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瑪麗蘇文十五

元後故去前已經為這位老嬷嬷安排好了去處,老嬷嬷完全可以出宮安享晚年,但承恩公親自拜托,再加上娘娘的妹子實在讓家裏寵得不像話,老嬷嬷感念元後與她的主仆情誼便留了下來,照看一下娘娘的妹子——即使元後的妹妹被封後,老嬷嬷也并不願意稱呼這位為娘娘。

因為在老嬷嬷心裏,娘娘只有元後一人。

開始皇後對老嬷嬷還算敬重,不說言聽計從,起碼能聽進去老嬷嬷的建議,不過幾年下來,皇後自以為規規矩矩,該做的都做了,陛下仍舊不願意多看她一眼,就按捺不住想要自己使些手段……另辟蹊徑了。

老嬷嬷伺候元後十好幾年,對于皇帝的忌諱心裏門兒清,眼見皇後越來越有恣意妄為的意思,她苦勸多次,反而讓皇後打發到了坤寧宮庫房外的小房子裏……這個時候老嬷嬷依舊相信皇後只要碰壁就會迷途知返,直到她從自己提拔的宮女那兒聽說皇後要買刺客對姬四郎出手。

幫皇後做“上不得臺面”的髒活苦活的那幾個人可都是娘娘留下來的!

老嬷嬷怎麽看得過皇後暴殄天物?!她忍無可忍,終于派人去宮外傳消息,把皇後究竟有多昏頭告訴給了承恩公……

皇後被封在了坤寧宮,承恩公吓到請假在家,連求情都不敢,而姬四郎平安無事,甚至能在東宮說動太子寬宥善待承恩公府……這再讓太子和姬四郎處下去,太子遲早變成承文侯的女婿,心裏再無承恩公府一席之地!

老嬷嬷醞釀了好久,分別寫信給承恩公和太子,幸好兩位都還算清醒。太子更是眼疾手快,把她從坤寧宮請到了東宮。

老嬷嬷初來乍到,謹慎了一陣子,認定太子比皇後明白多了,她就趁機告訴了太子些許昔年舊事。

“當年先帝先把王夫人指給了承文侯,又把淑妃和賢妃挑給陛下做側妃,娘娘聽說可很是松了一口氣。”說起這事,老嬷嬷現在都能當樂子,語氣十分輕松,“淑妃和賢妃娘家原主等着跟承文侯府做親家呢,聖旨一到,人都懵了。”

太子頗為好奇,“怎麽說?”

老嬷嬷垂頭徐徐道:“娘娘得陛下敬愛,但論情意着實比不過王夫人。”

太子渾不在意:他真心喜歡穎兒。和穎兒有緣無分他也只覺得遺憾和惋惜,不可能為此鬧騰出什麽大事來。娶不到穎兒,還不是有辦法和承文侯綁在一起。

老嬷嬷看出太子不以為意繼續輕聲道:“恕老奴僭越,殿下若是親眼見着陛下與王夫人如何相處……這才是天子柔情。若非如此,娘娘何必把王夫人放在心上,不惜親自勸說太後暗中出力。”

太子眉頭立時緊皺,“不是先帝亂點鴛鴦譜?”

老嬷嬷嚴肅道:“先帝指婚是挺随性,但給兒子選人總是要問一問兒子親娘。”

Advertisement

太子坐在椅子上半晌沒言語。他就想知道父皇對王夫人執念有多深……父皇知道真相後會不會遷怒……父皇太難以捉摸了!

一見這表情就知道太子自己把自己吓到了,老嬷嬷心中安慰:殿下懂得敬畏就好,不想皇後一意孤行,認定不得寵全是因為她沒孩子,所以她要想辦法把陛下哄到坤寧宮,再用秘藥……到時候陛下不認都不行。

她都懶得再勸,橫豎陛下不會上當,也不怕皇後真惹出什麽大亂子來,因為皇後沒這個本事。

老嬷嬷略等了等才出言提醒,“王夫人與承文侯成婚後時常往宮裏來拜見,陛下和承文侯也一如既往君臣相得。陛下不是耽于兒女情長之人。”

沒錯。

太子心說姜還是老的辣,差點讓老人家給忽悠着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今他體會着了。

老嬷嬷自覺也沒幾年好活,所以全無隐瞞,每天都為太子講點舊事。

而太子每天在面無表情的父皇眼皮子底下旁聽站班,回到東宮老嬷嬷的故事緩解了他不少壓力——原來他祖父他父親在登基之前同樣有忐忑不安的一段日子。

不過故事聽多了,值守的內侍和宮女也不再像最開始那麽精心,而東宮本來探子就不少。

皇帝派到東宮的內侍聽了好久的故事,才小心翼翼地總結了一下,寫成密信呈了上去。

而總覺得坤寧宮這邊會給她驚喜的淑妃盯了一陣子皇後,才意識到“寶藏”讓太子請去了東宮。

淑妃之前算計過太子和姬四郎,即使順藤摸瓜最後查到她身上,皇帝卻沒怎麽罰她,還說給她改過的機會,實際上皇帝倒是沒發她這個正主,但把給她辦事的屬下全清洗了——她陸續折損了幾乎全部安排在東宮的釘子,還賠上了一位偏向她的內務府副總管。

雖然對比過派出刺客後心腹幾乎全軍覆沒的皇後,淑妃勉強能心平氣和,但這一波還是太傷了,淑妃對東宮已然有心無力,只能繼續不甘心地圍着坤寧宮打轉。

俗話說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盯着坤寧宮大半個月的淑妃果然有了收獲。

皇後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了秘藥之上,她之前都是自己搗鼓自己吃,皇帝明顯懶得搭理她。而吃藥吃多了,皇後不僅傻還瘋,唯獨容貌越來越嬌豔,而那病恹恹的樣子再配合适當的妝容……淑妃買通的嬷嬷都感覺出很不對勁兒,連忙打發小宮女跑到淑妃這兒報信兒。

淑妃一直目的明确,她要掀翻太子,越早越好——她生五皇子的時候出了點意外,當時有能力有動機算計她的也只有元後。

最後淑妃自認憑本事“死裏逃生”,請來皇帝親自坐鎮,但她也元氣大傷之後再也沒有好消息。元後死得早,這仇自然母死子繼落到了太子頭上。

如今她暫時弄不死太子,退而求其次除掉皇後也還可以。所以她得到消息就親自跑到坤寧宮驗證去了,然而眼見為實,她猛地看見站在坤寧宮大門處的皇後,整個人都呆住了:隔得遠了,看着真跟王氏……特別像!

一時之間她什麽都顧不得了,這事兒她必得親自去告狀:陛下絕對不許皇後這樣玷污心中摯愛!

淑妃趕得夠巧,皇帝知道當年先帝亂點鴛鴦譜的真相,這兩天心情非常不好,大夏天的那臉色冷得能凍着手邊三個兒子。

淑妃親來告狀,簡直就是火上澆油——天子一怒,火山爆發。

皇帝帶上內侍和兒子們一起匆匆趕往坤寧宮。

太子臉都氣吓白了。素來愛看別人笑話的五皇子因為淑妃牽涉其中,也吃不動瓜。唯有七皇子這會兒還能冷靜思考,知道跟父皇的心腹大太監對下眼色,派上兩個激靈的小內侍去搬救兵:就在戶部辦公的承文侯姬以及……四姑娘還在承文侯府,遠水救不了近火,這次就去請姬四郎了,反正他在總比不在強。

卻說皇後盼星星盼月亮,多方明示暗示,就想讓大哥或是太子把皇帝請來,如今見到皇帝,她表情還沒準備好,就聽皇帝冷冷吩咐,“掌嘴。”

皇帝讓人掌皇後的嘴……衆人你看我我看你,愣是沒人敢上前。

因為元後救過皇帝且早逝,太多人包括淑妃和賢妃在內都自以為是地美化了元後在皇帝心中的形象。

皇帝的确看元後比看別人,比如淑妃賢妃順眼點兒,但也僅此而已。得知元後和太後背地裏聯手,他才沒能抱得美人歸,他對先帝的怨恨以及被愚弄的羞惱全部轉移到了元後身上。元後已死,那他就只能先遷怒“手賤”的皇後了。

皇後大驚失色:這跟她設想得不一樣!

而皇後挨打,跟自己挨耳光也差不離了,太子心裏再不情願也得為皇後求情,他直接跪下了,“父皇,母後失儀,您該罰她……”但這是坤寧宮大門口,“還請父皇進門再說。”

皇後見太子求情還竊喜來着,聽到太子所言立時柳眉倒豎,“你這也算求情?本以為你有點良心……”

太子現在都想賞皇後一巴掌了,此時他終于相信老嬷嬷所說,皇後已經吃錯藥到腦子出了大問題。

皇帝也不說話,只是拍拍太子的肩膀,看向了自己身邊的掌事女官。

父皇當衆安撫他,太子的心态都變了。他生出了無盡的底氣,緩緩起身站回他父皇手邊,冷冷地看向皇後:我看你怎麽作死。

五皇子見狀,對着母妃淑妃微微搖頭。

淑妃心中失望又無奈,面上卻沒表現半點出來:道理她都懂,元後是元後,皇後是皇後。

此時掌事女官穩穩上前,表情紋絲沒變,道了聲“娘娘得罪了”,不等皇後反應就揚手給了一耳光。

這一巴掌可謂勢大力沉,皇後猛地歪倒在地,一時間也無人上前攙扶。不過她這會兒哪裏還顧得上想這些,單手捂着臉頰,眼睛裏仿佛能噴出火來,“你打我!你居然讓人打我!那我死也不告訴你王氏給你生的孩子在哪裏!”

此時姬玉衡剛好和姬文輝一起到來,忽然被cue到他連忙演了一臉懵逼出來,片刻後小聲嘀咕,“王氏的孩子?”

姬文輝見過大世面,皇後歇斯底裏滿口胡言……這樣的天牢裏多的是,他帶着兒子走到皇帝面前,行禮後站直身子,“陛下,娘娘已經鬧夠了。”

皇帝點了點頭。

姬文輝得令,便走上前幾步,居高臨下望着依舊歪倒在地的皇後,“娘娘從哪兒再給我兒變出個兄弟姐妹來?”

皇後眯了眯眼睛,“男人果然沒良心。你忘了,正是你跟我花前月下,王氏才憤而找上皇帝再續舊情……”

姬玉衡管理好表情,快落地當着吃瓜群衆,“哦豁。”

小光團默契補充,“信息量有點大。”原著裏可沒這段兒!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