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滅國危機

一聽到宋辭有辦法,勾踐夫人立刻追問。話音剛落,清醒了沒多長時間的宋辭,又暈了過去。

這下,勾踐夫人更是急得不得了。早不暈晚不暈,偏偏最關鍵的時候暈了過去。一時間,勾踐夫人也顧不得其他,趕緊上前去,想把宋辭叫醒。

叫了很長時間,宋辭才迷迷糊糊醒了過來。

勾踐夫人大喜過望,連忙追問:“西施姑娘,剛剛你說的辦法是什麽?”

宋辭磨磨蹭蹭,吊足了勾踐夫人的胃口,這才慢吞吞地說道:“想辦法,派人回越國去,把事情告訴大王,他們會想辦法的。”

宋辭裝作很艱難地說完了這些話,就又暈了過去。她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可以暫時退場了。

聽完宋辭的話,勾踐夫人仍舊愁眉不展。他們現在在吳國,自身尚且難保。想要在吳國人的監視下,悄悄派人回越國去,風險非常大。可是,宋辭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不派人回去,把事情告訴勾踐,情況就會更加糟糕。

想來想去,為了越國,勾踐夫人不得不選擇铤而走險,派人潛回越國報信。

自從吳國都城內的謠言傳開後,宋辭就沒有再大半夜跑出去。風聲正緊,城內的防衛一定會加強。要是現在跑出去亂竄,很可能會被人逮到。她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也沒必要再跑出去。

勾踐夫人悄悄派人,潛回越國去後。宋辭依舊在越國使館內裝病。她還要等事情再發酵一下,才開始行動。

就在宋辭裝病等待的時候,吳國都城內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情。齊國攻打魯國,魯國派使者來吳國求救。魯國的使者,已經進宮去見夫差了。

這些年,魯國的處境一直很慘。夾在幾個大國之間,動不動就被人攻打。今天被要求喊那個國家大哥,明天又被逼着,認另一個國家為大哥。

夫差也想讓魯國成為自己的小弟,他想所有的國家都成為自己的小弟。和許多諸侯一樣,他也想像齊桓公那樣,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中原霸主,讓吳國成為最強盛的國家。只可惜,他的願望一直沒能實現,秦國、楚國、齊國、晉國,這幾個老牌的霸主國家,總是來阻撓他。就連越國這個跳梁小醜,也時不時給他添堵。

自打敗越國後,吳國實力大增,聲威大盛,在諸侯國中一時風頭無二。夫差的野心也無限膨脹,他想趁此機會,一鼓作氣,一舉掃清所有擋在他稱霸之路的障礙。

齊國,就是夫差開刀立威的對象。

本來,吳國和齊國有姻親關系,夫差的王後就是齊國人。只可惜,諸侯國之間的姻親,向來都是政治聯姻。夫差對自己的王後也十分厭惡。更對她動不動,就拿齊國來壓自己,感到十分不憤。夫差早就想着,要找機會滅掉齊國。把這個可惡的王後也廢掉,讓所有齊國人趴在他面前稱臣。

Advertisement

有了這樣的想法,夫差自然頻頻和齊國起摩擦。大國與大國之間起摩擦,是不會直接互相對砍的。他們往往會拿對方的小弟,也就是臣國來開刀。

非常不幸,魯國就是吳國的臣國。更不幸的是,魯國一直都很弱。最最不幸的是,魯國就在齊國的邊上。如此天時地利人和,齊國不打魯國打誰?

之前,齊國已經好幾次,派兵攻打魯國。夫差也曾經幾次,出兵幫魯國退敵。諸侯之間的戰争,就是打了停,停了打。打打停停,永無休止。

于是,魯國總是不停上演着:被攻打——求救——得救——被攻打——求救——得救的劇情。

這一次,齊國人又打來了,魯國人也就又跑來吳國求救了。

魯國使者已經是多次出使吳國了。他本以為這次也像以前一樣,是一次尋常的求救。

可惜他錯了。

夫差早就對齊國忍無可忍了。在他們來求救之前,夫差已經派伍子胥去齊國下戰書,想和他們大幹一場。魯國使者的求救,對夫差來說,就像是才瞌睡就有人遞枕頭,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這下,夫差出兵攻打齊國,就師出有名。即便是周天子,名義上也不能進行什麽幹涉。他吳國可是出兵去幫魯國,是正義之師攻打不義之師。沒什麽,比這更名正言順的借口了。

于是,這一次,魯國使者得到了和以前不同的待遇。吳國官員對他異常熱情,夫差的态度也異常和藹。夫差對他們有多和藹,對他們的哭訴也就有多憤怒。在大殿之上,聽完魯國使者的哭訴後。夫差勃然大怒,當堂痛斥齊國人不仁不義。又拍着胸脯對魯國人保證,一定會出兵幫助魯國。

得到夫差的保證後,魯國使者如蒙大赦,安心回使館去休息了。

魯國使者離開後。夫差的官員們,在吳國大殿之上,就出兵攻打齊國一事,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原因無他,因為這次夫差的目的,并不是趕跑齊國人,而是打進齊國都城去,讓齊國徹底臣服。

齊國可不是一個小國,實力非常雄厚。此次戰争的規模,和以往的戰争不同。所要耗費的國力財力,令人不敢想象。想要打敗齊國,實在是非常困難。一個弄不好,說不定被滅的不是齊國,而是吳國。面對此等生死存亡的大事,吳國的官員們,自然不敢輕忽視之。紛紛站隊,開始了激烈的争吵。

魯國使者進城的消息,也在都城內傳開了。連城裏邊的孩子,都知道他們是來幹嘛的。因為他們來了,可不止一趟兩趟了。很快,大家都知道,吳國又要開始打仗了。本來就惶惶不安的吳國百姓,更加憂懼了。

無論夫差對自己的力量怎麽自信。對老百姓來說,戰争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別的不說,只要吳國和齊國一開戰。不知道,又要有多少吳國男兒,死在異國他鄉了。

消息傳到越國使館的時候,勾踐夫人非常高興。吳國要和齊國開戰的話,就暫時沒時間管越國了。最好吳國和齊國打得你死我活,那越國就得救了。

這個消息對于宋辭來說,卻不是好消息。要是夫差的注意力,轉移到戰争上去。她費盡心思搞的謠言,也許就會被擱置到一旁。時間一長,就被人淡忘了。更糟糕的是,吳國齊國鹬蚌相争,越國漁翁得利。她的處境,也不會好到哪去。

事出突然,夫差已經答應出兵。宋辭已經沒時間阻止,也無力阻止了。

這可真就是,意外總比計劃多。

不過,宋辭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心态。她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了一下。若是吳國和齊國人打起來,對自己來說,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情。越國得了利,強大起來,勾踐那家夥就有能力,來攻打吳國。再加上亡國預言的事情,他說不定會放棄美人計的計劃。

如果事情真的這樣,那那些越國姑娘們也能得救。她也不用那麽辛苦,在姑蘇城裏邊搞風搞雨,裝神弄鬼了。

想通這件事後,宋辭決定改變自己的計劃。

如果夫差真的決定和齊國大幹一架,他本人一定是要親自上陣的。還很有可能,要帶走吳國大部分的力量。到時候,姑蘇城內一定會比現在薄弱很多。

只要夫差一離開姑蘇城,她就立刻開始最初的裝死計劃。借此逃離姑蘇城,逃離吳國和越國。走的時候,再在姑蘇城中來一劑猛藥。大搞亡國預言,加強一下預言的效果。

這就有了雙重保險。如果吳國贏了,夫差回來後,一定有人會警告他預言的事情。至少,伍子胥是不會放過的。到時候,就算勾踐親自把那些越國姑娘們,送到夫差面前,夫差也不敢接受了。

如果吳國敗了。戰敗加上亡國預言的雙重沖擊,夫差更沒心思,去要那些越國姑娘們。

說幹就幹,改變計劃後,宋辭就開始了準備工作。

裝死是件技術活。如果不準備周全,被人識破,那她可就沒別的出路了。所以這件事,必須萬無一失,只許勝不許敗。

宋辭的計劃很理想,可是現實卻很不理想。

夫差确實想打齊國,而且主意堅定,不可更改。但是,他不是想一個人打齊國,他要拉上越國一起打齊國。

沒想到吧,夫差也不是傻子。若是吳國舉國出兵,國內必定空虛。要是此時,有國家趁機攻入吳國。那夫差可就會陷入,兩面受敵的局面中。他人雖然剛愎自用,卻不是愚不可及。打了那麽多年的仗,連這點軍事常識都沒有。那他可就真愧對,為吳國練兵多年,在後世大名鼎鼎的《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了。可惜孫武父親去世,孫武回齊國奔喪,不在吳國。要是他在,夫差就更有恃無恐了。

打定主意後,夫差立刻派人去越國。要越國出兵,助吳國攻打齊國。若是勾踐肯來,那越國是真心降服吳國。若勾踐不肯來,勾踐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在打齊國之前,他就先派兵,滅了越國,以絕後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