中桡手需不停劃槳,因此僅有力氣是不夠的,還需桡手能堅持全程。因此,需請有意做桡手的同窗們用木槳在這桶中劃動一盞茶的時間,桶旁的仆役們将記錄各位劃槳的次數。只是這槳必須完全浸入水中劃動足夠距離,否則不得計入。以劃動數量多者入選。”
“而鼓手與鑼手,”他指了指另一邊,有幾面小鼓,“則需要在一盞茶的時間內均勻敲擊預定次數,越是均勻、越接近預定次數者入選。”
至于舵手的選拔,他請了一位曾在船上做過幾年舵手的老船夫來幫忙,那測試過程有些複雜,只能看出來大約是測試反應能力和判斷精準程度的。
待他說完,學生們大多都迫不及待地湧到那幾只木桶邊。只有幾個身材瘦小些的,曉得自己力氣不夠,去鼓手、鑼手那兒碰碰運氣。舵手那兒只有一個人,膚色黝黑,馬文才聽說過他是漁家出身,可能掌舵上有些經驗。
其實這些個測試并不像聽起來那樣簡單。就拿鑼手和鼓手說吧,看起來比桡手輕松許多,但要在一定時間內連續按一定節奏敲鼓擊鑼也很耗體力。加上幾人同時參與,還要學會抵抗其他人節奏的幹擾。
桡手那裏的十幾個桶邊都坐了人,只聽一聲小鑼敲響,幾人立刻拼命劃動起來。這一番聲勢浩大,桶裏的水都被撥出來不少。看那十幾人憋着勁的樣子,周圍人一圈鼓勁喝彩,已然有了些龍舟賽的感覺。
Advertisement
不過很快,十幾人便覺得力氣有些跟不上。這算是項考驗耐力的,跟長跑一個道理,如果起跑太快,之後漫長的路程便難以堅持。随着他們先後放慢速度,圍觀者也看出其中的奧妙來。
其實這并不是很難想到,只是書院裏的學生來來去去,每年也沒有人真正用心去琢磨,全憑一頭熱,自然沒什麽效果。
馬文才是真心想要書院取個好名次,順便也賺些錢。到這個世界至今,他還沒做過什麽事兒呢。
一盞茶很快過去,小鑼連敲兩聲,示意他們停手,一遍計數的仆役分別報了個數字。也有有心人在一旁暗自數着,發現與仆役報出來的基本一致,便也就放心了。
那些仆役當然不敢胡亂報個數,他們是馬文才付了工錢請來的,馬文才為防止有人串通,特意安排了幾個人在旁專門抽驗,一旦發現不一致,工錢沒了不說,還得倒罰錢。
馬文才暗自得意,再怎麽說也是在現代企業中混過幾年的,組織些小活動還不算挑戰。
很快,祝英臺也坐到那木桶邊。馬文才立刻跑到他旁邊站着。
祝英臺笑道:“怎麽,不放心我?”
馬文才搖頭,道:“我來給你鼓勁。”
祝英臺笑笑,雙手握緊那木槳,想到馬文才正在一邊瞧着,他就覺得渾身都有用不完的力氣。
随着鑼聲敲響,他凝神動作起來。
他是自小練武的,師傅們都不是三腳貓功夫,他在調整呼吸、控制動作方面有不少技巧。他起步并不算快,然後緩慢加速,達到預定速度後便保持着呼吸與動作的協調配合。與其他人相比,他看起來仿佛毫不費力一般,随着時間過去,優勢也越發明顯。
馬文才聽到人群裏有不少人為祝英臺驚嘆,他倒是與有榮焉,仿佛被誇的是自己似的。
兩聲鑼響,祝英臺放下木槳,邊活動雙臂邊轉頭看負責他這個桶的仆人,那人漲紅了臉大聲報道:“七百六十七下!”
人群立刻沸騰了,要知道,之前參加這項的人,計數都在六百上下。祝英臺把他們都遠遠甩下。
馬文才“啪啪”地拍着手,臉上冒着紅光,喊道:“信齋!你可太厲害了!”
祝英臺擺着手,把那得意、滿足的情緒往心底壓了又壓,故作平靜道:“我從小練武,并不算多麽了不起。”
馬文才可不管,崇拜、羨慕的小眼神不要錢似的往他身上丢,看得祝英臺腳下都有點飄。
之後梁山伯也上去了,根據祝英臺教給他的小技巧,他最終得了六百五十多,在書院裏也是極好的,最後也入了選。
凡是這測試的兩個時辰從頭看到尾的,心裏對入選的名單多少也有了數,其中竟還是仆役書童們更強些。畢竟學生們平時極少勞作辛苦,這世道又偏愛瘦弱飄逸的身形,自然有所不濟。不過有馬文才說過的複選挂在眼前,那些與入選者計數差不多的也暗暗打定主意,趁着這幾天多練一練,說不定之後能入選呢。
随着入選名單的公布,馬文才只用了兩天便重新組織起了書院的龍舟隊,讓訓練步入正軌。這也讓很多以前瞧不上他的人對他刮目相看。
之後的事便簡單多了。
訓練的事他不懂,便從外面請了個龍舟的好手來做教總。有淘汰機制在,隊裏的人不敢放松。
協助的事容易,他給報名的學生們排了個班,全交給隊長小隊長們。反正也就是在舟隊訓練時準備些吃的喝的,出不了問題。
至于資助,書院裏有錢的還是少數,有幾個大約是想借此和他拉近關系,随手給了些,也沒在意馬文才說什麽投資啊回報啊的。馬文才拿着錢,帶着書童和負責記賬的彭玉跑下山一趟。回來時,馬文才笑眯眯的滿意極了,彭玉一臉震驚還收不回去,內心對馬文才佩服極了。
哪怕是什麽事都沒參與的學生,到底還是被馬文才套進了龍舟樣式制定的套裏。馬文才收了些設計稿之後幹脆利落全貼了出來,不說別的,只說龍舟是書院的臉面,若龍舟樣式難看,整個書院都會被笑話。所有人一聽,自然紛紛投票,積極的還會特意留一些修改意見。三天時間,最終稿便定了下來。參與這一過程的學生們不自覺間,也都關注起這次龍舟賽來。
四月廿四,風和日麗,書院的龍舟正式下水。
舟隊的就不說了,書院裏的學生、先生、還有些仆從們都哄着去看。
龍舟被運到西陵湖邊,被一大塊布籠着,馬文才恭恭敬敬請周先生去把布掀開。
周先生也樂呵,從龍首那兒一拽,整塊布随之落下,衆人都驚呼起來。
整艘龍舟以紅色為主,舟身上刻着龍鱗的紋路,鱗片邊緣似乎都閃爍着金色光芒。
龍首與龍尾并不算高,但姿态威武,比畫在圖上的更生動,龍須怒張,龍眼微斂,有睥睨天下之感,仿佛下一秒就會活過來游進水中。
舟隊的桡手們忍不住沖上前去。舟體近似梭形,桡手們的座位寬敞,還特地準備了抵着腳方便使力的地方。座上還擺着新木槳,槳身輕巧,槳柄上刻着防滑的紋路,繪成白底藍色線條的祥雲圖案,揮使起來有幾分像雲層、也有幾分像浪潮。
馬文才笑眯眯地站在一邊,他已提前去驗過,所以沒那麽驚訝。在陽光下,船的色彩更加明豔,他更滿意了。“待祭過神,各位就可上龍舟試試了。”
正在此時,衆人身後傳來一聲叫嚷:“嘿,大哥你瞧,今年這群小白臉弄了艘新船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