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夏日裏,除了去族學,青隐喜歡在秋先生的藥廬呆着。
她與秋先生聊的投緣,不知道為什麽與秋先生說什麽都沒有顧忌。不怕他聽不懂,也不怕被他知道什麽把她當妖怪降了。在姚老夫人面前尚有幾分掩飾,對秋先生似乎就像他原本就知道她的來歷。
某日,陽光正好,姚青采在藥房研磨草藥,羅伯庸在院裏練劍,青隐與秋先生在下棋。下着下着就聊到了秋易的風花雪月上,很久沒有提起這遭八卦,難得雙眼放光的盯着他,問他的戀愛史,一問一答好不融洽。
青隐從容落下一枚子掐斷他即将連成五顆的棋路,邊問他。“你什麽時候遇見那個姑娘的?”
秋易狀似回憶了下,答。“十五年六個月三天五個時辰半刻鐘前。”
這波浪得,上天了,要是這時代有未來那個秒表他怕要把有效時間記到秒的小數點後面兩位數。
雖然對他這裝叉的深情不感冒,她還是很好奇道士的心動歷程的,于是繼續說。
“你果然六根不淨,小小年紀不學好,就學人家風花雪月了。”
秋易聞言哂笑,盯着她的臉,高深道。“你懂什麽?”
好吧,沒談過戀愛的沒有發言權,怕他就此打住不說,不由擺手急忙狗腿的讨好。“一時嘴快,瞎說了大實話。我其實是想說,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還挺唯美的,哈哈!”
秋易似乎被她的狗腿給捧得飄飄然了,陶醉了片刻才道。“我遇見她的時候正值青春年少。”
青隐默默在心裏吐槽,嗯,十來歲,年少是年少,青春怕是勉強了點。
秋易看出她內心所想,淡淡的繼續說。“我今年四十有一,相遇那年她十九,我年廿五。”
他說完擡手摸了摸自己的面皮,懷念道。“我一直想保持住初遇她那年的樣子,不過歲月不饒人,還是老了。”
青隐感覺額角青筋直跳,體內的洪荒之力幾欲壓制不住,閉了幾息眼睛才咬牙切齒道。“你這個神棍、騙子。”
秋易詫異的道。“我怎麽神棍,騙子了?”
Advertisement
青隐站起身伸出食指指着他的臉,做茶壺狀。“我一直以為你才二十幾歲,哪知道你原來已經四十多了,白瞎了我對你的崇拜。”
秋易呆了呆,一時對她的話沒能理解,等他通透的理解了青隐人已經氣呼呼的走了。
此後,青隐喊了他很長一段時間的老騙子,秋易每次都拒不應聲,同時也覺得被叫騙子很沒有面子,于是每次都提出抗議,但每次都抗議無效。
秋易覺得五子棋太簡單,下着無趣,某天随手扔了本書出來,讓青隐看看後再找他玩兒。
書是本破書,不是竹簡,秋先生常年在外漂泊,為了攜帶方便他都是用的紙質書,自己裝訂成冊用麻線粗糙的縫一起。
不是棋譜,是一本類似易經的書。裏面記載了一些陣法,還配有文字注解。
她翻看了兩頁後,問秋易那是不是傳說中的八卦陣法,可用于行軍打仗的。
秋易當時很高興,誇她識貨,還讓趕緊學了就能玩兒稍微高深點的棋了。
好吧,為了高深的棋開始認真的專研那本八卦陣,看了兩天摸了門路,覺得那八卦陣就是算數,掌握規律後再看陣法也就容易多了。
然後,就和秋易在棋盤上玩兒起了攻防游戲,棋子代表士兵,棋盤就是戰場。她畢竟只是初學,和秋易玩兒不管是攻還是守總是很快慘敗。而青隐每回輸了就想下回找回場子,為了找回場子也就更加努力的抱着那本破書啃,還有就是就是變本加厲的在他面前喚他老騙子,氣得秋易每每炸毛。
有天秋易忍無可忍打算對老騙子一事進行打擊報複。策劃了很久,就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主動找青隐閑聊,就她未來夫家的問題進行了全方面讨論。
秋易當時和藹的讨論道。“你對你未來夫婿有什麽要求?”
兩人坐在藥廬的露天,陽光酥軟,青隐扶着下巴,眯着眼想了想說。“長得好看,有錢,還得社會地位高,要不見人就跪,太吃虧,最重要是聽話。”
秋易終于找到打擊的機會了,當即啧啧兩聲道。“依貧道看,你這一生于婚嫁上怕是艱難。”
這話讓青隐思索下,按秋先生以往對困難程度的用詞用量,這艱難怕就和嫁不出去差不多了。
她無所謂的笑笑,作兩袖清風潇灑狀,豪邁道。“那就真跟了你這老騙子,拜你家道觀,做個美貌的道姑去。”
“別,就你這說話氣人的情況,我怕我的徒子徒孫死一道觀。”他想象了下那場景頗不能接受,便想甩鍋,假裝好奇的問。“你為什麽不去當尼姑呢?”
青隐擡手摸了摸滿頭柔順的長發,說。“光頭,不好看。”
那日與秋先生談過後青隐固執的又喊了他兩個月神棍騙子,然後那厮無恥的去姚老夫人跟前告狀了。
她一直以為此後生活便是歲月靜好,哪知祖母自妙智庵回來後便身子不大好,常常虛乏,她以為老人家只是年老精力不好才總是休息。直到冬天時,祖母生了一場風寒直接嚴重到纏綿病榻。
這風寒來勢洶洶,短短幾日時間已經讓姚老夫人行銷立骨,行将就木的憔悴。秋先生日日到正房診脈,如此過了整個冬季才稍有起色,開始與幾個小輩說笑。
秋易當面道,老夫人只是普通的年老體衰,仔細将養再活幾年不成問題。幾個小輩信以為真,只青隐放心不下私下又打聽了些,雖然得到的答案依舊不變,但此後還是每天用很長時間來陪伴在老人家身邊。
轉眼兩載春秋已過,今年才剛進入冬季,姚老夫人再次病倒。比前兩年嚴重很多,躺在床上不停的說胡話還伴随着偶爾撕心裂肺的咳嗽。
一大家子就守在床邊,青隐亦趴在床頭看着老人家受病痛折磨卻無能為力,那一刻就突然怨恨老天爺為何人要經歷生老病死,生死別離。
秋易不在,幾天前收到大伯父來信,姚三爺在前往西南道途中遇當地土匪被砍成重傷,人雖然已經被救回黔洲府,可當地醫者只能勉強續命并不能救治。秋易在她請求下遠赴黔洲救人。
真的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誰也不會想到,秋先生前腳剛走後腳姚老夫人就病重。
東啓開國,武德帝力排衆議開設科舉制,選拔寒門子弟始。江南醫藥世家的姚家除了姚三爺,姚家子弟更偏向于科舉為官,于醫道已經漸漸成傾頹之勢,而相反在官場卻是日漸高升。
如今姚家醫術最厲害的秋先生與姚三爺都在外,姚老夫人病情着急,時而清醒時而昏沉。
在最兇險時,姚青禾站了出來,十來歲的小姑娘沉着冷靜的問診,與家醫讨論藥方,有條不紊的進行救治。
經過幾天不眠不休的救治,病情總算穩定,能安然的躺在床上聽人說話。
一屋子的人陸續出去,姚老夫人吩咐艾葉把孫女也帶走留下兩個兒媳說話。
烏嬷嬷将隔扇關嚴,使外面只能隐約聽見有于氏溫氏低低應答的聲音,卻聽不清老人家說了什麽。
門外郎君們已經離開,姚青禾辛苦這麽多天也被送回去休息了。只有羅伯庸青苗青隐還在守着,青隐見兩個小的一臉肅然,走過去牽起一個最溫柔的笑看着他們。
羅伯庸低頭看一眼現在已經沒自己高的女孩兒,盡量放柔語氣,輕聲道。“別笑,像哭。”聲音幾不可聞,可青隐卻因為離得近聽清了,嘴角垮下來。
姚青苗雖然平日裏咋呼,可也知道這個時候妹妹擔心祖母,她在這時也只是湊過去伸出胳膊抱了抱妹妹,便什麽話也不說了。她敏感的覺得這個時候安靜的陪伴比她出一百個糗來逗妹妹更有效。
一刻鐘後,于氏與溫氏一前一後的出來,烏嬷嬷站在內室喚青隐。
青隐看着大伯母與二伯母出門來相互告別一聲分頭離去,才看一眼姚青苗與羅伯庸,讓他們都先回去才一個人去見姚老夫人。
老人家躺在床上,慈愛歡喜的看着孫女走進去,待走到近前才輕聲說。“我們安兒這幾天辛苦了,瞧瞧都瘦了。”
青隐笑笑,努力俏皮說。“哪有,依然白白胖胖呢。”
聽着她說自己胖,老人家便笑。明明孫女以前瘦瘦小小的一只,這幾年才稍微養的勻稱點,就這樣也實在說不上胖。就現在這樣剛剛好,不胖也不瘦,很漂亮的小姑娘,有她娘當年第一美人的風範。
只是,這樣漂亮的小姑娘誰能護得住她?
誰能護住她不叫她走她娘的老路呢?
姚老夫人依然和孫女說了會兒話就休息了,烏嬷嬷在送走小主子後關了門窗回到床前。
姚老夫人勉力睜開一雙灰白的眼睛,清醒的看着烏嬷嬷,顯然是根本沒睡着的。
“烏嬷嬷,我是沒多少時間了,我走了不知道誰還能保護安兒。雖說還有她阿爹能護着,可我自己肚子裏爬出來的,我知道他是什麽性子,多半會有心無力。這幾天我思來想去,心裏倒是想起一人,可不知你覺得怎麽樣?”
看着老夫人因為說了太多而呼吸急促的樣子,烏嬷嬷通紅着雙眼,撲通跪在床前,哽咽着說。“奴相信老夫人給小娘子安排的都是最好的,還請您放心安養,小娘子還有奴呢,再不濟也還有安國公府……”
姚老夫人寬慰點點頭,看着烏嬷嬷。“你先起來,聽我說。”
烏嬷嬷曲起雙腿,趴在床邊,為姚老夫人順了順氣,道。“好,您說。奴都聽着。”
“那個人我已經讓老大家的去接了,他心思雖莫測,可據方丈說,他聰慧異常且心志堅定。而且這幾年他對安兒的上心你也看在眼裏,若能得他庇佑當是極好的。只是,若我當真熬不過去,你一定看着他,一生不許他帶安兒去京城。”
烏嬷嬷用力點着頭,道。“是,奴婢一定看着那個人。”
姚老夫人放心了,仿佛放下心中一塊大石,嘆出一口氣。“哎,那麻煩你去準備筆墨吧,趁現在還清醒着,把該安排的安排了。”
大房那邊,于氏與溫氏分頭回去,剛進院門就瞧見女兒與庶女在院子裏等着,像專門等自己一樣。
于氏見兒子不在,便詢問姚黃道。“你阿兄去哪裏了?”
姚黃稍遲疑不知道要不要說,見姚黃的神色于氏哪有不明白的,轉了臉就去問姚青采。
“郎君哪裏去了?”
姚青采面色一白,只能垂着頭,溫順回答。“回母親,兄長好似出府了。”
“混賬,他祖母都病了還往外跑,我怎麽生了這麽個東西,這時候多好的讨好老夫人的機會,他去給我往外跑。”于氏發了幾句兒子的牢騷,又看見庶女在跟前,不由得遷怒。“你怎麽當妹妹的,不知道攔住他嗎?整天就知道自己在老夫人跟前晃,我大房養你來幹什麽的。”
是啊,她姚青采在大房是個什麽位置呢,明着是主子,可在嫡母眼裏也只是那兩兄妹的侍女而已。憑什麽她自己兒子不争氣就要她這個庶妹來攔着?憑什麽她自己女兒不遷怒就來遷怒她一個庶女?可恨的是自己這時候還得忍着,什麽也不能說,還要陪着笑臉說一句,母親教訓的是。
是什麽?是自己的錯嗎?呵呵,簡直諷刺!
見姚青采被劈頭蓋臉的一頓教訓後,姚黃才在一邊撇撇嘴和母親說道:“母親,祖母留下您說了什麽?”
于氏簡直是覺得女兒不懂看人臉色,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她狠狠瞪了一眼姚青采才說。“這事你別問,總之你祖母現在想一家團圓還得看人家願不願意呢。”于氏頓了頓,教訓女兒。“你祖母病糊塗了,你可得給我機靈點,常去陪伴她,別事事都讓六丫頭搶了先。”
姚黃立馬點頭答應就要帶着姚青采去正房被于氏喊住說老夫人已經休息,兩人才轉道回了自己院子。
于氏看女兒走遠才叫來婆子去尋姚青桓回來,而她自己則乘了馬車出門一路往妙智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