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新房客與金屋藏嬌

屠志在鄉裏抱着電話對英老感慨之際,雁游與衛長華等人一起苦思,為何那位劉鄉紳的墓穴,會點在這麽糟糕的一塊地上。

白蓮教是個相當抱團的組織,而且教衆彼此有通財之義,有種江湖意氣的味道。所以能當上這群人的香主,大大小小也該是位人物。幾百年過去,雁游無從得知劉某人的人品,但從陪葬品與規格來看,他的財力比鄉志所記載的更加雄厚。這麽位有財有勢的主兒,按理說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

從小聽着舅舅吹噓江湖傳說長大的施林,認為大概是有人設局想害劉鄉紳,騙他說這是塊福地,哄着他點穴下葬。自來陰宅風水對後代影響甚大,劉家後輩的沒落,大概正是這個原因。

雁游卻對這說法表示存疑:能搞起一座似模似樣的仿漢王侯墓穴,足見劉鄉紳身邊有精通墓葬知識的高手。既懂墓制,則也該懂得風水,應當不會存在被人欺蒙的可能。

衛長華表示附議,但依舊想不通原因所在。

三人讨論了半天,突然,許久沒做聲的孟昊開了口:“既非受騙,那他一定是故意的。”

這話立即為衆人打開了一條新思路。故意?那麽劉鄉紳不顧子孫福澤,選擇了那樣的墓穴,對重視傳承的古代來講,他這麽做一定是為了某個重要性遠遠超過子孫的目的。但,會是什麽呢?

聯想到此人白蓮教教徒的身份,雁游覺得似乎捕捉到了什麽,但一時又想不通透。

為了找到那份偶現的靈感,他拿起這些日子小組整理的手記翻看起來。視線無意落在衛長華帶來的老鬧鐘上,才發現早已過了午飯時間。

今天本是他們一屋的人輪休半天,昨晚施林還興致勃勃地說要去找老鄉買豬肉,讓雁游做金錢肉來打牙祭,沒想到早上讨論得太投入竟忘了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現在。

恰好這時,施林的肚子非常準時地叫了一聲,不禁滿面尴尬。

“到點了,先吃飯吧,吃完就該上山去接班了。”雁游說道,适時替施林解了圍。

這會兒不像後來是雙休制,周六早上還要工作半天。但因為夏季雨水多,工作地點又是在山上,一旦下大雨就可能面臨倒灌墓穴的危險。所以兩位老師商量後決定讓大家辛苦一些,每逢周末只分別調休半天,争取盡快結束挖掘工作。

受上一輩“工作要積極熱情,大幹快進”的影響,同學們并不覺得辛苦,依舊熱情高漲。

一行人魚貫而出,往固定開夥的老鄉家去吃午飯。坐在飯桌邊,雁游盯着木制飯甑裏被拔拉得東一塊西一塊的米飯,不由聯想到了山勢走向,思緒又飄到了剛才的問題上。

照以前講古閑聊時學來的一些風水知識來看,四周頗有幾塊寶地。若是站在山頂遠眺,相去百餘裏的那條山脈更是上等的風水寶地。山勢起伏有若龍脈,環抱湖泊,還有——

Advertisement

等等,龍脈?白蓮教自從明初遭到鎮壓後,分成許多流派,到了清順,一些懷抱反清複明的信念,煽動造反;還有一些則聲稱是某朝皇室後裔,執着複辟。劉鄉紳自稱漢室後裔,又在五省造反的關頭往甘省跑,不就是想“斬龍脈”?

按風水玄門的說法,華夏大地是五龍拱衛、首尾相銜遙相呼應、正應五德始終的格局。五條龍以王朝更疊為期,輪流成為國之“飛龍”。其他四條則為“潛龍”,蟄伏待時。如果有人利用風水格局針對某處龍脈來做手腳,雖然沒有誇張到一定會克盡朝廷氣數,但若是運氣逆天,果然靈驗,卻也能讓當朝國運不斷衰退。

雁游還記得,當時那玄門弟子一臉神秘地說完這些話,末了又遺憾地搖頭,說龍首起于四九城、綿延向北方山脈的這條“飛龍”,現在正是末期,即将蟄伏。民國坐不穩江山,所以下一條“飛龍”尚在仰首,華夏還得動蕩一陣子,才能迎來天下太平。

雁游對此半信半疑,但回想一下,便可發現劉鄉紳定下的那處墓穴恰恰對着那玄門弟子口中起于四九城的“龍脈”。

那種風水殺局因為太損陰鸷,而且以一人之身搏一國之運,非有天時地利人和及大氣運者不能成功。那弟子便沒有細說,只強調這殺局當真施展起來,成功率也是低之又低,還不及一成,不值得冒險。

對尋常人來說,這麽低的成功率足以讓他們将這計劃排除在外。但對那劉鄉紳來說,也許卻是最後的希望。嘉慶元年上承康乾盛世,清順還未顯出國勢頹敗之兆,五省農民起義于朝廷而言不過癬芥之患,最終仍以失敗告終。

也許劉鄉紳趕往甘省“增援”前就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才會秘密造起墓穴,企圖将反清的希望寄托在風水玄術之上。

想通了這點,雁游不免有些唏噓。

自從進山的那天起,師生們但凡有閑暇都會向世世代代住在這裏的村民打聽關于古墓的傳說,但皆是一無所獲,哪怕村裏最愛講古的老人,也從未聽說過這座古墓。單從興建起這座規模不小的逾制墓穴、卻沒有對外透出半點風聲、驚動任何外人來看,那位劉鄉紳确是手腕超群。

可這麽一位聰明人,卻像愚昧迷信的人一般,在理想破滅後孤注一擲,轉而相信風水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也不知該說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還是該感嘆他的執着。

不過,古往今來,連英明神武的帝王都不免沉緬于長生之道。也許在某些時候,人的種種所作所為看似不合情理,也許他自己心裏也明白一切虛妄,只是為了使心頭執念不滅而為之吧。

“雁師弟,想什麽呢?飯都快涼了。”衛長華已經扒下去一碗飯,擡眼見雁游捧着碗不動筷,一副魂游天外若有所思的模樣,便輕輕推了他一下。

雁游這才從游思中回過神來。剛要動箸,卻聽到一陣馬蹄得得兒聲停在院門外。随即便見屠志從老鄉家的馬車上跳下來,一陣風似地沖到了屋裏:“雁游,現在開始,你不用待在考古隊了。”

“啊?”

這一下,不只是雁游,其他三人都愣愣地停住筷子,呆呆看着屠志,只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等屠志将意思說明白了,衆人這才恍然大悟。衛長華和孟昊還以為是英老心疼雁游體弱,舍不得他在外面吃苦,才借故把人叫回去。乖覺的施林卻猜出了幾分原由,倒是比另外兩人更加高興。

雁游見屠志神情有些微妙又有些古怪,稍稍一想,也明白了緣故。對這位師德極佳,愛惜好苗子、不打壓不排擠的好老師,他還是蠻敬重的。

生怕老師更添失落,雁游當下便沒有說出自己的推測,只在打點行裝時将衛長華拉到一邊,暗示他循着某個角度、去古墓正對的那片山脈找找有沒有什麽特別之物——當年玄門的人說,這種殺局要在龍脈裏埋上某些東西,方顯靈驗。

因為屠志有意讓雁游提前回去熟悉下會議情況資料,以及與會人員,便催着他連夜把工作交接給別人,明天一早就動身。好在雁游這次的定位本身是跟随學習,沒有什麽特殊的,花了一個來小時的功夫,就把相關事宜都交待給了接班的孟昊。

還沒起名字的小貓因為成天和雁游同吃同睡,簡直半刻也離不得他,沒怎麽考慮,雁游就決定把它一塊兒捎回去。家裏房子寬敞了,養只鎮宅貓也好。

打電話還要轉個彎去鄉裏,而且除了英老那兒,奶奶和其他幾位朋友家都沒電話。雁游便決定直接回去,屆時給他們來個意外驚喜。

但他沒想到的是,收到“驚喜”的反而是他自己。

這一次提早吃了暈車藥,迷迷糊糊睡了一路,下車後神清氣爽的雁游興沖沖地把小貓兜在軍綠帆布包裏,大步往煉鐵廠宿舍走去。

結果到後才發現,那兒竟然已經住了別的人家。

細細一問,雁游才知道,原來在離開的這大半個月時間裏,自家的房子已經提前完工,奶奶兩天前就搬了過去。

這時,仍在替哥哥代班的常洪盛偶然溜達過來,一擡頭看見好友,頓時驚訝地喊道:“雁子,你怎麽提前回來啦?也不打個招呼。““我一時忘了你在這兒工作,要不就提前打個電話給廠裏了。”

雁游剛來到這個時代就在為房子發愁,甚至一度險些為它放棄了前途。現在終于解決了,不免心情大好。雖然沒趕上在喬遷之日親手放一挂喜慶的鞭炮,不免有點兒遺憾,但心頭依舊充滿喜悅。

走下樓梯,他難得重重往常洪盛的肩頭擂了一拳,笑道:“早說請你吃奶奶做的鹵豬頂子,卻一直沒兌現。走,今天下了班到我新家吃飯去,我給你做更好吃的。”

孰料,往常一聽有吃的就樂颠颠跟着跑的常洪盛,今天卻一反常态。非但沒有分毫雀躍之情,反而往後退了兩步,臊眉搭眼,一副極為心虛的樣子:“這個……雁子啊,我今天要加班……”

“少蒙人了,分揀廢鐵哪裏需要加班?別是覺得不好意思吧,我們是好朋友,別想那麽多。”沉浸在喜悅中的雁游失卻了平日的敏銳,不曾察覺對方的反常。

“真不去了……搬家那天羅奶奶就招待過我了,今天就不用了。”

常洪盛連連搖頭,拒絕的意味十分明顯。直到這時,雁游才注意到他神色不對,頓時起了疑心:“怎麽了,你是不是有事瞞着我?”

“沒有,絕對沒有。”

見常洪盛的表情和話完全是兩碼事,雁游疑心更甚。忽然想到某一點,突然臉色一變:“是不是奶奶出了什麽事,你瞞着我不肯說?!”

來到這個時代後,雖然前後遇上許多熱心人,陸陸續續與他們成為了朋友、忘年交,但對雁游而言,奶奶是唯一的親人。一想到奶奶有可能出了事,頓時方寸大亂。

打量雁游急得臉色大變,常洪盛連忙說道:“呸呸,快別胡說,奶奶好着哪!搬新家後精神頭可足,每天幹起活兒來比我媽還輕快。”

“那你還能為什麽事瞞我?”雁游還是不相信。

事已至此,為了安撫雁游,常洪盛只好把那件事兒講出來。但轉念一想,雁游雖然看着脾氣很好,內裏卻比以前更加要強。一旦犯起倔,十頭牛都拉不回來。要是他知道自己被“包養”——阿呸,是被救濟?好像也不對。總之,這種對別人來說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兒,在他眼裏可能是種施舍。要是他在這兒跟自己鉚上了,以自己的口才和腦瓜子根本說不過他。不如把這燙手山芋丢給當事人來處理。

常洪盛自覺做了最正确的選擇,話到嘴邊,生生拐了個彎,變成了自認苦口婆心的勸誡:“總之,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雁子啊,我知道你有原則要體面,但人不能單靠體面。你為了蓋房子欠了那麽多外債,眼下又沒工作,什麽時候才還得上喲?而且借你錢的朱大哥又是做生意的,我姥姥總說生意八只腳,今天瞅着好,指不定哪天就跑了。他雖然心善,到時日子過不下去了,還不是得向你要債填窟窿?從長遠看,現在這樣挺好的。你別怪阿灰他自作主張,其實他的提案蠻公道的。”

“……你究竟在說什麽?”

聽他雲裏霧裏說了一大堆,雁游更加奇怪。但卻悄然松了一口氣:常洪盛是個存不住事兒的直腸子,如果奶奶真有什麽,他肯定無心與自己閑扯。

不過,到底發生了何事,怎麽又牽扯上慕容灰了?難道他又在胡鬧?

想到這點,雁游無奈地揉了揉眉心,順便把搭在包沿想要掙跳出來的小貓按了回去。

不知為何,雖然慕容灰屢次與他并肩對外,無論哪方面都非常出色,但只要一想起這人,第一印象就是惹事生非。好吧,也許這怪不得自己,主要和慕容灰不安份的性子有關。

雁游絲毫沒有意識到,他從不說人是非的美德,不知何時,在慕容灰這兒瓦解零落得渣也不剩。

還待細問,但見常洪盛又露出那副“打死我也不說”的表情,雁游只好照他的提議先回家去,看個明白。

疑問萦心,讓雁游歸心似箭。平時要走幾十分鐘的路,今天半小時就走完了。

站在巷外,遠遠看見昔日廢墟上露出的一段雪白外牆,雁游不覺唇角微勾,露出一抹發自內心的笑意:這是他親手一磚一石掙來的家。奔波許久,總算找到一處可以安憩之地,而且現在家裏有親人正等着自己,不若當年那麽冷清。

想到這裏,他不由又加快了步子。但走了沒幾步,角度一轉,少了別的房屋遮擋,他愕然發現,規劃裏的兩間小平房,竟然變成了一幢三層小樓!

牆體通身貼了雪白的瓷磚,每個窗戶都做成了西洋外挑式;兩個陽臺各放了一把遮陽傘,兩側搭着移植過來的葡萄藤,綠意匝地,清涼無比。藤影掩映着下方陳設的藤制搖椅,單是看着便覺惬意之至。

開工前雁游做過預算,對目前的建築材料行情非常了解,當下一眼便知這幢小樓絕對造價不菲,至少得好幾大千,他現在還負擔不起。朋友裏也沒人出得起這筆錢——等等,或許真有那麽一個人。

想到常洪盛再三強調的那個名字,雁游心下一片雪亮。

推開虛掩的院門,雁游匆匆走進去。稍稍環視,發現奶奶不在,樓上又隐隐傳來響動,也顧不得細看屋內的新陳設,直接上樓。

向來與慕容灰如影随行的書生,今天居然被撇在某房門緊閉的房間之外,在地上一面蹦跶,一面委委屈屈唱道:“光天那個化日來,沒羞沒臊怎生好。淚勸哥哥莫心急,待解羅裙風光好~”

相處了這些日子,雁游早對這只鹦鹉——或者說慕容老先生的品位不抱任何期待。無視它的小曲兒,剛要敲門,突然聽到裏面有些異樣響動。細細一辨,似乎是女子的啼哭和……某些不宜言說的聲音?

雁游心情複雜地回頭看了一眼“現場解說”的書生,也不知怎麽搞的,醞釀一路的疑問突然都化成了怒意。放下布包,他一拳砸在新漆的門上:“慕容灰,出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