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弄後山嘴位于長洲以北,地勢最高,峰巒秀致,每逢雨過天青,雲蒸霞蔚,自來擔的便是世外仙山之名。自南朝興建寺院之風盛行,而建妙智禪院,俗稱妙智庵。妙智禪院居高臨下,幽靜氣派,寺內高僧奇人自南朝以來也不知出過凡幾。
妙智庵香火鼎盛,盡管是沒有節日的時節也常有香客前來禮佛。
于氏的馬車停在禪院門口,自己在侍女的陪同下進去。
大雄寶殿的小師傅不緊不慢的引導着三三倆倆的香客進香,這新進來兩位女施主他們也不急着上前,等其中一位師父剛好送走一位香客便走過來先擡手做了一個佛手,方道。
“女施主又來了,施主這回是禮佛還是進香?”
于氏對着大雄寶殿的釋迦彌勒佛拜了拜,又對師父回了個佛手,搖搖頭:“都不是,只是來尋主持師父有點俗事打攪。”
那師父便不再多言點頭帶着于氏往主持的禪房去,到了主持院門停住腳步,伸手請于氏自己進去。
于氏将丫頭留在門外自己推門進去,禪房裏須發皆白寶相莊嚴的圓通主持正閉目打坐。于氏進去後并不立即打擾,而是走到蒲團上跪坐靜待。
“貧僧曾以為上次一見不久便會再見女施主,哪知道這一等便是兩年!”圓通師父睜開眼睛,看着于氏緩緩道。
于氏怔了會兒,拜道。“讓師父見笑,凡塵庶務良多,也就少了前來禮佛的機會。”
圓通師父點點頭,道。“無妨,這次可是還為兩年前的事?”
于氏道:“對,家中母親纏綿病榻,近來常思合家團聚,兒孫繞膝。因而,還請大師幫忙勸說一二。”
圓通師父聞言,沒想到兩年前前來還願還健朗的老人家如今正病中,感嘆世事變化的同時也搖頭。
于氏見此立馬詢問。“大師可是為難?”
圓通師父立掌,道。“施主有所不知,師弟自兩年前出去雲游至今未歸,就算貧僧也尚不得知師弟行蹤。”
于氏偏頭沉默了半響,思來想去才道。“他日若他歸來,大師可否代為轉告讓他回姚家一趟。”
Advertisement
圓通師父點頭道:“自當轉達。”
姚老夫人在姚青禾與家醫的調養下又過了幾日,稍有起色。
這日秋易傳回消息,他已經到達黔洲并為姚三爺處理好傷情,傷情穩定,不日便可啓程返回。此外,他已知老夫人再次病重,也心存挂念。所以,打算等姚三爺好轉便一起返回。
讀完信,大家心裏總算松了口氣,再不怕姚老夫人因為姚三爺而憂心不已,遂将連着陪了好幾日的小輩都遣回去歇着。
十月十三日,下雨了,真是一個糟糕的天氣。
姚家的門房再次接到黔洲的來信,且是加急家信。
那時候青隐正端着一碗湯藥侍奉老人家,烏嬷嬷及一幹侍女安靜的守在屋裏。就在湯藥見底的時候,于氏帶着姚黃進來請安,姚老夫人對她近日忙進忙出打理一切頗為滿意,見着大兒媳也溢滿笑臉,很溫和。
于氏走到床前輕言細語的和婆母說話,還打算接過侄女手裏的藥碗親自侍奉。
于氏的舉動自然被她拒絕,青隐現在只想多為老人家做點什麽。
于氏也不生氣,坐在侍女搬過來的凳子上,偶爾拿帕子擦擦婆母嘴角溢出的湯藥,氣氛一片和諧。
如果,如果沒有那個老管家急匆匆走進來,青隐想至少她還能陪伴老人家兩年。
當時她怎麽的呢?
雙手發軟,那白瓷的藥碗落到懷裏,剩下的湯藥盡數灑在身上?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時姚老夫人一口血吐了出來。血霧撒了滿床,有些甚至落到她的衣襟上。
她當即回神,撲到姚老夫人床上哭喊着叫她不要離開,不要睡着。
姚老夫人暈了過去,屋裏一片混亂,青隐被艾葉帶着站在屋外,死死盯着姚老夫人的房間。
姚青禾和老大夫們來了又走,羅伯庸和姚青苗不知什麽時候也來了。
晚上青隐依舊進去睡在老人家屋裏,卻不敢閉眼,腦袋裏不停的想着白日裏老管家的話。
三爺,去了!
三爺去了?便是說,她阿爹去了?
那個儒雅的姚三爺死了,突然之間就不見了,前兩日秋先生還說不日便可返還的人。
如此,想着念着這事,竟然也迷糊過去。
做了許多夢,她夢見她開始在姚家有意識,姚三爺不在家,後來從北方回來後雙手捧着雪白的小狐貍,獻寶一般捧給她。還有整整一箱子的珍奇小玩意兒。她還夢見姚三爺為她的花園從全國各地搜羅奇花異草,他還親自幫着翻過地,庖過坑。夢見每年生辰時,他都會陪在身邊,明明她很差勁,他卻能面不改色的誇贊。夢見……
很多,很多的與那個便宜爹有關的事,那樣儒雅鮮活,俊美不凡的人依稀就在身邊,真的讓人沒法相信姚大爺信裏所說是否屬實!
第二日,全府皆着了缟素,青隐于腫脹的雙眼視線裏瞧見,不得不相信那個事實。
艾葉連夜準備了素衣,聽她說姚三爺的靈柩已經由秋先生一路送回來了,再過幾日就到。她對這些不想聽的,便扭着頭不去看她,仿佛不聽那些傷心事就沒發生過,日子也還能安然的過。
姚老夫人受了刺激越發病重,有時整整一天都是昏迷着。
姚二爺覺得府裏大夫沒本事,已經出去遍尋名醫,陸陸續續的有大夫從老人家房裏搖着頭出來,每個人出來都是叮囑溫補養着。
青隐不是真的懵懂無知的小孩子,從大夫們以及姚青禾隐約的神色裏看出,這次姚老夫人怕是很難挺過這一關。而她還有最後的一點希望,寄希望于秋先生回來能救救老人家。
在天下名醫皆束手無策的時候,秋先生來信還有一日便到長洲,青隐立時便期盼起來。
第二日晨間,姚青禾過來看過姚老夫人沒有立即走,而是拉着青隐走到廊下。
冬天的風冷的刺骨,合着無處不在的潮氣,像是整個人下一瞬就要凍結成冰。
尚且稚嫩的姚青禾滿臉嚴肅的樣子,她開口将姚老夫人的病情娓娓道來。
“祖母本就年老體弱,這兩年更是身子極弱,元氣不足,前日又受三叔死訊刺激更加病上加病。現在已經是藥石無醫,離開也只是時間問題。”她說着扭頭看着妹妹的臉,繼續說。“其實我不喜歡你這個妹妹,你不清醒時我尚且能視而不見,可你清醒了又明明聰明的緊,可為何又不跟着師父學醫呢。若你能習醫道……”
青隐突然想到什麽,厲聲打斷她。“你什麽意思?”
姚青禾看着這個六妹,諷刺的勾起唇。“師父有一套銀針刺穴的針法,據說能禁锢神魂于人體之內,假以時日必令病患起死回生。當初師父也是用這套針法将你救治清醒的,可惜我天賦始終不夠,這三年也只學了疑難雜症之類,對于那套針法也只是聽師父提起過。”
姚青禾繼續道:“同為師父徒弟我努力刻苦三年,你卻虛度三年。說到底,祖母不能躲過這一劫與你有莫大關系。”
青隐無法想象,再次出聲打斷她。“秋先生今日便能回來。”
姚青禾斜睨着看一眼這個六妹,道。“已經來不及了。”
她僵立廊下連姚青禾何時離開都不知,直到艾葉過來,她才喃喃問艾葉。“祖母會不會也怪我,怪我不學無術,以致遭此大難……”
艾葉愣住,不明白小主子為什麽會問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斟酌了會兒才說。“老夫人怎麽舍得怪六娘子,疼還來不及,您可別聽別人亂說。”
艾葉将人拉進東廂,找了衣服幫忙給主子換上。
等所有衣物都換好将髒衣服抱出去給浣衣的侍女,艾葉在外室等了會兒見人還沒出來就怕小主子又出什麽事,她忙去內室查看。主子雖然呆呆的站在一處,好在人無事。
秋易果然在晚間趕回來了,進府便直接去了正房。
青隐滿臉期待的看着秋先生進去又出來,終于在他輕輕搖頭中陷入一片黑暗。
姚家向親朋好友發喪,七日後姚三爺出殡。
出殡那日姚大爺和姚大郎回來了,就連那從未謀面的長姊姚青瀾也回來了,同行還有安國公府的世子。
看得出,姚青瀾出嫁後過得很幸福。青隐卻想起姚三爺曾經想念長女的樣子,見面卻失望至極,冷豔高貴的世子夫人就連傷心也只是多看幾眼那漆黑的棺木,連眼淚都沒有一滴。
姚家還有一個病中的姚老夫人,姚三爺的葬禮辦得倉促,是以将姚三爺送上山,大家還得打起精神,看顧着姚老夫人。是以葬禮一過,送走吊唁的人姚家人都沒有再出門,因為大家心知肚明姚老夫人怕是撐不住。
姚三爺離開半月後,下了一場大雪。
那日外面天光大亮,青隐大清早煎了藥端進卧房,确然看見祖母在烏嬷嬷的照顧下已經起了身,端坐在梳妝鏡前,麥冬和沉香正為她挽發,雪白的頭發整齊的固定在腦後。
她微笑着上前。“早知道祖母身子大好了,安兒還煎藥作甚,平白的讓這苦味兒染了祖母房裏這香氣。”
她賭氣的将藥碗擱在桌上,走過去站在老人家身邊。
姚老夫人見孫女嬌憨,亦點點頭,笑說。“可不就是,祖母身子好多了,不需要喝苦苦的藥了,也不累咱們安兒。”她說着拉起孫女的手,幹枯的手指細細摩挲着孫女因為端藥碗而壓出一圈印子的手指。
青隐看着老人家氣色不錯的臉,心裏更難過了,為了不叫老人家擔心便提起慎園的梅花開了,讓艾葉去折幾支過來給賞玩。
姚老夫人點頭答應,不過卻要叫孫女親自去折。青隐本一步不願離開,可祖母态度堅決,終于不忍心讓她失望轉身離開卧房。
而就在青隐踏出卧室的瞬間恍然聽見身後烏嬷嬷低呼聲,藥碗摔落聲,以及沉香和麥冬的哭聲。
一群人湧進去,又一個人停在了身邊。
她偏頭看見羅伯庸,微微一笑。“祖母想看我種的梅花,可我現在頭暈,表弟陪我去折幾枝吧。”
羅伯庸不說話,伸了手過去握住她的。
青隐一路笑着被羅伯庸牽着走出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