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者有話要說:
走過落過的大天使小可愛們
作者專欄接檔文《嫁替身後得到了白月光》求個收藏比心感謝(づ ̄3 ̄)づ
文案:孟稻兒一直惦記着竹馬祝鶴回對她說過的“我一定會回來娶你!”等他十年,卻音訊全無。
癡心嬌美如她,也拗不過家人,剛不過年紀。無奈之下選了和竹馬同名同姓、還有幾分像的新知州嫁了,想着在富貴中鹹魚地混過此生。
可,嫁做人婦,豈容她心如止水?
被當成替身的新知州除了顏值無雙、優秀完美,對她更是寵愛有加。
孟稻兒随時岌岌可危,動不動被撩到不能自持。所以
當初到底是誰在亂傳他愛的是狂野将軍?!
背叛竹馬他嫁已經夠她愧疚,老天似乎還要考驗她的心是否忠貞。太難了。
一天,孟稻兒拜在神像前:“神啊,信女可以繼續把他放在心裏的,對麽?”
不料,新知州的聲音忽然傳來:“當我死人?嫁了我你心裏還想放着誰?!”
“沒沒、沒有誰,我心裏只有你一個!”
“那晚夢中你喚的祝鶴回是誰?”
“那、那不是夫君你的名字麽?”
“你喚的不是本官!”
Advertisement
“那、那我喚的是誰?”
“選一個,本官祝鶴回,還是你夢裏的祝鶴回?!”
“嘤……”
“不準哭!我沒死。”
“……”——等等,小時候鶴哥哥好像也這麽說過。
從此,新知州陷入找出另一個祝鶴回一較高下的偏執。
孟稻兒則陷入證明新知州就是她的竹馬祝鶴回的執著。時逢上元佳節,泉州舉城同慶。
晚飯畢,礦主大戶的長子劉绮擇準備帶自己的娘子去游街賞燈,他妹妹劉绮瑤聽到,也嚷嚷要跟了去。
劉绮擇嫌帶她麻煩、礙事,便道:“街頭車多人雜,只怕你會被擠散,走丢。”
劉绮瑤不依,直說:“我認得回家的路,擠散了我自個兒也能回家。”
“不怕,我牽着姑娘。”劉绮擇的娘子李都月道。
“嫂嫂,你最好啦,哥哥自打成親之後就把我整個地忘到腦後面,更別說帶我出去玩。”劉绮瑤像只貓兒,貼到李都月的身上撒嬌。
“好罷好罷,那就一起去,不過你可要聽話,不能到處亂跑。”劉绮擇是寵妻狂魔,既然娘子說不怕,便由不得要帶上妹妹。
大家裝扮一番,準備穩妥,一群人便出發。
行在最前面的是劉绮擇,他挺着胸膛,邁着大步,面上挂笑,時過一年多,至如今他仿佛還沉浸在新婚的喜悅之中。
劉绮瑤右手挽着她嫂嫂,左手輕輕地搭着自己的右臂上,兩個人随在劉绮擇身後,後面跟着小厮和女使,最後還有兩個小丫鬟。
劉夫人眼看着他們一行人将要跨出庭院,便在他們身後高聲囑咐:“可別貪玩太過,忘了歸家。”
劉家距離集市并不很遠,出大門右拐,沿鋪着石板的大路走,約莫一裏,再往左邊拐過去便到了西街鬧市。
六七個人邊走邊說笑,天色漫起昏暗,點燈時分一過,街上漸漸地輝煌起來。
“嫂嫂,你看月亮高升了呢。”劉绮瑤伸手向昏昏的天上指去。
李都月順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看到如蛋黃一般的明月果然已經躍過房頂,在漸漸黯淡的天空中極力發亮。
“我們是來賞燈猜謎,你卻指月亮給我。”李都月笑道,然後牽着她,想要跟上夫君的步伐。
沿街處處張燈結彩,人人喜氣洋洋。
販夫擺貨出攤,成群的小孩提着燈籠游來竄去,有的唱着歌謠:“正月十五吃元宵,放鞭炮,提着燈籠人人笑,追逐舞獅春風到,春風到,新的一年很熱鬧……”
形形色色的燈火将集市照得亮如白晝,五彩缤紛的煙火開始在夜空哔哔啵啵響起,天色越發黑濃,游客接踵摩肩,大家歡樂的面龐被燈火照紅。
舞獅的隊伍一支又一支,兼有喧天鑼鼓,小孩歡笑,販夫叫賣,好不熱鬧。
劉绮瑤左顧右盼,眼花缭亂,哪怕每年的上元節都大同小異,但這樣夜游街頭的機會對她總彌足珍貴,因而,她看到什麽都覺着開心。
“嫂嫂,你看,賣糖葫蘆的,我想吃。”劉绮瑤指着一個小販,停下腳步。
“稍等,讓小檸去買。”李都月回過頭,吩咐小厮去買糖葫蘆。
忽然,人群的尖叫聲迅速地由遠及近,原來不知道從哪裏跑出一匹失控的白馬,受驚的畜生在街上跑竄,吓得游客紛紛急急讓道。
原本牽手的姑嫂二人被推搡避讓的人群擠散,接着,劉绮瑤看到跑過來的白馬無緣無故地盯着自己,甚至走向自己,于是她撒腿向前狂奔,馬兒好似以為劉绮瑤在給它引路,于是憨然地邁着步子跟随着她。
她快馬兒快,她慢馬兒也放慢。
直到她快要跑不動時,才被一個眼疾手快的男子從路中央拉到路邊。
見劉绮瑤被人拉停,那馬兒也停下,它在他們身旁輕輕地打了一個響鼻,惹得旁人笑出聲。
馬兒缰繩耷拉,背上挂着馬鞍,它看了看劉绮瑤和男子,又看看人群,接着兀自拐到人少的街道,朝黑夜走了去。
後知後覺地,她大叫一聲,慌忙掙脫那人的懷抱。
“多謝公子相救。”劉绮瑤站正,連忙道謝。不知道是因為被馬兒追趕還是因為男人的懷抱,她整顆心非常劇烈地跳動着。
“劉姑娘!”
這一道好聽聲音,在前年臘月,劉绮瑤曾聽到過,他的聲音一如那日,洪亮如鐘,哪怕在人群之中亦能聽到清清楚楚,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也是喚她“劉姑娘”。
她擡起頭,怔怔地看着對方。
男子也看着她。
劉绮瑤伸手托腮,她又低下頭,“謝謝你,李三郎。”
“劉姑娘,莫不是那白馬兒愛慕你?”男人見她低下頭,便忍不住想逗她。
“李都勻,你——”劉绮瑤一時不知如何駁斥他,“你嘴巴可真壞,沒見到那馬兒是被煙花和鑼鼓聲響吓壞的?”
“我只見到它一路追着你,你停,它也停了。哎呀,那響鼻打得可是親昵,你說馬兒可是有那意思?”李都勻笑,見到劉绮瑤氣得将要跳腳,他才住了口。
“我懶得理你呀!”劉绮瑤一擺手,準備往回走去尋她哥嫂。
“劉姑娘,你怎麽獨自一人?”李都勻放心不下,便跟上來。
街上已喧鬧如初,到處人頭攢動,聲音鼎沸,人往車來,仿似剛才那一出慌亂并不曾發生。
“我本是和哥哥嫂嫂一起,只是剛那受驚的白馬兒跑來,被慌亂的人群擠散了的,我這就去尋他們去。”劉绮瑤看到李都勻跟過來,暗想,他要做什麽?
她生性大膽愛玩,即便在夜晚和家人走散也不覺驚慌,況且時候尚早。
劉绮擇新婚過後,小舅子李都勻到劉家接他姐姐姐夫回門的時候,劉绮瑤和他見過一面
那一天是臘八節,天氣晴朗得很,臘梅開了,大家飯後在便到院子裏喝茶閑話,劉绮瑤聽到隔牆的歡笑,便掀開簾子偷望,不想卻被她嫂嫂喚去:“都是家人,姑娘去認識認識。”
就那樣,兩個人見過,互道了姓名。
李都勻好聽的聲音,劉绮瑤過耳難忘,那時,雖然她不太好意思跟他說話,卻用餘光觑了對方幾次,他個兒高挑,面龐俊美,眼睛清亮,衣着清雅……
李都勻那時也細看過劉绮瑤,并在心中暗忖:“這樣的美人兒,生在土豪之家簡直被糟蹋,人要是沒有歌詩、書畫滋養,終究是無趣的。”
有了這樣的成見,因此他便不再怎麽看對方。他曾對長姐堅持要嫁銀礦主的長子頗有微詞,所以去劉家之前,他的內心可以說很是抗拒。
……
“這人山人海裏尋人,可不是大海中撈針麽?”李都勻想送她,卻又不好意思明言直說。
與在她家裏碰見她的那一次不同,剛剛驚魂甫定的劉绮瑤面露嬌羞的模樣怪可愛,還有她那含嗔的目光,以及反唇相譏的語氣,這一切令她看起來生動真切,與在家中扭捏的那個人完全不同。
“要是找不到他們,玩一會兒我再自己回去。”劉绮瑤滿不在乎,她也沒有多麽着急去尋家人,而是邊走邊玩,這兒停停,那兒看看。
這時候有一家店正在吆喝着,引游客進店填詩詞、答燈謎,很簡單,只需要二十文錢,就可以在喜歡的燈籠作答,填句,若填對便能夠帶走燈籠。
“我要去看看。”劉绮瑤蹦蹦跳跳地走過去,進了店裏。
李都勻搖搖頭,跟了進去。
他倆剛剛進入店中,劉绮擇便攜着妻子,帶着仆從東張西望地從店前走過,朝他們兩人剛剛走來的方向找去,真是有心尋人難。
劉绮瑤和李都勻在店裏張望,店中各色各樣的花燈,精美異常,凡是沒有點亮的燈籠上,或有燈謎,或有詩詞。
“李三郎,你要答迷還是填句?”劉绮瑤準備好銅錢,她已經相中一個侍女燈,志在必得。
“我要答迷,劉姑娘你呢?”李都勻仍在張望,尋找喜歡的謎語。
劉绮瑤從荷囊中取出銅錢,交給店家,然後從案臺上拿起筆,墨是備好的,她輕輕地蘸了蘸,然後在“衆裏尋他千百度”之後合上“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怎麽樣,我可以取走這燈籠麽?”劉绮瑤填好,回頭問店家。
那店家看到店裏上好的花燈上那首鮮有人看的詞句被填對,不禁鼓掌稱贊,連連叫好,道:“小娘子好見識!”
李都勻見劉绮瑤不僅填對,加上她的字跡飄逸,清秀,更令他驚嘆的兼有,這首詞是稼軒居士去年的新作,流傳并不十分廣泛,而她居然熟稔于心!因而暗想,莫不是之前小看了這土豪家的女兒?
“劉姑娘看這句:燈火錢塘三五夜——”李都勻指着一個燈,念道。
“你要填這句?”劉绮瑤并不知對方在試探,反而問道。
“我一時想不起來,換一個罷。”李都勻假裝欲轉身離去。
“李三郎,這句是蘇東坡的,後面可不是‘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麽?”劉绮瑤一派爛漫,語氣無比天真。
“劉姑娘是個愛讀書的!”李都勻被她的模樣逗樂。
劉绮瑤接過店家摘下來的侍女燈,兩人擠在店裏的人群中,這時,李都勻看到一個燈謎,他不自覺地念出聲:“月半依雲腳下,殘花雙落馬蹄前。”他正欲答迷,卻被劉绮瑤打斷。
“要不你猜這個好了,”劉绮瑤指着另一個燈籠,只見上面寫着:“遇水則清,遇火則明。”
李都勻依了她,答道:“可是登?”
“是的了。”劉绮瑤笑着看向店家。
那店家看他們兩人郎才女貌,青春年少,不禁想起自己年輕時候與自家娘子約會游玩情景,心情大好,不由分說地摘下燈籠,遞給李都勻,并幫他們将燈點亮。
二人對笑,離店而去。
路上,他們忽遇更夫敲着鐘牌,口中念着“賞燈玩燈,須防燭火。”
“李三郎,聽聞江邊亥時放河燈,有官家與民同樂,我們去看看如何?”想起多年前一家人在晉江邊放燈祈福,劉绮瑤玩興大發。
“你不是要尋你哥嫂?怎地,忘到腦後了?”李都勻雖然沒什麽要緊事,但只怕她家人擔心。
“反正已經走散,他們自己會回去的。”劉绮瑤向來是個心大的姑娘。
“你這——”李都勻見她一臉期待,不忍掃興,便點頭,把趕去看畫的事情擱在一旁。
沿街一路只見耍雜、游龍燈、踩高跷,廊下歌舞、百戲;各色食物:圓子、鹽鼓湯、蝌蚪羹、蠶絲飯……應有盡有,目不暇接。
游人紛紛不斷,亦夾有各色蕃客觀看游弋其間。
問佳節,目寄何處?人人道,绮瑤華面珊美目,憶生情才月光彩。
全城未婚的小官人多半耳聞過瑤珊憶月,今夜民衆傾城而出,便是青年才俊們一睹刺桐城四美容顏的時機,這其中的月便是李都月,如今已嫁入劉家;而瑤,則是劉绮瑤,現正與李都勻說說笑笑趕去晉江河邊。
走在一起的兩個人,男的挺拔如松,目明如星;女的一笑生花,提燈倩影如鶴;松鶴攜行,路人無不多看幾眼。
正是佳節必有佳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