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比試

“老先生請講。”

“重芳一人,願與我館上下切磋,實是好事一樁,不過——”裴大夫話鋒一轉,“關于答案當衆公布之事,似有不妥,各家醫館都有獨到之處,雙方當衆宣讀答案,旁人聽得一知半解,畫虎類犬反而不美。老朽再不濟,也比重芳虛長了幾十個春秋。”

王謝仍然恭敬道:“那裴老先生的意思?”

“雙方一題題出,共同書寫該題答案,選些識文斷字之人,由其閱後判斷是否相符,哪方确切,如有異議,再雙方互質,可好?”

王謝心裏暗笑,寫完答案雙方互質,周圍的人才會聽得一知半解罷。對方不過是怕有什麽獨門秘方被公開去,自己還怕對方更改答案呢,想瞌睡送個枕頭,面上卻皺皺眉,為難了一陣,才答道:“那便在周圍捧場的人裏選罷,一方指定一位,如何?”

“如此甚好。”——此言一出,周圍那些同行們,臉色便有些讪讪。

“那在下也有一言。”王謝忽然想起一事。

“請講。”

“既然雙方共同書寫答案,那麽拖時過久也算輸,如何?”王謝解釋,“出題方默寫答案後,若再過一柱香,答題方仍未停筆,便也算輸。”——這話節省時間,很是光棍,看熱鬧的都鼓掌叫好。

裴大夫想了想,也點頭同意了,叫人去拿線香和香爐。

人選極簡單,王謝只在周圍問一聲,便有四五人願意出面,王謝先道了謝,而後請了一位,大家一看,就是日常在茶樓的說書人,登時有人就叫道:“老方,你回去以後得把這段編成段子啊!”

說書人老方愛湊熱鬧,也精明,見王謝選了自己,未必不是沒有宣揚的意思,痛快上前。

興安醫館也選了人,果然不是大夫,而是一位看熱鬧的賬房先生老馮。

幾人互通了姓名,一位是方明羅,一位是馮謙。互相行禮落座,重新說明勝負判定之責:

首先,雙方以十題為限,需與醫藥相關,十題以內答對多者獲勝。十題平手,則再出十題,直到一方獲勝為止。王謝若勝,可以在興安醫館選一名十九至十二歲的大夫,其人脫離興安,歸“康安醫館”,興安醫館若勝,王謝脫離康安,歸“興安醫館”。

其次,題目必須有明确答案,存在争議或者尚未有解的題目無效。雙方答案不必追究字句完全相同,只要內容一致,答題方獲勝。答題方在提問方擱筆後一炷香時間內,仍無答案,自動算負。提問方撰寫答案超過兩刻鐘,也自動算負。

Advertisement

第三,答案不一致,由切合實際者為勝。

最後,兩方均切合實際,但仍然不一致,由雙方上來理論,能以憑據駁倒對方為勝。

裴大夫身份和歲數都在那裏擺着,不太好明着占便宜——雖然整個醫館應戰一個人,還是個年輕人,已經是占了大便宜了——中間還客氣一下,說我館人多,是不是王謝選幾位上來切磋?王謝擺手,笑道,沒關系,話已經說出去了,不能改了,我說過挑戰貴館所有人,就是貴館上下一起讨論,也沒什麽。老先生說年歲相當的大夫任我選,是不是都來到酒樓了啊?

裴大夫打趣道:“原來重芳現在就開始相看人選了?這場中的都可以。”語畢見王謝直直的望向裴小妹,趕緊話鋒一轉,“族侄女就算了,不是說過的麽。”

王謝趕緊道:“不不不,在下絕對沒有看裴小姐,看的是旁邊……呃,對,就是旁邊那位。”

他說得欲蓋彌彰,裴大夫看看,裴小妹身邊好幾個人,年輕面孔都是秋城的,一顆心放下來,笑道:“沒關系,一言既出驷馬難追。”

王謝趕緊遮掩:“那就好,裴老先生确定做得了主?”

裴大夫道:“只要年紀相當,那便沒問題。”

王謝放心了,道:“裴老先生,請問是貴館先出題,還是在下先出?或者猜枚?”

“這兩位先生猜枚可好?”裴大夫倒也公平。

“那就請二位各抓一把瓜子,自行議定先後單雙。”王謝伸手一讓。

二人手裏瓜子合起來是個“雙”,說書人猜對了,他便道:“據适才我倆商議,這局謝少爺先行。”

裴大夫微笑點頭:“還請重芳将題目交予老朽。”

王謝先一愣,撓撓頭道:“呵呵,等我去寫。”自覺走到屏風一側,提筆開寫。

裴大夫,乃至衆人,心裏都在想,不知道這位謝少爺是托大呢,還是過于謹慎怕洩了題呢。

王謝不多時便擱了筆,将一張箋紙遞給評判,另一張向裴大夫遞過去,笑道:“在下便班門弄斧了。”

裴大夫一看題目,怔住:“這……便是第一題?”

“正是。”

裴大夫反複看了兩遍,心裏确定這是王謝投石問路,便将箋紙交給一位弟子,道:“澄雲,你去寫罷。”

裴澄雲,裴大夫親近弟子之一,接紙在手,一躬身:“是。”再定睛細看,不禁也愣了,足足讀了三遍,擡頭看看師父,又看看王謝。

“這位澄雲兄,請了。”王謝收斂笑容,回身,落座,提筆,默寫。

裴澄雲看不到他的動作,但也反應過來,轉身在屏風另一側坐下,稍加思索便寫了起來。

誰知他方子才拟了個開頭,就聽場上場下微微的騷動,擡頭,正見王謝将一張折好的紙遞到上首的桌上,還拿個瓜子碟壓好,對着他點點頭便下去了。

說書人懷裏帶着火折子,一晃點燃線香。

裴澄雲心裏一緊,暗道這題莫非有詐?明明是普通病症而已,還能出什麽花樣?筆下也加快了幾分。

線香燃得極快,即使沒有風,也不過半刻,裴澄雲刷刷寫完最後一筆,線香還餘一寸的零頭。

裴澄雲遞上自己答案,也下去了,場內場外所有人都盯着兩位評判。

只見一位拿起裴澄雲答案,一邊看着一邊點頭,另一位先端起瓜子碟,再拿過王謝答案,展開看了,卻是露出忍俊不禁的表情。接着兩人将箋換過,看後連表情也是換過,一個認真,一個微笑。

二人互相看看,低聲交流了一下,便道:“雙方均言之有理,要是按實際講,謝少爺所言更加符合。”

裴澄雲怔住,裴大夫也愣住,興安醫館人全傻了眼——第一題,怎麽就輸了?

王謝給自己端了杯茶,問:“裴老先生,或者這位澄雲兄,您覺得,這題,方便讓大家聽聽麽?”

裴澄雲重重點頭,裴大夫也點頭道:“那我們要聆聽重芳的高論了。”

老方老馮互看一眼,老馮笑着比了個“請”的手勢,老方便道:“我來念:春城有一乞丐,平素身體強壯,獨身栖于郊外破廟,近日天冷,四野無人,饑寒交迫,忽遇過路人,落下一紙包,內有幹糧馍馍三只,食後肚腹飽脹,甚是難受,其餘症狀無。問,對他而言最适宜之治愈方法為何?”

老馮道:“興安醫館的先生列了兩種辦法,一種是方劑,怕我等外行,注明是消食化積等便宜藥材,也就不一一敘述了,另一種是針石之法,刺激穴道,或催吐,或助消化,立時見功。”說到這裏停下,看看在場所有人,道:“在見到謝少爺答案前,我二人都覺得這位先生的答案極佳。”

這個關子,将所有人的興趣都挑起來了。

老方道:“謝少爺寫的是:四野無人,乞丐無錢,如何覓得郎中?進口食物又焉肯吐出?又兼身體強壯,睡上一日一夜,自然便好。于乞丐而言,此舉最為适宜。”

全場默然,随即哄堂大笑。

老方待笑聲漸息,又道:“規矩是切合實際,我二人覺得,此方才是切合實際。不知諸位覺得如何?”

圍觀的衆人一琢磨,果然如此,一個要飯的,确實請不動先生看診,更沒錢抓藥,況且對他來說,不過是吃撐了而已,平日饑飽本就難以預料,吃一頓頂三天也是常事,最适宜的方法,可不就是睡覺麽。

裴澄雲臉發黑,他光想着這方子簡單,預備乞丐可能有其他意外等等,卻原來第一句就已經下了套,在結尾“最适宜”三字上收了網。可是他為人老實,也說不出什麽。

裴大夫緩緩發問:“這答案,可與醫藥有關?”

王謝反問:“這題目,可與醫藥無關?”

裴大夫嘆道:“重芳高論。”

王謝微笑:“輪到貴館出題了。”

裴大夫向身旁一位弟子點點頭,那弟子便從懷裏取出兩張紙,一張交給評判,一張交給王謝,冷着臉,到位子上坐了,提筆就寫。

裴大夫微笑不語,醫館怎麽會只準備十道題,起碼七十幾道是有的,內容分門別類,專看王謝擅長哪科,不擅哪科,而後只取王謝不擅長之題目。這第一題,便是總綱,試探王謝短處的。

——文獻。

“列出五十部醫藥典籍之篇名。”

王謝看着題目,正落座提筆,無意間側頭一瞥,神色變了變,随即嘆口氣,将紙直接放下:“這題我認輸。”

一片嘩然。

裴大夫笑道:“重芳不試試,怎麽曉得寫不到五十部?”

“寫是能寫到,沒意思,不想做。這種題我也能出,老先生也會不想做。”重點是太花時間,他剛剛看到燕華,騰地想起來,在這裏耽擱久了,燕華那邊針灸就遲了,還是速戰速決的好。

孰料這正好擾亂了裴大夫的試探,裴大夫目光平靜,道:“既如此,那還是重芳出題。”

“好。”

王謝簡單寫了幾筆便收住,遞過去。

裴大夫見了便一愣,面上有些猶豫。

王謝學他徒弟那樣,也不等他指派誰,自己轉身走回桌旁,坐下提筆寫字。

裴大夫指了一名專精外傷的弟子,那弟子接了紙剛剛看了一遍的功夫,王謝已經起身,答案遞上,順便将線香點上。

那弟子不敢怠慢,靜心沉思,忽然咬咬牙,擡手招來兩個師兄弟。

——人多丢臉事小,輸了事大。

三人竊竊私語,臉上神色都不好看。

“‘三息散’為療傷良藥,用于生肌收口,專醫破傷金瘡,問,改方配料增減及用法如何?”

“這藥明明未曾聽說過,是不是杜撰?”

“我也不記得有這樣一個方子。”

“快,讓別的師兄師弟看看。”

“好。”

箋紙轉了一圈,最後回到裴大夫手上。裴大夫低頭沉吟,将紙交了。

評判互相交換着看看,苦笑道:“裏面只有兩味藥相同,連用法也是不一樣的。”

裴大夫道:“還請重芳解惑。”

王謝笑嘻嘻道:“當面一試便知。”說着,揚聲問四周:“哪一位有刀剪之類利器?借用一下。”

拿了一柄小匕首,直接遞給那個一開始接了紙的弟子,将自己衣袖一挽,道:“辛苦兄臺,在這裏劃上一道口子。”

那弟子愣了,看看自己師父,才接過匕首,在王謝小臂上切了一下,傷口一寸許,鮮血頓時就淌下來。

王謝從懷裏摸出個小紙包,打開往流血處一倒,對着傷口上一堆粉末,鼓起腮幫吹了三口氣。

手臂一抖,展示給衆人看,血竟不流了,眼見着傷處收口。

“這就叫‘三息散’。三個呼吸之間,止血凝疤。”

那名弟子兩眼放光:“這這這,難道是鐵扇散?還是雲南白藥?你說這是改方,那原方是什麽?”

王謝笑問:“你這算題目麽?”

“這……”那名弟子很是郁郁,求助的眼神瞟向師父。

“且慢。”裴大夫道,“這是成藥,焉知重芳是否自制?”這話聽起來是懷疑王謝從別處拿了藥,冒充自己的,實際上,他想看的是那張配方。

王謝一邊将自己的箋紙收回,一邊回答:“‘康安醫館’常年有售,五十文錢一小包,八十文錢一大包。便宜的還有七息散,七個呼吸之間止血,三十文錢一小包,五十文錢一大包。再便宜的還有九息散,九個呼吸,只售十文一小包。”抖了抖空紙包,“每一小包分量是這個的七倍。”

在場的人——除了洛大夫,他趴在桌上不敢擡頭——心裏默默記下,嗯,別說出門在外,就是家裏頭,誰沒有個磕碰,這藥雖然有些貴,可是你看看這功效,明擺着啊。

“裴老先生,莫非這三息散原方出處以及配方,就是題目了麽?”

裴大夫猶豫一下,衆弟子眼巴巴看着自己,那意思是千金易得,一方難求啊師父。

“不,自然是另有題目。”裴大夫暗道等醫館獲勝,王謝肚子多少東西他都要掏出來,現在套方子時機不到。不過,出哪方面的題目合适?王謝治好了蘇少掌櫃內腑及失血過多,肯定精于內傷無疑,而他又有“三息散”,是否說明他精于外傷或者藥物……不如換一個途徑,裴大夫想着,王謝尚未婚娶,自是沒有子嗣。他便指了一名兒科大夫,拿出題來。

小兒身量不足,經脈未定,患病了也說不清楚只會哇哇大哭,藥量更需謹慎增減,輕了不足治病,重了便有生命之危。是以經驗不足的大夫,一向不敢問津兒科。

“小兒夜驚,哪幾種症狀?哪幾樣解法?”看似簡單,若是長篇大論起來,也要花上一個時辰。

王謝一見不是同一個人拿題,想了想也明白過來,無所謂地一笑,接題在手,回身自去書寫。

“……興安停筆了……哇,謝少爺也停筆了,往這邊又看了一眼。”小吳盡量詳盡地對着燕華描述場上局面,偶爾端茶倒水。

王四掌櫃笑道:“小吳,你說話一驚一乍,小心吓着燕華。剛剛就差點碰翻茶碗。”

——就是王謝小臂被劃傷的時候,小吳一直在解說,說得興起時,模仿了說書的口氣:“謝少爺拿着匕首要做什麽?啊,他把匕首給興安了——哎喲,血馬上就往外冒啊,嘩嘩地就像流水一樣……哎呀掌櫃的,打我幹什麽?”王四掌櫃努嘴,他才發現燕華臉有些發白手有些抖,而洛大夫整張臉埋在桌上,渾身發抖。“對、對不住啊,我說得誇張點兒,洛先生、華大哥你們別擔心,就一小口子,謝少爺抖了一包藥在上頭,吹了三口氣,血、血就不流了!這藥真靈啊……”小吳越說聲音越小,因為王謝的緣故,“謝少爺又看過來了。”

打那以後,小吳再不敢說得誇大其詞了,老老實實平鋪直敘。

——兒科?小兒科。

兩位評判拿着答案互相對照,過了一會才道:“此題,謝少爺的答案,比興安醫館的答案還多兩種,應是謝少爺取勝。”

這位兒科大夫失聲道:“不可能,我浸潤兒科三十年,他歲數不過二十出頭的,怎麽會比我答案還全?”

王謝拿着自己箋紙,招手讓他過來,給他看,那大夫看完便垂着頭回去了。

“輪到我了。”

“謝少爺又寫得很快。嗯,正在寫答案,這回興安上來的是一個白頭發白胡子,比裴大夫年紀還大的先生,他和裴大夫臉色都不怎麽好看。不知道謝少爺出了什麽難題……謝少爺又寫完答案了,裴大夫瞪着他……線香都燒到頭了,老先生還沒停筆呢。”

——“這位老先生,時間已到。”

“老先生看起來很有把握的樣子,兩個評判拿着答案對來對去。謝少爺——謝少爺又看過來了,已經看了好幾百次了啊。”

燕華微微一笑,不确定少爺能不能看到,但是小吳每次只要一說,他就笑上一笑。

少爺會贏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