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店裏最好的東西
食堂內,雁游與陳博彜就着二冷二熱幾盤小菜,說了不少話,彼此更增了解。
談吐知淺深。聊了沒幾句,雁游就發現陳老爺子雖然學識淵博,又喜歡瓷器,眼力卻只是一般,且天生缺少一份沖闖勁兒。曾經難得碰上幾次撿漏的機會,都因吃不準猶豫不決,最後從指縫裏溜走了。
不過,老頭子很想得開,只說東西和自己沒有緣份,嘆息幾聲也就丢開了手。并且也不避諱提起這些糗事,不是那種死要面子的人。
雁游很欣賞陳博彜的豁達,心中暗忖,和這樣的人合作比較爽快。
吃罷午飯,陳博彜請雁游先到店裏轉轉。
之前雁游問路時并沒留意鋪子,現在走回去細看,才發現那是一處兩開門的店鋪。玄色橫匾上寫着“古陳齋”三個填金大字,用的是柳楷,端正清麗。
這棟建築已經頗有些年頭,不過門楣門檻用新木鑿成仿古樣式,填修了一番,裏裏外外又上了新漆,再配上仿古樣式的博古架、高腳幾、太師椅等家具,倒是極有古韻。單看陳設,已足見陳博彜是花了心思的。
他似乎打定主意要店如其名,把古韻做到十足,甚至連店門都沒像別家裝上新式卷簾門,而是依舊沿用了老式的門板,關張時需要由夥計一塊一塊上到榫槽裏。
踏進店面,陳博彜指着正在撣灰的一名小夥兒說道:“這是幫我做事的張理,平時我們交替着看店,你叫他小張就好——小張,這位是小雁師傅,以後他幫咱們修複瓷器。”
見雁游如此年輕竟能修複古玩,小張不禁露出震驚之色。剛想說話,恰好有兩位衣履光鮮的客人進來張望,小張連忙扔下雞毛撣子上前招呼,一時倒顧不上盤诘。
陳博彜在午飯聊天時便為雁游的見識廣博暗自吃驚。聽雁游話裏不經意帶出的意思,這少年小小年紀,竟對不少價值連城的奇珍了若指掌。
陳博彜以為這都是那位時運不濟的老師傅教授雁游的,神往嘆息之餘,卻起了幾分擔憂,生怕雁游眼界太高,看不上他這小店經營的的東西,不肯和他長期合作。
存了這份心思,陳博彜介紹店子時分外賣力。帶着雁游裏裏外外轉過一圈,直接掠過那些真假摻半、真貨也強不到哪兒的陳設,指着博古架上最當眼處三樣清順初葉的瓷器,好生介紹了一番。
陳博彜歷史知識極為豐富,經他一番滔滔不絕旁征博引,雖然不用半句華麗浮誇的言語,無意間卻已将兩只蘇造琺琅彩盒,一個名師彩燒蛐蛐盆說成了難得一見的寶貝,代表了制作匠人的最高水平。
一番介紹下來,不知何時,那兩位客人已抛下小張走到了陳博彜面前,聽得如癡如醉。老爺子話音方落,其中頭皮刮得蹭亮的那個馬上說道:“這兩只琺琅彩盒我都要了,你老開個價吧。”
說着,他馬上從口袋裏掏出一把大團結,一副馬上數錢的樣子。
Advertisement
陳博彜卻看也不看那疊鈔票:“對不住了您吶,這三樣都是我的鎮店之寶,不出手的。您還請看看別的吧。”
光頭頓時不樂意了:“我說老爺子,上店是客,上架是貨。客人來了要買貨,你卻這麽說,是不是見我心誠,想趁機擡高價錢?”
聽了這話,陳博彜老臉微脹,有些生氣地說道:“我這店開了兩三年,從沒幹過虛擡價格的事兒。常來我家的客人都知道這是我的心頭好,若你不信,還可到左鄰右舍問問,看是不是我老頭子在诳你。”
“哈,都說了是鄰居,肯定也是幫親幫熟不幫理。”光頭陰陽怪氣地說道,顯然不相信陳博彜的話。
陳博彜畢竟才做了不到三年的買賣人,雖然也經過些風雨,但還是沒把和氣生財的和字訣練到家。聽了光頭的話,冷笑一聲,說道:“它雖然是我心愛的物件,卻也不過是個死物。我這把年紀,犯不着為了個死物說謊損陰德。總之一句話,這單生意我做不了,您找別家去。”
“居然有往外趕客的店,今天可算見識了!我今天就是要買,就不信你不賣!”接二連三地被下面子,光頭覺得在朋友面前顏面無光,一撸袖子,聲氣也高了起來。
陳博彜也是寸步不讓:“光天化日,你還想強搶不成?”
“我怎麽做,就看你怎麽說!”
眼見店裏火藥味越來越濃,一個不小心就要鬧事,一直沒插上嘴的雁游連忙說道:“二位都消消氣。依我看來,這也不是什麽大事。”
光頭本來不想理會這個打扮寒酸的少年,聽到末一句話卻忍不住大聲說道:“不是什麽大事?合着你是想拉個偏架,也不先掂量掂量那小身板兒算不算盤菜!”
“請您聽我說完。”面對客人的咄咄逼人,雁游依然不徐不疾,“這位先生,我看你進來時并未注意到這雙琺琅彩盒,你之所以突然對它們感興趣,完全是因為老板的介紹,認為它是店裏最好的東西,對不對?”
光頭遲疑了一下,旋即大聲說道:“那又怎樣?總之我是看上了,今天我非得賣下不可!”
他嚣張的話讓陳博彜和小張越發嫌惡,雁游卻贊同地點了點頭:“我明白您的想法:一樣是花錢,自然樂得多花點挑個撥尖的。”
此言一出,不但陳博彜驚訝地看着“倒戈”的雁游,光頭也是摸不着頭腦:“我說你到底是誰啊,幫誰說話呢?”
“我的意思是,我理解你的想法,所以,我想推薦這店裏最好的東西給你。”
“我剛才聽得明明白白,最好的就是這三樣東西。除了這還有什麽?你可別想騙我。”
光頭以為雁游在用緩兵之計,不滿地大聲嚷嚷起來。陳博彜卻是若有所思,視線不經意投向了裏間:那裏面放着新從鄉下收來的瓷器,因為大多殘缺不全,所以一直沒敢放出來。剛剛雁游進去時,盯着它們看了好一會兒。難道,他是發現了裏頭有比這三樣東西更好的寶貝?
一念及此,陳博彜頓時忘了生氣,迫不及待馬上就想向雁游問個明白。
尚未開口,便見雁游向某個角落一指:“瓷器裏面,這三件東西實屬店中之首。但放到大類中去比,卻又遠遠不及它了。”
衆人不由自主順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見那角落支着一張長條窄桌,一頭放着些零碎東西,一頭擺了件時下流行的塑料葡萄盆裁。看上去皆是普通至極,沒有半分寶氣。
陳博彜疑惑地打量片刻,确認那長桌不是外頭收來的古貨,是裝修時請工人用邊角料打的;零碎也都是現代之物;至于那盆假葡萄,是因為他養不活花花草草,又不喜歡假山,純粹為了點綴才随手買來放着的。雖說拿回來後打理了一番,但他非常确定,更換的手繪陶盆是街邊一塊錢買來的仿品,絕非古貨。
——這小子是在逗人玩哪?
一瞬間,不只陳博彜疑惑不止,看不出名堂的光頭也冒出了這個念頭。
面對幾人疑惑的目光,雁游安撫地笑了一笑,上前三兩下撥出葡萄藤攀爬纏繞的兩根支架,又取過抹布擦去上面的假土。
末了,他向陳博彜問道:“陳老,這東西原來應該不是這樣的吧?它兩側應該配有木架,放哪兒去了?”
“啊,雜物都收在西角那個大抽屜裏。小張,快去給小雁師傅拿來。”吩咐完,陳博彜訝然不已:“這是我在鄉下收東西時人家給的搭頭,說不清來歷,因上面有些花紋,原先一直用來給小閨女玩。得了我收東西的錢,就高高興興地把這給了我,說也是個老物件,但我看不出是什麽。那天買了這盆葡萄,覺得搭上好看,就順手擺弄了一下。”
說話間,光頭也湊了上來,好奇地打量雁游手裏的支架。它們大概有筷子那麽粗,長度卻僅是筷子的三分之一。是雙股擰麻花的樣式,凸面上雕鑿的通草紋路已被磨得十分淺淡,幾近平骨。任憑兩人想破頭,也想不出會是個什麽東西。
雁游笑道:“難怪陳老不認識。這東西雖老,卻只流行過一陣,沒幾年就銷聲匿跡——你們知道鬥雞巴?這是當年癡迷鬥雞、家裏又富貴的人琢磨出來的一個法子:把那孵化不久的小鬥雞仔放到這架子旁,架上設着食水。小雞溫渴餓已極,便會設法跳着去夠食。随着小雞越跳越高,架子也在不斷升高。等再養大些,又換了別的法子訓練。據說這麽着養出來的雞,彈跳力遠遠高出一般的雞,再訓練下其他技巧,在鬥雞時戰無不勝。”
這掌故聽着新鮮,光頭忍不住問道:“真的嗎?”
雁游一攤手:“不知道。不過這法子很是風行了一段時間,直到四九城從外省引來了上好的鬥雞品種,才逐漸銷聲匿跡。”
這時,小張翻箱倒櫃找出了原本相配的木架,遞到雁游手裏。
木架紋理細膩,叩之悭然有聲,腳座刻成祥雲樣式,十分精美。陳博彜當初正是覺得這木架好看,才沒舍得把這添頭丢了。不過,他卻認不出這是什麽質地。
“這是花梨木。雖不算極品木材,亦是難得。只有家中大富大貴的人,才舍得用它來養鬥雞。”
說着,雁游手腕一翻,幾件東西不知怎的就組到了一起。這些散件分開來看并不出奇,一旦重歸原貌,頓時有種說不出的韻味。
光頭情不自禁接過架子,打量片刻,又問道:“這東西比琺琅彩盒金貴在哪裏?”
他語氣遠不如剛才嚣張,顯然是被雁游露的手藝懾服,相信少年沒有騙自己。
“除了鬥雞的人之外,一般人拿它沒有什麽用處,所以流佚民間之後,基本都被人拿了拆散單賣。我就見過幾根用這木架腿兒改雕的發簪。”
“那這支杠就被扔了麽?”光頭瞪着這兩根黑漆漆的支杠,總覺得裏頭另有玄機。
雁游又笑了:“先生眼力不錯。這支杠是純金擰雙股打造,因銀字與‘贏’同音,便鍍了一層銀。時間過去太久,銀表面氧化,所以發黑。也幸虧如此,才沒被毀去。這種架子如今差不多已全毀了,保存完好的非常難得。所以,我才說它比琺琅彩盒更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