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暗自謀劃(二)
更新時間2014-5-15 20:41:19 字數:4837
霈堯這裏的光景似突然來了個大轉變,這是入府四年多來從未得過的恩寵。自與胤禛那日田間“相遇”後他對自己就不太一樣了,好像一切撥雲見日般變得明朗起來,不再是以前那樣只有偶爾的親近,而是變成了時常的,好像胤禛只是她自己一個人的一樣。這樣的突然而至真像是在做着一個美夢,如果真是夢,那霈堯也心甘情願不願醒來。
陽光明媚的下午,胤禛在朗吟閣[1]中發愁即将到來的康熙萬壽節賀禮,霈堯端了碗湯進來:“爺,可有打擾您。”
胤禛對她笑笑,招着手将她喚至身邊:“來得正好,我正愁着該給皇阿瑪萬壽節送什麽禮物好呢,你可有什麽想法?”
霈堯放下碗道:“嗯,想法,一下子妾身倒是想不出來,不過妾身覺着給皇上送禮一定要用心才是,皇上什麽稀奇珍寶沒見過,要讓皇上開心恐怕也不是一兩件寶貝能做到的。”
胤禛點了點頭道:“說得沒錯,這才難辦,賀壽的物品大多相差無幾,大致離不了瓶器書畫之類,但我想加一樣特別一些的才足以表我的誠心。”
“特別一些的?那爺想想皇上可有偏愛什麽嗎?”
胤禛苦惱:“這個,帝王的喜愛是不會随便讓人知曉的。”
“嗯,也是,既這樣那爺覺得皇上會喜歡什麽?”
“哎,我不是想不出來才問你。”
霈堯努了努嘴:“爺先喝了這碗烏雞湯蓮子吧,妾身親手煲的呢,喝完再慢慢想。”
“也好。”胤禛端起喝了口道:“嗯,很鮮,你的手藝倒是日益精進了。”
霈堯笑盈盈走到他的書案前,只見案上擺着本經本,問道:“爺在看佛經?”
“嗯,金剛經,煩悶的時候能解解躁。”胤禛一邊喝着一邊說。
她突然靈光一現:“不如爺手抄一本金剛經給皇上怎麽樣?”
胤禛想了想:“嗯,極妙,雖樸實卻真情實意,你的主意不錯。”
“謝爺誇贊,能為爺分擔是妾身的榮耀。”
胤禛笑看她一眼遞還了碗,她接下放于一旁,便幫他磨起墨來。胤禛起身讓蘇培盛端了盆清水進來,仔仔細細地洗淨了雙手,口中似乎還念了些什麽。蘇培盛還在一旁琺琅香爐中點上了檀香,幽幽的香氣從爐中緩緩飄出,不一會書房裏已是滿室幽香了,這一通準備胤禛完才攤開一個嶄新的空白本子。霈堯這會兒也已經将墨研好了,他從筆架上取了支一小狼毫,筆尖觸到墨水便浸滿了濃郁的墨汁,胤禛拂了一下袖口,筆尖觸到紙上便似出神入化般綻出一個個渾厚端正的字。“淨口業真言,修唎修唎摩诃……”他的字渾厚而不失大氣,端正而不失風骨,看得霈堯直出了神。自古以來有過那麽多出名的書法家,什麽王羲之、黃庭堅、董其昌……,可霈堯偏偏覺得胤禛的字最最好看,特別是他的行草,如流水般暢快動人又如微風拂柳般賞心悅目,那是最叫她動心的。她看着看着竟忘了幫他添水研墨了,眼神是那樣緊盯着他手下的筆尖,一刻不離,臉龐上挂着甜甜的笑意,似春花綻放般怡人。(作者的話:恕我大言不慚一下吧,對書法不太懂但是真的特別愛四爺的字呀!)
“嗯?”胤禛筆尖掃過硯臺,卻發現硯臺中墨水已經見了底,霈堯卻像游離了似的盯着自己手下的本子,他吃吃笑道:“怎麽,看什麽呢,那麽出神?”
“嗯?哦,哎呀,我竟然給忘了,真是不應該。”霈堯回過神忙繼續給他研起來。
“你倒是在看什麽呀?”
霈堯紅了紅臉小聲道:“看爺寫字呢。”
“哈哈,有這樣好看?”胤禛爽朗地笑着問她。
“嗯,好看,好看極了!”她歡心道。
胤禛聽了這番贊嘆似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笑眯眯地又寫起來,手下揮舞似也更帶勁了些。
三月中,**明媚,暢春園淵鑒齋中好像冰封了一個寒冬的冰雪霎時都融化了似的暖意融融,齋中歡聲笑語,曲樂陣陣。六十萬壽的康熙也似獲得了重生般神彩奕奕,他身着滿地明黃萬壽紋龍袍,頭戴黑貂皮冠,坐于齋中描金五福捧壽紋寶座中,臉上帶着難得的如普通老人般慈愛祥和的笑容。寶座前的長臺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皇子們進獻的賀壽物品,花盆瓶器、紙墨書畫、佛像詩經,琳琅滿目。諸位皇子斑衣戲彩[2]給康熙獻壽,看得康熙眯着眼連連點頭時而又哈哈大笑,好一派父慈子孝的場景。
舞畢,梁九功開始宣讀衆位皇子、福晉、皇孫的賀禮:“誠親王胤祉進獻萬壽無量佛一尊,宋代李小仙壽星圖一幅,宋代米芾祝壽詩一本,明代吳偉萬壽圖一幅,少微通鑒節要四套,萬壽文房四寶一套……”
康熙聽着滿意地從寶座上走下來,走至臺前看了看胤祉送來的物品,特別翻看了胤祉編修的書冊,贊了幾句:“嗯,老三編書卓有成效。”
“謝皇阿瑪。”胤祉立于一旁垂首謝恩。
梁九功又念道:“雍親王胤禛進獻萬壽海屋添籌玻璃插瓶一對,手抄金剛經一部,萬壽琺琅四方平安尊一對,萬壽鎏金鑲嵌集錦寶鼎一樣,福祿壽三星仙山松竹盆景一樣,仙山珊彩石盆景一樣,明代仇英南極呈祥圖一幅,明代唐寅十州仙侶圖一幅……”
聽到胤禛進獻的大部分都是這些小玩意,胤禟不屑地輕聲念叨了句:“哼,真寒酸!”
胤禛不悅地瞥過一眼,并不言語,只見康熙并未注意那些再常見不過的瓶瓶器器,而是好奇地拿起了那本金剛經翻開看了起來,啧啧稱贊道:“這本金剛經雖樸實無華但着實情真意切,老四啊,你有心了。比起那些冷冰冰的物件,朕更為喜愛這樣。”說着十分喜愛地拿在手裏細細看起來,随後又贊了幾句:“老四的字愈發精進了些。”
“謝皇阿瑪誇贊。”胤禛滿意地低頭謝恩,心想還真是虧了那本金剛經。
直到梁九功念到胤禩的物品:“八貝勒胤禩進獻無量延壽諸佛數尊,萬壽南極星圖一幅,萬萬壽玉杯一對,長壽玉瓶一對,萬壽龍鳳盤一對,百鶴圖一幅……”他的物品大多中規中矩并無出彩,康熙只是略略瞟過一眼并無停留。胤禩反倒心中一松,現在的他并不想引起康熙太多的注意,就這樣被康熙忽略總比又遭來責罵強。
胤禟聽罷努了努嘴,小聲嘀咕着:“八哥怎麽沒将我拿去的那件商代青銅尊獻上?”
胤禩沖他使了使眼色,示意不要多言,只聽得梁九功又念道:“九貝子胤禟進獻無量壽佛一尊、萬壽禦座一樣、蟠桃仙鶴萬壽杯一對、宋代卷荷玉壽杯一對、商金萬年藤花尊一對、雙喜周洗一樣、商金五色小鼎一樣、漢銅壽鼎一樣、商銅大壽尊一樣、萬年太古陶瓶一對……”此話一出衆人無不驚嘆,私下面面相觑小聲嘀咕起來,胤禟的這些東西可都是有年頭的老古董了,什麽商金萬年藤花尊、雙喜周洗,漢銅壽鼎……衆人心中暗暗感嘆這胤禟身家富裕出手着實闊綽。而胤禟更是得意,微微昂着頭等候康熙的贊揚。
康熙頗驚訝地瞅了瞅臺上的物品,又看了一眼胤禟,臉上先是驚詫後又有些不悅,板起臉說了句:“胤禟,你的好東西倒是不少啊,不過未免也太過了些。”
胤禟本是拿來讨好康熙的,沒想到弄巧成拙了,有些不服道:“皇阿瑪,兒臣可都是費了好大力氣尋來的寶貝,只願皇阿瑪萬壽無疆,福壽延年!”
“好了,好了,念你一番心思,朕今天不說你什麽了,不過做人還是要節儉一些。”康熙未與他多辯解,只是好意地提醒了一句。
“是皇阿瑪,兒臣謹尊教誨。”
“嗯。”康熙便沒再多言,他也不想好好的壽宴再發什麽火。
梁九功見康熙不語便繼續念着,一直到胤禵那兒:“十四貝子胤禵進獻萬壽圍屏一幅,觀音蓮花經一部,萬壽雙喜鼎一對,百子獻壽玉杯一對,萬壽雕漆龍盤一對,萬壽玉瓶一對,十八羅漢圖一幅……”
康熙頗有興致一拿起蓮花經翻開看了看,同是一本手抄本,笑道:“你們兄弟倆個倒是心有靈犀,連手抄經書也想得一樣。”說罷哈哈笑着放于一旁。
胤禵懊惱地偷偷白了一眼,心想自己的一番心意只因排名靠後便沒得到贊賞,真是倒黴。而胤禛也并無說些什麽,只是恭順地站着面帶微笑。
面上的一番祝壽獻寶背後卻隐藏着每個人的私心,誰都想在康熙面前博得一笑,可是康熙皇帝的心思豈是一般人能猜透的?贊揚或責備有時候也是運氣罷了。
胤禛回到府中,徑直就來了倚棠院,他步履輕快極為歡喜地踏入晚晴堂中,說實話進府這些年來霈堯很少見他這般開心過,似得了什麽好東西的孩子一般。胤禛坐罷,喝了口水道便說:“真虧你的好主意,皇阿瑪大贊了我的金剛經。”
霈堯驚喜道:“真的?”
胤禛笑道:“哈哈,自然是真的,老九本想奚落我一番說我的禮物寒酸拿不出手,結果你知道皇阿瑪怎麽說嗎?”
“怎麽說?”霈堯滿臉好奇地看着這個這般炫耀又興奮的丈夫。
“皇阿瑪說老四的物品雖然樸實無華,但情真意切,着實用心,比起那些冷冰冰的物件,更是喜歡那件,說着還愛不釋手地看了又看。”他居然還一本正經的學着康熙的語氣,聽上去有模有樣。
霈堯捂了嘴呵呵笑着:“太好了,太好了,得到皇上的誇贊真是太好了!”
“嗯,極好,以後看來我可以找你當參謀了。”胤禛開玩笑着說。
霈堯假嗔:“爺又沒事取笑我。”
“哈哈,我從不取笑別人。”
“爺就取笑我而已。”霈堯說着已被一把他攬了過去。
在他懷中奢侈地膩了會兒,霈堯想起了自己的二哥,問道:“對了,爺,最近可有二哥的消息?”
“哦,你二哥呀,前些天給我來過信,說是經過這幾年的整頓四川境內的匪患已經清理幹淨,賦稅收益也大大增長呢!”
“這麽說二哥的官當得很好?”
“嗯,很好,你二哥是個人才。”
“那便好。”霈堯放了心,踏踏實實地靠在他的懷裏,甜蜜地享受這難得的親密。
胤禛突然問:“對了,你可有什麽東西要給你二哥的,我正巧要給他送些物件去。”
霈堯想了想:“倒是有幾樣首飾想帶給二嫂,爺有東西要送去,連我的一起送去便再好不過了。”
“嗯,去拿來吧。”
“哎。”霈堯歡快地應了聲,就疾步走去打開她那個紫檀如意小櫃,在首飾盒中取出一對翡翠耳墜子遞給胤禛。
“就只有這個?”胤禛瞅着問。
“嗯。”霈堯點點頭。
“未免少了些,還有什麽好東西一并送了。”
霈堯猶疑了一下,別的物件多半都是胤禛送的,自己有些不舍得給別人,想了想吞吐道:“其他的都是爺送的了,我……我有些不舍。”
胤禛看着她如若珍寶的藏着那些首飾,覺得可愛:“哈哈,無妨,你送了我再送你不就行了,小心你二嫂說你小氣,就送她這一件東西。”
霈堯想了想覺得那翡翠耳墜是上好的料子不應該讓人覺得寒碜才是,可又聽胤禛這麽說于是又找了一副翡翠手镯一同給他,胤禛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好,下次若有好的翡翠镯子我得記得還你一副。”
霈堯只點了點頭,卻不明白胤禛這是什麽意思,只想着可能他見慣了好東西便不以為然了。
入夏,康熙駐跸熱河。秋時,康熙決定帶着衆皇子、大臣去木蘭圍場進行秋狝。
圍獵進行得十分熱火朝天,皇帝、皇子、皇孫、大臣、侍衛無不拿出了最勇猛的一面,在草原縱馬,在林間圍射。經過二十幾天激烈的比賽,秋狝終告一段落。這日圍場的行宮中正在舉行盛大的宴會,衆皇子、皇孫、蒙古王公等皆在場歡飲。殿中歌舞翩然,樂聲悠揚,每個人面前的酒盅裏盛滿了醇香的美酒。宴會開始前,将本次秋狝中功勳卓著之人予以獎賞。衆皇子中行獵最多最優秀的要數十四貝子胤禵,狩獵數量最多,騎射也最精準。
康熙滿意地看向胤禵:“嗯,這次胤禵表現得十分不錯,沒想到你竟也有這番本事,原來一直都是胤祥最為出衆。”說着上上下下打量着這個十四子,康熙像發現了什麽新奇的事物一樣,眼裏閃着別樣的光彩。
胤禵恭敬地跪于康熙跟前,雙手擡起接過康熙禦賜的黃金馬鞍,暗暗得意。
“好,好,好。”康熙若有所思的撫着胡子,又緊盯着胤禵看了又看,他在胤禵身上确實發現了一些值得欣慰的東西,他的文武雙全讓康熙曾有一瞬的遐思。
胤禛心底暗暗不服,自己文才不輸別人,卻偏偏騎射上稍差了一些,此時并無得到任何關注與贊賞,只好默默地坐于衆皇子中,舉杯時喝下一口悶酒聊慰心中的苦悶而已,然而面上卻仍然一副雲淡風清的樣子。
宴會散席胤禛無精打彩地往住處走,遠遠地聽見胤禟、胤?、胤禵等人嘻嘻哈哈有說有笑,一邊聽胤禟恭維着胤禵一邊吹噓着自己:“十四弟德才雙會,我等兄弟皆不如啊!哈哈哈!不過我前天活捉了一頭鹿,厲害吧?”
胤?也道:“是啊,沒看今天皇阿瑪多高興啊。”
“哎,哪裏哪裏,運氣好罷了。”歡笑聲中胤禵謙虛地說着,語氣卻中帶着十足的傲氣。
胤禛拐進游廊深處,背向他們而去,他有一點想念胤祥了,曾經那個骁勇無敵的十三弟,如今沒有了露面的機會,只有皇父口中偶爾提及的一個名字。壽宴時他也只是進獻了萬壽章,并未讓他稱觞獻壽。好久不見他了,也不知他過得怎麽樣了,何時才能再像往常一樣與胤祥有說有笑呀?
一月後禦駕回銮,天氣漸涼,當初雪到來時又迎來了新的一年。
[1]雍正在圓明園“竹子院”處的書房,乾隆時期改名“天然圖畫”。
[2]指身穿彩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