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車上談話和飲食

送行的人離開沒有多久, 火車就轟隆轟隆地開動了。

珍卿拿着手絹兒擦眼淚,很快把一張手絹兒打濕了。

大田叔知道,袁媽給她做了一包袱手絹, 連忙打開包袱,拿了一把遞給珍卿。

大田叔把包袱重新放好, 在一邊連聲地勸:“大小姐, 你這眼睛才好起來, 可別放開哭, 仔細一會兒眼睛疼啊。”

旁邊的乘客就問杜三叔:“你們是哪兒來的啊?要上哪兒去?”

杜三叔就未語先笑, 跟人挺熱絡地說:“我們就是本市的,往南邊投親。”

鄰座的旅客們,借着問籍貫鄉土, 旅途的目的地,慢慢地都攀談起來。

剛才珍卿跟杜太爺喊的話,同車的很多人都聽見, 就好奇地打聽珍卿是怎麽回事。

聽說珍卿要去海寧上學, 好多人都評說起來。

說現在真是時代變了, 報紙上天天喊“男女平等”,一會兒要放腳, 一會兒要放胸, 一會兒要争取上學,一會兒又要婚姻自主……

有一個中年男人說, 這女界一說解放, 女人們想要的權利是越來越多, 做事掙錢倒還是男人的職責, 天底下不該有這樣沒公理的事。

有個像知識分子的女青年, 就跟發此刺耳言論的人, 有理有據地争論起來。

她說女性要跟男性,擁有平等的權利和地位,自然要先有相等的能力和機會。

要有相等的能力和機會,自然非要先有受教育的機會,既不能在身體上有殘缺,也不能過早地結婚生育。

所以,婦女要争取身體解放、教育權利和婚姻自由,是合情合量的,天公地道的。

這位知識女青年,話語說得铿锵有力,氣魄驚人。跟他同行的一個男青年,也很自然附和她的話。

Advertisement

有人覺得這倆人狂言逆耳,有人覺得他們的話振聾發聩。

總之,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弄得整個車廂,像是開座談會一樣,氣氛熱烈地很。

珍卿聽這些人說話,想這個根深蒂固的舊世界,不會因為建了一個民國的招牌,它說過去就過去了。

但舊勢力舊思想雖然頑固,而新思想、新人物,也已經茁壯地成長起來了。

這一會兒,珍卿早止住了哭,她之前才害過眼病,着實不宜多哭。

她有點兒蔫頭耷腦的,沖着車窗,盯着外面的風景看。

人們說話說得熱火朝天,她也沒有興趣加入。

這一車廂的客人說話,也真是南腔北調的,說禹州話的也有一些,但很多人都不是本地口音。

珍卿知道,他們很多人,都在盡力地說官話,或者叫國語——這時候也稱作普通話。

但他們的官話和國語,說得大多都不怎麽樣。

這倒也可以理解。

這時候政府推行的國語,就是在明清京城官話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全國性語言。

學習一種語言,最好能在這種語言環境中學。

可是全國那麽多省份,各省那麽多人,難道大家都紮堆去京城學國語嗎?

這肯定是辦不到的。

這時候又沒有電視,收音機好像也是才出現,大家聽不到正宗的普通話,想學好普通話也難。

就不說這些普通人。

就說珍卿上過的啓明學校,按教育部的倡議,先生們應該用标語國語教學的。

可是,啓明學生的校領導和先生們,大部分都是禹州人。

大家課裏課外,基本都講禹州話,少數時候,講帶着禹州話味道的國語。

任何事情要有進步,都得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而珍卿這一代學生,國語的學習效果就好了不少。

因為他們都學了注音字母。

注音字母的用處,就像後世的羅馬拼音字母。

只要熟練掌握,在教科書和字典上,看到文字旁邊标注了這種字母,就可以把字的讀音準确拼出來。

而珍卿他們入學當年,正好出了一本新字典,專門以注音字母标寫漢字的讀音。

這種最新版的字典,為他們學習标準國語,就提供了一個統一标準。

珍卿的國語學得還行,但也只能說是學得還行。

她畢竟多活一輩子,有以前普通話的基礎,而且入啓明學校後讀書背書,她也主動地練習普通話。

可是遺憾的是,她生活的環境,完全是一種方言環境,能把标準國語拿出來用的機會,少之又少。

随着火車越走越遠,珍卿的情緒也漸漸平複。

現在是農歷五月中,公歷六月末,正是萬物瘋長的夏天。

外面村莊林野的景象,大多是郁郁蔥蔥,勃勃生機,但有一些經不住仔細端詳。

有時候你定睛一看,能看見荒棄的草房土屋,和野草萋萋的荒置田地。

有時還看見灰土道路上,有一些衣衫髒破的男女老幼,相互攙扶着走在路上——這麽炎熱的天氣,他們在大太陽下面,徒步行走。

也不知道他們的目的地,是在哪裏……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珍卿發現,只有少量的乘客,會去中間的餐車吃飯,不少人都是自帶幹糧。

珍卿他們三個人,也帶的有幹糧餅子,再同火車上的茶房,買些茶水喝,這就算吃了一頓晚飯。

杜三叔跟珍卿說,現在已經要睡覺了。

等明天遇到有站停的時候,可以從車站賣食的小販那裏,買點熟肉瓜果來吃,這些遠比餐車裏的“大菜”便宜得多。

珍卿好奇大菜是什麽菜。

杜三叔就給她普及一些常識。

這裏所說的大菜,就是指西餐。

在火車上,制作西餐比中餐簡單,相關人士也覺得,西餐更衛生一些。

所以這時的火車餐車裏,竟然只供應西餐——也就是常人說的大菜。

更可笑的是,這裏西餐的菜單,全部是英文寫的,好像生怕中國人把這菜單看懂了。

在火車上吃一頓大菜,再加上一點酒水,花費就能到一塊多錢。

這長途火車要開三四天,就算人一天只吃兩頓飯,三個人至少就要花掉八九塊錢,都要趕上火車票的費用了。

所以,坐得起二等座的人,也不見得吃得起餐車的飯。

吃完飯沒有多久,天就漸漸地黑透了,杜三叔買了一張睡鋪,他讓珍卿到上面睡,杜三叔和大田叔,就在座椅上将就睡一下。

第二天一早起來,用衛生間的人很多。

珍卿等了很久,才在洗手間倉促地洗了個臉,壓根就沒有洗幹淨。

他們照例跟茶房買了茶水,就着茶水先吃點幹餅子。

火車在一個站點經停時,就看見那月臺上面,果然有好多賣各種食物的小販。

那些小販們擠在月臺上,把東西高高舉到火車窗前,給坐在火車裏的客人看,嘴裏還不停着說,他們家的東西怎麽好。

珍卿看見有各種熟食,有燒雞、鹵肉、鹵雞蛋,還有面食的燒餅油條,還有煮花生、煮毛豆,水果裏有桃子、西瓜、香瓜等。

種類之豐富讓人意外,把珍卿看得購買欲大起,連忙就要從窗子裏買。

杜三叔卻攔住珍卿,跟她說,這裏的小販,火車上的茶房比較熟,叫茶房去買,買回來的東西妥當些。

珍卿一聽,覺得确實有道理。

茶房總在這條火車線上,肯定對車站裏的小販熟些,杜三叔就把茶房叫來。

他跟這茶房說買些什麽,說着,就見他拿出一塊錢。

但珍卿攔住了他,堅持不讓他再出錢,說他多買了兩個人的車票錢,已經很破費,這吃飯一定要她出錢。

杜三叔沒有想到,這個小妮兒年紀不大,個性挺強硬的,最後還真沒有拗過她,就由她給了茶房一塊錢。

杜三叔特意吩咐茶房,只買夠兩個大人、一個小孩兒吃的,東西務必要潔淨。茶房答應着下車去了。

過了一會兒,茶房就買了好多東西上來,還有一個賣東西的小販,也幫忙把東西拿上車來。

一共買了一只燒雞,十個鹵雞蛋,一包煮花生,一包煮毛豆,還有油條燒餅,水果是六個大桃子,都是用玻璃紙包着的。

買了這麽多東西,才花了不到四角錢,這可真比“大菜”便宜太多了。

而鹵雞蛋竟然還是熱的,珍卿就連着吃了四個雞蛋,吃了燒雞的一只腿,花生和毛豆也吃了不少。

而杜三叔和大田叔,真的是喜歡吃肉。

那只燒雞,他們兩下子就分吃完,還有油條、燒餅、桃子,大多也是他們消滅的。

這些從小販手裏買的東西,味道其實不算壞,但珍卿有點擔心不衛生。

小心地吃了幾頓之後,她倒也沒有拉肚子,一直就這樣買着吃飯。

白天他們基本就是坐着,晚上珍卿睡在睡鋪上。杜三叔和大田叔,就睡在座位上。

就這樣吃喝睡覺,過去了兩天多,火車換了數次軌道。

等停到徽州東南邊境的小縣時,看到站臺上寫的站名是——小池。

杜三叔小興奮地跟珍卿說,火車過了徽州省,很快就能到達海寧了。

珍卿暗暗籲了一口氣。

這麽熱的夏天,連坐兩三天的火車,骨頭都快散架了。

而且,他們坐的是蒸汽火車,這火車是燒煤的。

夏日裏暑氣逼人,車廂裏既悶熱,氣味也不好聞,大家都把車窗開得大大的。

那空氣裏的煤灰,撲得滿身滿臉都是,和身上的黏汗混在一起,別提身上多癢癢了。

特別想好好洗一個澡。

……

作者有話說:

今天開V,有三更,待會兒還有一更,晚上再有一更,敬請期待……感謝在2021-04-11 15:48:06~2021-04-12 12:17:5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慶雲霭 10瓶;兼傳羽杯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 第二卷 都市篤學登華堂 ??

null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