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母儀天下:觀音婢成長記

作者:花繪

文案

在世人眼裏,她是一個處事圓滑的情報傳送者,她是一個擁有汪洋恣肆口才的縱橫家,她是一個偏好奇特珍貴玩物的收藏家,她是一個自信且略帶自負的幸福女人,她是她丈夫摯愛一生的妻子。可是誰有知道,在小的時候,她也是一個軟糯可愛的小姑娘呢?且看她如何一步一步成長!長孫皇後的故事,本文慢熱,男主大家都知道。

接下來會有一些還有取名字的角色,大家可以告訴我你們喜歡什麽名字哈。靜怡、雪錦之類的都很好聽哈!

110章左右結尾,就進入到《相夫記》,新文架空,但是原型還是長孫和小李。預訂兩個名字,一個叫做靜怡,一個叫做若塵,這都是長孫家新一代的嫡女哦。。猜猜是誰的女兒捏?

內容标簽:宮廷侯爵 天之驕子 宮鬥

搜索關鍵字:主角:觀音婢,李世民 ┃ 配角:長孫無忌,高芸娘,長孫恒業,李建成,鄭觀音等 ┃ 其它:古代生活,智謀

嬌兒

秋天的清晨,一切剛剛從寂靜和黑暗中蘇醒,庭院裏燈籠照着的花草上尚有露珠的痕跡,下人們開始忙碌起來,卻又輕手輕腳不想驚擾了主人。一個穿着鵝黃色襦裙,額頭兩邊窩着丫髻的小姑娘拎着裙角,飛奔着穿過回廊連成的庭院,朝着主院前去。她身後兩個梳着朝天髻,穿青衫的婢女和一個婦人打扮,頭上插着銀簪的奶娘緊随其後:“小娘子,慢點些,阿郎和夫人都還沒起呢。”小姑娘頭也不回:“爹爹打了勝仗回來,觀音婢要早點去請安。”

進了主院,腳步才放緩了下來,此時金色的陽光剛剛從地平線迸發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院落,前後三進,池塘假山,花草樹木,亭臺樓閣,非常氣派。下人們有序而緊張的忙碌中,見到觀音婢,恭敬的行禮:“小娘子。”觀音婢點點頭,優雅叫起。将至房門口,擡頭看去,一個臉圓圓的姑娘,梳着驚鴻髻,身着紅色對襟蕃錦袍和尖頭履,正恭敬地站在門口,含笑注視着她。觀音婢的笑容頓時燦爛起來:“絹紅姐姐,我爹爹和娘親起了嗎?”絹紅先雙手交叉,行萬福禮,站直身子以後才邊撩開門簾邊說:“阿郎和娘子早猜到小娘子早早地就會過來請安,不到五更就醒了,小娘子快快進來吧!”

小姑娘歡快的往裏走,一個梳雙環髻,烏黑的頭發上插着紅寶石步搖和金簪的年輕婦人跪坐着榻上,看起來不到三十歲,穿着紅色袖衫,大擺曳地花裙,面容白淨紅潤,鳳目嬌媚,嘴角噙笑,十分雍容明豔,态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和她坐在一起的是一個偉岸的男人,雖然看起來年過四旬,精神奕奕,穿着黑色圓領的家常便服,袖口露出白色錦袍,濃眉大眼,面容威嚴。“女兒給爹爹,娘親請安。”觀音婢規矩的行禮,男子微笑颌首,美婦連連叫起:“觀音婢,快快到娘親這裏來。”觀音婢看着威嚴的男子含羞一笑,接着就被自己的娘親擁入懷中。

男子伸出手來摸摸觀音婢稚嫩的臉龐:“為父出征這些日子,我兒可有日日給你娘親請安,陪娘親解悶?”

觀音婢聞言眼睛彎彎,笑容十分可愛:“當然有,爹爹,觀音婢有乖乖陪娘親看書,還有折花給娘親戴呢。”

男子朗聲笑了:“那辛苦我兒了,我兒真是孝心有嘉。那我兒識得多少字了?”

說到這裏,美婦人更加開心了:“不要小瞧我們的女兒,才六歲稚齡,就已經背完了《論語》和《孟子》,比無忌當年學得還要快呢。”

男子有些驚訝,他的幼子無忌聰慧他是知道的,四歲左右便目能識字、口能誦文。如果觀音婢的天賦還在無忌之上,怎不讓人驚喜。男子抱過觀音婢:“那爹爹今日便考考我們的觀音婢。”于是便把她抱在懷裏,一長一幼,一問一答,一個聲音沉穩,一個黃鹂般清脆可愛。外面的婢女聽到了,也相視而笑,手裏的活更加小心,不敢弄出一點響聲來。

清晨,顯得格外寧靜美好。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觀音婢不緊不急的背誦,朗朗上口。男子的眼中愈見驚喜:“我兒聰慧,那麽這句話是什麽意思,你知道嗎?”

“娘親有解釋給我聽哦。”觀音婢晃晃小腦袋,童言稚語:“所謂“先”,就是一切要為人之先。像爹爹官拜左領大将軍,帶兵打仗有艱難困苦和辛苦時,要領先承擔,有好酒好菜或者是賞賜,也要先讓大家。有勞苦的事自己先做,絕不能自己坐着享受,有困難都讓別人去。爹爹,是不是這樣的将軍才能使人心齊,是不是人心齊才能打勝仗?”

男子點點頭:“觀音婢說得有道理,那麽我兒念書,也要持之以恒,無倦也。這樣才能明是非,懂道理,長本事。這女人操持家業和男人當官打仗一樣,靠的都是本事。”

觀音婢離開父親的懷抱,鄭重的一揖:“是,觀音婢謹遵父命。”然後又嬉笑着投入父親的懷抱:“觀音婢要多多吃飯,好好讀書,長本事。請爹爹放心,聽伯父說皇上常常稱贊爹爹您武藝逸群、又多奇略,娘親也常常說長孫氏門傳鐘鼎,家誓山河,觀音婢是長孫家嫡女,豈能不讀詩書,不學禮儀?”

男子哈哈大笑:“我兒聰慧,想我長孫晟有四子一女,長子有謀略,性堅定,想來能承擔起長男的責任;次子騎射俱佳,勇猛有力;三子敏感聰慧,機警聰明;四子自幼好學,博文通史。最後還得了一個寶貝女兒,不僅生得眉目秀麗,更是聰慧靈敏呀。蒼天誠不負我呀。”男子開始興致勃勃的講古,“我們長孫家,緣起于魏獻文帝的三哥,原來是拓跋氏,由于位居宗室之長,改稱長孫氏。到現在已經經過了三個朝代的更替,傳承不息。你母親娘家姓高,源自于北齊皇室,你舅父高士廉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名滿渤海。”

看到丈夫提到了娘家,并且盛贊自己的兄長,美婦害羞一笑,接過話頭,撫着觀音婢的臉龐說:“我兒,你有這樣的祖先,就要擔起這樣的責任來,作為世家之女,詩書禮儀,琴棋書畫俱是需要的。你切莫荒廢了學業,累我和你爹爹擔心。”

觀音婢調皮眨眨眼:“娘親,觀音婢知道啦。”

----------------------------------------------------------------------------------------------

觀音婢的父親叫做長孫晟,字季晟。觀音婢不止一次聽人提起父親善彈工射,矯捷過人。在周室時就頗被人尊敬,後來隋朝皇帝見後,大贊這是“後之名将”。觀音婢的母親娘家姓高,從小被喚為芸娘。長孫晟目前有四子一女,前三子為原配冉氏所生,不幸的是冉氏在生第三子時難産而死。冉家倒是有心再嫁一個嫡女過來做繼室,但是當時冉氏的老太爺和老夫人都已經仙逝,留下的兒子要麽平庸,要麽混賬。眼看着冉氏就要日薄西山,而長孫晟當時為皇帝所喜,随侍左右建功立業,長孫家人才輩出,功名利祿都不在話下。再則冉家女皆不如其長姐穩重大方,明理可靠。于是長孫晟拒絕了冉家的請求,只允其送一庶女到長孫家做姨娘,代為照看年幼的孩子。他的摯友高士廉覺得長孫晟雖年紀長自己妹妹二十餘歲,卻正當壯年,長孫家又是累代世家,家風頗正,于是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長孫晟。長孫晟聽聞高芸娘通文墨,有才學,為人端正大方,做事謹慎用心,于是鄭重的迎娶進門。

這一晃眼就十幾年過去了,兩人伉俪情深,芸娘持家有道,照顧冉氏留下的孩子分外用心,兩人又新添了一子一女,日子過得甜蜜不已。幾個兒子除了老三,身體都頗為康健,要麽通文,要麽好武,勤奮認真,芸娘讓他們每日都要做了早課用過早點才過來請安。長孫晟年近五十,才得一愛女,自是愛如珠寶,取名“觀音婢”,也是希望她能得到觀音的庇護,平安喜樂,長命百歲。

-----------------------------------------------------------------------------------------------

芸娘摟着觀音婢輕聲細語的交待最近的事情:“你爹爹回來了,最近長安的同僚可能會來家中,你不要到處亂跑哦,叫你出來見客人的時候要大大方方,叔叔伯伯要是有禮物,要是你爹爹同意就可收下,要是沒有,也不可挂在臉上。”芸娘揉揉女兒精致的鼻子:“你已經六歲了,雖然将來長大不用像爹爹和哥哥一樣行軍打仗,但是一家子武将,騎射你還是要學一下的。娘親已經找好繡娘幫你做騎裝了。”

觀音婢問長孫晟:“爹爹,我要有自己的小馬了嗎?”

長孫晟寵溺的看着她:“我幫你選了一匹紅色的小馬,最是溫順不過了。你四哥已經看過了,也說好。你現在騎上去,只能讓人在前面牽着,慢慢的走,等以後就能跑了。還有你學騎馬的時候,必須帶足了人手,最好是我或者你哥哥們在的時候。”

觀音婢興致勃勃:“那我什麽時候可以去看看它?”

“小馬就在前院的馬棚裏,那個地方味道重,你可不能去。等用過午飯,你大哥會帶你去校場看的。”對待掌上明珠,長孫晟十分溫和。

說話間,絹紅已經帶着婢女開始擺早上的點心,先上來的是熬得香濃的幾種粥和各色餅,接着上的是金黃色的小煎餅,淺紅色的玫瑰糕,奶酥雕花玉露團、肉末裹雞蛋花(湯洛繡丸),還有幾種肉脯蒸食等等。幾個梳着驚鴻髻,穿着乳白短襦,淡綠小袖,裙腰高系的婢女站在身後服侍着。食不言寝不語,觀音婢小口小口的喝着粥,她年齡小喜愛甜甜的糕點,芸娘示意婢女多給她夾幾塊玫瑰糕,然後含笑看着她歡歡喜喜的吃下。

觀音婢想到自己的小馬,神情格外雀躍,稚嫩的臉龐上挂滿了喜悅,長孫晟和芸娘看在眼裏,兩人相視會心一笑,也不點破。用完早餐一會兒,觀音婢的大哥帶着三個弟弟來請安,長孫晟一一問了學業武功,又溫言勉勵,芸娘又一一問了飲食起居,才放他們回去。觀音婢的四哥無忌在離開的時候還沖觀音婢眨眨眼,芸娘嗔了他一眼:“都十來歲的人了,還在你妹妹面前弄鬼,快去官學裏吧,小心你爹的家法。”

觀音婢捂着嘴,笑着目送哥哥們離開。

雙雕

午飯過後,觀音婢在奶娘霍氏的念叨下歇了個晌,其實也沒有睡着,睜着眼睛看着帳頂,滿心滿眼都是期待,剛好側耳一聽,有輕微的腳步聲。一個圓圓的臉,眼睛靈動,皮膚略黑,微微有些胖的姑娘急沖沖走到門口,頓了一下,又輕手輕腳的走進房來。

“水仙?”水仙和蓮荷都是觀音婢的貼身婢女,是陪着觀音婢長大的,大她四五歲而已。

“小娘子,奴婢打聽到了,大郎剛剛出了骐骥院,往校場方向去了。”水仙急不可耐的彙報。

“是嗎?”觀音婢驚喜的爬起來,水仙服侍她穿衣梳頭:“奴婢好好給小娘子梳個頭,一定要漂漂亮亮又精精神神的,可惜小娘子的騎服還沒有送過來,要不然今天小娘子就開始試着騎馬了。”說到這裏,水仙開始有點失落。

這時一個鵝蛋臉,眉毛細長,長相秀麗的姑娘端着一盆水走進來,先問候觀音婢:“小娘子醒啦!大郎院子裏的鸷鳥正在咱們這裏候着呢,說是小娘子醒了就可以去校場,大郎先帶人去牽馬了。”

然後又拿手指點水仙的額頭:“就你着急,小娘子好好的午覺都睡不成,小心康娘一會兒罰你。”水仙吐吐舌頭,沖她做了個鬼臉。

觀音婢笑着解圍:“是我等不及想要去看小馬呢,不怪水仙的。”

主仆三人剛剛收拾好,康娘也來了,觀音婢的奶娘娘家姓康,矮矮胖胖的,烏黑的發髻上插着兩根銀簪子,原本笑吟吟的臉上露出些許責怪的神情,她進門先瞪了一眼水仙,把手裏端着的碗放在桌子上,笑着招呼觀音婢:“小娘子午飯就沒有好好用,先用碗羹吧,一會兒餓了怎麽辦?”

觀音婢看躲不掉,就坐下來乖乖喝羹。水仙讨好的看着康娘,其實水仙并不太害怕康娘,康娘并不嚴厲,但是頗為愛哭和唠叨,又是小娘子的乳母,十分得小娘子喜愛,所以馨娴院一般人不敢惹她。蓮荷也幫忙求情:“不只是水仙和我,連別人院子的丫頭小子聽說小娘子要去騎馬,也都好奇得緊呢。”

康娘沒法子,只得拿出她的鎮丫頭之寶“碎碎念”:“夫人把你們放在馨娴院,是為了照顧小娘子,可不是為了鬧得她連午覺也睡不成。”

觀音婢、水仙和蓮荷相視一眼,然後紛紛低下頭捂嘴而笑。趁康娘還沒有火力全開之前,主仆三人迅速閃離。

小校場裏,有個年輕的男子在不緊不慢的給一匹紅色的小馬刷背,他相貌堂堂,雖然談不上劍眉星目,鬓若刀裁,也是濃眉大眼,精神奕奕,穿着黑色的騎服,佩戴橫刀,從容不迫,氣度自然中帶着雍容。

“大哥!”觀音婢主仆三人走得有點着急,氣喘籲籲。

男子回過頭來,溫和的笑着招手:“大哥不是要鸷鳥叫你不要着急嗎?你二哥他們還沒來呢。”

觀音婢的大哥叫長孫無乃,字行布,冉氏所出。雖然才十五歲,卻已經從軍,現任正八品殿內将軍,觀音婢常常聽家族裏的長輩稱贊大哥行布“有謀略”、“有乃父之風”。而作為長兄的行布也非常疼愛弟妹,父親不在家的時候,就監督弟弟們學文習武,常常會滿足觀音婢的一些小願望,甚至常常背着父親從市集上偷渡一些玩物飾品之類的給幼妹。

“大哥,這就是我的小馬嗎?”觀音婢眼睛亮晶晶的。

行布疼愛的撫摸她的頭:“對,這就是我們觀音婢的小馬。它長得漂亮吧。來,摸摸它。”

這是一匹紅色的小母馬,看起來有些活潑,此時它親昵的瞧着觀音婢,似乎知道她就是自己未來的主人。

觀音婢伸出手來摸了摸小馬的背,并且說:“你好威風呀。”行布也跟着拍拍小馬的背,小紅馬立刻一甩鬃毛,精神抖擻站直挺起脖子,蹄子輕蹬地面,還真多了一股威武的勁兒。

行布看着觀音婢真心喜歡,也跟着高興起來:“它必須有個名字,觀音婢,你是它的主人,可以幫它取個名字嗎?”

觀音婢淘氣的說:“它紅彤彤的,又很漂亮,就叫美彤吧。”

“哈哈,看看吧,小妹取的名字就是不一樣。”三個青少年由遠及近,最小的那一個擠眉弄眼,笑得格外開心。這個少年十歲左右,一身藍色長袍,眉清目秀,臉色紅潤,隐隐的透出幾分芸娘的輪廓來,卻依然不失陽光端正。

“無忌,不要總笑話觀音婢,要不觀音婢要惱了。”無忌身邊一個身量秀美,臉色略顯蒼白的少年笑着拍無忌的肩膀。他叫長孫無憲,字安業,是觀音婢的三哥,是四兄弟中長得最好看的,今年十二歲,文雅秀氣,眉如墨畫,明眸锆齒,目光深邃,身穿錦色長袍,好一個翩翩佳公子,只是身材看起來有些單薄。他目光含笑看着嘟嘴佯裝生氣的小妹:“小妹乃是閨閣嬌女,自然不可能給小馬駒取那些大氣磅礴的名字,美彤意在美也,不過我看美彤比你的馳劍不差。”

安業旁邊的少年似乎有點不喜歡這種閑聊,急切的打斷:“大哥,我們說好了今天要比一場的。我把征敵都帶過來了。”這個看來比安業要威武雄壯不少的少年,叫做長孫無傲,字恒業,他比行布更像武将,臉上棱角分明,眉毛深如刷漆,皮膚略黑,身體厚實,眼下正躍躍欲試。

無忌和觀音婢對視了一下,立刻說:“我們等這一天好久了,就等着看大哥和二哥一決高下呢。”觀音婢也說:“觀音婢也聽說伯父們常常稱贊二哥十分善騎射,所以今天過來開開眼。大哥二哥要加油哦,觀音婢要和三哥四哥一起觀戰。”

行布讓小厮帶着安業兄妹三人上了一個高一點的臺子,然後吹了一聲口哨,有一匹黑色的馬撒開蹄子跑到他身邊。“霹靂!”行布贊賞的拍拍它的背,然後翻身上馬。恒業拍拍手,他的被喚作“征敵”的馬也跑過來,親昵的蹭着他的手臂。行布用刀,恒業使槍,你來我往,十分精彩,開打沒有十招,安業便驚訝的說:“二哥的槍法又精湛了,看來要不了幾年,二哥的武藝就會超過大哥和爹爹。”恒業好武惡文,這在長孫家是公開的秘密,只是觀音婢不知道恒業在武功上的天份如此之高。無忌卻是了然于胸的樣子:“二哥起早貪黑練習槍法,已經有好幾個月了。大哥這陣子都忙于公務,想來進步不如二哥。”

觀音婢被校場上的比武牢牢吸引,恒業屢次逼近,用長槍刺向行布,卻被行布的刀背擋住,屢屢挑開。觀音婢看到行布嘴角噙笑,就知道他是讓着恒業,而恒業的額頭已經逼出汗來,青筋暴露,就連“征敵”也顯得有些暴躁不安。行布大吼一聲,開始主動出擊,刀法使得行雲流水,飛身一躍,恒業手中的長槍已經被打落在地。

“很好,比上次多撐了十幾招。”行布利落的翻身下馬,幫恒業撿起長槍,“晚上來我的院子,大哥給你講一套刀法。”失敗了的恒業本來臉色有些頹廢,聞言大喜:“謝謝大哥,上次爹爹賞了我一把好刀,終于有用武之地了。”行布自幼被長孫晟養在前院,騎射刀法,都是長孫晟手把手所教,這讓恒業十分羨慕。

行布看向高臺上正和安業低聲讨論剛剛這場比武的無忌:“無忌,下來。你練習騎馬射箭給大哥看看。”小厮聞言連忙去擡箭靶,而行布則擺擺手:“用活物。”

無忌皺起眉頭,安業推推他說:“別擔心,試試看嘛,又不是一定要像爹爹那樣一箭雙雕。”無忌有一匹棕色的駿馬,名叫“馳劍”。一切準備就緒後,五只不明種類的小鳥被放了出來。無忌連射五劍,射中其中四只。而此時恒業搭弓射箭,把那只本來可以逃脫的小鳥也射了下來。行布贊許的看着自己的兄弟:“今天都不錯。恒業回去後先寫五張大字,無忌的功課照舊。”恒業的臉頓時跨了下來,但是看着兄長嚴肅的表情,連忙點頭答應。安業在旁邊忍俊不禁。

回到馨娴院,水仙叽叽喳喳講個不停:“二郎比四郎要大三歲呢,騎射好一些也不奇怪。再說四郎好讀書,聽說皇上剛剛開了科舉制度,四郎将來沒準能得個頭名呢。奴婢聽一鼓院的丫頭說,二郎每次讀書寫字都要阿郎或是大郎壓着……”

四郎與觀音婢乃一母同出,水仙便事事以四郎為先,反正在水仙的眼裏,觀音這四個哥哥,數無忌長得最俊、學問無忌最好、數無忌最有教養、數無忌最孝順懂事,就連無忌武功不好,都是因為他年幼的緣故。

觀音婢連忙打斷了她的話,假裝發怒:“都叫你不要無緣無故去打聽哥哥們院子裏的事情,你怎麽就不聽呢?”

水仙連忙縮頭,惴惴不安的說:“是她們找奴婢聊天,奴婢只是聽了一耳。小娘子,奴婢真的不是故意的……”水仙的聲音越來越低。

觀音婢正色對水仙和蓮荷說:“雖然我和四哥是同一個母親,但是我們五個都是父親的孩子,都是長孫家的子孫。況且除了四哥,其他的哥哥也很疼我,不可總是分出彼此來。”

水仙小聲的嘟囔:“可是二郎就從來不關心小娘子,見面了連笑都不笑一下。”

蓮荷連忙戳了她一下,水仙連忙捂住嘴,又松開說:“奴婢不會在外面說的。”

觀音婢橫了她一眼說:“在這裏也不能說。親人之間,彼此關心,是論心不論跡的。”說話間,觀音婢已經打開一個卷軸,開始讀起書來。水仙和蓮荷見小主子要用功,連忙也找了事情忙碌起來。水仙還悄悄的問蓮荷:“什麽心呀雞呀,小娘子才六歲,講話我就聽不懂了。”蓮荷無奈的搖頭。

--------------------------------------------------------------------------------------------------------------

作為家裏唯一的女孩,觀音婢要學騎射的消息對大家的生活還是有些許影響的。

行布回到骐骥院,先問鸷鳥:“安業最近還看醫書嗎?”鸷鳥恭敬的回答:“三郎已經看完《黃帝內經素問》和《傷寒雜病論》了。”行布點點頭:“好,把剛找到這本《金匮要略》給他,另外在帶一些地理圖志、各地風俗、珠寶賞鑒的書籍給他送過去,告訴他解悶而已,不必費心。然後,把前幾日同僚送的那對瓶子給觀音婢拿過去,那瓶子看着色彩鮮豔,用來插花玩應該不錯。”鸷鳥應下。行布想了一下,又吩咐到:“提醒下一鼓院,觀音婢要開騎射課了,讓他們收拾些東西送過去。”

恒業回到一鼓院,先讓小厮把長孫晟賞的刀拿出來擦了又擦,比劃了幾下,才戀戀不舍的去寫大字了。一邊寫一邊說:“把那塊系着紅繩的玉佩給安業送過去,告訴他,這是巧姨娘特意請人開過光的,讓他帶在身上,廟裏的師傅說可以長命百歲,就說這是他前幾日幫我做功課的謝禮。”小厮長贏說:“二郎,這不是巧姨娘特意為您求的嗎?”恒業不在乎的揮揮手:“我身強體壯,用不上。你快去吧。”長贏自去不提。恒業的侍婢問他:“聽說小娘子要開騎射課,咱們送點什麽好呢?”恒業不耐的擺擺手:“不用說了。”然後就去舞刀弄劍了。

安業回到平安院,丫頭惜福和添壽連忙過來服侍:“三郎,小廚房裏有熱湯呢,要不要來一碗?”安業看看日頭說:“就要用晚飯了,先不要了。先幫我拿本刀法的書,另外庫房裏還有我用不上的箭镞,都送到馨娴院吧。”惜福說:“三郎為何要看刀法的書呢?那些個武夫看的東西,咱們還不看為好。”因為安業身體一直不好,所以家裏沒有給他開騎射武功課程,惜福擔心它看到刀法的書,會難過傷神。安業笑着說:“哪有那麽多講究,我只是随便看看而已。”

無忌回到博聞院,臉上尤帶着笑容,打開最近的功課看先生的點評,婢女幽風和唐風連忙鋪紙磨墨。無忌想了一下,對幽風說:“且不要着急,先把我開蒙的小弓箭找出來,給觀音婢給過去,還有馳劍小時候的馬鞍,也一并帶過去。”

-----------------------------------------------------------------------------------------------------------

晚飯之後,長孫晟還有公事要忙,觀音婢便粘着娘親聊天。

“娘親,觀音婢今天看到大哥二哥比武,還有四哥射箭來着。”觀音婢興致勃勃地給芸娘比劃比武是什麽樣的,無忌射箭時是什麽樣的情形。

芸娘笑着說:“你爹爹也說這家裏,論武功,當屬你二哥最有天份最用功,可惜你二哥不好讀書,所以兵法上尚有不足;你大哥則是能文能武,智勇雙全;你三哥身體不好,不能習武,但是論智慧謀略,你三哥最為擅長;你四哥更像你舅父,喜歡學文讀史,至于武功就要稍遜一籌了。”

觀音婢眼珠一轉:“那爹爹年輕時候呢?”

芸娘擰了擰女兒的臉:“就你淘氣,偏來問我。”觀音婢晃着芸娘的胳膊:“娘親,說嘛說嘛!”芸娘認真的回憶,臉上帶着些甜蜜的笑容:“聽你舅父講,你爹爹年輕時候就骁勇善戰,當時突厥想和周室和親,大周皇帝就把趙王的女兒嫁給突厥的可汗,皇帝命令選使者的時候要首選武功好的勇士,你爹爹當時被選為副史。突厥可汗看到你爹爹武功卓越,非常喜悅,常常帶着他一起打獵。有一天天上飛過兩只大雕在争奪食物,突厥可汗給了兩只箭給你爹爹,你爹爹前去射取,誰知道一只箭就射了兩只雕下來,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後來可汗還常常命突厥貴族找你爹爹學習射箭呢。”

觀音婢與有榮焉,賴在芸娘身上:“那舅父是看爹爹射箭厲害,才把娘親嫁給他嗎?”

芸娘被女兒羞紅了臉,長孫晟正好邁步進來,抱過觀音婢:“哈哈,我兒猜得真準。”芸娘笑着推他:“孩子面前,瞎說什麽呢。”

長孫晟和觀音婢對眼了一會兒,說:“唔,你現在确實小了一點。算了,爹爹帶着你寫字吧。”長孫晟把觀音婢抱在膝蓋上,握着她的手一筆一劃寫字。觀音婢促狹的笑笑:“項橐七歲為聖人師,甘羅十二歲拜相,觀音婢六歲,不小了呢。”然後把嘴貼在長孫晟的耳朵上:“觀音婢都懂了呢。”長孫晟點了點“不小了”的女兒的鼻子:“那你都懂了些什麽呀?”觀音婢轉過頭,認真的說:“觀音婢知道,女兒以後也要嫁給爹爹這樣的勇士。”

芸娘和長孫晟都被驚了一下,長孫晟大笑起來:“好,好,爹爹給你找一個舉世無雙的勇士,這樣才配得上我們觀音婢呀。”芸娘慢了幾拍才反應過來:“這孩子,成天都琢磨些什麽呢。”

晚上,觀音婢看着眼前的一對瓶子、一捆箭簇、一張弓、一副馬鞍,開始擺弄自己的收藏:“前些日子,康娘教我繡荷包,這些都是我自己收針的,這個四季如春給大哥送過去,駿馬奔騰給二哥,福字的歸三哥,四哥就送這個喜鵲的吧。”蓮荷應了自去安排不提,水仙一邊收東西一邊嘀咕:“二郎又是這樣。”觀音婢一眼掃過去,水仙連忙捂住嘴不說話了。

添堵

長孫晟與行布上朝了,其他人也各就各位。芸娘帶着觀音婢學琴。觀音婢乖乖的跪坐在一古琴前,這臺古琴桐木所制,漆質光滑豐潤,沒有什麽裝飾。雖然看着樸素,可是有來頭的,這是長孫家的祖先留下來的琴,名曰“連珠”。琴棋書畫是世家子女必學科目,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是一種社會風氣。傳說長孫家的祖先留下此琴,并且要求只有長孫家的嫡長女才有使用權,注意是“使用權”,意思就是不能帶着出嫁,一般長孫家的嫡長女出嫁的時候,父母都會為其另擇一名琴陪嫁。長孫晟的哥哥長孫熾沒有女兒,其三弟長孫順德也沒在觀音婢出生前生下嫡女,所以觀音婢出生時,長孫熾和他的妻子盧氏就火速給侄女送來了連珠。等觀音婢熟悉了琴弦,芸娘便把她的琴換成了連珠,這也代表了觀音婢在長孫家獨特的地位。

芸娘正和觀音婢并坐一排,纖纖玉指撫動琴弦,給觀音婢示範指法。觀音婢乖巧的坐在哪裏,思緒卻飄走了。昨天晚上長孫晟透露出一個消息,皇帝有意安排大哥行布前往晉陽給漢王楊諒送去賞賜,聽說漢王楊諒和大哥頗有交情,本來還想帶着大哥前赴封地的,但是爹爹以行布還未大婚,需要父母教導扶持為由留了下來。那大哥應該會在晉陽多住些日子,大哥暫時不在,那麽應該找二哥教我騎射,還是找四哥呢?觀音婢有些為難。冉氏離世的時候,恒業已經有了記憶,對母親尤為依賴。後冉氏的妹妹巧姨娘進了長孫家的門,而長孫晟卻很少進她的房門。巧姨娘也是一個心裏有計較的,當時大郎行布已經長大并且頗為知禮,又被長孫晟養在前院,不令後院的女人與他多做接觸。而三郎安業又是體弱的,看着不像有長壽之像,更重要的是他将來很難為官做宰,對冉家不會有太多的支持。冉家暗示巧姨娘為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