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招人惦記
========================
劉慧娘見她拉起鐵蛋兒的手就要往外走,皺眉問道:“你要去杜家?杜大哥不在家,你別去給人家添麻煩。”
曹氏回頭往地上啐了一口道:“呸,我怎麽生出你這麽個吃裏扒外的東西?就你那點小心思還生怕別人不知道?哼,沒做成人家兒媳婦倒先學會了胳膊肘往外拐了。”
劉慧娘臉色漲紅,抿唇道:“嚷吧嚷吧,等嚷得全村人都知道了,壞了我的名聲,嫁不出去爛在家裏了,你就稱心如意了。”
“哼,你這嘴皮子跟你老娘唱反調的時候倒是利索!行了行了,還不快滾去燒飯。”
曹氏說完又狠狠剜了她一眼,扯着小的罵罵咧咧地出去了。
宋寧才将熬好的鹵水端進竈房裏,忽然聽見有人敲門,杜樂娘跑過去開門,就看見曹氏抱着兒子鐵蛋兒滿臉堆笑地進來了。
“哎喲,大妹子,你們家做什麽好吃的呢?那香味兒呀把我家孩子口水都饞出來了。”
孟氏和方氏兩個對視了一眼,只覺得眼皮子突突直跳,臉上擠出一絲笑道:“嫂嫂說笑了 ,時辰還早,我家還沒開始做飯呢。”
宋寧在竈房裏面聽見她們說話的聲音,連忙将鹵水和豆腐幹都收好。曹氏這個人她也是知道的,表面上和和氣氣,見誰都笑嘻嘻一副好相與的模樣,一個轉身就開始論人長短,尤其見不得那些比她好的人家。
別的不說,就是她嫁過來的這大半年裏,就是這個曹氏就沒少在她耳邊搬弄是非,說她婆婆和小相公的壞話。這會兒過來,肚子裏又不知道憋着什麽壞水兒呢。
曹氏放下兒子,拍了拍他的小屁股道:“哎喲,這小子越來越沉了,這才好一會兒娘都抱不動了。”
這鐵蛋兒也才兩歲多,話都說不利索,平時在家裏就是個閑不住的,最愛往桌子、椅子上翻,到了別人家裏更是覺得新鮮,只要大人不攔着,他就可勁兒往人屋子裏鑽。
方氏一臉嫌棄地撇了撇嘴角,朝一旁的杜樂娘使了個眼色,杜樂娘點了點頭,一把攔住正追着幾只小雞仔瘋跑的小崽子道:“鐵蛋兒,來,阿姐帶你出去玩兒。”
偏偏那鐵蛋兒這半年力氣見長,趁她不注意從她懷裏掙脫出來,噔噔噔地邁着小短腿兒往竈房裏鑽。
曹氏假模假式地在後面喊了兩嗓子,直到她兒子一只腳都爬進人家竈房了,才追上去揪着他的衣領子将人抱起來,嘴裏還在低聲呵斥這孩子不懂規矩,一雙眼睛卻也沒閑下來,直勾勾地盯着人家鍋裏看。
“喲,是三娘回來了!我說呢,你婆婆是個節儉的,一個錢都要掰作兩個花,只有你回來了,才舍得拿好的出來。”
宋寧笑笑沒有搭話,掀開鍋蓋往裏摻水。
曹氏梗着脖子往裏看了看,見那鍋裏空空的什麽也沒有,再看那竈膛裏也是冷冰冰的,不像是生過火的樣子,心裏忍不住直犯嘀咕。
宋寧見她一臉失望的模樣,忽然“哎呀”一聲拍了拍腦門道:“對了,嬸子,方才忘了說,最近我家進了兩只大耗子,我在地上撒了些藥粉。這裏,那裏,還有院子裏都有,鐵蛋兒這孩子可要看好了。”
“什麽?怎麽不早說?”曹氏驚呼一聲,抱怨了兩句,忙抱着孩子急吼吼地出去了。
望着娘兩個倉皇離去的背影,孟氏和方氏都忍不住笑出了聲。
方氏更是捂着肚子笑道:“哎喲,三娘這孩子真是……”
宋寧抓了抓頭發,正色道:“娘,嬸子,我看這個曹嬸兒沒安什麽好心,咱們往後要防着她一點了。”
孟氏點點頭,方氏也道:“她呀,準是紅眼病又犯了,我這就回去跟我家那口子也打聲招呼,讓他把嘴巴閉緊了。”
等到初九這日,母女三個一大早就上了街,一到老地方就看見王婆婆已經把地方給他們占好了,宋寧再次道過謝,又将早上從自家地裏摘的橘子送給了王婆婆。
這一次她們有了經驗,提前将做好的豆腐幹、筍幹、蘿蔔幹分裝成一個個小包,有五文一包的,也有十文一包的,有單獨只有一樣的,也有兩、三種混裝的,只是三種混裝的比較多。畢竟根據上次售賣的經驗,大多數人是願意每樣都嘗個鮮的。
更令她們喜出望外的是居然還有幾個上次買過的老顧客又來光顧了,又有王婆婆幫忙,這次賣得比前次輕松多了。
眼見兩籃子的東西都快賣空了,突然有一個身穿褐色綢衣的中年男人走了過來,先是眯起眼睛掃了眼賣東西的娘仨,然後貓着腰湊上去,皺着鼻子嗅了嗅那籃子裏的東西。
“你……”
杜樂娘正想說你要買就買,不買就別擋着別人的道,話還未出口就被她娘給攔住了。
本着來者是客的原則,宋寧十分好脾氣地道:“這位老爺,純正的農家豆腐幹、筍幹、蘿蔔幹,要不要嘗一嘗?”
中年男人轉了轉手腕上的檀木香珠,微微仰着下巴道:“小娘子,你家這東西怎麽賣的?”
宋寧笑了笑,耐心道:“小包五文,大包十文。可以只要一種,也可以兩種或是三種拼在一起。您要不要先嘗一嘗再決定買不買?”
中年男人搖搖頭,雙手抱胸,神情倨傲,“不必了,小娘子,生意不是這麽做的。”
宋寧被他的話弄得有些摸不着頭腦,卻見他眉毛擰作一團,突然又道:“你們娘仨誰說了算?如今有筆大生意要不要做?”
孟氏目瞪口呆地望了望兒媳婦,又望了望眼前的中年男人,最後拉過宋寧低聲道:“三娘,這人該不會是騙子吧?”
宋寧抿嘴笑道:“娘,你看他那身衣裳,還有他那手腕上的珠子都值不少錢呢,咱們好像也沒什麽值得他騙的。”
原來這個人姓朱,是一家叫做“九鄉居”的醬菜鋪子的東家,前次趕集的時候他就發現娘三個這小買賣生意很不錯,一時沒忍住也讓小夥計買回去嘗了嘗,發現那味道的确不錯。
今日他出來采購一批香料,想起這樁子事,打發小夥計先搬了東西回去,自己個兒特意拐過來看,見他們生意似乎更好了,不由有些動心。
聽他說明來意,宋寧母女三個有些忐忑地收拾好東西,又跟王婆婆道過別,就跟着那位朱掌櫃進了路邊的一家茶鋪。
那朱掌櫃往那小桌子前一坐,端起一杯熱茶,吹了吹浮在面兒上的茶葉,擰眉看了眼宋寧,最後又看向孟氏道:“你說這些東西都是你這兒媳婦做的?”
孟氏點頭應是。
朱掌櫃放下茶杯,摸了摸嘴邊兩別小胡子,伸出五根手指,對宋寧道:“五兩銀子,把你們家這個方子賣給我怎麽樣?”
宋寧微微一怔,看了一眼婆婆和小姑子,問道:“娘,您覺得如何?”
孟氏有些茫然地搖了搖頭,“三娘,方子是你的,你說了算。”
宋寧點點頭,想了想開口道:“承蒙您看得起,不過,方子我現在還不想賣。”
朱掌櫃眯起眼睛看了看她,忽然冷笑道:“倒是我小看了你這小娘子了,是嫌我出的這個價太低了嗎?”
宋寧含笑搖了搖頭,五兩銀子對于他們這樣的鄉下人來說,是筆大數目了。
“不,您出的這個價已經算是很公道了。”
朱掌櫃仍是眯眼盯着她,一雙渾濁的眼睛裏充滿了疑惑。
“那我就不明白了,你們這樣風裏來雨裏去,一場一場地做買賣,要做多久才能掙夠五兩銀子?”
宋寧一手支着下巴,點頭笑道:“您說得對,把方子賣給您的确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您有所不知,我們用來做豆腐幹的豆腐是從鄉鄰那裏買的,我們若是賣了方子,同那位鄰居家的買賣就做不成了。我不能為了賺這幾兩銀子就失信于人,使鄰裏間生了嫌隙。您說是不是?”
她看了一眼對方臉上的神情,繼續道:“不過我倒是有個兩全其美的方法,要是您願意,咱們不妨做個長久買賣,有錢大家一起賺。我們不賣方子,但是可以把做好的豆腐幹、醬菜賣給您,這樣的話,賣出去,咱們可以按一定比例分成,賣不出去也算我們的,您也不會有什麽損失。您看怎麽樣?”
朱掌櫃捋了捋胡須,仔細琢磨了一番,最後點頭笑道:“的确是朱某低估了你這小娘子了,就憑你這股精打細算的勁兒就是好多男人也比不上的,那你再說說咱們具體怎麽個合作法兒。”
宋寧笑了笑,将自己的計劃一一說給他聽。
“我們依舊每隔兩天上鎮上來交貨,九鄉居只需提供一個櫃臺用來售賣我們的東西。具體的售價可以由九香居定,但不管賣多少都要分給我們五成的利。”
簡而言之,九香居需要她們提供物料,她們則需要借助九香居的名氣和平臺來擴大銷量,雙方做的是互利互惠的買賣。
朱掌櫃聽她說完,微眯着眼睛,蜷起手指扣了扣桌面,呵呵笑道:“小娘子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不過我九香居的光也不是這麽好借的,五成的利,未免要得也太多了吧?”
宋寧臉色微沉,蹙眉道:“您要是這樣說可就真冤死我了。就是您自家鋪子上請人做醬菜也得花不少工費吧?我們娘三個從原料采購到加工制作,再到送貨上門也要花不少工夫,五成利中還包含了人工費,還真不算多。”
朱掌櫃想了想,又添了幾個條件,要她們在味道、品質上做出保證,并且只單獨供給他們一家。
宋寧也提出若是往後原料成本往上漲,九鄉居也得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