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

大周皇朝永寧九年,泰州城。

雖然已經是秋天,但是泰州城還是可見很多綠色的樹木,在這南邊的州城并不稀奇。

再往南一些的豫州,成州等州府甚至一年四季都是綠樹長青,氣候也遠遠沒有北方都城的寒冷。

湛家坐落在泰州城南邊靜安街,一座三進的宅子不算很大,但是湛家的人口簡單,就算加上伺候的奴仆滿打滿算也不足五十人,是以并不覺得擁擠,甚至有些空曠,好在滿府的格局頗為精致,有江南園林的特色又不失趣致。

湛允着了一身淺紫色的束腰窄袖刺繡及地長裙坐在自己院子外的小亭內做女工。

亭子不大四周都挂了淡青色的紗帳,只是此時都用絡子系了起來并未放下。

亭中放了一個案子,上面放着一套定窯出産的乳白色茶具,一個小杯子裏盛着冒着絲絲熱氣的雲霧茶,淡淡的清香随着一縷秋風飄散在亭子四周,亦飄進亭中之人的鼻中,令人精神都舒爽了幾分。

案子旁邊的繡架上放着已經做好大半的繡活,看得出是一件男式的長袍,針腳濃密齊整,繡工出衆,不像出自一個才十四歲的姑娘之手。

“姑娘歇息一會吧,喝口茶潤潤喉,不然一會該涼了,夫人囑咐別繡太久,對眼睛不好。”

一個站在旁邊伺候,面容清秀的丫鬟開聲提醒。

她看上去和湛允差不多年紀,是湛允的貼身丫鬟之一,從小便跟着了。

她的名字叫飄雪,是進府時湛夫人起的,一般人聽了這名字或許會覺得這不像是個丫鬟的名字,只是湛夫人和湛允都覺得好聽就沒有再改。

聽說她以前的名字叫阿餘,看名字就知道她在家裏是不受歡迎的一個,所以小小年紀就被親人賣了。

也算她好運輾轉被湛夫人看中買了來,雖是奴婢但是貼身伺候姑娘的活都是輕松活兒,并不用幹粗活,也不愁吃穿還可以領月例,生活也算是有滋有味。

“嗯,歇息一會,不過今天還是要把這衣袍做完的,我已經耽擱了好些日子了。”

這是湛允做給自家哥哥的外袍已經做了好些時日了,要是再耽擱下去,她懷疑都要過時了。

Advertisement

“今日時候還不算晚呢,依姑娘的手藝肯定能完成的。”

飄雪對自家主子的繡工還是很有信心的,自小就表現得很有天賦又肯下功夫,做起繡活來是又快又精,夫人每每提起這事都甚是自豪呢!

湛允歇息一會之後又開始開工了,果然在日落之前就做好了,不用掌燈,還可以在用膳時就給哥哥送去。

湛夫人身邊的侍女飄香也準時過來傳話,讓湛允過去福安苑等湛大人回來就用膳了。

湛允的父親湛連城任泰州的知府,在任上還有三個月就滿三年了,還不知道會調何職又調往何處。

她們家是沒有什麽根基的,湛連城是獨子,父親是個秀才在家鄉燕州城的私塾做先生,母親有些生意頭腦經營着一個不大不小的鋪子,生活還算好。

但湛連城的父親在他考進士之前便去世了,母親倒是活的長一些,是在第一個孫輩出生之後不久去的,總算是看到兒子考取了功名也成親生子了也了了心願,走得很安詳。

湛連城頭腦聰明讀書也用功,年紀輕輕就考取了進士的功名,一步步從小小的官做到現在的泰州知府。

雖然也算不得高官,但是對于他這種沒有關系,從零開始的人來說算是很難得的了,沒有一定的頭腦和政治覺悟是做不到的。

湛允命人收好繡架針線,自己把剛做好的衣袍小心折疊好放在一個托盤上,讓人端着一起去了母親的福安苑。

還沒進門口便聽見屋內的陣陣笑聲,湛允不自覺便輕揚了嘴角,跨進門檻人未至聲先到,“阿續說什麽了呀?逗得娘親這麽開心。”

屋內坐着一個美貌夫人和一個六七歲左右的男孩。男孩長得很是俊秀,眉宇間與美貌夫人頗是相似,一看便知道是母子。

湛夫人共育有二子二女,按大小排行取名湛綏,湛越,湛允和湛續。

長女湛綏是三兄妹的長姐,已經十八歲了,生得聰慧又非常貌美,才華也出衆。

在這泰州城還沒有見過比她優秀的姑娘,至少湛允是這樣覺得的,正因為如此,兩年前二十五歲的年輕帝王永康帝微服至泰州城時,一眼便看中了湛綏,待聖駕回銮時就留了聖旨納為妃子,初封湛美人,入宮承寵不久之後晉位湛婕妤。

剛剛得知湛綏被皇上看中時家裏人心情很是複雜,既有愁又有喜。

喜當然是在這個皇權至高的年代得了皇上青眼,以後榮華富貴不愁。

愁的是怕她在皇宮出什麽意外,家裏人不在幫不了也安慰不了,此一去便要孤身一人獨自在皇宮生活,雖然就算在京都憑自家的實力也幫不了,但至少同在京都能安心一些。

最後還是湛綏苦苦勸解才堪堪開解了父親母親,又叮囑弟弟妹妹好好照顧爹娘才随聖駕離開了泰州。

大家都知道湛綏看上去還算平靜,但畢竟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年輕姑娘,自小也沒離開過家人雖然聰慧卻也會彷徨迷茫,為了不讓她太過難受也不敢流露過多的情緒。

湛綏是知府之女初封只是美人,位份不高,但正因為這樣湛家才放心些,自家沒有龐大的實力支撐如果一開始就位份略高又不夠高的話容易成為衆矢之的,這樣慢慢積累比較安全。

只是進了宮位份不夠,連跟家裏人通信都不能夠了,兩年來思念越積越深,總盼着能早日有機會相見。

湛夫人見女兒進來連忙招手讓她到身邊來坐着,看到飄雪捧着的托盤就知道女兒又給家裏人做衣服了。

自從她會做針線後便會時不時的做一兩件繡品給家裏人,湛夫人都已經習慣了,只是心疼她,時常叮囑要注意休息,千萬別熬壞了眼睛。

“又給你哥哥做衣裳了,要注意眼睛。”

“娘我省的,這件做了好一段時日才完成的,累不着。”

說完伸手拿過衣裳展開來讓湛夫人參詳,“娘看看如何?”

“嗯,很好,針腳剪裁都很好,樣式也好看,阿越一定會喜歡的。”

湛夫人笑着評價,女兒辛苦做的,兒子敢不喜歡。

“我也覺得姐姐做的衣裳最好看了,你給我做的那件藍色的衣裳我最喜歡了,爹爹也誇過的。”

湛續在家裏的年紀最小,衣裳的尺寸也小,給他做衣裳是最容易的,因此也做的最多,選擇多了難免會有那麽一兩件是特別喜歡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