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燧石”是尼克的人,這是沒有争議的,雖然從書面文件來看,“燧石”的管轄權在軍情六處手上,但這些書面文件唯一的作用是保護六處所剩無幾的自尊心罷了。

根據倫敦和柏林大使館之間的電文,俄語翻譯“尼古拉斯·彼得森”比伊利亞索夫早兩天——也就是1973年3月22日——飛抵倫敦。“彼得森先生”的工作內容包括“必要的文書翻譯,會議翻譯和其他随行活動”。蘭利和倫敦站之間的電文更直白一些,注明尼克的任務是“接觸、評估并拉攏M. 伊利亞索夫,如有可能,招募其為線人,取得關于蘇聯生物武器研發的情報。”

伊利亞索夫并沒有給尼克留下很深刻的第一印象,他和尼克想象中的學者沒什麽兩樣,眼鏡,灰色風衣,穿舊了的襯衫,肩膀略微有些前傾,常年伏案工作的後果。尼克舉着寫有名字的牌子在出口等候,他事先見過照片,但那個不起眼的微生物學家可以輕易地淹沒在人群之中。是伊利亞索夫先看到了尼克,有些畏怯地走到他面前,用英語向他問好。

“你好。”尼克用俄語回答,“很高興看見你安全到達,我是尼古拉斯·彼得森,你的翻譯。”

“你的俄語講得非常好。”

“我是俄羅斯人——至少我的家人是,我能幫你拿行李嗎?”

“謝謝,彼得森先生。”

“叫我尼克就好。”

伊利亞索夫從來沒有叫過他“尼克”,而是稱呼他“尼古萊”,也許是不太熟悉盎格魯-薩克遜姓名,也可能是單純不想用英語化的昵稱。除了家人,從來沒有人會這麽叫尼克,他考慮過向伊利亞索夫指出這一點,最終沒有這麽做。“拉攏”,電報裏是這麽說的,不是推開。要是伊利亞索夫在這個遠離莫斯科的陌生國家裏需要一個尼古萊,就給他一個尼古萊。

尼克同時飾演着翻譯、司機、向導和周末釣魚搭檔,從不問起伊利亞索夫的工作,謹慎地選擇諸如魚餌制法、詩歌和食物之類的輕松話題。伊利亞索夫比他更小心,很少用超過五個單詞的句子來回答問題,幾乎不發表任何個人意見,像是害怕被偷聽并記錄下來似的。尼克至少三次以各種名頭邀請他晚上外出,都遭到禮貌的拒絕,謝謝,尼古萊,但我感冒了;我很樂意去,但我今晚實在不能離開實驗室。這位微生物學家只會在劍橋停留九個月,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過去了,尼克依然在伊利亞索夫築起的高牆外面絕望地跳來跳去,試圖瞥一眼裏面有什麽。

每兩周一次,伊利亞索夫會到蘇聯大使館去。尼克開車把他送到使館,把車停在一家咖啡店門外,進去點一杯根本不喝的咖啡,侍應是中情局倫敦聯絡站的人,尼克會把寫在小紙條上的任務報告和錢一起遞給他。

四點前後,尼克離開咖啡店,駕車回到大使館。伊利亞索夫一般會等在路邊,抓着自己的帽子,像只不确定自己是否被遺棄了的小狗。尼克沖他按兩下喇叭,對方推了推眼鏡,過來打開門。

“你不用等在外面,米沙。”尼克告訴他,“我不會把你丢下的。”

“我沒擔心過,我可以坐巴士。”

“巴士。”尼克看了他一眼,“我會非常擔心。”

“尼古萊,我是個大學教授。”

Advertisement

“教的是‘如何尋找合适的長途巴士’嗎?”

伊利亞索夫笑起來,再次把眼鏡往上推了推,沒有回答。車快要駛出市區了,建築物逐漸被未經修剪的樹和空曠田野取代。

“我知道你不喝酒。”尼克對擋風玻璃說,“不過今晚我準備去一個小派對,很小,都是些領事館的翻譯和秘書,你見過他們了。你也不一定要喝酒,我敢肯定他們會提供果汁之類。”

伊利亞索夫抓緊了放在大腿上的帽子,仿佛尼克剛剛命令他跳出車窗。“謝謝。”他猶豫着開口,“但是,我想,今天我可能——”

“沒關系。”尼克打斷了他未成形的借口,“下次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