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同門重逢
當天夜裏,雁游與慕容灰在英老家待到很晚。但就連照顧了英老二十多年的老保姆也不知道他們具體談了什麽,只知道每次兩位小輩出來添茶水時,表情都異常嚴肅。
待兩人走後,英老站在窗前,眺望了片刻院中被秋風肆虐得只剩下幾片零仃孤葉的桂花樹,突然說了句沒頭沒腦的話:“磨石越硬,刀鋒越利。看來我很快就可以退休啦。”
老保姆聽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不管怎麽追問,英老都只是搖頭:“過一陣子你就明白了。”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金雀花拍賣行。
如果拍賣行的員工知道雁游那句“弗斯科很有禮貌”的評價,一定會大翻白眼。原因無他,他們已經在封閉會議室領受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謾罵嘲諷。有禮貌?那不過是假象而已。
厚重的黑色絨質窗簾遮去了所有天光,沉悶如棺椁的房間裏,弗斯科像一只被銀刺釘進棺材的吸血鬼一樣憤怒咆哮,不停揮動的雙手仿佛在抓撓無形棺板。
“我們旗下也有高仿生産線,整個歐美的中低端古玩贗品市場,我們的貨源至少占了八成!我們才是專家,才是權威!怎麽允許淪為笑柄!”
“我支付你們高出其他行業幾十個百分點的薪水,不是為了讓你們犯這種低級錯誤!”
“除了改善監管方案之外,我還需要公關方案,如何把這件事的影響降到最低!”
有人舉手提議道:“先生,我認為最簡單的法子就是讓那個華夏人道歉——我們可以給他一筆錢,讓他承認是自己搞錯了。之後再請買家出面發表聲明,就說——”
他還沒有說完,舌頭就在弗斯科冰冷的視線裏僵硬了。他不知自己說錯了什麽,不禁茫然地看着老板。
回答他的是一份薄薄的文件,甚至還沒來得及影印留存,柔軟的傳真紙直接甩到他的臉上。
匆匆浏覽一遍,他頓時瞪大眼睛驚呼出聲:“哦,上帝!”
弗斯科挖苦道:“這個消息我在早晨的會議上就宣達過——當時你的靈魂還留在家裏嗎?守着溫暖的壁爐追環法黃衫賽?”
“不,對不起先生,今早我遲到了,實在對不起。如果早知道出了這樣的大事,我一定會提前趕到公司。”
弗斯科嚴厲地盯着他看了幾秒鐘,才移開視線:“現在你知道了,就不要再提那可笑的建議。兩件事都與他有關,一定不是巧合。在調查出這個華夏人的背景之前,不能輕舉妄動。”
這時,公關部的負責人說道:“先生,我有個想法:再過一個多月就是皇室王子祖母的誕辰。雖然女皇已經過世,但在二戰期間她的出色表現,至今仍教許多日不落人民念念不忘。而且女皇與您的父親、尊敬的子爵閣下曾有過往來。也許,我們可以利用這點,舉辦一個與女皇壽誕有關的展會,重新争取公衆的好感度?”
聽到這個提議,弗斯科臉色頓時由陰轉晴:“好主意!會後你留下來,我們商量一下細節。一旦敲定,馬上拿出方案開始宣傳,争取在第一時間沖淡這件事帶來的負面影響。”
衆人偷偷松了口氣。
接着,弗斯科又敲打了員工一番,準備宣布散會時,突然又想起了什麽:“hr那邊聯系一下博士,如果身體沒有大礙,請他提前銷假,回來幫忙——不不,慢着,這個電話由我親自來打。對了,還有一件事——”
他用投影儀的控制筆敲了敲桌面,口吻驀然變得十分厭憎:“查出那件王命傳龍節是誰提供的貨源,如果是長線的話,把其他貨也檢查一遍,再有新貨送來先拖一拖。另外,盡快把檢查結果呈報給我。”
弗斯科的怒火讓手下員工工作效率格外高。到了第二天,針對危機公關策劃的展會便由初步構想細化好了具體步驟。弗斯科稍做修改,就讓底下人立即執行。于是,整個拍賣行都開始忙碌起來。
策劃裏特別将著名華僑實業家裴修遠先生列為重量級嘉賓,準備邀請他出席展會開幕晚宴。希望他能當衆展示拍賣行全額賠償的支票,并借他的嘴巴向公衆傳達“這只是一件小小失誤,金雀花拍賣行一如繼往值得信任”。
但遺憾的是,工作人員聯系之後,裴先生的秘書彬彬有禮地告訴他們,老板回國度假,歸期未定。
于是,工作人員只好把裴修遠的名字挪到待定那一欄,并祈禱他早日歸來。
裴修遠沒有出現在金雀花的通稿上,卻出現在了華夏的新聞裏。與上一次回國的低調相比,此次歸來,這位實業家突然高調了許多,不但頻頻接受媒體采訪,就連與友人用餐也會熱情邀請記者相伴。
不過,記者們都求之不得。因為這位老富商不但本身經歷極具傳奇性,而且他的老朋友更與近來熱門話題有關,正是質疑古玩賤價論、并一舉獲勝扭轉局面的英老。
而且,不但英老來了,就連之前一直拒絕采訪,十分神秘的雁游也陪同露面。據說,是因為裴修遠執意要答謝這位幫他挽回損失的少年人。
一連幾天,報紙上連篇累牍都是關于裴氏專訪:裴修遠捐款建蓋希望小學、裴修遠有意在華投資工廠、裴修遠談收藏……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報道在末尾處無一例外都會提到,曾幫裴先生鑒寶的雁游同學,近來正陪同老先生游賞各處古玩市場,挑選珍品。裴先生笑言,相信此次不會再被打眼,說不定還能撿大漏。諸如此類。
至于鑒寶的詳細經歷,早有記者寫了篇詳盡精彩的稿子專版刊發稿。因為讀者反響不錯,後來還給雁游又加了一次專訪,并采訪了他身邊的老師同學。
受訪師生們都表示,以前只知道雁游是業內泰鬥英老的關門弟子,真正與他接觸還是在野外作業的時候,相處時間越長,就越是驚嘆他的底子之紮實,學識之淵博,甚至就連老師都會拿着陪葬品向他請教。
只是,在問及是到哪裏野外作業、考察的又是哪座古墓時,師生們都不肯回答,只說是上級交待過,不能多講。
但記者翻查資料時發現了以前的報道,算算時間差不多,便自作主張在稿件裏加了一段:“雖然受訪者不願細說,但據記者調查了解發現,雁游同學初次進行野外作業的地點,應該是通市的一處漢墓。考慮到連老師都找他探讨學術問題,那是否意味着,他對漢朝歷史特別精通呢?将來北大考古系是否會出一位漢代專家?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這篇稿子發出後,英老立即表示了不滿,說既然已經聲明上級不讓亂講,記者就不應該私下調查,又多添上那段話。
但覆水難收,在跟報道的人現在不但知道雁游學識淵博,還知道他以一介新生的身份參與了通市古墓挖掘。
雖然有些讀者覺得這是為了博眼球而誇大其詞,試想一個十六七歲、毛都沒長齊的少年人,哪裏強得過執教數十載的老師?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以雁游為榜樣督促自家小孩學習,沒事就拿來說道說道。
一時間,雁游聲名大振,成了大人嘴裏的別家小孩,孩子嘴裏的壞蛋,少數別有用心之人的目标。
随着雁游聲名鵲起,潘家園不知不覺多了個叫老徐的人,在新商樓租了間小鋪子,貨不多,卻件件都拿得出手。講話卻是虛虛實實,自稱是小雁的叔叔,手裏有通市的好貨。
他擺在店裏的貨雖然不錯,但離漢代卻太遠了些,中間還隔了好幾個朝代。
但買家若提出這點疑問,準會招來他白眼:“這鋪子的卷簾門多薄啊,要是把真正的好東西擺在裏頭,晚上讓賊給順了咋辦?還是您想讓我背着至少能買下兩條街的寶貝疙瘩每天來回擠公交?也不怕被當菜壇子給撞碎了。”
而要是追問別的,譬如問他口裏的小雁到底是不是最近突然成了名人的雁游,所謂的通市貨是不是從正在進行收尾工作的漢墓裏拿來的?老徐皆是笑而不語。被問得急了,才會不緊不慢地來一句:“愛信不信,反正我也沒追着您買,是不?”
人的心理很有意思。如果老徐拍胸脯保證自己就是雁游的嫡親叔叔,賣的都是還帶着土沁子的通市漢墓貨,那除了剛摸進古玩收藏大門的菜鳥之外,沒人會信他。
偏偏他遮遮掩掩,欲說還休,宛如說書人吊足了聽衆的胃口。說信又不敢,不信又舍不得。時不時拿他的話來琢磨一番,總覺得越想越像真的。
有時間寬裕的倒爺開始約上哥們兒,悄悄盯起老徐的梢,漸漸摸出了這人的作息規律:每隔四五天,他就要關門一天。第二天再回來時,衣襟上必定帶着隔宿的酒味兒,包裏好煙裝得鼓鼓囊囊的,見人就派,哪怕是進門閑磕牙的人也能分着。
等他再次出門之前,必會有人到他店裏虛晃一圈,使個眼色。用不了多久,這兩人就會出現在潘家園各種不起眼的角落,磨磨叽叽地嘀咕半晌,有時還搭腕子比劃幾下,明顯是在談價格。等雙方都點了頭,老徐就會哼着小曲兒回去打烊,消失整整一天。
幾個倒爺看得分明:老徐每次回來,分明都是發了財的樣子,但那兩天,他店裏的東西往往都沒出手,一件不少。那他賣的是什麽?莫非他真有通市新出坑的土貨?
發現這個規律後,當老徐第三次出門時,幾人一合計,索性讓最機靈的那個一直跟到了外頭。那人跟到天黑回來,興奮得來來回回只會說一句話:“他真是搭了去通市的班車!”
這時,正在翻報紙的那位一把掃開淩亂的飯盒,把報紙拍到桌上。幾個人圍上去,順着他的手指看到了這麽一句話:“據裴先生透露,近日得到一件漢代古玩,讓他十分滿意,連說是此次華夏之行的最大收獲。只是礙于規定不能帶出國門,只能交給好友代為保管。”
另一個人把嘴裏的牙簽一撇,說道:“我說那小家夥哪兒來那麽大膽子,敢情是這姓裴的要買。依我看哪,八成是姓裴的看中了什麽東西,財大氣粗買通了學校的人。這口子一開,其他人也有樣學樣。正好姓雁的小家夥名氣最大,就借了他來當幌子。”
“咦,你是說那姓徐的不是雁游的叔叔?”
“姓都不同,怎麽當人家叔叔!話說回來,管他是誰呢,手裏貨不假就好。咱們明天也問他看貨去!”
也不知是誰嘴快,還是別人也盯了老徐的梢。總之,這夥倒爺的分析一夜之間傳遍了四九城的古玩圈。第二天,老徐店裏的地板差點兒被人給踏平了。
衆人自以為老徐是想趁亂撈一把就走,既然如此,那價錢方面肯定好商量,能趁機撿個便宜。不想試探來試探去,老徐都是打着哈哈,看似不置可否。但若細究起來,他的潛臺詞似乎是,不見到真正有錢的買主,輕易不會松口。
有人默默算了算自己的家底,便識趣的不吭聲了,順着他的話頭天南地北地胡扯海吹。也有人不服氣,直接說老子如何如何,你這樣是看不起老子。但老徐也不生氣,三撮兩哄,不知怎的就忽悠得那人沒了脾氣。
總之,這些想買貨的人沒從圓滑的徐老板那裏得到半句準話,反倒幫他把名聲給揚了出去,都說他是想把貨一次出清,所以才大擺龍門陣等財主上門。如今潘家園裏都在猜測那批貨到底有多珍貴,又是誰能入徐老板的法眼。
衆說紛纭,謠言漫天。這次足足過了十天,老徐的店終于再度關張。看熱鬧的人見狀,連忙相互打聽圈內土豪收藏家的動向,暗暗琢磨這批貨最終落到誰的手上。
當發現這些人都有去處時,衆人不禁更加好奇:到底是哪個悶聲發大財的同老徐談妥了?
他們并不知道,以前出門都是直接上客運汽車的老徐,這次離開潘家園後轉了幾條又彎又長的巷子,确定身後沒有尾巴,才敲開了某扇老宅的大門。
裏面早有人等着他。見面也不及寒喧,他直接說道:“他們是外地口音,一來就承諾給現金,再三說專門為了通市漢墓而來,還說如果能證明墓主确切身份願意再加五成的錢。我覺得就是他們了,所以今天第二次見面時透了點口風,結果他們馬上交了三萬的定金。”
“鐘歸看得上眼的客戶一定輩非富即貴。此人出手大方,又這麽着急,還挑明專為通市漢墓而來,我看至少有六成可能是我們要找的人。”
屋內之人正是雁游與慕容灰。聽罷老徐——也就是徐大財的話,雁游想了想,說道:“這個人值得确認。老徐,說不定他們也會暗中跟蹤你。演戲演全本,麻煩你再到通市走一趟。”
“沒問題。”
有了羅奶奶保媒,徐大財近來同秀姐發展得不錯,桃花爛漫正得意着,自然對促成姻緣的雁游千依百順。
送走徐大財,慕容灰說道:“要買古玩也就罷了,問題是,這個人要墓主身份幹什麽?”
“誰知道呢。”雁游搖了搖頭:“不管那些,先确認他的身份再說。行頭都準備好了吧?”
慕容灰拖過石桌上的一只旅行袋,亮出裏面的緊身牛仔褲和迷彩背心,正是近來不務正業的二流子們最時髦的裝扮:“二師兄今晚陪他媳婦到岳母家,不過明天保準能過來。我今天下午找他時已經說過了,到時他扮賣家,我扮打手,按你編的那套話來演,假裝是倒騰古玩的,見對方有錢想結交一番,将來再賣其他東西給他。”
“嗯,這樣套話,他才不會起疑。”
從請裴修遠回國,到高調亮相,再到徐大財在圈內吹風,都是雁游一手策劃。
花花轎子需人擡,擡得越高名氣越響。但這一次不同,裴修遠、英老、雁游、徐大財,他們擡的不是人名,而是通市漢墓之名。
但如果急眉赤眼地把消息吼将出去,不但會給英老惹來麻煩,真正的有心人知道後也會起疑。
就像潘家園裏老成精的買家們對老徐雲裏霧裏的話深信不疑,很多時候,說一半留一半,往往比合盤托出效果更好。相比起“別人告訴自己的”,人們更相信“自己推斷出來的”,哪怕這推斷結果,其實也是根據別人的話得來的。
所以,雁游才故意把消息虛虛實實地放出去,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這麽做看似麻煩,但既然國內線索已斷,相比跑到國外調查這種不現實的想法,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反倒更高,或者說,是唯一的選擇。
只不過,雁游在媒體前露過臉,不少人都認得他,所以這賣貨的老板還得找其他人來扮。天生富态,能說會道又不怯場的朱道,自然是最好人選。
只是,雖然計劃已定,雁游心裏卻還是莫明有些不踏實。想了一想,他把這歸結為十幾天過去,鐘歸的案子依舊沒有進展:“警察那邊還是沒有消息?”
“嗯,我今天聽教授說,似乎他們找到了什麽重要線索,正在秘密調查,所以一直沒有公布。”
鐘歸表面的身份是華僑精英高管,這麽一個人不明不白死在公司,還牽扯到經濟案,在這個年代極為罕見。社會上議論紛紛,說什麽的都有,警察方面壓力也很大。
雁游之前還以為是找不到證據沒法破案,現在聽慕容灰這麽說,心頭稍松:“有進展就好。”
慕容灰安慰道:“你別擔心,小叔也在米國幫我調查。只是他們藏得太深,一時還沒找到線索。”
“但願明天要見的人,就是我們想找的人。”雁游無奈地說道。這是離他們最近、也是唯一的線索了。
次日傍晚,東興樓。
正是晚飯時間,一個西裝革覆的富态老板,帶着個長發墨鏡、叮叮當當戴了一脖子首飾的混混,還有個一臉油滑氣的男子進門,不免引人注目。
好在他們要的是包間,上樓把房門一關,就擋住了所有好奇的視線。
食客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眼裏的混混大哥、或教育失足下屬的領導,進了包間後頗為緊張地同“混混”确認道:“等會兒真不會動手?”
慕容灰好笑地說道:“你想太多了,今天我們只談生意。”
“那感情好,我這西服還是結婚時訂做的。要是弄髒了,老婆非罰我跪蹉板不可。”打從成家之後,朱道就加入了妻管嚴的組織,并且心甘情願。
确認沒事,他揉了揉臉,裝出一副老板的派頭來。剛想說哥幾個好久沒聚,等完事了把梁子叫來大家搓一頓,包房門忽然被人推開了:“徐老板,我要的東西你帶來了嗎——這兩位是?”
門外的青年拎着一只皮箱,皺眉看了看慕容灰與朱道。再看向徐大財時,神色一冷:“你擅自帶外人過來?”
見他作勢欲走,徐大財趕緊上前攔人:“哎呀,賈老板請坐。實不相瞞,我只是個中間人,這位老板才是真正的賣家。這不,聽說您豪爽大氣,就想同您結交結交。說白了也就是吃頓飯而已,您就賣個面子吧?”
說着,徐大財又招呼道:“這位就是賈老板了,兩位多親近親近。”
朱道立即起身,拉住青年的手使勁搖了幾下:“哎呀,賈老板,久仰久仰。”
被兩人一唱一和地攔住,再想到想要的東西還在他們手上,青年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緩緩坐下。
見狀,慕容灰悄悄向街對面的窗戶比了個v字手勢。
雁游坐在半掩的窗戶後,遠遠盯着包廂裏的動靜,時不時用望遠鏡看上一眼。
忽然,吱呀一聲,門被推開了。東興樓的掌勺師傅老李端着一托盤飯菜走了過來:“好久不見了,小雁師傅,來來來,咱們爺倆走一個?”
這幢樓以前是某司令的警衛宿舍,建國後一半規劃成招待所,一半給了老字號東興樓做宿舍。這裏正是老李的房間。之所以選在東興樓見面,為的也是監視方便。
“謝謝李師傅。”
“跟我還客氣啥,有空再傳我兩手燒菜功夫就是了。對了,有件事差點兒忘了告訴你。”
老李放下酒杯,拍了拍腦袋:“昨天隔壁招待所住進個人,看着三十上下吧,斯斯文文的,我就多看了幾眼。今早出門時,無意發現他拿着個望遠鏡朝我們飯店看。我當時以為他是随便看看,沒有多想。剛剛見你也帶了這玩意兒,才覺得有點古怪,琢磨着得和你說一聲。”
隔壁也有人在留意包房的動靜?看來與徐大財等人見面的根本不是正主。那留在這裏望風的會是誰?另一個手下,還是本尊?
這是離那神秘組織最近的一條線索,雁游不想輕易放過,立即問道:“李師傅,他在招待所幾樓?”
“也在二樓。你要找他?我這邊有個小陽臺,剛好對着那房間的側窗。”見雁游着急,老李也沒多問,直接把他領到陽臺上。
小小的臺子堆了不少雜物。借着東西掩飾,雁游微微彎腰,向對面的小窗看去。
那人正偏着頭擺弄望遠鏡的挂帶,一時看不清容貌。雁游耐心等了片刻,當那人終于轉過頭來時,他頓時驚呆了。
“雲律——雲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