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結局(下)

殷明鸾的聲音太後很熟悉, 趙太後有一瞬間不明白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她急匆匆走了出來,看見廊下的殷明鸾,還有衛陵和陸桓。

衛陵和陸桓相繼跪地:“太後娘娘。”

趙太後的手緩緩擡起,四周藏着手拿武器的太監, 正警惕地看着衛陵和陸桓。

趙太後知道衛陵的身世, 在這個時候,她更加敏感, 生怕出現了亂子。

衛陵連出聲:“太後娘娘, 臣從遼地回京,在途中聽說許太後投了遼王,在軍中散布謠言, 還試圖行廢立之事。”

趙太後聽了感到一絲震驚,卻并不如何相信, 她擡起的手沒有放下。

“母後, ”殷明鸾忽然出聲,“衛陵說的是真的,母後信不過衛陵, 可要千萬相信我。”

衛陵從遼地回來, 手上有殷衢賜下的手令,只是他聽說的許太後的消息卻無從證實。

殷明鸾選擇相信他, 相信他的為人。

趙太後同樣面臨着抉擇。

許久, 看着虛弱的殷明鸾, 趙太後嘆了一口氣, 吩咐宮人将他們請進來。趙太後悄悄揮手,讓防備的宮人退下。

趙太後問衛陵道:“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玉秋忽然喊道:“娘娘,娘娘。”

檀冬上前:“太後娘娘,快請禦醫啊。”

于是趙太後終于反應過來:“請禦醫, 快請禦醫。”

Advertisement

禦醫診脈完畢,沉聲說道:“快了,快些預備着。”

趙太後召了禦醫,還有穩婆,醫婆等,全部候在偏殿裏靜靜等待。

主殿內,衛陵和陸桓壓住了焦急的心情,将遼地發生的事情向趙太後說了一遍,陸桓又将自己的見解說了一番。

趙太後和陸桓商議半晌,終于理出來了個章程。

趙太後授意,陸桓捉刀,洋洋灑灑一篇《讨許氏檄》就寫出來了。

檄中對許太後的謠言一一辯駁,且揭露了許太後當年戕害世宗子嗣,混淆皇室血脈,将李貴太妃之子偷龍轉鳳,并在世宗重病的時候專權跋扈的種種惡行。

檄文還寫了許家惡貫滿盈,種種罪惡令人發指。

同時,還利用了上京盛傳的迷信流言,暗指許太後是妖孽托身。

這檄文就是兩宮太後打架,終于将壓在天子身上的一個“孝”字破除掉了。

陸桓筆力深厚,一篇檄文寫得文采飛揚,就算是三歲稚子,八十老妪也能朗朗上口。

陸桓收了筆,将檄文遞給趙太後,趙太後看了,點點頭,蓋上了寶印。

正在這個時候,徐嬷嬷忽然走了出來,神色緊張地說:“發動了。”

趙太後看了一眼陸桓還有立在一旁的衛陵。

皇後産子這兩人在這裏到底不便,趙太後命人将他們二位請了出去。

此時夜已經深了,雖然宮中外男不能留宮,但是如今的形勢,自然是事急從權。

宮人請了衛陵和陸桓去偏殿稍作休息,等皇後這邊的事弄完了,再接着商議。

衛陵和陸桓坐在偏殿的羅漢床上,殿內靜悄悄,一絲動靜都聽不見,兩人沒有說話,只是枯坐。

産房內。

殷明鸾渾身是汗,已經疼痛到感覺不了疼痛了。

她看着天邊漸漸有濃黑轉變為深青,意識漸漸潰散。恍惚間,她變成了一個小女孩,好奇地走在破舊的行宮裏,看着牆上的小少年。

他那麽小,卻那麽好看,殷明鸾不由得仰頭問道:“你就是阿傩哥哥?”

後來,那少年漸漸長大,日益沉默,接着他離開了行宮,去平涼就藩。

殷明鸾以為她再也看不見這少年的面容,沒有想到,天旋地轉般地,他回來了,成了天子。

殷明鸾敬仰他,畏懼他,後來嫁人之後,想念他,害怕他。

她死之後,渾渾噩噩,只曉得飄到了乾清宮,向她的皇兄最後道別。

這就是她的一生。

殷明鸾處在生死一線,在這個時候,她忽然間看到了一些她從未知道的東西,像是烏雲終于被吹散開來。

她做幽魂飄蕩的時候,皇兄因為她的死亡而暴怒,而瘋狂。

裴家一家被抄家流放問斬。

殷明鸾從不知道這些,她的皇兄,在那個時候,在深沉地愛着她。

耳邊傳來嗚咽聲:“娘娘,娘娘。”

是誰?

好像是玉秋和檀冬,她們在叫誰娘娘?

這哭喊聲愈發清晰,殷明鸾奮力想要弄明白,終于微微睜開了眼。

“娘娘!”玉秋檀冬的聲音顯出了十分的驚喜。

殷明鸾看了看周圍,恍然明白了自己在做什麽。

她已經和殷衢是夫妻。

他們的孩子就要出生了。

殷明鸾眼眶有些濕潤,她加大了力氣。

“頭出來了,頭出來了!”

穩婆忽然喊道。

殷明鸾繼續咬牙。

像是用盡了她畢生的力氣。

産房內跪下了一片,穩婆激動道:“恭喜娘娘,是龍鳳胎。”

殷明鸾笑了,側頭看了一眼她和殷衢的孩子。

“真好。”

報喜的宮女很快來到趙太後跟前:“皇後娘娘産下龍鳳胎,母子平安。”

趙太後閉上了眼睛,合上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眼看着天邊透出了白光,長春宮依舊沒有一點多餘的動靜。

饒是一向從容的陸桓都有些坐不住了,衛陵站起來,站在門檻往外看。

然後他看見長春宮的宮人們忽然走動起來,臉上神情似乎很是輕松。

衛陵松了一口氣。

陸桓瞥了一眼衛陵,問道:“平安?”

衛陵遲疑點頭:“看起來是的。”

在他二人等得焦急的時候,終于有個宮女過來,說趙太後要見他們二人。

陸桓借機問道:“皇後娘娘那邊是否平安?”

這件喜事小宮女也不瞞:“平安,生了一個小皇子,一個小公主。”

衛陵和陸桓不置一言,但是腳步頓時輕松了許多。

《讨許氏檄》連同皇後産下龍鳳胎的好消息一同傳遍各地。

遼地一時間軍心大定。

殷衢是在營帳中和衆位将軍議事的時候,曉得了殷明鸾産下小皇子和小公主的消息,軍中将士難得看見了皇帝的失态。

他先是怔忪了一會兒,然後急促問道:“皇後身子如何?”

來傳信的小兵說道:“皇後娘娘身子無礙。”

殷衢這才笑了。

苦戰良久,終于遼軍漸漸崩潰。

進到城裏,殷衢全身甲胄走在街道上,忽然看見地上掉了一只撥浪鼓。

他的站住了,眼睛沒有移開。

身邊林斐說道:“遼王已在城中自殺,屍首被焚。”

殷衢淡淡問道:“許太後在何處?”

林斐說道:“許太後逃出了城,一直向西。”

殷衢沉聲:“追。”

林斐說完之後,行禮離開,殷衢慢慢走了過去,撿起了地上的撥浪鼓,有些生疏地搖了一下。

他身邊的小兵說道:“嘿,這是撥浪鼓,陛下小時候玩過嗎?”

殷衢緩慢地搖了搖頭。

他的幼時,不能算是痛快,這些小孩的東西,卻是見都沒見過。

小兵說道:“可以帶回去給小皇子小公主,這撥浪鼓見證了陛下平亂。”

殷衢慢慢将這撥浪鼓收在了懷裏。

殷衢回到軍中處理軍務,到了夜裏,林斐忽然進來說道:“找到許太後蹤跡了。”

城外一處破廟內。

許太後獨自一人坐在地上,廟內沒有第二個人,但是她卻逃不走。

門外,密密圍繞着幾圈士兵。

許太後穿着破麻衣,頭上只用樹枝管住了發髻,發髻散亂,臉上還有些灰,外面的士兵不會想到,這乞丐一般的婦人曾經在宮內叱咤風雲。

殷衢衣着簡單地出現在廟外,只是他渾身氣勢俨然,讓小兵不由得也肅穆起來。

他推開門,看見了許太後。

許太後癱坐在地上,聽見門被打開,擡眼看了一眼來人,然後冷哼了一聲。

殷衢走了進來,不顧廟裏髒亂,在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

“母後,別來無恙。”

許太後冷笑:“殷衢,成王敗寇,哀家也認命,可恨哀家那時候看走了眼,竟然引狼入室。”

殷衢也笑了:“這本是我殷家的天下,與你何幹?”

許太後怒了:“殷衢,小兒,豎子。”

殷衢眼中露出狠戾,他拍了拍手,門又被打開,林斐端着一杯酒走了進來。

許太後難以置信:“你敢殺我?你敢弑母?”

殷衢對林斐點了點頭,林斐領命,走上前一步。

許太後掙紮了一下,但是鸩毒很快灌入了她的喉嚨,然後,她就不再動了。

殷衢看着許太後沒有呼吸,站了起來,門被拉開,有一陣冷風旋了進來,殷衢冷聲道:“處理幹淨。”

終于,持續幾個月的遼王叛亂徹底解決。

衆人都知道,遼王和許太後都畏罪自殺,又因為城中失火,沒有找到完整屍首。

天子仁厚,為遼王和許太後喪生的院子做了一場法事,又安撫了當地百姓之後,才班師回朝。

上京城內,隐隐的喜悅也逐漸按捺不住,終于在大軍回朝之日到達了頂峰。

那日,人人都走上街頭,看着得勝歸來的天子儀仗,激動不已。直到天子車馬消失在宮牆內,圍觀百姓還猶自啧啧,意猶未盡。

天子回朝,在奉先殿告祭天地宗廟社稷。

殷衢按捺不住,祭祀大禮完畢後,顧不得百官朝見,急匆匆就往後宮去了。

坤寧宮中,殷明鸾頭戴貂鼠卧兔兒,歪在美人榻上,她周圍擺着兩個搖籃,裏頭的小娃娃正伸着手往空中繞,彼此咿咿呀呀說個不停。

殷明鸾聽着外頭的鼓樂之聲響起,心中漸漸按捺不住激動。

殷衢就要回來了。

殷衢終于回來了。

今日一大早上,殷明鸾就不住地問玉秋檀冬:“到哪兒了?”

玉秋說:“聽說到了城外。”

到了陽光正好的時候,殷明鸾又問:“到哪兒了?”

檀冬說:“進城了,進城了。”

這下,聽着宮裏的鼓樂聲,殷明鸾強壓住不再去問。

檀冬卻跑了過來:“已經祭祀完了,陛下卻沒看見人影,不知去哪裏了?”

殷明鸾看着玉秋和檀冬,但看她們兩人現在的表情,殷明鸾就知道,自己一定比她們臉上的焦急更加明顯,她悄悄吸了一口氣,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摸了摸小公主的臉,小公主連忙握住了她的手指。

殷明鸾裝作淡然說道:“還早着,要去朝見太後娘娘。”

玉秋和檀冬也冷靜下來:“正是呢。”

可是話音剛落,階上卻響起了踢踏的聲音,接着垂帷被大大咧咧地一把扯開,可憐地拉下了半截落在地上。

殷明鸾一愣,不知道來的是哪一個魯莽人。

她擡起了眼睛。

殷衢身着武弁,大步流星地踏了過來。殷明鸾用眼睛細細描繪着殷衢的面容。

黑了些,瘦了些。

眨一眨眼,臉頰上竟然濕濕的。

殷衢走了過來,俯下身子摟住了她。

“明鸾,朕回來了。”

他摸了摸她的臉,帶着疼惜:“這樣的好日子,不要哭。”

接着他悶聲:“是朕不好,錯過了你的大事。”

殿內的宮人早就退去了,殷明鸾被殷衢抱着,一下子竟然說不出話來,殷衢就這樣半彎着腰,絮絮叨叨和她說了一會兒的話。

殷明鸾終于回過神來,覺得這樣的殷衢有些犯傻。

她推了推殷衢:“哥哥。”

殷衢站了起來。

殷明鸾含笑問他:“哥哥沒覺得這裏多了兩個人嗎?”

殷衢還在不解,忽然間反應過來,他的眼睛落在了殿內擺着的搖籃上,聲音有些難以察覺地顫抖:“這、是乞巧兒。”

殷明鸾眉眼彎彎:“是呢,哥哥快抱抱她。”

小皇子已經睡了,小公主卻笨拙地伸出了手,向殷衢讨要抱抱。

這下子,殷衢變得有些笨拙,問殷明鸾:“怎麽抱?”

殷明鸾很是熟稔,将小公主抱在懷裏,對殷衢說:“就是這樣,”接着,她将小公主遞給了殷衢,“哥哥也試試。”

殷衢小心翼翼抱起了小公主。

可是小公主面對這樣的一個陌生的面孔感到了委屈,忽然一癟嘴,哭了出來,這下子,殷衢感到手足無措起來。

小公主重新回到殷明鸾的懷抱。

殷衢像是想到了什麽,從懷裏掏出了一只撥浪鼓。

這撥浪鼓是他在勝利之日撿到的,已經命人洗刷幹淨了。他對着小公主一搖,小公主不再害怕他,好奇地盯着撥浪鼓,眼鏡也不眨。

殷明鸾把小公主放在搖籃裏,讓她抱着撥浪鼓自己玩去了。

接着,殷明鸾的眼睛像是藏着星星,她向殷衢伸出了手:“哥哥也抱抱我吧。”

相視一笑,殷衢将她一把抱起,殷明鸾用手環住他的脖頸,兩人緊緊相擁。

此生再也不分開。

***

殷衢在位數十年,誅許黨,平遼王,攻打胡國,一生功績無數。

然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卻是他和皇後的故事。

德懿皇後是一位讓人捉摸不透的女子。

後人修史,舊周書大肆贊揚皇後美德,寥寥數語,描繪了一位賢德仁愛皇後的一生。

“太宗德懿皇後顧氏,平涼府人,兄封,左将軍。安平二年,黃河決堤,後布施百姓,嘗撫病幼哀恸,下懷其仁,由是德行顯于四海。帝聞後美名,立為皇後。後好讀書,有大略,帝常與後論及賞罰之事,後辭讓不答,帝曰:吾與卿非為君臣,實乃夫妻,梓潼何懼?太子,昭陽公主皆為後之所出,帝特所鐘愛。”

——《舊周書·德懿皇後》

但又有新周書,言語間贊揚皇後美貌殊麗,卻又暗指皇後以色侍人,因為後宮殊寵,讓兄姐都雞犬升天。

“太宗德懿皇後顧氏,色殊麗,會帝于平涼府,帝見之甚喜,歸京,立為皇後。後椒房專寵,進言為其兄封讨左将軍,帝允之,又封其姊顧氏诰命夫人,一門榮寵至極。”

——《新周書·德懿皇後》

誰是誰非,誰又能說得清楚?

還有最離譜的筆記小說,将德懿皇後的宮闱秘事同傳奇公主長樂公主聯系起來,讓人瞠目結舌不已。

“皇後顧氏,容貌殊麗,時人言:深肖長樂公主。帝嘗執後手,醉呼長樂,宮人悚然不敢言。”

——《安平新語》

當然,對于最後一種,後人只是微笑處之,并不會當真。

——全文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