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忠順王的案子就是三司會審的,因為謀士呂言逃脫,後來畫師曾根據其他忠順王府官署、下人的口供畫過呂言的畫像。并分發各地捕快,在各處城門張貼,只是依舊沒有抓住呂言。此刻衆人見呂言竟然是躲在菩提寺的殺手頭目,無不大吃一驚。
刑部尚書袁章将驚堂木一拍,問:“大膽人犯,何方人氏,報上名來。為何在菩提寺豢養殺手,綁架無辜百姓,曾殺了多少人,從實招來!”
呂言擡頭掃了一眼正堂衆人,見袁章雖然坐在主審席上,堂內卻在高處另設一席,雖然用珠簾擋了,依稀能看到那人身着龍袍,旁邊站着宮人随侍,呂言就猜到是景和帝前來旁聽了。
呂言冷笑道:“菩提寺天子腳下,又是得朝廷認可的正規寺廟,若說菩提寺中僧侶是誰豢養的殺手,難道不是朝廷豢養的嗎?”
袁章驚堂木一拍,道:“人犯休得胡言,先報姓名籍貫,再報殺人綁架的動機,害人幾何,若有隐瞞,罪加一等!”
呂言也不知道是有恃無恐還是自知必死,态度分外強硬,開口道:“草民呂言,原是景和二十一年進士,後在忠順王府上做幕僚,忠順王落罪之後,草民怕被連累,逃出忠順王府。兩日前,因菩提寺僧侶外出游方化緣,草民混入其中,準備逃離京城,卻被兵部侍郎賈敬帶兵抓來。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草民既然是在忠順王府做過事,如今朝廷要因此事治草民之罪草民也甘心認罪,若說草民豢養殺手,草民萬萬不敢認。菩提寺是大寺,裏頭僧侶衆多,草民一介幕僚能有多少供奉,談何豢養這許多人?”
袁章又是一拍驚堂木道:“一派胡言!将另人犯趙熊、錢豹押上來!”
立刻有官差應是,押上來的人犯正是用鞭子抽打賈琏的滿臉橫肉的男子和另一個看着就窮兇極惡之徒。
趙熊和錢豹實則不用細審,兩人都是刑部緝拿的重犯。趙熊就是拿浸血的鞭子恐吓賈琏那人。此人當年殺人越貨,手段殘忍,據說專對那些趕路的單身客商動手,且就是客商交出貨物、錢財想買性命,趙熊手下也從不留活口。而且趙熊殺人不肯給人痛快,喜歡将人堵了嘴,扒了衣裳吊起來,用鞭子活活抽死。
因許多宗族內都有鞭刑,剛開始有人在亂葬崗發現被鞭子抽打得鮮血淋漓,面目全非的屍體,以為是受了宗族刑法的忤逆子,反而忽略了。商人在外行商,少則晚歸幾日,多則晚歸數月也是常事,趙熊殺人越貨之後,将商人所攜錢財和少量輕省貴重的貨物低價出售,然後逃走,因商人家屬沒有及時報案,反而讓他逍遙法外了一陣。
且趙熊十分狡猾,每次作案之後,都會另換一地,待得之前命案的商戶家人報官,趙熊早逃得不知蹤跡了。這樣流竄作案多了,被人拿住規律,又查到那些昧心低價收了趙熊贓物的商鋪、當鋪頭上,才根據夥計、掌櫃供述,畫了趙熊的畫像。當時趙熊流竄作案的幾省巡撫都發覺了事态嚴重,遂聯合緝拿趙熊,原本以為趙熊定然難逃法網,誰知趙熊竟然憑空消失了,這次趙熊再次落網,已是十多年後。
至于另一人錢豹,和趙熊一樣,也是惡貫滿盈之人。錢豹原是北直隸清遠縣下河村的村民,性格內向執拗,長得又兇,村民都不愛和他說話。
但是這錢豹有一把子力氣,做活又肯賣力,倒是攢了幾兩銀子。到了說親的年紀,錢豹看上同村的一個張姓姑娘,将自己攢下的所有錢都用來下聘,想要求娶張姑娘。張姑娘家裏見錢豹長得這樣兇神惡煞的,不肯将姑娘相許,也沒收錢豹的銀錢。
後來張姑娘嫁給了同村另一位小火,沒兩年生了個閨女。因那小火脾氣好,一家人雖然不算富庶,小日子倒也過得和美。那小閨女三歲那年,張姑娘又懷了孕,錢豹見人家日子過和順了,越發怨恨又妒火中燒,突然魔障了,一日沖入那家人家中,将張姑娘夫妻和公婆都殺了,獨有三歲的小閨女人小,躲入牆角的狗洞中,錢豹還沒找到人就到五更天了。錢豹未免被人發現,悄悄溜走了。
鄉下人雞毛蒜皮的磕碰難免,偶爾打架也是有的,但也極少鬧出人命,清遠縣多少年沒發生過這樣的大案、慘案,裏正和村長次日一早,發現此事後就去縣裏報了案,又将那三歲的小姑娘送到縣裏善堂,也加強了村裏的巡邏。
衆人都以為錢豹逃了,誰知這厮膽大包天,就藏在村口不遠的一座山裏,半個月後,又潛回村裏,将當初不願意将姑娘許給他的那對老夫妻也殺了,才逃之夭夭。
Advertisement
這原也是轟動清遠縣的一樁大案了,縣令一面令捕快搜索錢豹下落,一面将此案上報到了巡撫那裏,北直隸巡撫不但發了通緝令,還請求了臨近省份一同抓捕,但這錢豹和趙熊一樣,也仿若消失,再也沒人得見。
如審下去,才發現這次被捕的菩提寺僧侶,多少都是身負重罪之人,因為平時出面的方丈、禪師、知客僧等是真的出家人,這些假扮僧人的通緝犯都呆在禪房裏,白日極少出門,竟然叫他們躲在天子腳下逍遙法院。
景和帝聽了,勃然大怒,但這些重犯有些逍遙法外十幾年,有些一兩年,連各地的地方官都換了幾茬了,就是要問責,都找不到問的人去。
許是呂言知道必死無疑,竟然不怕冒犯天威,冷笑道:“皇上不用動怒,要說追責,天下百姓都是天子子民,皇上護不住他們,不如先下一道罪己诏!”
“大膽!”聽到如此僭越之語,袁章忙拍驚堂木制止。
呂言道:“袁大人不用在我一個将死之人面前擺官威,當年為皇上出身入死的忠順王尚且落得圈禁下場,如今在場一個個為皇上賣命之人,別看現在高官厚祿,只怕下場也好不到哪裏去。今日各位紫蟒長,他日保不齊就枷鎖抗,我不過是先你們一步罷了。”
袁章見呂言越說越不像話,忙下令道:“來人啊,給我掌嘴!”
呂言依舊惡狠狠的瞪着袁章,臉上并無懼色,倒是從眼眶裏蔓延出來藏不住的恨。
賈代善見了這神色,猛然一驚,想起一個故人。試探着問:“你是?當年常安王世子身邊那個書童?”
呂言哈哈大笑起來:“難得,難得,常言道貴人多忘事,難得榮國公還記得我。沒錯,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被常安王所救的孤兒呂言。”
景和帝聽了此人是原常安王世子的書童,也命戴權打起簾子,瞧了地上的呂言一眼,呂言收了眼底的恨意,卻已經看不太出當初那個小孩子的樣子了。
賈代善之所以能認出這孩子是原常安王世子身邊的小書童,是因為這當年這書童年紀不大,脾氣不小,令人印象深刻。
那時候景和帝已經登基,又在上書房開了課堂,請名師大儒教導太子和幾位皇子,景和帝也是為了籠絡幾位異姓王,特別恩準五家異姓王的世子也可到上書房學習。五位異姓郡王自然樂意,也給自家世子挑了伴讀,送去了上書房。
當時的太子伴讀是賈敬,其他幾位皇子和郡王世子的伴讀也都是名家子弟。獨常安王靠軍功立足,有些瞧不上讀書人,常安王世子也沒請其他名門子弟做伴讀,身邊就帶了個小書童。
孩子們圖熱鬧,課間休息的時候在一處總會相互介紹自己,又問別人是誰。當年常安王世子的小書童年紀不大,心眼卻多,聽見其他伴讀都是名家子弟,就他是個孤兒,許是就誤會了衆人瞧不起他,故意給他難看,心中存了氣。
恰巧那日景和帝請賈代善入宮有要事相商,也在宮中,因賈敬剛到上書房做伴讀,事情商議完畢之後,景和帝便邀賈敬入內看孩子們相處可還好。誰知一群稚童聽說皇上來了,忙做鳥獸散,回到自己的座位,賈敬匆忙中不小心撞了常安王世子的小書童一下,那孩子當時就用滿懷恨意的眼神瞪着賈敬。如今幾十年過去,呂言早就變了形貌,獨那滿懷恨意的眼神數十年不變。
自那之後,那小書童就再也沒到過上書房,常安王世子身邊的伴讀也換了人。展眼三十載,景和帝和賈代善早忘了這不起眼的舊事,若不是當年那小書童看賈敬的眼神恨意太濃,令人印象深刻,賈代善也認不出呂言來。
後來常安王謀反不成反被誅,但在常安王府卻沒見着那小書童,自然,誰也不會在意常安王府幾年前的一個小書童不見了,畢竟小書童在上書房和人争執的時候才七八歲,常安王伏誅的時候也就十多歲。許是闖禍之後被打發了也不一定,誰曾想後來,那書童不但中了進士,還入忠順王府做幕僚多年?
賈代善問袁章:“袁大人,可否容本官問一句話?”
袁章道:“國公爺請。”
賈代善道了謝,才轉過身對呂言道:“若我沒記錯,你不叫呂言吧?”
呂言冷笑道:“我就叫呂言,是景和二十一年進士,戶部錄過名字,發過戶籍,至于蕭言,三十年就死了。”
常安王姓蕭,當年的呂言也随他姓,至于後來……常安王落敗之後自然是誅九族,許是呂言逃脫之後,也改了姓。
案子審到這裏,似乎真相大白了,忠順王謀反,固然和他自己的野心有關,和呂言撺掇更有關。而菩提寺那些僧侶,正是忠順王手上的殺手,這些殺手個個窮兇極惡,一旦被人發現真實身份,必死無疑,自然肯在忠順王手底下賣命。
忠順王落網之後,改了封號,被圈禁起來,呂言卻接手了忠順王手下,菩提寺的勢力,繼續做些違法勾當。
主簿将審案卷宗整理好,交給刑部尚書過目之後,又遞給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左右禦史傳閱,若無異議,忠順王謀反一案,便從抓住漏網之魚呂言處徹底結案了。
只是賈代善總覺得哪裏不對,在旁沉吟半日,突然站起身來,對景和帝道:“皇上,臣以為呂言不是主謀。”
景和帝聽了,自是一驚,連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禦史也都面露疑色。
景和帝向來倚重賈代善,見賈代善提出異議,便道:“愛卿請講。”
賈代善道:“各位都知道,前兒我那孫子賈琏被人所擄,後來,是我帶着家丁去菩提寺救回來的。救回琏兒之後,我曾查了家中人等,查出琏兒之所以被賊人擄劫,是因為我府上有人和菩提寺勾結,通風報信。後來,我将此人揪出來,此人正是我府上給幾個孫兒請的先生官建華。因為這幾日忙,那官建華還被我暫扣家中。”
呂言突然插口道:“國公爺果然是高官厚祿,不将國法放在眼裏,府上給幾位公子請的先生怎麽說也有功名在身吧,豈是國公爺說扣就扣的。”
刑部尚書熟知律法,也不禁皺了皺眉頭。
賈代善道:“這一節稍後我自會向袁大人解釋,我違法也好,不違法也好,輪不到你一個人犯過問。”
說完,賈代善又向景和帝道:“皇上,官建華雖然是本朝舉人,卻是假身份,而此人也極有可能和菩提寺衆多殺手有關,這也是微臣敢暫扣他的原因。”接着,賈代善便将官建華如何入賈家做西席,又如何引人懷疑,又将自己關于那官字兩張口,呂字兩張口的推測說了。
末了,賈代善道:“官建華混入我府上做西席,呂言當初混入忠順王府做謀士,都是從雙口的細作,當屬平級,他們頭上還有主謀。暴王謀反一案,不能就這樣結案。”
景和帝自然覺得賈代善此言有理,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禦史也都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如今暴王案的所有主要人犯盡皆落網,按賈代善所言,呂言不過是聽命于人,那真正的主事人又是誰?
呂言冷笑道:“國公爺怎麽不改行做說書先生,這書倒是說得精彩。忠順王之上,也只剩皇上了,難道主謀是皇上不成?”
賈代善并不理會呂言,而是對景和帝道:“皇上,各位大人,臣還有一人證,只是這人證背後涉及的關系頗為複雜,只怕一時半刻審不完,臣請關于暴王餘黨呂言一案明日續審。”
因是袁章主審,袁章猶豫了一下道:“這……”又拿眼睛去看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左右禦史。
景和帝沉吟了一下,知道賈代善另有用意,便做主道:“既是如此,今日暫且退堂,明日再審。”
說完又道:“榮國公賈代善!”
賈代善忙道:“臣在。”
景和帝道:“明日你若不能将重要人證帶來,朕須治你個藐視公堂之罪。”
賈代善忙點頭應是。
退堂之後,賈代善沒有急着回複,而是随景和帝入了宮,細說了自己的推測,又獻計了明日升堂審案的方式。景和帝聽了,點頭應允,賈代善才出宮回賈府。
回府之後,賈代善連衣裳都沒換,一頭紮進了演武場邊上的石屋。衛休被賈琏吓破了膽,整日都怕菩提寺派殺手來殺他,見賈代善回來,忙問菩提寺的殺手捉住了嗎?
賈代善沉着臉搖頭道:“菩提寺是正規寺廟,得朝廷認可,僅憑我一人供訴,官府豈肯輕易相信菩提寺豢養殺手的指控。我已經将琏兒被俘的事告到刑部,明日刑部尚書主審。菩提寺背後的靠山是誰,我能否扳倒菩提寺,想來衛伯爺比我清楚,是否助我一臂之力,也絕衛伯爺後顧之憂,全看衛伯爺的了。”
衛休為官多載,也知道一旦上了衙門指證菩提寺,便等于承認自己和菩提寺有染,自己的仕途便就此完了;但是若菩提寺不被剿滅,高官厚祿自己也未必有命去享。于是,衛休道:“國公爺容我再想一想,我明日一早定然給國公爺答複。”
賈代善笑道:“也好,那我就靜候衛伯爺佳音了。”說完,便出了石屋。接着,賈代善又去了東院,不知道和賈敬說了些什麽,商量到深夜才回梨香院安寝。
次日,刑部繼續升堂審理菩提寺一案,這次卻只有刑部尚書袁章主審,并未見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左右禦史。只是今日的公堂主審席向前移了一段,後頭用大屏風擋了,堂上自然看不清屏風後頭有什麽。
而屏風後頭,依舊用珠簾隔出一處給景和帝旁聽,另外下首擺着三張書案,分坐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左右禦史,地上還躺着五花大綁,塞着嘴的呂言。
升堂之後,袁章傳人證上堂,衛休戰戰兢兢的上來,他昨夜想了一夜,此刻頂着一對黑黑的眼圈。衛休前兒被賈琏一番話吓唬住了,想着只要保住命,怎麽都行,但是這又過了幾日,衛休到底放不下富貴和一族前途,一咬牙,将自己被菩提寺的殺手所擒,恰巧被關在賈琏隔壁那番說辭說來。
左右賈琏是個不足七歲的孩子,估摸着賈代善也不願将賈琏之智慧傳得天下皆知,故而不會讓賈琏在公堂上指證自己說謊。這番說辭,大體上也沒什麽漏洞。
屏風後頭地上的呂言聽聞衛休上堂作證,先是吓了一跳,聽了衛休這番供詞,也放下心來。
袁章聽完證詞,又問:“衛大人是否還有其他供述?”
衛休餘光看了一眼旁聽的賈代善,搖頭道:“沒有了?”
袁章又問賈代善:“國公爺,您是否還另有證據呈上?”
賈代善笑道:“我還有人證。”說完,雙手一拍,只見一個身手矯健的漢子押着一個臉色蒼白的女子進來了。這女子正是青瑟。
袁章問青瑟是誰,和菩提寺有何關系,剛開始青瑟十分不配合,不是一言不發,就是對各位身着官服的人怒目而視,顯然對為官之人十分憎恨。
賈代善問青瑟道:“青瑟姑娘,十五年前,北直隸清遠縣下河村發生了一件震驚清遠縣的慘案,一家四口并外家兩口都被人所殺,只有一個三歲女孩兒幸存,若那女孩活着,現在跟你差不多大了。”
青瑟聽了,終于劇烈的顫抖起來。
賈代善接着道:“若是當年那罪大惡極的殺人犯被捉住了,你說當年那只有三歲的小姑娘還記得他嗎?”
青瑟咬牙道:“滅門之恨,自然記得!”
案子審到這裏,峰回路轉,青瑟去了刑部大牢認出錢豹。原來,主謀一面搜羅窮兇極惡的,身犯重罪之人為己所用;一面又将那些受害人留下的遺孤養大,從小教他們殺人的本事,也灌輸仇恨。因為這些殺手深查下去,不但家世清白,還有悲慘的身世,引人同情,才越發能在高門大戶中潛伏。
青瑟得知自己感激了十五年的人,竟然也收留了自己的滅門仇人,突然放聲痛哭,大哭之後便将自己得知的一切都招了:她當年慘遭滅門之後,是怎麽被人收養的,又在哪裏學的武藝,通過哪家人牙子賣給寧國府,如何在寧國府佯刺忠順王卻失手被擒全都說了。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只是青瑟不過是個随時可棄的棋子,只知道聽命行事,至于為何是佯刺忠順王,要達到什麽目的,她卻不得而知。
景和帝聽了,即刻派人去将青瑟供訴的恻隐善堂、悅來牙行的所有人都抓來,誰知護龍衛還是去晚了一步,恻隐善堂和悅來牙行在同一夜走了水,只餘一片廢墟和一些面目全非的焦屍。
菩提寺的殺手自然全都被判了極刑,法場上行刑數日,鮮血染紅了地;青瑟雖然動了刺殺之心,卻并未當真傷人,又是被蒙騙利用之故,判了打二十個板子,□□三年。
衛休在刑部作僞證,回府之後才知道後怕。後來呂言被押去法場的時候,衛休去偷偷看了一眼,發現呂言的身量和主公并不像,聯系到恻隐善堂和悅來牙行走水事件,衛休自知‘主公’的手段,也知道自己沒了退路,外出游湖的時候,因為冰面破裂,落水而死。
衛休死的消息傳入賈府的時候,賈代善、賈敬正在小書房商議修族學的事,賈瑚、賈琏、賈珠也都在小書房。除了朝堂之事實在不宜讓賈瑚、賈珠知道,賈代善其他時候對三個孫子還是盡量一視同仁的。修族學是好事,賈瑚、賈珠大了,在旁聽一耳朵也好。
範珣将衛休的死訊說了,賈代善和賈敬對視一眼,賈代善嘆道:“總算明白了一回。”
賈瑚和賈珠有些不解的看了賈代善一眼。賈琏卻明白賈代善的意思:就像寧榮二府和太子綁在一起一樣,衛休也和他背後的主子綁在了一起。正如之前賈琏所說,‘主子’事成,衛休因為被賈代善所擒的事,将來會見疑于‘主子’;‘主子’事敗,衛休更是謀逆大罪,當誅九族。
衛休現在死了,死的時候正好,他在刑部什麽都沒招,用死表明自己不會出賣‘主子’的立場,只要‘主子’不願意寒了其他追随衆人的心,便不會再動衛休的家人;将來若是‘主子’事敗,衛休已死多年,算不得‘主子’的同黨,也能躲過誅九族的下場。衛休之死,可以說是救了衛家全族。
只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剿滅菩提寺之後,那蠢蠢欲動的幕後人也蟄伏了,朝堂徹底平靜了下來。次年二月初二,賈赦的庶長女出生,賈母原想将這個庶女随賈元春的名字取名迎春,但是長房的窦氏已經立起來了,作為這個庶女的嫡母,窦氏自然不願意榮國公世子的女兒排在一個白身之女後面,故讓賈赦去求賈代善給閨女賜名。
當年賈敏的名字随兄長從‘文’字,賈代善便定了孫女的名字也随兄長從‘玉’字,取名賈珂,下人們也稱賈珂為大姑娘。
土地解凍之後,賈家的族學便動了工,一年之後,族學學堂、演武場都修建完成,不但将那片空着的下人房改造成了學堂,擴大的演武場除了有靶場,木人樁等古人練武的工具外,還按賈琏的建議修建了綜合訓練架、雲梯等特種兵訓練的器材。
許多賈家子弟争相入學,實在家貧的,賈代善免了其束脩,但其父母必須上進。便是能力有限掙不來多少銀錢,自己也必須勤謹,實在不足以生活的,才靠族人接濟。若是父母仗着族中庇護好吃懶做,會連累其子女不得入族學。如此,一座族學不但解決了不少族中子弟的教育問題,還督促了不少族人上進。
又安生的過了兩年,二房傳出賈王氏再次有喜的消息。賈琏聽說之後,淡淡一笑:算算日子年紀,賈王氏這胎懷的正是賈寶玉。
作者有話要說: 對不起大家,今天更新晚了。
因為今天寫了兩個版本,一個是直接将BOSS解密了,一個是現在這個版本。
後來想了一下,既然主角是琏二爺,還是讓琏二爺來滅BOSS吧,不然本文就成鐵血榮國公了。
接下來的時間線會拉快,琏二爺要長大了。畢竟boss被砍了這麽多手腳,也該蟄伏回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