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霜雪加身
當皇帝在給太後請安時聽聞襄親王福晉小産的消息,震驚堪比聽說皇阿瑪小産。
等他回到乾清宮才覺後怕,這次因勢利導無中生有,他還是大意了。雍正朝時他沒聽說過襄親王有嗣因此也沒朝這個方向去想。若早知這樣,怎麽說也該等自己将人在親王府安插妥當再行事。
讓胤禩吃苦頭是他的計劃之一,只有這樣老八才能明白這個世上只有朕會懂他會縱着他,旁人只會要求他賢良淑德安分養兒子。只有等他認清這一點,才好義無反顧投奔朕。
但吃苦裏面絕不包括會死。
皇帝心頭生出古怪得焦慮混雜的後悔,難受得緊,就算是前世年氏咽氣府中阿哥殇時也不曾有過這等煩躁。勉強算來,也就十三離世時他有過類似的哀傷,但好像又不完全一樣,那次是哀毀傷身無法自持,這次更多是急躁暴戾。他算是有些明白為何世祖爺會為一個女人逼死弟弟。
親王福晉小産,宮裏三座大山同一時間保持了沉默,就是之前對董鄂氏百般親厚的貴太妃亦面色青黑不置一詞,只傳話出去讓董鄂氏安心養着,任何帶着安撫性質的賞賜也沒有。
皇帝深居宮中見不着人,日益暴躁。
胤禛越發肯定自己做法大致方向不錯,老八只有入宮才能名正言順得他庇護。這厮就是一只死鴨子,除了嘴硬之外,身嬌體弱堪比婦人。前世就是随便罰罰跪,就借口舊疾複發卧病推脫不上朝不辦差,皇帝宣召都宣不來。圈禁不到一年就沒了,人家老十三被冷遇了十年都活得好好的。
再多話想問想說,可惜老八份數命婦,如今卧病連入宮的機會也沒有。胤禛無法,只得加快在襄王府安插人手的步伐。
這個時候養在佟妃跟前的三阿哥忽然病倒,宮中一開始并不如何在意,但兩日之後慈寧宮忽然不許人随意出入了,很快寧壽宮與乾清宮也如此。
胤禛已經将太醫院大半握在手裏,因此他也在第一時刻知道三阿哥見喜了。
聖祖早年出花大難不死,因此被皇瑪法看中崩前立為嗣皇帝并不是皇室辛秘,胤禛初聞時并未太過在意,只在他掐指一算時才覺有異。聖祖出花不久,孝獻皇後與世祖很快都相繼魂歸黃泉了,那時皇阿瑪怎麽樣也不該不足周歲吧?
胤禛越想越覺着奇怪,怎奈太後下了死命,皇帝不可以身犯險,因此佟妃住的儲秀宮只進不出。
很快京城各處也有疫症爆發,胤禛開始着手安置流民設立災棚與安排藥材發放。好在這些事情他前世做慣了,自然不是虛歲十七的世祖皇帝能比的。很快朝野上下都因為皇帝異乎尋常的鎮定與強勢作風安穩下來,各個部門圍繞着乾清殿與皇城有條不紊地各自行事。
胤禛就是在這個時候,聽說襄親王府福晉也染上時疫,并且情形不容樂觀。
胤禛第一次嘗試了心急如焚烈火烹油的滋味。
Advertisement
他一方面猜測這是老八自己動手了,他想借這一次京城時疫詐死脫身,這個鬧心弟弟總能同自己想到一處去。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提心吊膽,老八手頭沒什麽得用的人,出了那件事之後定然被看管得更嚴,這種事情裏外沒人接應做起來風險很大,他怎麽就不能再忍一忍?
皇帝自覺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借口,于是向太後提出遣一個太醫院的院判去給弟媳瞧瞧。
誰知太後卻沉吟了,推說太醫院照顧內宮命婦已是人手不夠,除去在菜市口巡診放藥的根本找不出人來。襄親王與貴太妃想必想着以大局為重,才沒開口,皇帝也當如此。
胤禛明白了,太後已經猜到自己兒子便是董鄂氏的“奸夫”,因此打定主意讓董鄂氏借着這次疫病直接殁了一了百了。
這個認知讓胤禛很惱火,算是知道為何當年世祖會一再與太後為難,執意行事。這老太後私心太重,打着為兒子好的名義死命擡舉蒙古女人,現在連他想娶誰都管!
皇帝意識到要讓老八入宮與太後早晚得撕破臉,晚來不如早來,行事還能自由些。
很快太後就知道皇帝罔顧她的懿旨,遣了太醫院院判給襄親王福晉診脈一事。這件事情并沒有鬧得太大,但一連數日,母子例行問安時都是淡淡的,走個過場。
太後不高興很好理解,因為她已經預見到了一宗皇室醜聞的苗頭。皇帝不過十七歲,正是情窦初開的年紀,滿宮女人沒一個能留得住他的,若這個人在王府裏,她簡直不敢想象後果。
皇帝也很生氣,因為太醫院院判帶回來的話是,襄親王福晉果真病了,已經開始出疹,因為剛剛小産過,身體虛弱,不容樂觀。
胤禛無法理解,怎麽能真病了呢?
難道不是老八自己布局,是他真見喜了?
胤禛氣死了,老八你怎麽這樣沒用?當年朕費了多大勁兒才把你戳趴下了,怎麽這一世朕啥都沒做你就自己把自己折騰沒了?
就在皇帝五內俱焚的怨念與吐槽中,太醫院每日帶回最新的消息,直到有一日的消息是:襄親王福晉退燒了,半數疹子已經結痂,看了性命無礙。
皇帝聽過不敢置信,他都做了最壞的打算啦,百姓裏面成年男女見喜能活下來那是萬中一二的事情,怎麽老八這麽好運?
這時太醫才說福晉的時疫與京城漫延的病症相似卻不全然相同,病程迅速且發熱并不嚴重。起先就是因為這個他們以為福晉只怕不好了,但沒想到不過五六日就開始結痂。
皇帝沉吟。
不管原因為何,這個結局都再好不過。他不計較過程,只求結果。
于是胤禛對院判道:“襄親王福晉病逝沉重,不日病殁。你可聽清楚了?”
那院判早對皇帝于襄王福晉異乎尋常的關切有所猜想,此刻總算坐實了揣測,登時大汗淋漓。這件差事辦好了,就意味着他從此成了皇帝的心腹,若太後的人發現了?不過他很快又想到自己三代獨孫的性命已經在皇帝手中,便歇了別的心思。
這件事情在皇帝的授意下進行的很迅速,後宮太後與貴太妃甚至沒有多少應對時間。
因為時疫的緣故,福晉卧病的屋子被裏外三層隔離開來,每日外間都能聽見福晉越發不好的消息。等到太醫宣布,福晉終于不治的時候,不能說阖府上下早有準備,但至少掌事的人都心知肚明。
整個王府約莫只有王爺是真傷心,他當日一怒之下打了董鄂氏以至她小産,之後不是不懊悔,之後數日他避而不見待她養傷。總歸是他心上最看中的女人,這輩子也就她是自己親口求來的,最初的憤怒過後,他還是願意再給董鄂氏一點機會的。
太醫在這個時候暗示道,京城時疫風頭猶勁,皇上已經下了死命,但凡因疫症身死者皆需當日或掩埋或火焚,不可停靈不可祝祭,皇室宗親誰也不許生事。
這時福晉身邊女婢紅紋跪哭說,福晉臨去前說,對不起爺,願以火焚從祖先。
襄親王剛剛醞釀起來的傷感頓時煙消雲散,綠雲罩頂的恥辱再度湧上心頭。于是他大喝道:“既然是福晉自己的意思,就照着辦吧。”
襄王府福晉病殁,并且在同一天內連同貼身內物被一把火燒了的消息傳到宮裏,太後想要阻止已經來不及了。
這件事情做得太絕太難看,貴太妃臉色也不大好。內大臣的嫡女,又貴為親王嫡福晉,居然這樣草草一把火燒了,連娘家知會一聲都沒做。縱然董鄂氏的死有太後插手,但她也不得不惱襄親王側福晉思路不周,不知從中勸阻。
這下皇室不得不做些事情安撫鄂碩一脈,君臣離心總歸不好。
京城疫症還在蔓延,皇帝卻在這時不顧太醫阻谏微服出宮。
胤禛在朝陽門外一間民居內看見尚在養病的胤禩,這一次兩人不曾劍拔弩張。
當然胤禛還是問出心中憋悶許久的疑惑:“你這次怎麽這樣大意?真把自己差點弄死了?”
胤禩沒反唇相譏,他苦笑道:“是有人等不及先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