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先帝爺醉心仙術,早朝都不怎麽上,對于皇子都處于放養狀态,連個師傅都沒找,母親勢力強的還能為自己的兒子做點打算。小皇帝齊安之由于母親出身低微,在皇宮裏幾乎處于半透明狀态,到了十一歲才只是識字而已,到底晚了其他人一大步。

之後先帝爺的身體被丹藥給拖垮了,整日在病榻上,幾個皇子為了皇位死去活來的,最後就剩下了齊安之這個獨苗苗,先帝去世,毫無争議的登上了皇位。

之後大臣才發現皇上的文化課着實太差了,四書五經不過是囫囵的看了一遍,等首輔交着小皇帝批閱奏折的時候發現書法更是一塌糊塗,幾位大臣差點愁白了頭發,這可不行啊,幾個閣老經過商議,決定每日早朝後由幾位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大臣輪流給小皇帝講學。

小皇帝自覺的每日拿着名家的帖子開始練字,下午由幾位閣老給小皇帝講解怎麽處理政事,經過三年,小皇帝對于朝堂的事情基本上上手了,所缺的不過是經驗了罷了,只是上午的文化課到底是沒停。

這日正是翰林院的張大人講學,當講到歷代名臣時,張大人毫不掩飾對于喬家的推崇,道:“大周時,喬家有位平安侯,三歲識字,五歲寫詩,八歲通過童試,十二歲被欽點為狀元,當為不世天才。”

小皇帝奇道:“就是那位用兵如神的平安侯?”

張大人點點頭道:“平安侯十八歲棄筆從戎,征戰沙場二十年,用兵如神,從未有敗績,他鎮守邊疆的時候,匈奴突厥皆是看到平安侯的旗幟聞風而逃,被周文帝欽賜丹青鐵卷,封為平安侯。”

這才是名将啊。古來皆有讀書人看不起武将的事情,也有習武的人嘲笑文人只會耍嘴皮子功夫,但是對于這位棄筆從戎的平安侯很少人不服,允文允武說的就是他,無論是文還是武都讓人無話可說。

說到這,張大人似乎是想起來什麽,口中道:“說起來,喬将軍也是棄筆從戎,領軍十幾載未有敗績,”嘆了一口氣,“不愧是青蓮喬家。”能j□j出這麽優秀的人。

喬将軍将來定也是青史留名的人物,為臣鞠躬盡瘁不就是想在史書上留下那麽一兩筆嗎?

小皇帝聽了張大人的話就想起來被他遺忘在長樂宮的喬疊錦,張大人告退之後,小皇帝帶着一衆人去了長樂宮。

長樂宮經過喬疊錦的更改,已經變了一副模樣,仔細看來雖然還是那些東西,只是多了或者少了一些零碎的,看起來效果卻不太一樣。

莆一進宮就是一道鋪着青石板的小道,曲曲折折的通往竹林深處,頗有曲徑通幽之意,随着漸行漸深泠泠的水聲似乎近在耳畔,走了好一段路才碰到了一個小太監,才知道喬疊錦正在竹林深處煮茶,小皇帝遂讓小太監帶路。

走了沒一會兒就看到一群人恭敬無聲的站的遠遠的,再遠一點鋪着一張白布,喬疊錦跪坐在墊子上,專注的盯着前面。

看到皇上過來了,所以伺候的人都跪下行禮,喬疊錦也從墊子上起來福了一下身,小皇帝叫起了,道:“朕早就聽母後說是貴妃對茶很有研究,今天見貴妃煮茶,不知道今天朕有沒有榮幸一飽口福?”

皇上都開口了,自然有這個榮幸,綠意給小皇帝拿過一個墊子,他照着喬疊錦的樣子跪坐在墊子上。

Advertisement

喬疊錦一套茶具都是現成的,也都是她用慣了的,不說貴重,精巧卻是夠了。

她在那裏不緊不慢的煮茶,小皇帝研究茶具,他平日裏也喝茶,但是都是現成的,從來沒見過人煮茶的小皇帝頗為新奇。

放在紅泥小火爐上的是一個天青色的鼓行的茶壺,小巧玲珑,也就巴掌大小,旁邊還有兩個白瓷的杯子,輕薄如紙,外面繪着竹枝,本來有一個,等他坐下之後又放上了一個。

不小皇帝注意到不大的紅木小桌上放的零碎的東西還不少,杯子的在左邊還有一個修頸垂肩的青花瓷的水瓶,不大,上面塞着塞子,右邊是三個繪着纏枝蓮的碗,其中兩個裏面乘着半碗水,喬疊錦的手邊是一把羽毛扇,比巴掌略大,扇柄精致,扇墜是一個雅致的玉墜。

喬疊錦為了方便煮茶,把袖子都挽了上去,握着扇子的手腕上帶着一只上好的羊脂白玉的镯子,幾乎要和白的透明的肌膚融為一色。

小皇帝看着那白生生的一段腕子怎麽都移不開眼,等到喬疊錦拿着扇子扇了下,他才不太自在的咳了一聲,移開視線,發現喬疊錦裏面穿了一件水綠色的裙子,外面披着一件翠文羽緞鬥篷,他後知後覺的想,貴妃好像真的很喜歡綠色。

除了初進宮的時候銀紅色宮裝外,其餘時候都是一身綠衣,而且這一套茶具看着也是青綠色系的。

喬疊錦被他看的不太自在,難得主動開口道:“皇上對茶可有了解?”

小皇帝被問的一愣,下意識的摸了摸鼻子:“略知一二。”

喬疊錦又道:“皇上最喜歡哪樣茶?綠茶類還是紅茶類?白茶?紅茶?黃茶?黑茶?”

小皇帝頭一蒙,口中道:“白毫不錯。”這是哪類茶?小皇子到現在為止只是聽說過碧螺春,鐵觀音,毛尖,翠螺等,第一次聽到這個問法,當然這也是第一次有人問小皇帝喜歡喝什麽茶。

小皇帝小時候苦慣了,喝的都是冷茶,送給他們的份例也都是例年的剩茶,等當上了皇帝喝的都是頂尖的茶葉的時候,他也沒喝出什麽不同來,他說白毫只是因為上次他隐約聽高公公說的是“雲海白毫”。

喬疊錦:“這是綠茶,臣妾是在煮餅茶,屬于紅茶系,不知道皇上喝不喝的慣,”

絲毫沒有迎合皇上換茶的準備,小皇帝一臉鎮定的道:“喝的慣。”

喬疊錦欲再要張口問,小皇帝搶先道:“聽母後說上次貴妃說煮茶最優為山水,朕看着這瓶子裏還有大半瓶水,裏面裝的可是山水?”

喬疊錦沒有急着說話,打開壺蓋,看裏面的水如魚目微有聲,右手放下扇子,打開旁邊的一個小盒子,小皇帝才發現旁邊竟然還有一個小東西,裏面盛着雪白的顆粒,是鹽,喬疊錦微微放進去一點,蓋上壺蓋,道:“不是,這是臣妾以前收集的雪水,只取梅花花、蕊中心一點雪,如此一個冬天才集了一瓶雪水。”

小皇帝其實想問煮茶放鹽做什麽,但是為了做高深莫測的樣子,他只好道:“貴妃奇思妙想。”

他其實也不知道平日裏的水是用什麽水泡的,他也不懂為什麽會為了煮茶就去收集一冬天雪,小皇帝默默的盯着紅泥小火爐。

喬疊錦開始專心煮茶。

等過了二沸,先乘出一點水,用竹夾在沸水裏轉動,把一些茶末沿着漩渦倒下。蓋上蓋子後,喬疊錦把扇子擱在一邊,把兩個白瓷小杯放在茶洗裏----------也就是小皇帝剛剛看到的繪着纏枝蓮的碗裏洗幹淨,把用過的水放在另一個空碗裏,這時候就到了三沸,掀開蓋子就看到水騰波鼓浪,喬疊錦再把剛剛二沸的時候乘出來的水倒了進去。

小皇帝看着她行雲流水般的動作,小皇帝不得不承認,論做派姿容,就算皇後也不及貴妃,真的不愧是傳承了千年的世家。

等一切弄好後,喬疊錦把小壺裏的水倒進了兩個小白瓷杯子裏,壺真的不大,倒了兩杯之後就沒多少了。

喬疊錦把袖子放了下來,把另一杯放在小皇帝眼前,含笑道:“皇上先請。”

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你辛苦一番之後有人對着你的勞動成果誇獎,喬疊錦敢說她的煮茶功夫絕對是經過她父親的千錘百煉,比不上浸淫多年的人士,但也算出色。

小皇帝正在猶豫,喬疊錦催促道:“茶要趁熱,更要一次飲盡。”

小皇帝暗暗松了一口氣,拿起杯子,一啜而盡,喬疊錦随之喝了下去,齊安之放下杯子,道:“好茶。”

喬疊錦嘴角向上翹了翹,道:“皇上過獎了。”

小皇帝忍了忍還是沒忍住:“只是是不是太少了?”這麽些功夫就這麽一點茶。說完就後悔了,因為喬疊錦詫異的看了過來。

小皇帝繃住臉,沒有一點異樣,喬疊錦恍然大悟狀:“臣妾忘了皇上第一次喝功夫茶。”

小皇帝點了點頭,示意她接着說,喬疊錦細細的解釋道:“煮‘功夫茶’壺宜淺不宜深,宜小不宜大,茶杯也有四字要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這種白瓷小杯又稱‘白果杯’。”

小皇帝嘆道:“貴妃果然學識淵博。”

喬疊錦還是那一句:“皇上過獎了。”

總之這句話是不會錯的。

小皇帝做的腳都有些麻了,見喬疊錦還是面不改色的樣子,悄悄的動了下腳,道:“馬上正午了,高升,吩咐下去朕今兒就留在長樂宮用膳吧。”說這話站了起來。

喬疊錦跟着站了起來,小皇帝沿着青石板的小路往裏走,喬疊錦不緊不慢的跟在小皇帝身後,因為離正午還有段時間,他就先去了喬疊錦的書房,他可聽說了,貴妃光是書就帶了幾箱子,前段日子還讓幾個大宮女幫忙曬書。

進了屋子,小皇帝就有些後悔了,但是又不好反悔,硬着頭皮進去了。

喬疊錦的屋子收拾的幹淨整潔,四面的牆上零散的挂着一些字畫,字最多,有行雲流水的行書,亦或是端莊秀麗的楷書,還有幾幅揮毫潑墨般的草書,畫只有幾幅,都是些山水畫。

等小皇帝看到桌上還未收起來的行書的時候臉徹底木了。

練了三年的字,小皇帝又不笨,他的書法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看着也很有氣勢,但是書法家不是一時早就的,他就是再天資聰穎也不可能三年就成為書法大家,而喬疊錦的一手字完全學自喬老爺,喬老爺是當代的最出名的書法家之一,千金難求,所以她的字已經有了大家風範,和小皇帝的字比起來,自然超過的不是一點半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