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壽宴(七)
一頓飯下來兩人并未吃多少, 饒是溫蹊,原本特意為了黃芽菜煨火腿而坐下,最後也沒有吃上幾筷子。
即便未入宮前皇後真的與鄭大少爺有過什麽情感, 也絕不會做出與鄭大少爺勾結的事情, 溫蹊不了解鄭大少爺, 卻相信皇後的為人,那是謝家女, 永遠将家族的榮譽看得比自己更重。
“有辦法讓皇上打消懷疑嗎?”溫蹊問。
紀北臨搖頭, “懷疑的種子一旦在心底種下了, 就會生根發芽, 很難拔除。”
“花都能有辦法養死, 這個也一定有辦法的。”溫蹊誠懇道。
紀北臨手背貼着臉偏過頭輕咳了一聲才将笑意忍住,回過頭來又是一本正經。
“縣主說得對, 只要有辦法證明此事是淑妃故意為之,目的是陷害皇後,即便皇上仍有疑心,卻不會如現在這般重了。”
本就是私下見面, 紀北臨不好将溫蹊送回溫府,好在溫蹊倒也不在意,臨上馬車前倒還記得紀北臨被她這一通打擾并沒有吃多少東西,反倒囑咐紀北臨回府後再吃點東西。
打酒樓回去, 馬車停在大門邊,溫蹊與秋霞下了馬車過了回廊,正見兩名身材魁梧的大漢将一人往馬車上綁, 溫蹊先是吃了一驚,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如此目無王法在她溫府做這樣的事情,差點讓溫蹊尖叫出聲,待溫蹊看清馬車邊上還有長公主,這才将喊聲又吞了回去。
“娘。”溫蹊小跑過去,拉着長公主的衣服有些怯怯地看着兩個壯漢,等看清壯漢綁的人時,倒是忘了害怕。
“娘,您綁二哥做什麽?”
“去和武陽侯府的千金見面。”長公主淡聲答道,又叮囑綁人的漢子,“把他綁緊些,別讓他半路上跑了。”
鑒于溫喬往前相親逃跑的種種劣跡,長公主“迫于無奈”只好使用非常手段。
溫喬的嘴被布團塞住,雙手雙腳都被布條綁緊了,瞪着原本就大的眼睛,嗚嗚地看着溫蹊求救。
“娘……”溫蹊軟着聲音搖了搖長公主的手。
“難得有人看得上我二哥,這回一定要讓他成功啊。”
Advertisement
聽見妹妹“有情有義”的話語的溫喬嗚嗚的聲音更大了。
平日裏再疼她,一到關鍵時刻還是白眼狼。
目送着溫喬離開,長公主轉頭問溫蹊,“你這又是去哪兒了?”
溫蹊面不改色道:“聽聞酒樓最近出的一道黃芽菜煨火腿不錯,我去嘗了嘗鮮。”
自家女兒平日裏有多愛吃長公主心裏自然是有底的,并未多加懷疑。
“今日怎麽想着穿白衣了?你往日裏不都愛穿紅衣?”
溫蹊繼續面不改色地亂編,“我看紀北臨穿白衣好看,所以我也想試試。”
撒謊這樣的事情,一回生二回熟,做得多了也就唯手熟爾。
這樣明目張膽地表示喜歡是溫蹊的風格,長公主也只是笑着點了點溫蹊的額頭,“這麽喜歡他,嫁過去豈不是天天任他欺負。”
溫蹊嘻嘻笑着不搭茬,上一世都沒被紀北臨欺負去,這一世就更不可能,欺負她?慣得他給臉了!
***
淑妃娘娘宮內。
寧王對于淑妃娘娘如今的行為越發看不過眼。
“母妃,您為何要如此造謠?”
“本宮何時造謠過?本宮是一個人,連有自己的猜測都不行嗎?她皇後若是行的端坐的正,又何必怕謠言呢。”淑妃娘娘滿不在乎地剝着橘子,将其中一瓣擡手遞給寧王,寧王眉頭緊鎖扭過頭,并不接。
“鄭思絮若不是她的女兒,她何必對一個死了爹娘的孤兒如此上心,還偏偏鄭思絮與太子同歲,本宮的猜測難道就沒有可能嗎?”淑妃娘娘将手裏的橘子往桌上一拍,壓出的汁水浸上她手指上的蔻丹,“本宮是你的母妃,本宮生你養你,事事為了你,你為何總将心偏去皇後與太子,太子可是你的敵人!”
這樣的論調寧王已經在淑妃娘娘口中聽過無數遍,只能不耐煩地道:“母妃告訴我,這主意是誰替你出的?”
知母莫若子,自己的母妃能想出什麽招寧王一清二楚,抓着皇上的疑心重做文章這一定不是淑妃娘娘能想出來的主意。
淑妃娘娘霎時露出被戳破的狼狽,拒不承認,“這是本宮自己的主意!”
寧王的聲音陡然一沉,“若是李家人出的主意或是母妃身邊宮人出的主意,母妃不必隐瞞,如今母妃隐瞞背後出謀劃策之人,可是因為他的身份見不得光?”
“母妃,您不要為了扳倒皇後與太子而做了傻事。”
淑妃娘娘臉色一青,半天說不出話來。
一旁觀戰兩母子吵架的永寧終于忍不住出聲責怪寧王,“皇兄,母妃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麽總是不領情。上回若是你按照母妃的安排成功娶了溫蹊,母妃還用如此為你勞心勞力嗎?你看鐵礦一事,母妃都受父皇冷落多久了。”
“你是想讓我娶期期,還是想着紀北臨娶不了期期就能娶了你?”寧王瞥了永寧一眼。他這妹妹與母妃一樣,沒有壞透都是因為腦子不好使。
“皇兄你什麽意思!”永寧氣得直跺腳。
寧王的目光在母女倆身上過了一圈,留下一句,“母妃,收手吧,我并不會因此感念您。”
血濃于水的母親,寧王做不到狠心割舍。
寧王自成年後早已在宮外建府,出宮時恰碰見紀北臨。
對于紀北臨,寧王與其并不算太相熟,先不論紀北臨明顯是太子一黨,單就紀北臨的出身,性格與其廣為人知的名聲,一向不是他結交的目标。
寧王平日裏與人結交只看志趣是否相投,為了不惹皇上猜疑,鮮少與朝中重臣打交道,遑論紀北臨這樣一看就知道能扶搖直上的人。
“紀大人。”寧王一張娃娃臉笑起來十分讨喜,但對于一個差點害了溫蹊的人,即便是皇子,紀北臨也沒有好臉色。不過朝中知道紀北臨素來就待人冷清,寧王倒也不在意。
“寧王殿下。”
往紀北臨的來路瞥了一眼,寧王心下了然,“紀大人是從父皇的禦書房出來的?”
“是,秋闱名單出來,我替老師将名單送來。”
寧王意味不明地笑了笑,“紀大人受父皇與太子的重用,可是讓多少朝中大臣羨慕不來。”
紀北臨微垂下眼,将神色斂去大半,語氣依舊不鹹不淡,聽不出任何情緒,“為皇上效命是做臣子的職責。”
“那本王倒是好奇,”寧王盯着紀北臨的臉,“此番太子殿下被父皇軟禁于東宮之內,紀大人覺得太子殿下可是無辜?”
“此乃皇上的家事,皇上聖明,自有判斷,又豈是我們能妄加斷議的。”紀北臨神色自如。
寧王無意皇位,雖不知是自願還是被迫,但其心思之深,連紀北臨都有些揣摩不透。
兩人對視許久,寧王先收回目光,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般。
“本王想知道,若是太子殿下之事是造謠,紀大人覺得父皇會如何處置?”
“天子的心思,我們作為臣子怎敢揣摩,不過,”紀北臨擡起眉頭,眸色飒然,“以皇嗣之事造謠,想必造謠之人早就将後事準備好了。”
“我府上還有事情,就先告辭了。”紀北臨微微颔首。
邁出幾步,寧王忽然叫住他。
“屆時紀大人成親,希望還能喝到紀大人的一杯喜酒。”
***
皇上培養的一批探子裏能到紀北臨如今地位的并不多,或許這朝中亦還有如紀北臨一樣的人,不過具體有誰,紀北臨并不知曉。他們每個人都直接聽從皇上的命令,紀北臨與趙端的相識只是偶然事件。
所謂“貍貓換太子”一案,皇上表面上直接讓大理寺卿審理,暗地裏卻還吩咐了紀北臨去查。
大理寺查案一向如同它在鎬京城中的地位,大張旗鼓,毫不掩飾。謝家那樣百年的簪纓世家,一樣排場頗大的将謝府上下都搜了個遍,自皇後如今身邊的宮人,到皇後未出閣前服侍過她的人,事無巨細地一一盤查。連遠在京外的鄭家,如今破落到以擺攤為生的鄭家後人,加之鄭思絮的母親,無一幸免。
自有上次文字獄一案中的教訓,溫儒沒有再沖動地進宮勸谏,如今的皇上滿心猜忌,任何求情都只會加深他的猜忌。
“你相信太子不是太子嗎?”事出特殊,趙端沒有按照兩人半月一見的約定,而是提前與紀北臨見了面。
“不是也得是。”紀北臨撚了撚指尖,他的目的就是為了扶持楚季上位,即便不是,他也必須要讓楚季是,這已經不是楚季真實身份的事情了,保住楚季,遠比紀北臨再去尋一個目标扶持簡單得多。
“青陽相信楚季是皇上親生。”趙端道,他這不時總要将青陽拉出來顯擺一下的毛病紀北臨如今并不在意,畢竟比起一個在青陽身邊做一個沒名沒分的外寵的趙端,他再過不久就是溫蹊名正言順的丈夫。
趙端問:“你打算從何查起?”
“太子是真的太子,那就往造謠的人那裏查。”紀北臨眉間皺起,“查淑妃。”
“淑妃在皇宮之內,我的人滲透不進,恐怕無法幫你,”趙端道,“不過青陽可以入宮。太後在病中,皇後時刻照顧,為了瞞着太後,皇上并沒有将皇後軟禁。我看如今的大理寺卿也不過是個飯桶,趕在他前面将事情擺平,應該不為難你吧。”
作者有話要說: 趙端:???我幫你做事,你居然還敢諷刺我!成了未婚夫了不起啊,你看溫蹊喜歡你嗎?
楚小季要在東宮長蘑菇了,我也快長蘑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