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四人繼續往前逛, 到了前面,林滿堂拐進另一條巷子,再往前走幾十步就是花市。

大吉大利看什麽都新鮮, 路引一家店, 門口挂着一個鳥籠, 裏面有一只鹦鹉正沖行人叫喊,“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就一直念叨這兩個詞兒, 大吉大利頭回看到會說話的鳥, 顯些以為遇到神靈了,剛要上前拜拜,就聽林曉道,“咦,居然是鹦鹉。”

大吉大利齊唰唰看向她,目光灼灼盯着她, “曉曉,你認識?”

林曉半點都不心虛, 點了點頭,“認識啊, 書上寫的。鹦鹉會學人說話。”

大吉大利恍然,又齊齊扭頭看向那鹦鹉, “它可真好看。羽毛花花綠綠的, 真漂亮。”

難為他們還會用漂亮這個詞, 林曉忍笑, 也不打擾他們, 扭頭問她爹, “爹, 咱們來這兒幹什麽?”

林滿堂四下看了看,“咱們家的沙果最好要用海棠樹嫁接,但是新陵那邊的海棠樹品種不适合當砧木。”

海棠品種一共有十幾樣,但最适合嫁接沙果的海棠樹有山裏錦、野海棠、海棠花和西府海棠。

前面就有家花店,門口擺放各種花樹,林滿堂示意三人跑上,徑直進了一家花店。

這花店架子擺着各種花卉。

林滿堂粗略看了一圈,就發現有蘭花、牡丹、梅花、桂花、菊花、月季、杜鵑、山茶、徘徊花等。

林滿堂視線落到一棵海棠花上面,眼睛一亮,“你這是什麽品種?”

“這個是海棠花,本地可以生長的海棠還有西府海棠、三葉海棠、變葉海棠、花葉海棠、山裏錦和隴東海棠。”

林滿堂點了下頭,“那其他海棠呢?你們店也有嗎?”

掌櫃搖頭,細心解釋,“其他品種的海棠不适合本地生長,不好養,很容易養死。客官就別費那個功夫了。”

Advertisement

林滿堂便讓他把剛剛說的那幾種海棠都拿出來,他每樣都挑一棵。

掌櫃沖後頭喊了一嗓子,裏面傳來一個年輕男子的應答聲。

掌櫃沖林滿堂笑道,“店裏太小,擺不下,我讓他去花圃拿了。一會就過來。”

林滿堂問及價格。

掌櫃給他報價,不同年齡的海棠價格各不相同。年齡越小,價格自然越低。

林滿堂都要三年生的。海棠果一般都是三年就能結果。

“咱們海棠樹都是精心修剪過的,一棵要一百文。”

就算府城比新陵物價高,但這個價錢絕對貴了,林滿堂沒見到實物,咂舌道,“這個價貴了。”

掌櫃見他沒還價,便笑道,“都是悉心照顧的。養了三年,等花來了,您瞧瞧絕對好着呢。”

林滿堂沒有回答,四下看了看,待看到一棵已經結幾個棉桃的棉花,他微微有些驚訝,“這個是?”

掌櫃笑道,“這是白疊子。南邊來的花。咱們北地沒有的。”

林滿堂被女兒科普過,據女兒所說,古代棉花是被朱元璋推廣種植的,現在只有南方才有,他順嘴一問,“這個多少錢?”

掌櫃見他似乎只是問價,擔心報高,他不肯買,說了個不高不低的價格,“這個從南邊來的,路途遙遠,您就給一百文一棵吧。”

大吉一聽就不樂意了,“這麽小一棵就要一百文,您也太黑心了吧?”

這個一看就不是樹,是一年一生的花,居然要價一百文一棵,這店家太黑心了。

掌櫃忙笑道,“哎,這位小兄弟,可不能這麽說。咱們這是打南邊運來的。買來價就高。運過來就得細心養着。”

大吉才不信這些話,撇撇嘴。

林滿堂見他氣成這樣,頗有些好笑,揉揉他腦袋,笑問掌櫃,“你店裏有幾棵?”

掌櫃聽他想買,只想把這燙手山芋出掉,忙不疊答道,“一共三棵。”

其實他們東家打南方一共帶回二十棵,只是這花似乎不适合北方的天氣,途中就死了一半,運到後,養了沒幾天又死了一半,之前又被別人買走兩棵,現在只剩下三棵了。

見林滿堂想買,他恨不得現在就賣出去,好把本錢賺回來。

林滿堂點了點頭,“這樣吧,三棵兩百文。你要是賣,我待會兒就帶着,要是不賣,就算了。”

掌櫃算了下,這價錢倒是可行。便答應了。

等那小二将幾種海棠花運來,林滿堂每樣挑了一棵,跟掌櫃讨價還價半天,最終以每棵八十文買下。

他們還要逛街,自然不好拿着花苗,林滿堂便報了地址,讓他們送貨上門。掌櫃自是沒有二話。

出了花市,林滿堂又特地去了趟種子店。

既然這邊開了海禁,說不定他能買到從海外傳過來的種子,比如說辣椒、西紅柿等等。

只是他注定要失望了,林滿堂沒能買到這些。反倒是看到了西瓜種子。其實林滿堂不知道的是西瓜并不是直接從非洲傳到良國,而是前朝就已經從非洲傳到西域,到了今朝開了海禁才從西域傳到良國。又因為古代傳播速度太慢,新陵那邊就一直沒有人種植而已。

他又看到絲瓜種子,而且要價不便宜。

掌櫃咬死一文不少,“這是去年才通過海船運過來的。許多地方還沒有,價格自然也要貴上一些。”

既然許多地方沒有,那絲瓜價格自然也不便宜。他可以種在籬笆邊上,倒是不用特地找地種植。

來府城一趟不容易,林滿堂要了三斤西瓜種和兩斤絲瓜種。

大吉大利一人幫着背一袋種子。

幹完正事,林滿堂心情頗好,問三人,“你們看看想買什麽。我付賬。”

大吉大利不肯要,擔心回去後爹娘責怪他們不懂事。

林曉喜滋滋道,“爹,你看府城這邊的人身上穿的布料這麽好看,不如買些回去做新衣服穿吧。”

林滿堂點頭答應,帶着女兒進了成衣店選布料。

省城這邊布料價格與縣城相差無幾。

林曉挑了十幾樣布料,讓對方送去住處,林滿堂帶着三人繼續在街上逛。

給三個孩子每人買了一串冰糖葫蘆,又買了些吃食,如燒雞、糖炒栗子、蒸餅、古樓子等。

經過一家鋪面,小二當街叫賣冰雪冷元子。

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冰飲,林滿堂想到自家媳婦也要賣冰棍,本着學習的原則,他給每人都叫了一碗。

冰碗端上桌,大吉見裏面是一個小團子,迫不及待嘗了一口,冰冰涼涼,香甜可口,很是解暑。

吃着相當舒服,只是對比價錢,他卻覺得不合算,“我聽我娘說,村長家的冰塊一塊只要五文錢。可他一碗才用了這麽一點冰,居然就收這麽貴。也太黑心了。”

大利也點頭,“裏面只是用了些黃豆和糖而已。”

林曉攤手,“糖很貴的。要二十文一斤呢。”

雖然大吉大利不像大嫂那麽摳,但他們不可避免也沾染了節省的一面。林滿堂笑着安慰兩人,“貴就貴吧,好歹咱們也算見過市面了。要不然人家問咱們來趟府城,有什麽收獲,你們回去怎麽說?吃了這碗冰飲,回去就好說了。”

大吉大利對視一眼,二叔這話說得好霸氣啊。要是他們也有這麽多錢,是不是也能像二叔這樣厲害?

吃完冰雪冷元子,四人又買了些菜回去。

幾人當中,只有林滿堂和林曉會做菜。其中林曉只是會幾道簡單小菜,遠不如林滿堂會的多。

他親自幫着擇菜,洗菜,切菜,叫了大吉過來燒火,他負責炒菜。

花了一個多時辰,做了一桌好菜。

林廣源看着這一桌菜,都快不認識村民口中的懶人了,“滿堂啊,你怎麽會這麽多菜啊?”

林滿堂笑道,“去年我就開始跟着我媳婦學做菜了。你們跟我出來,我總不能讓你們天天吃饅頭包子吧?要不然回去,你們都瘦了,嫂子們該說我不厚道了。”

林廣源信以為真,被這話鬧了個大紅臉,拍開酒壇給他滿了一碗,“你這就客氣了。我們在家吃的都是豬食,咱在這邊天天吃饅頭包子,他們肯定以為是神仙日子。但是沒想到還能吃得更好。來,咱們幹一個。”

林滿堂端起酒碗,喝了一口,問他們,“岳福樓今兒有沒有派人來?”

林廣源搖頭,“沒有。方法那麽簡單,他們沒理由不會啊。”

林滿堂點了點頭。

吃完飯,大家就各自睡去了。

第二日,林滿堂留在住處,換林廣源和林廣仁出去。

兩人許是嫌東西貴,在外面溜達一圈,又空着手回來了。

第三天,林滿堂帶着女兒閑逛,買了一套精致的白瓷器皿。這是本地瓷窯燒制出來的,價格比新陵那邊要便宜一些。

還買了兩斤南邊才産的茶葉。林滿堂沒買太好的,只要了普普通通的那種。

等他回來後,林廣源又開始擔憂起來,“咱們帶那麽多錢回去,要不要雇個人啊?”

林滿堂見他這麽擔憂,本着安全第一,還是去镖局雇傭了三個镖師。

因為離得近,人數也不多,只花了十吊錢。

林滿堂趁此機會,跟對方打聽這附近有沒有什麽特産,他來時是兩輛牛車,現在買的東西連一輛牛車都不到,就想順便運點貨回去。

镖師自是對周圍幾個縣城比較熟悉,告訴他本地的綠豆粉絲很有名。

綠豆粉絲?這個根本不稀奇,林滿堂又問,“別的呢?”

镖師沒辦法回答了。

主要是府城離新陵縣太近了,幾乎這邊有的,新陵那邊都有。

倒是有個镖師道,“前幾天我們镖局打南邊押送一堆貨物回來。現在那商賈正等在出售呢。你要是想買,我可以幫你問問。”

林滿堂眼睛一亮,要是有水果,那不是剛好回去可以做冰飲。他迫不及待答應,“好。”

镖師很快就去聯絡那商隊,得到對方允許,帶林滿堂去住處挑選貨物。

“我這裏有茶葉,絲綢,果品,你要什麽?”

林滿堂問,“你這邊有什麽果品?”

“有芒果。南方水果大多都不好帶。也就是芒果才好一點。不過我帶得也不多。”說完打開袋子。裏面有一袋都是芒果,顏色綠中發黃,顯見摘的時候是綠的,經過一路,已經有一半都變黃了。再過些日子就可以吃了。

林滿堂壓下心頭的喜悅,“多少錢?”

“你要的話,必須全部都買了。我不零賣,這幾日就得散幹淨。”

這一袋怎麽說也有兩三百斤,林滿堂點頭,“你先告訴我多少錢一斤?”

“一斤十文。”

這價格已經算厚道了,他這畢竟是批發價,要是當街零賣,起碼得十五文一斤。

林滿堂咬了咬牙,“行,你稱重吧,我都要了。”

付完賬,林滿堂和镖師扛着芒果回了住處。

第四天早上,一行人套上牛車離開府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