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劫色可以

原因不用問範蠡,宋辭也可以解釋。

前前後後,他們兩個攏共就見過一面。不錯,西施是絕色美人。可是,再漂亮的美人,第一次見她的時候,她正在潑糞。無論是誰,觀感都不會太好。在此之後,兩人就沒有打過交道。要是說,範蠡能夠就此就對西施有什麽想法,宋辭才要對他刮目相看。

以宋辭的眼光來看,範蠡人長得是很帥,氣質也不錯,智商也在線。可是有一點別忘了,範蠡的年紀已經三十多歲了。最重要的是,範蠡已經結婚生孩子了。無論野史傳奇怎麽美化,他和西施之間都差了十萬八千裏,根本就不相配。更何況,如果範蠡真的喜歡西施,還能把她送去當美女間諜,這種人要來何用?如果他不喜歡西施,那就是純粹的政治利用,談什麽感情?

宋辭的邏輯就這麽簡單,她非常清楚,在這種女人不如一件物品的時代。像許多穿越小說中那樣,去跟古人談戀愛的事情,是不會發生在她自己身上的。對她來說,愛情不是必需品,自由地活着,才是她的夢想。在這種時代,別說是一個女人,就算是一個男人,想要談自由的生存,也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她才要去争取,去努力。只有自己強大起來,才有談自由的權利。

拿越國太子來說,按照傳統意義來講,他出身高貴,生來就擁有權柄,看似比許多人的命都好。但在宋辭眼中,他和籠中鳥沒什麽區別。一出生就被血統,綁架在權力這架馬車上,想要做什麽,根本由不得他選擇。到了吳國之後,他的命運更難測。雖然,最終勾踐是贏了,但他也花了數十年年。在這幾十年争鬥中,足夠讓一個人喪失所有的東西,連渣都不剩。他的命只有一條,但勾踐卻不只有一個兒子。等到他能真正意識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或者早就晚了吧。

越國這艘大船,載着一無所知的人們,駛向吉兇未測的吳國時。吳國那邊,也有人察覺了越國的事情。這個人當然就是,對越國一直無比警惕的伍子胥。

伍子胥其人,可謂是傳奇中的傳奇,他艱難複仇的一生,比基督山伯爵還要跌宕起伏。若是有人可以他為主角,來拍一個複仇大片,肯定看點十足。

伍子胥本來是楚國人,他的父親是楚國大夫。楚平王強占兒媳孟嬴,這似乎是春秋時期君主的傳統藝能。伍子胥的父親伍奢上書進谏,楚平王惱羞成怒,就把他父親關入監獄。楚平王還派人,誘騙伍子胥和他哥哥伍尚自投羅網。伍子胥的哥哥為盡孝道,就自願去監獄中陪伴父親。伍子胥則立志報仇,想盡辦法逃出了楚國。

伍子胥逃出國後,游歷諸國,尋找能夠幫他報仇的國家和君王,最後來到了吳國。在吳國,他通過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等一幕幕奪權大戲,把吳王阖闾扶上位。最後借助吳軍的力量,打入楚國的國都郢都。那個時候,殺他父兄的楚平王已經死了,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墳墓挖開,掘出他的屍體,鞭屍洩憤。最終,完成了他傳奇的複仇之旅。

要說起來,在吳越争霸的歷史當中,宋辭最欣賞最佩服的就是伍子胥。來到這個時代後,她想見到的歷史名人寥寥無幾,伍子胥就是其中一個。可惜這個時候,孔子已經去世。不然,宋辭一定會想方設法,去見一見這位千古聖人的。

越國大旱的事情,早已經引起了伍子胥的注意。他曾經多次建議吳王夫差,趁此機會派兵進攻越國,以除後患。可惜,夫差不是他父親阖闾,半點都聽不聽伍子胥的勸谏。夫差正忙着攻打齊國,謀劃稱霸中原的霸業,哪有時間理會這等小事?

伍子胥多次勸谏無果,卻不肯放棄。他派人嚴密監視着越國的一舉一動,想要找機會滅掉越國。之前,他也派出了許多奸細混到越國,多方打聽消息。越國使團前來借糧,還要獻上美人的事情,自然瞞不過他的眼睛。

夫差是什麽人,伍子胥再清楚不過。要是讓越國使團來到吳國,糧食肯定會被借走。那個什麽所謂的美人,也肯定會被夫差納入懷中。他必須先下手為強,以防不測。最好的方法,當然是神不知鬼不覺,讓這個使團消失。

在越國境內,當然不好下手。在吳國境內,也不好下手。最好的下手地點,就是兩國的邊境,也就是所謂的三不管地區。要是在那種地方出了點什麽事情,吳國當然不用承擔責任,越國也沒了借口。因此,伍子胥早就派士兵在邊境上埋伏着。他們裝作一群占山為王的強盜,在那裏等着越國使團送上門來。

伍子胥千算萬算,還是算漏了一點,随同而來的還有範蠡。伍子胥是老奸巨猾的狐貍,範蠡也是嗅覺敏銳的獵狗,他最擅長嗅到周圍暗藏的殺機。到了吳越邊境這種混亂地帶,範蠡的警惕性更是加倍提高。

使團到了吳越的邊境,就不能再走水路,需要從陸路向吳國進發。那個時候,這種地區是沒有什麽邊防可言的,人煙也相當稀少,多的是崇山峻嶺。要是有人埋伏在這些地方,吃虧的只能是他們。于是,範蠡決定帶着使團繞道而行,繼續南下,沿着越國的邊境走。等到了,能夠走水路,直接去吳國的城鎮,再重新坐船去吳國。雖然有點舍近求遠,但是為了安全,也只能如此了。

Advertisement

範蠡的建議,勾踐夫人是沒有反對意見的。她很明白,這次行程,能夠保住他母子命的,只有範蠡。遇到事情,千萬不能慌,什麽事情都聽範蠡的就對了。勾踐夫人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她的兒子卻不懂得。他只知道,自己在船上天天暈船,好不容易能夠走路了,那個可惡的範蠡居然還要繼續繞道,再走水路。

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堅決不同意。

因此,範蠡提出這個建議後,越國太子便立刻反對。他反對的理由還十分充分,越國的旱災刻不容緩,他們這個使團使命重大,必須盡早去吳國借糧,一刻也不能拖延。他這點小伎倆,自然被範蠡一眼就看穿了。只不過,範蠡現在身為人臣,越國太子再怎麽不成器,也是君王之子,不能就這麽拆穿駁斥。

其實,範蠡心裏也清楚,越國太子讨厭他的原因。這次出使的人選,是他範蠡向勾踐提供的。這一點,就算大家沒有明說,心裏也是清楚的。也早有人把事情,傳到越國太子的耳朵中。越國太子不敢反抗自己的老子,就把害他淪落到這種境地的範蠡恨得要死。越國太子整天想着,怎麽才能把範蠡好好整一頓,讓他不得翻身。要是越國太子這點花花腸子,範蠡都看不透,他也就不用來當什麽謀臣,跟人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了。

既然越國太子表示反對,範蠡就聽從他的命令。大家就照原計劃,從吳越邊境的山區,向吳國進發。

這下子,可正中苦等他們的吳國士兵的下懷。

當越國使團一群人,在山區中艱難前進的時候。占據有利地形的吳國士兵,立刻沖出來,把他們包圍。要是這個時候,他們幹脆利落,咔咔把人都砍了,那啥事都沒有了。可是,他們偏偏要演戲演全套,裝作正宗強盜的樣子,吓唬越國使團。

自古有忽悠人的,就有被忽悠的。論耍嘴皮子,這些吳國士兵怎麽可能是範蠡的對手?于是,當那些吳國士兵說着類似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的話語的時候。範蠡的反洗腦,就開始了。

講真,遇到強盜劫道的時候,宋辭心中并沒有太大的波動。打劫而已,不過是小場面,怕什麽?這個使團裏面,最值錢的不是她,最傻的不是她,武力值最低的不是她,最醜的也不是她。即便是真的強盜搶劫,也要講究個基本法,哪有一開始就從她開刀的?至多不過是強盜見色起意,要把她搶回去,做壓寨夫人。這個劇情,她也熟,根本不慌。

更何況,就算是她也看得出來,這群蹩腳強盜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根本就不是沖着錢來的。要不然,怎麽會搶劫他們這一群,打扮得破破爛爛,就差去要飯的人?還有,即便他們真的是搶劫強盜,有範蠡在,萬事由他出頭。她

倒要看看,範蠡要怎麽對付這群蠢賊。她可早就對春秋戰國時期,靠一張嘴傾覆遍天下的辯士仰慕已久。這回,正好看看,傳說中的雄辯滔滔,是個什麽樣子?

因此,當範蠡開口的時候,宋辭還有點小激動。現場版的舌戰群雄,馬上就要開始了。要是有瓜子,那就更好了。

這邊,宋辭正等着看好戲。

那邊,範蠡卻爆出了一句驚人之語:“各位大爺,我等都是窮苦之人,沒有什麽錢財,實在對不住了。如果各位大爺要劫色,這裏正好有個美貌女子。各位大爺喜歡的話,就把她帶走吧,千萬饒我們一命。”

說罷,範蠡便擡手指向準備看戲的宋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