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流年(結局)

方如意一直在等沈紹岩。

他最初的時候常常寫信回來,但完全沒有規律,有時一個星期三四封,有時兩三個月也沒有一封。如意每封信都要讀很多遍,讀過之後就小心收在錦盒裏。

他參加了國民黨。他立了軍功。他右臂中了槍。透過薄薄的信紙,她想象着他的生活,描摹他的容顏。

如意也常常寫信給他,在信裏,她講述着她的生活。兩個人時常各自描繪戰争結束之後的生活,描繪他們再沒有分別和離亂的未來。那些場景太過美好,以至于她經常捏着信紙就笑出了聲。

後來,沈紹岩的信越來越少,直到完全絕跡。

他離開的第十個月,桃花爛漫的時節,如意生下了一個男孩。她給孩子取名為世平,祈禱早日迎來盛世太平。

兩年後,北伐結束,沈紹岩沒有回來。如意一面打理報社,一面又要照顧小世平,常常忙得沒空吃飯。但她仍然每天都要寫信,如寫日記一般,寫好後便統統收在箱子裏,很快箱子就滿了一大半。

又過了九年,抗日戰争開始。如意在報紙上發表了大量激烈言辭,因此被逮捕。有人費了心機終于将她救了出來,出了牢房,如意才驚訝地發現那個人居然是餘詩。此後兩個人便常常往來,漸漸發展成了至交好友。

後來,抗戰結束,如意陪餘詩去火車站接秦敬流。熙熙攘攘的人群裏,她看着斷了一條腿的秦敬流抱着早已不再年輕的餘詩,笑容平靜淡然。

又過了三年,戰争徹底結束,一個新的時代到來。如意帶着兒子世平、餘詩和秦敬流帶着他們的女兒雅若一起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做起了對門鄰居。

世平和雅若打打鬧鬧多年之後終于修成正果,結為夫婦。如意三人看着兒子女兒,笑嘆這緣分還真是怎麽也斷不了。

然後,又過了很多很多年。秦敬流和餘詩相繼去世。故人日稀,如意覺得這世上一日比一日寂寞,她開始整日地回憶往事,常常在院子裏一坐就是一整天。

1987年的春天,如意病痛纏身,醫生診斷後只是嘆息着搖頭。某天清晨她難得精神不錯,小孫女便推着她出門散心,不知不覺竟走到了長安街上。如意看着熟悉的街道,一陣恍惚。這是他們當年初見的地方,兩旁的老房子已經被高樓取代,如意卻隔着郁郁蔥蔥的花圃似乎看到了轟轟烈烈的游行隊伍。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個惱羞成怒的少女一身老舊,正對着面前的男子着急地解釋着什麽,而那個男子眉頭緊蹙,神情不耐。

那是屬于他們的年代,是一切故事開始的時候。即使隔着煙塵漫漫的歲月,如意仍能清楚地看到他淩厲的眉峰,領口的紋路。她這才知道,原來在那麽早的時候,她就把他的一切深深的刻在了心上。

她知道旁人都不懂她。這麽多年過去了,所有人都認定沈紹岩已經死了。只有她,仍然不肯放棄。她總是幻想,他只是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聯系到她。或許他曾回來找過她,他們錯過了而已,又或者他随軍隊退到了臺灣,沒辦法回來。

Advertisement

時光易了江山,老了容顏,散了故人,卻獨獨摧不碎一個女子心中的執念。

起風了,如意抱緊了身子,意外地不覺得寒冷,只是身子逐漸發麻。她隐隐地預知到了什麽,摸着腕上的玉镯,凄然一笑。孫女怕她着涼,急忙推她回家。

轉身的時候,身後傳來熟悉的腳步聲。那是無數次出現在她夢中的聲音,如意只覺耳邊轟然炸響,身子微微顫抖。

輪椅慢慢轉過來,她努力睜大眼睛想要看清楚不遠處正朝她走近的人影,可是腦袋越來越重,視線也越來越模糊。

寬闊齊整的大街漸漸隐去,她的眼前是白霧茫茫的江邊碼頭,英俊的男子眉眼溫柔。他握着面前女子的手,信誓旦旦:“等我,我一定會回來。”她便笑着答應。

這一等,就是這麽多年。

微風揚起她的長發,曾經的如瀑青絲如今已是幹枯雪白,可是她卻笑了。

阖上雙眼,那個在漫漫流年裏從未忘卻的諾言再次回響在她耳邊,忍了61年的淚水還是落了下來。

她終于等到。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故事結束啦~~~其實最初寫這個故事就确定了這個結尾,一個半開放式的結局。

方如意最後有沒有等到沈紹岩呢?

那個腳步聲到底是不是沈紹岩呢?

沈紹岩當初倒是死掉了還是去臺灣了?

如意最後是不是挂掉了?

大家可以自己去決定你喜歡的結局啦~~~

PS:其實我把結局定在1987年是有深意的……這一年兩岸開放探親……【遠目】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