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可以,這很小說

李餘醒來,先是遺憾自己沒死成,然後才發現琅嬛殿裏換了一批人。

原本琅嬛殿內除了給她送飯的宮女,就只有她自己,現在琅嬛殿裏哪哪都是人,她身邊還跟了個屬牛皮糖的嬷嬷,名叫桂蘭。

李餘不知道桂蘭是皇帝特地安排來照顧她的人,只覺得有桂蘭在,自己每天都要梳頭化妝,頂一腦袋釵環配飾,沒原來那麽自在不說,還得喝大碗大碗的湯藥,苦得她頭昏腦漲。

桂蘭的身材略微發福,樣貌看着十分和善,她見李餘不哭不鬧,說話也條理清晰,雖疑心李餘是裝瘋,卻并未表露分毫。

直到這天,李餘将藥碗推開,說什麽都不肯再喝。

桂蘭哄道:“殿下聽話,乖乖把湯藥喝了,身子才能快些好起來。”

能跑能跳不會再咳嗽的李餘:“我已經好了。”

桂蘭心念微轉,想試探李餘,便告訴她:“殿下不知,您早些日子被歹人下藥,傷了根基,若不好好調養,日後怕是再也無法生育了。”

李餘愣住:“還有這種好事?”

桂蘭被李餘的回答打了個措手不及。

她停頓片刻,接着問道:“殿下可是不願去和親?”

李餘:“那當然。”

桂蘭微笑着:“殿下不用怕,皇上已經下旨取消了您的婚約,所以您乖乖聽話把藥喝了,若能将身子調養好,日後未必不能受孕。”

李餘把頭搖成撥浪鼓:“你誤會了,我不喝藥不是為了不被送去和親,而是我真心覺得不能生好點。”李餘的聲音漸漸變小,到最後近乎自言自語,“就這邊的醫療技術,生孩子就是個死,雖然說這也是個尋死的法子,但未免太不負責任了。”

李餘說完就跑,徒留桂蘭原地捧着藥碗,懷疑李餘沒瘋的心開始産生動搖。

至于李餘,她原本也想把自己僞裝得像個古人,說話盡量避開現代詞彙,可後來想想又覺得沒有必要,她一心求死,要做的就是肆意妄為,最好可以冒犯到位高權重能把她弄死的人——比如皇帝。

Advertisement

所以她完全沒必要費勁吧啦地僞裝古人,古偶劇裏女主是怎麽犯蠢的,她就怎麽犯蠢,沒有女主光環在,她不信自己死不了。

李餘甩掉桂蘭,快步朝門口走去——牆是不能翻了,琅嬛殿外的每一堵牆下頭都站着侍衛,她只能試試從門口突破。

門口的侍衛全是生面孔,衣服也和原來的不同。

原來的侍衛穿紅色衣服,看着雖然有模有樣,但和這些穿黑色衣服的侍衛一對比就能看出差距。

這些黑衣侍衛更加高大沉默,光站着就身姿挺拔,氣勢淩然。

李餘推開門,探出頭左右看了看,眼巴巴地問他們:“我能出去嗎?”

沒人回答李餘。

李餘試探性地伸出一只jio,結果繡花鞋才落地,那倆侍衛就蹭地一下拔出佩刀,吓得李餘也蹭地一下縮回自己的腳。

“殿下。”身後,牛皮糖嬷嬷桂蘭再度出現,對李餘道:“皇上只收回了派您和親的旨意,并未解除您的禁足令。”

李餘仰天長嘆:“我想也是。”

李餘原地蹲下,透過微敞的門縫往外看,外頭的風景也挺枯燥的,就是一條道,道路對面有一堵牆,也就牆上面有些看頭,是一片明媚秀麗的湛藍天空。

“今天天氣不錯。”李餘突然道。

她說這話也沒別的意思,就是無聊瞎感慨一下,因此很快就轉移了話題,她問身後的桂蘭:“有書不?我想看書。”

李餘穿越前不僅愛看小說,任何帶文字的東西,哪怕是洗發水包裝瓶上的說明書她都喜歡在上廁所的時候拿來看一看。

才來半個月,就對琅嬛殿了如指掌的桂蘭:“偏殿放了幾冊經書與樂譜,殿下若是想看,奴婢這就叫人替您去拿。”

李餘:“樂譜就算了,經書拿來看看吧。”

說完,李餘也不打算挪步,就這麽原地蹲着。

桂蘭吩咐人去拿書,還叫人搬了把中間雕刻蓮花卉紋的繡墩來給李餘坐。

李餘起身接過書冊,自然而然地向幫她拿書搬椅子的宮女道了聲謝,态度和奶茶店裏接過奶茶後向店員随口說“謝謝”的顧客沒什麽兩樣。

倆宮女膝蓋一軟,險些沒當場跪下,幸好她們想起這位公主得了瘋病,又想起桂蘭嬷嬷的教誨,這才忍住沒做出什麽大驚小怪的反應,低着頭安靜退下。

李餘到手的經書分別是《論語》和《孝經》。

李餘翻開論語,入目是熟悉的字句,便知《母儀天下》的朝代背景雖然是不存在的架空歷史,但基礎應該是建立在作者的認知之上,即便作者沒有特意在書中提及,但因為作者是個知道古代有四書五經的現代人,所以這個世界也有四書五經,甚至連文字和語言,也都是大部分現代人能看懂聽懂的繁體以及普通話。

可以,這很小說。

李餘坐在繡墩上看書,但因這書沒标點符號,除了換行一個停頓都沒有,許多字擠一塊,看得李餘兩眼發直。

顯然這本書的作者有好好上課,學過《師說》這篇文言文,知道古代最初沒有标點符號,只有“句讀”。

“句讀”俗稱“斷句”,因為古代沒有系統的書面符號,所以需要老師口述教學生斷句,這樣學生才不會因為弄錯斷句,誤解書中的意思。

李餘之所以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為她上學那會兒有點中二還有點叛逆,總想和老師作對,學完《師說》後從網上看到一張古籍的照片,發現在古籍斷句的地方會有一個特別大的像是句號一樣的紅色圓圈,就拿那張照片去反駁老師,說古代有标點符號。

老師她……反手一個百度,告訴李餘在北宋出現活字印刷術後,斷句才從口述走向書面,以畫圈作為斷句,以畫點作為句內停頓……等等,這個朝代沒有活字印刷術?

李餘有點好奇,又不敢問桂蘭,生怕這個世界沒有活字印刷,被她這麽一問活字印刷就成了她發明的東西,到時候皇帝誤以為她有價值,不讓她死怎麽辦。

可李餘又實在好奇得很,遂叫桂蘭多給她弄幾本書來,看能不能看出點什麽。

書冊到手後翻開一看,得,全是手寫字,沒半點參考價值。

李餘郁悶地用書本扇風,扇着扇着,她發現門外有個小少年,不遠不近地站着,一副想要靠近,又不敢靠近的樣子。

無聊的李餘立刻就來了精神,她朝那小少年招手,說:“過來過來。”

小少年聽話地走了過去,在門外站定,朝李餘拱手行禮:“姑姑。”

小少年就是被李餘救出火場的皇長孫——李文謙。

李餘對這個角色印象深刻,因為這個孩子真的太倒黴了,五歲那年死了爹,因為和爹長得太像,被不願再觸及傷心事的爺爺無視,好不容易長到八歲,又被狼子野心的男主林之宴盯上。

林之宴為了讓這孩子重新獲得皇帝的注意,沒少折騰。

又是讓太監把他騙到屋頂上差點摔下來,又是放火燒東宮,完了還把帽子往其他皇子頭上扣,讓皇帝以為那些皇子連個八歲小孩都容不下。

李餘還記得,林之宴設計火燒東宮的時候,特地把皇後的兒子小十三也給引到了東宮。

小十三和李文謙關系其實并不好,小十三說是去東宮找年紀差不多大的侄子玩,其實就是去欺負李文謙的,因為在皇後給小十三灌輸的觀念裏,他是現存唯一的嫡皇子,是最該當太子,入主東宮的人,偏偏東宮被李文謙這個皇長孫占據,他不欺負李文謙欺負誰。

書中李文謙逃出東宮,小十三葬身火海,也是因為小十三藏櫃子裏不敢出來,逼着李文謙出去喊人進來救他,結果李文謙一逃出去就暈了,沒來得及告訴外頭的人小十三藏在某個櫃子裏,還等着他們去救。

小十三死後,皇後恨毒了幸存的李文謙,即便皇帝把李文謙放在身邊帶,皇後也沒少找李文謙的麻煩。

至于罪魁禍首林之宴,這丫心比系統還髒,他害死小十三,除掉了皇帝唯一的嫡子,同時又屢次出手,幫李文謙躲過皇後的刁難,逐漸取得了李文謙的信任和依賴。

再後來,皇帝駕崩,傳位李文謙。

幼主登基,林之宴沒費什麽功夫就把持了朝政。

至于李文謙最後的結局……看書名就知道了,《重生後我母儀天下》,女主想要母儀天下,男主可不就得當上皇帝。

男主當了皇帝,原本是皇帝的李文謙焉能有活路。

這孩子叫什麽李文謙,改叫李慘慘吧,真是從小慘到大。

因這片面的憐憫,李餘對李文謙的态度十分和藹:“是來找姑姑玩的嗎?”

李文謙道:“我是來向姑姑道謝的,多謝姑姑把我從火場裏救出來。”

李餘看小孩一板一眼呆呆木木的,忍不住逗他:“空手道謝?”

李文謙小臉漲得通紅,可他實在拿不出謝禮,本來他日子過得就一般,東宮被燒,他那點東西自然也被大火付之一炬。

李餘看夠了小少年手足無措的樣子,惡趣味得到滿足,就捏捏小少年的臉,給了小少年一個臺階下:“那就用你的臉來做謝禮吧,手感不錯,沒事給我捏一捏,這事兒就算一筆勾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