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尼克看着“燧石”向他走來。

風揚起雪粉,街道看起來像是被灰色的流沙淹沒了,稍早前鏟開的雪堆在人行道旁,砌出兩堵冰冷的堅壁。“燧石”戴着帶有護耳的皮帽,裹着臃腫的大衣,在積雪裏跋涉,看起來像是從一臺接收不良的電視機裏走出來似的。每當尼克想起“燧石”——他後來有許多時間這麽做——他記起的既不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也不是最後一次,而是此時此地,1978年1月14日,晚上十點過一刻,莫斯科。

“燧石”在空無一人的十字路口停下,事先約好的暗號是,假如他摘下皮帽再戴上,就表示一切安全,無人跟蹤。要是摘下手套,不摘帽子,那意味着克格勃就在附近,行動終止。

“燧石”把帽子摘下來,抖掉上面的雪片,按回頭上。

尼克從車裏出來,沒有鎖門。他劃了根火柴,假裝點煙,火苗馬上被吹滅了,尼克順理成章地走到雪牆後面,借助它擋住寒風,再試了一次。“燧石”走過的時候撞到了他,把兩個信封塞進他手裏,道歉。尼克敷衍了一句“沒事”,側過身,雙手護住火柴,點着了煙,站在寒風中抽完,這才回到車裏。引擎在低溫中難以啓動,尼克試了好幾次才哄騙它開始工作。他看了一眼後視鏡,“燧石”早已不見蹤影。無線電監聽裝置一片寂靜,這種天氣能把最固執的克格勃趕回盧比揚卡廣場的地洞裏。

這輛挂着外交牌照的藍色小車繞了一個曲折的圈子,确保沒有跟蹤者,才掉頭駛向美國大使館。那個兩個光滑的信封安全地待在尼克的大衣內袋裏。

車在使館門前停下車的時候是十一點半,整棟建築物烏燈黑火,但中情局莫斯科站從不入睡。警衛已經習慣了尼克的飄忽行蹤,沖他點點頭,沒有說話。尼克徑直走上七樓,踏進中情局在莫斯科這個懸崖上搭建的小小巢穴裏。

今晚值班的是明斯基,這是件好事,明斯基像那種尼克在地理雜志裏見過的巨蜥,陰沉,遲緩,安靜,如果不受到挑釁就沒有攻擊性。尼克進門的時候他正在剪當天的《真理報》,貼到巨大的相冊裏,沒人知道這到底是明斯基的任務還是私人愛好,從來沒人敢問。

“燧石。”尼克簡短地說,明斯基點點頭,放下剪刀和報紙,伸出手。

“謝謝,我來發電報就行。”尼克說。

巨蜥再次點頭。

尼克輕輕關上發報室的門,取出今晚的收獲。兩個信封的大小和材質都是一樣的,其中一個用鉛筆寫着拉丁字母“N”,封口開着;另一個沒有字跡,封口用膠水粘牢。尼克打開了第一封,抽出薄薄的一張紙,把臺燈拉過來,讀了兩遍,對着字跡微笑,又看了一遍,這才拿出火柴,點燃了信,塞進煙灰缸裏,輕輕用鑷子撥弄燃燒的紙,确保除了灰燼,什麽都不會留下。

另一個信封裏才是蘭利想要的東西。“燧石”一絲不茍的筆跡整齊列出了奧博連斯克生物實驗室(注1)的數據,整整四頁。尼克拿了兩支鉛筆,從保險箱裏取出密碼本,深知兩個小時之後,這些數據就會通過中情局和五角大樓的手,放進橢圓辦公室。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