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山雨(上)
會稽郡,會稽縣,梁家莊。
年節已過,這日一早,梁家莊村口來了兩架牛車。不論是牛、車身還是駕車之人,瞧着便不是普通人家。梁家莊裏的人家看見了,都有些驚奇。
這時,從其中一架車上跳下來一個二十歲的青年,一身大戶人家仆從的打扮,面上帶笑,看起來很活潑的樣子。
他走到路邊,尋了一個正在看新奇的小童,問道:“你們這村子裏,可有一戶兒子姓梁名山伯的人家?”
那小童也不怕生,點頭道:“有啊。”
那青年笑着從身上摸出一把怡糖,道:“你若能帶我們去他家裏,這些糖就都給你了。”
小童眼睛直勾勾盯着他的手,連連點頭,道:“好好好,你們跟我來。”
那青年沒讓他在前面走,而是抱着他坐在牛車前頭,順手拿出一粒糖塞給他,道:“你指路吧。”
梁家莊說大也不大,不過幾十戶人家,梁山伯家靠近路的另一頭。
牛車行至附近,那小童跳下去,跑到一座小院外,清脆喊道:“山伯阿叔,有人來尋你啦。”
聽到裏面有人回應,他笑嘻嘻回到那個青年身邊,伸出手道:“我将你們帶來了,快把糖給我吧。”
那青年撩起小童衣服的下擺,除了剛剛手中抓的那一把糖,又掏出了些讓他裝着,拍拍他腦袋,讓他走了。
院門裏,梁山伯滿心疑惑走出來,瞧見兩架牛車,駕車的正是六曲和銀心,還有三七正站在地上。
他一時愣住,道:“你們,你們怎麽?”
六曲身後的車裏探出個腦袋,笑眯眯道:“山伯,我們來接你一道去書院。”這正是馬文才。
梁山伯讷讷得不知該說什麽,院裏傳來一個略顯蒼老的男聲,問道:“山伯,外頭是誰來找?”
Advertisement
梁山伯轉頭回道:“是我在書院的同窗。”
“那快請人進來坐坐吧。”那聲音道。
梁山伯也反應過來,連忙叫馬文才下車,同一車裏,祝英臺鑽了出來。
梁山伯又有些奇怪,另一架牛車上跳下來兩個陌生的小個子少年,一個公子打扮,一個書童打扮。那個小公子的五官瞧着與祝英臺有七分像,只是更圓潤一些。
祝英臺介紹道:“這是我一個堂弟,名英玖,和他的書童素繪。”
梁山伯與他見了禮,将幾人引進門,邊走邊道:“我記得已與信齋說過,今年恐怕不得繼續去書院了。”
馬文才道:“我們正是為了此事而來。”
當初祝、馬兩家父母相談過後不久,馬文才與祝英臺二人便恢複了信件往來。兩人在信中都極有默契地沒有提自己在家中發生了什麽,也沒有問對方如何。他們在心底曉得,彼此都從未放棄兩人間的情誼便好。
眼見回書院的日子臨近,馬文才便提出,他們可以與梁山伯約好時間與地方,三人可以一道走。
祝英臺自然樂意,差人送了信去梁山伯家中。就是這時,梁山伯那邊卻回道,今年不會再去書院了。
他在回信中沒有說具體原因,不過去送信的那人隐約瞧見了些他家裏的狀況,推測可能是家中錢財緊張。
祝英臺和馬文才曉得後,都想為兄弟出些力,若是能幫上忙便幫一把。
他們也了解梁山伯不會主動求別人幫助,于是他們倆便約好,在去書院前,先去梁山伯家一趟,也當是游玩一番。
其實走進梁山伯家,幾人都能看出他家中狀況實在有些不好。這并不是說家中東西破舊,而是有些亂,讓人能明顯感覺到,家中的人沒有心思維護收拾。
梁山伯的父母面色也帶着憂慮,見過幾人後,就揮手讓梁山伯自行招待。
進了梁山伯的屋子,馬文才直接問道:“山伯,你家中是不是遇到什麽困難?我們可是義結金蘭的兄弟,你便直說吧。”
梁山伯有些困窘地搖搖頭,猶豫了一下,推門喊了四九。
“公子,可有什麽吩咐?”四九老老實實地問道。
梁山伯咬咬牙,對馬文才和祝英臺說:“逸華,信齋,我只有一事,請你們收留了四九吧。”
“公子?”四九驚叫道,“公子你不要我了?”
梁山伯對他安撫一笑,凡事只要開了個頭,後面也好說了。他道:“今年家中收成不好,四九跟着你們還能多得些月錢,日子也好過些。”
四九自然不樂意,他寧願不拿錢也想繼續呆在梁家。他小時候父親早亡,無人收留,是梁家給了他一條出路。雖然名義上他是梁山伯的書童,但他沒簽過身契,梁家人對他也寬厚。此時梁家遇到坎兒,他更不能只顧自己。
馬文才也不樂意了,他皺着眉道:“你一個大男人,做事痛快些。家裏收成不好,我們借你些錢先周轉着,等來年好了再還就是。誰沒有個不湊手的時候,也只有你硬挺着,不拿我們當兄弟。”
梁山伯臉紅了,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他自然是把祝、馬二人當兄弟的,若是他們兩人有難,他二話不說拼盡全力一定會幫,可輪到自己,卻無論如何開不了口。他使勁搖搖頭,道:“救急不救窮。去年就是小旱一場,今年大年間只飄了些雪點,恐怕年景也不成。這樣幫不得。”
一邊的祝英玖插話道:“這位梁兄未免有些迂腐,錢上的事是最簡單不過的,難不成在你眼中,兄弟情誼還比不過這些身外之物?”他聲音清脆,像是還沒長大的小男孩。
梁山伯看看他們,馬文才和祝英臺都是一臉誠懇。他此時也覺得自己太小家子氣,不再拒絕,站起來拱手道:“山伯便謝過了!”
他又轉身對祝英玖謝道:“也謝謝英玖賢弟點醒我。”
祝英玖抿着嘴笑了。
之後的事情也簡單,梁山伯将事情與父母說了,梁秋圃與高氏兩人雖也不太習慣于接受別人的援手,但只要說到能讓梁山伯繼續在書院裏念書,他們滿心都只剩下感激。
當日,梁山伯便收拾了行裝,帶着四九也一道跟着去書院。
一路說說笑笑,梁山伯曉得祝英玖也要去尼山書院,便極熱心地向他介紹書院中的狀況。
聽梁山伯細細介紹了不厭居的樣子,祝英玖喜歡得不得了,纏着祝英臺道:“阿兄,我想同你們一起住。”
祝英臺皺眉不允,道:“我會叫阿成單獨給你安排個院子。”
祝英玖氣哼哼地轉向馬文才和梁山伯。馬文才眼珠子轉轉,挑着眉看梁山伯,問:“山伯,你看……”
梁山伯愣愣地說:“既然是信齋的阿弟,若是他同意,我自然沒有意見。”
祝英玖捂嘴一笑,立刻道:“小弟多謝梁兄。”
梁山伯忙道“客氣”。
祝英玖得意朝祝英臺和馬文才一笑,兩人也那他無法。
馬文才眨眨眼,有些相信在梁祝傳說中,梁山伯真的會三年同窗也看不出祝英臺的女兒身了。因為這幾天來與祝英玖相處,梁山伯根本沒有意識到祝英玖是女子。
想當初祝英臺與祝英玖一起出現時,馬文才一眼就看出這個“祝小公子”是個女兒身,正是祝英臺的胞妹祝九妹。“他”身段柔軟,皮膚細膩,說話聲音也稍顯尖銳。哪怕她言行舉止刻意模仿男子,只要稍加觀察,接觸時間久一些,漏洞也算頗為明顯。
不過想想自己曾經堅信祝英臺是個女子,馬文才也不好說梁山伯什麽。他二人也就彼此彼此吧。
至于幾人如何住,祝英玖笑眯眯地将祝英臺“擠到”馬文才屋子裏。反正是阿兄和“男嫂子”,住一起正合适。
馬文才耳朵泛紅,祝英臺總算給了妹妹一個好臉色。他們也趁此機會同梁山伯說了兩人的關系。
梁山伯起初是有些震驚,但回想起來,也并非沒有征兆。無論他們二人之間是什麽關系,總歸仍是他的兄弟,他自是只有支持的道理。
等進了錢唐縣,幾人發現有些不對,縣裏突然多出許多勞役,一路運送木料土石沿着官道北上。
随着他們一行向鳳凰山去,路上的勞役隊伍越發壯大。年節結束還沒過幾日,鳳凰山上眼見着露出一小片褐色山體了。
幾人覺得情況不妙,加快速度進了書院。書院外樹木明顯稀疏了不少,時不時有樹木倒地的聲音傳來。書院裏氣氛壓抑,絲毫不見正月裏的喜氣,一路上難得見到人,就算有人也是行跡匆匆。
他們到了不厭居沒一會兒,阿成便來了。
沒等寒暄兩句,阿成便低聲道:“周先生正病着呢,待幾位安頓好,可以去瞧瞧。”
幾人互相交換視線,祝英臺道:“這是自然,我家堂弟今年也打算入尼山書院讀書,少不得要去拜見。”
阿成掃了一眼祝英玖,笑笑,很快拱手離開。
馬文才道:“怕是周先生又遇上麻煩了。”
祝英臺點點頭:“大約和這些勞役開山伐木有些關系。”
回書院頭一天便遇上事,幾人心頭都籠上了一層陰雲。他們将行李交給幾個書童細細收拾,帶着祝英玖往周先生住處趕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