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19)
爾赫愛惜羽毛,可不代表他能放過那些個想在他臉上跳舞的兄弟們,不過是借刀殺人罷了。
這件事兒到底是誰背後幹的根本不重要,額爾赫的意思是,反正沒一個好東西,一鍋端。
憋了大招的額爾赫根本沒給任何人機會,一步跨出朗聲說道:“臣有事要奏。”
崔乘岸眼神一抹搭,沒奏折?行吧,聽小主子怎麽說吧。
言官堅持不懈的等着繼續怼呢。論嘴皮子,沒在怕的。
可是額爾赫竟根本不理言官奏請的事宜,直接換話題。自己親媽能是他們随便議論的嗎?都給小爺閉嘴吧。
額爾赫說道:“臣近來觀察海運之事,有一計可解此局。”
其他人一聽,哦,想轉移注意力啊。言官立即出列說道:“十八貝勒,臣等覺得海運的事情固然重要,但這朝中風氣也得整治啊……”
額爾赫才不會讓他們說話,“此言差矣,海運關乎國運。大人有些因小失大了。如此本末倒置,大人愧為言官。”
然後氣都不帶喘的,繼續說道:“皇上,目前海運最大的問題無非兩點。一是文榮國不斷騷擾我大青船只,二是海運衙門混亂。
但海運衙門混亂是因為文榮國不斷侵擾後,無法正常運轉導致。既然如此,臣奏請攻打文榮國。”
嘩,朝堂亂了。言官今天也是準備了無數小抄準備分出個勝負的。這現在毫無用武之地怎麽能罷休呢。剛運個氣,洪熙帝發話了。
“衆卿覺得如何?”皇帝這一問,底下安靜了。
皇帝鐵杆戶部尚書出列,“回皇上的話,近年來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國庫充盈,可戰。”
這頭一開,成了,吵起來了。還什麽淳貴妃不淳貴妃的啊。現在這是要打仗,加官進爵的唯一通道開啓了。
幾個皇子是沒想到額爾赫會丢這麽大一瓜出來的。至于嗎,不就說了他額娘幾句。結果他直接上升高度,作弊啊。
Advertisement
額爾赫心想,這才哪到哪啊。看大臣們吵的差不多了,又開口了。
“皇上,文榮國不僅是打,重要的是之後如何治理,長治久安如蒙古一般才是最好。
但考慮這些為時尚早,兒臣請命,願與兄弟們親赴文榮國,将文榮劃為大青疆土。”
十阿哥當場就不幹了,老子不想打仗好嗎?!沒看見當年打倭寇死傷了三個皇子!四舍五入,他自己也是鬼門關走過一遭的人了。
趕緊出來阻止,“皇上,十八貝勒如此窮兵黩武,太過暴厲。臣請派使者前去文榮國交涉。”
額爾赫一笑,“十哥提議甚好,先禮後兵方能凸顯我大國氣概。那就由十哥前去交涉,弟弟領兵護送。
另,十哥對弟弟的評價過于武斷。不知十哥如何看之前的倭國戰争,又如何看列祖列宗逐鹿中原呢?”
這話說的,把老十的路堵得死死的。十皇子當場冷汗就濕透了衣衫,跪的非常迅速。
德克濟克憋了半天了,“皇阿瑪,兒臣願為先鋒,請皇阿瑪恩準。”心想着,十哥不願意打仗,自己可願意呢。
這是幹脆跨過了打不打這一說,直接到下一步排兵布陣了。
十六皇子也加入進來,“皇上,臣也願領兵,為我大青開疆擴土。”陸續倒是很多皇子臣子都出來請戰。別的不說,姿态至少有了。
四皇子看皇帝一句話沒說,心想着是得表個态。要不最後真打,那什麽都沒有了啊。“皇上,臣願領兵,帶領弟弟們前去殺敵。”
大家一聽,哦,老大瘸了,老二老三死了,可不就老四最大了嗎?
額爾赫也不馬虎,立即接口:“四哥說得好。我們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轉頭就跟皇帝繼續說道:“還請皇上定奪。”反手就給老四上了眼藥,皇帝一個字沒說怎麽幹呢,老四就要當主将,你誰啊你。
洪熙帝看着這幫子皇子,想着不能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傷了和卓啊。更要讓額爾赫的路走的平坦些。
之前的想法是自己老了,心軟了。可這幫敗家子竟然得寸進尺,一定要打開地獄之門。
洪熙帝想了想,說道:“此事着六部同議。退朝吧。”
一個眼神,額爾赫就跟到禦書房去了。
都沒等洪熙帝開口,額爾赫就說了:“皇阿瑪,兒臣今天之所以上奏,是因為之前提出的問題兒臣仍舊沒有答案,但有了一個初步的解決辦法。
堵不如疏,既然內部矛盾無法解決就變成外部矛盾吧。官員不正,文人不賢,不如在戰争中吐故納新。”
三日後的大朝會,六部商議的差不多了,反正框架是弄好了。其他的也填不進去,誰當主将?調哪裏的兵?皇帝願意花多少銀子?這些沒有怎麽做計劃?
洪熙帝的這盤棋在經過小推手額爾赫加持後,終于開下了。
額爾赫這是明顯的陽謀了。對于這幫子爛泥扶不上牆,就能看見眼前利益,絕對見不得別人好的兄弟。根本就不用挖坑。
就看着他們正常随心辦事,他們自己就能挖坑把自己埋了。而且特別有互幫互助精神,還能互相挖坑互相埋。
按照技術得分,估計人人都能完美的入坑。這種天分是真的很難得。
洪熙帝汲取了當年打倭國的教訓,沒有讓皇子做主将只是做了副将。這還沒開拔呢,十皇子就以第一名的身份滿分十分入坑。
十皇子一聽要去前線就開始想轍不走。先是讓自己的額娘李妃去求皇帝,讓留在京城弄軍需。後來看不成,幹脆裝病。
洪熙帝一聽老十病了不能按時集結,再一聯想之前這位的所作所為,直接派崔乘岸去了老十的王府。
崔乘岸被禁軍簇擁着,話不多說,徑直到了十皇子的廂房。
十皇子哪裏想到連通傳都沒有宮裏的人就直接進來了。正院子裏曬太陽鬥蛐蛐呢。
這下好了,抓的現行。崔乘岸是二話沒說,直接讓禁軍将十皇子拿下拖進了宗人府。
十皇子膽都吓破了,在宗人府的牢房裏是聲淚俱下的求饒。洪熙帝直接将十皇子從族譜中削了名字,判了流放寧古塔。
皇子即使再有重罪,也不過圈禁了事。但十皇子臨陣脫逃,是絕不能容忍的。一時京城風聲鶴唳。
大軍開拔的腳步不可能因為這件事情而拖後,剩餘皇子除留京督辦軍需的幾人整裝出征了。
雖然有十皇子這種臨戰脫逃的懦夫,更有骁勇善戰的勇士。德克濟克背上了圖牛弓,在和卓殷殷期盼的目光下騎上馬和大部隊彙合。
如果不是德克濟克的太監小果子已經被包袱壓的看不見,這絕對是一幅完美的将軍出征圖。
可惜了,德克濟克偉岸的身影逐漸在朝霞下遠去,留下的是香飄十裏的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包袱,小果子心裏雖然苦,但還是堅毅的跟上了隊伍。
畢竟,滿滿一百斤的牛肉幹能交給自己拿,那絕對是淳貴妃最大的信任了。
随着前線的捷報傳來,德克濟克總算是有了用武之地。因為學習不好,兵書也沒弄懂,愣是給人抽冷子來一下讓人受不了。腦回路完全不同。
老四看着德克濟克不停立功,他這邊卻沒那麽順利,心裏是又氣又急。明明分給德克濟克的任務要麽簡單到不可能有功可領,要麽就是兇險萬分。
主将一看老四這麽不地道,早就給他記下來了等回京的時候一個字不差的全告訴皇帝。
更是明裏暗裏的奪了四皇子的權利,可不敢讓他這麽随便瞎指揮。到時候自己這個主将也跟着完犢子。
京城內,額爾赫統管軍需。沒跟任何人紅臉,還能各方順毛。愣是把四處刁難的事情辦的滴水不漏。
兄弟倆一文一武,成了這場戰争的最大功臣。
這次打仗,由于洪熙帝任命了靠譜的主将,又有之前打倭國的時候大青水軍練得好,可以算是平推了。文榮國很快敗下陣來要求和。
洪熙看着各個皇子上表的奏折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說□□向來寬宏大量,只要文榮國進貢,自可和其他附屬國相同。
另一類是額爾赫,奏折中寫道:“倭國離我們并不遙遠,無論是治理還是支援很快就到。
但是文榮國離我們十分遙遠。我們現在得到勝利,應該要求他們大量賠款,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無法振作。
然後将去文榮國的整段航路的小國拿下再入主文榮,确保補給線不斷。觀文榮作風,毫無信譽可言。我大青唯有重兵把守後再行教化。”
洪熙覺得額爾赫說的真是太好了!歷代帝王,無不想開疆擴土,告訴列祖列宗,老子沒給你們丢人!
但額爾赫沉得住氣,每每都能說到點上。大善。
随着文榮之戰的勝利,還有另一件喜事,可謂雙喜臨門。額爾赫的嫡長子出生。
額爾赫報與洪熙與和卓時,和卓說了一句話:“按照華夏的習俗,同輩大排行的兄弟姊妹從名字就能看出來是一輩呢。”
洪熙帝一聽,入關這麽老些年了,如果從自己這一朝進一步的民族融合,那也是大功一件,史書上能有驚豔一筆啊。
大筆一揮,直接給額爾赫的兒子賜名為永廈。起完名字笑眯眯的對和卓說:“那朕的孫兒這一輩就是永字輩了”。
之前那些已經提前有了孩子的皇子一口老血吐出來,趕緊給孩子又取了個漢人名字,好搭上永字輩的順風車。
這還不算,随着永廈的出生,洪熙對于額爾赫最後一點擔心也消弭了。
洪熙三十四年正月十六日,洪熙帝立皇十八子額爾赫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加封其母族圖門氏與其妻族巴林部。
和卓卻并沒有多少欣喜之情。太子可沒有皇子舒服,高高在上的表象下是群而攻之的危機。
看着額爾赫并沒有得意忘形,只是宣召了額爾赫福晉,特意叮囑了要謹言慎行。還得想着寧楚閣、德克濟克與娘家,可別做了豬隊友。
尤其是德克濟克可不能擰巴了,兄弟間鬧別扭。
要說德克濟克就是不一般,一知道額爾赫當了太子,立即偷偷問和卓:“額娘,那将來額爾赫能讓我做個将軍不。”
和卓就突然很期待兒媳婦趕緊娶進門,這樣自己就不用回答這種問題了。如果和卓有罪請讓法律制裁她,而不是回答德克濟克的問題!
洪熙帝終于立了太子,那必須拉出去溜溜,向所有人炫耀一下最好的兒子!于是洪熙帝就帶上了新晉太子巡視南疆去了。
當然,主要還是為了之後一統文榮做到心裏有數。這一路走過,确實又發現了許多問題。
同洪熙帝不同,額爾赫是徹底融入了基層民衆。
聽聽官員是如何跟皇帝吹牛的,再看看百姓肯不肯放開手腳買肉吃飯,買布裁衣。有多少平民赤足而行,有多少平民茅室土階。
南方雖然氣候溫暖,但民衆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風順,最可怕的就是血吸蟲病。又因為雨水多,路經常泥濘不堪,所以更依靠水運。
要是和卓在這裏,肯定直接說,消滅釘螺健康你我他,想要富先修路!可是和卓不在這裏。
額爾赫卻也能從當地赤腳醫生與農民處打聽出釘螺的危害,更是能說動洪熙帝特別督促當地官員從上至下的治理與監督。
等到了南疆的時候,洪熙帝為國為民的明君之名已經更上一層樓了,卻并沒什麽人提及太子。
洪熙帝除了高興與自負能有什麽想法呢?轉頭就覺得大家不識貨,怎麽沒人誇誇太子?!不行,自己得趕緊獎勵額爾赫。
真正到了南疆,所有人才發現最困難的事并不是跋涉千裏與炎熱氣候。而是語言。完全雞同鴨講,沒人能聽懂對方在說什麽……
除了少數當地官員與向導能通曉漢語與方言,提出了其他人都癟茄子了。額爾赫冥思苦想,提出了蠻人制蠻的四字方針。
其實南疆的山民生活非常困苦。額爾赫倒不覺得這是壞事,反倒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沒有人可以放棄更好的生活,只要有奔頭,必得人心。
洪熙帝看着額爾赫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終是放心了。雖然心中仍有一種老子能做的更好的虛榮心,但是看着相似和卓的面容,與有榮焉。老子的額爾赫真棒。
這次千裏南巡後,洪熙帝的精神愈發不濟,看着其他不成器的兒孫與不聽話的大臣,洪熙還要給額爾赫更大的權利,讓所有人都知道都明白,沒有人可以改變皇帝的這個決定。
不僅如此,還要适當的敲打一下那些蹦跶的厲害的猴子。真當山中無老虎了嗎?沒看後宮還有一個平常當小奶貓,急了就是母老虎的和卓呢嗎?!
洪熙帝命額爾赫主持科考的同時又将很多官員提升或罷黜。大家都明白什麽意思了。別給額爾赫整幺蛾子,要不大家一快死。
額爾赫慣會做人,并不倨傲又願意推舉賢能。嗨,跟誰幹不是幹。反正勳貴的老大鐵帽子王和文臣老大皇後娘家不都鞍前馬後的投誠了嗎?
那還等什麽,投名狀趕緊的,現在太子那裏還有位置,去晚了可就只能吃灰了。
這不,現成的科考。大家各種埋頭苦幹,只求能讓太子多看一眼。額爾赫知人善用,尊重大儒。還到國子監等著名書院鼓勵學子。整個科考過程很順利。
在最後殿試的時候,洪熙帝握着額爾赫的手欽點了狀元。禦筆的朱批好似延綿的血脈,傳承了帝王的意志與不甘。
洪熙三十六年二月八日,洪熙帝崩于北京太和殿,享年六十一歲,廟號聖祖,谥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太子愛新覺羅額爾赫登基,改國號為和光。
尊先帝太後富察氏為太皇太後。尊先帝皇後博爾基吉特氏為母後皇太後,徽號聖慈。尊先帝淳貴妃圖門氏為聖母皇太後,徽號聖純。立福晉莽努特氏為後。
和光帝尊儒術,重騎射。與洪熙帝所治時期合稱為熙和盛世,是華夏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持續八十九年。在此期間,華夏社會在封建體系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後世保護性發掘景陵時發現洪熙帝的墓室中皇後墓有兩個。與洪熙帝合葬的是聖純皇後圖門氏。
而合葬棺椁裏建了過仙橋,這在古代寓意來世還要再續前緣,是歷朝歷代的皇陵中從沒出現過的事情。
無數人的一生最後會化為史書上寥寥幾個字,甚至是一片空白。但這并不影響每個人的喜怒哀樂,反正沒有人可以活着離開這個世界~
作者有話要說: 新文《鹹魚詐屍》2月18日開工,歡迎預收。娛樂圈文,過氣女IDOL替父還債的奮鬥史。
☆、小劇場
小劇場1:
洪熙朝的瓷器都以小而精為主。但是後期出現了大量的大型敘事花瓶,成套。經考證,全都是圍繞着聖純皇後圖門氏的故事。
其中就有對洪熙帝酷愛與聖純皇後穿情侶服的描畫。
“皇上今兒這身衣服顏色好看。巧了,我今天也穿的這個顏色。”和卓得意的小眼神,“我還以為皇上只穿金色的衣服呢。”
自此之後,洪熙帝總是要同和卓穿相同顏色的常服。除大朝會、祭天外從未穿過明黃朝服。
經挖掘,洪熙帝與聖純合葬墓室中光陪葬衣物就有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套。全部都有男女同款,和敘事大花瓶相呼應。現存于景陵博物宮。
小劇場2:
洪熙帝親筆淳貴妃與固倫公主工筆畫像于景陵600年大展中第一次與觀衆見面。這是世界上現有保存最完好的帝王親筆書畫。
此畫像裝裱精細,存于玉盒之中,置于棺椁夾層,足見其珍貴。經修補後,雖面容仍有缺失,但題字清晰。對照其他文物,論證為洪熙帝親筆。上書,吾愛和卓與寧楚閣。
固倫公主後人确定其名為寧楚閣,推斷淳貴妃名為和卓。可見洪熙帝專寵淳貴妃荒廢後宮的傳言不假。
小劇場3:
阿禮,這位美少年絕對是八旗子弟中的一朵大奇葩。由于自小長的好,那是被各種誇贊。直到大家發現,阿禮的腦子好像不太聰明的樣子。
但是也還好,阿禮雖然不聰明但是力氣大,敢欺負他的都被物理消滅了。
本來皇子侍讀是沒有阿禮什麽事的,主要是阿禮的阿瑪可不願意自己唯一的傻兒子去宮裏得罪貴人。
但是由于皇子們後來開了騎射課要求更多的伴讀,阿禮還是光榮的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六皇子很是嫌棄阿禮這個笨蛋伴讀。當時還是大皇子的廣德帝卻意外與阿禮很是投緣,不過幾日就将阿禮變成了他的跟班。
即使廣德帝并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明君,但對于阿禮永遠是寬容的。廣德帝心中的阿禮是自由的化身,那些廣德永遠不能做的事情,阿禮都可以去做。
廣德帝出殡時,阿禮看着棺椁,喃喃說道:“你也終于自由啦。”
小劇場4:
今天是大年三十,已經家裏躺挺久的何卓開心的睡到自然醒,準備着看看老媽正在做什麽好吃的。
一看不要緊,居然有如意卷和五彩牛柳。這可是滿漢全席中的菜呢~
趁着老媽不注意,何卓吧唧吧唧偷吃了好幾口。嗯,果真是媽媽做的飯飯,就是這麽好吃。
這時又收到了洪熙發來的短信。這位是真的很執着,看何卓拉黑了他的電話就換了無數的電話號碼打過來。這次倒是只有節日祝福。
有的時候,來世的相聚可能不是善緣。一輩子好好過,別老想着前世也別老惦記着來世。就像何卓與和卓,她們是兩個人呀~
作者有話要說:
☆、最後的番外
誰還沒個愛好呢?洪熙帝喜愛制扇,雖然後來變成被心上人吹捧吧。額爾赫和自己的老父親一樣比較文雅,喜愛作詩!
都說外甥像舅,額爾赫和舅舅那丹珠的相似之處就在對詩詞的熱愛了吧。
額爾赫小的時候因為讀書好,那是各種被誇獎詩也做的不錯吧啦吧啦。但是親額娘和卓是誰啊,分分鐘教你做人的主。但是到底是親兒子,還是引導為主的。說的就比較委婉。
額爾赫經過和卓的開導,知道他作詩不是最好的心裏也比較有數。所以額爾赫的詩作也就沒有大面積流傳。
而且那個時候額爾赫只是寵妃之子,并不是太子也不是皇上。吹彩虹屁的大多還是一心宮的奴才。
等到額爾赫變成了太子,因為事情一度比較多,需要思考的問題很棘手,所以暫時放棄了自己的愛好。
等到額爾赫即位,頭幾年也還好。因為想着怎麽徹底收服臣子,也是沒什麽時間搞些業餘愛好的。後來勵精圖治,偶爾作首詩來抒發他的心情,都來不及潤色。
好不容易四海升平,壓抑了多年的靈感那是迸發而出。天天一首都是少的。額爾赫的皇後恩和也是一位有些墨水有些才情的女子,對額爾赫那絕對是愛情的濾鏡過于厚重了。
額爾赫寫什麽都說好,還給背下來,還讓孩子背下來。你說說,一點不給孩子創造好的成長環境,做正面的榜樣作用。
額爾赫必須飄了啊。小的時候有自己額娘和卓的無情打壓讓他認清事實,現在——放心,還是有人能給他拉回現實的。
德克濟克已經是鐵帽子王了,和小的時候一樣沒什麽變化。仍舊是個直爽的人。
額爾赫寫了詩,那必須得和人分享才能快樂X100啊。和自己的皇後孩子分享,滿足度高,但成就感一般。于是就去找巴克什,這位現在也是親王了。
巴克什從小就是額爾赫的小跟班,不僅能和額爾赫分享詩詞的高雅,還能自己順便作幾首。
但是一個人吹捧怎麽能行呢?額爾赫還得讓自己看得上的文臣武将過來分享。其中就包括姐夫白裏。
白裏這個妙人,不僅張羅着給皇帝小舅子弄了個詩集印出來,還給弄禦書房小學校和國子監去了。
這麽重要的文化知識,必須讓學子們好好記,好好背。科考的時候到底考什麽大家心裏沒個數嗎?
這就導致,德克濟克通過自己的子孫知道了皇帝弟弟額爾赫的詩作。
額爾赫本來沒想着和老哥德克濟克分享的。畢竟自家哥哥不好這口。但是德克濟克因為皇帝罵了自家孩子學習不好後,分分鐘就進宮和額爾赫理論去了。
第一句就是,就你寫那詩,什麽玩意兒?狗屁不通。
哄,額爾赫那臉紅的能煎蛋。
額爾赫都快氣哭了。要不是自己親哥哥,要不是兄弟倆關系好,要不是打不過,額爾赫真能動手。但是還是很生氣,特別生氣,氣的就去找姐姐寧楚閣去了。
寧楚閣一聽這倆人的官司,呵,真的不是很想管呢。
但沒辦法啊,姐弟三個人,總不能看一個總被另一個欺負吧。寧楚閣也是見識過額爾赫詩作的人,說句心裏話,他要不是皇帝,誰看啊。
不過為了弱化沖突而不是激化矛盾,寧楚閣只能硬着頭皮說:“德克濟克也是的,皇帝作首詩容易嗎?你是哥哥,你為什麽不能鼓勵鼓勵?”
德克濟克因為從小的教育,是不大敢和寧楚閣對着幹的,“我不就說了一句嗎,成成成,以後我不說了。不對,以後我說好。”
額爾赫立即說:“你什麽意思?我寫的本來就好,不用你違心說好。姐你看看他!”
寧楚閣看着這倆大齡兒童吵架,能說什麽呢?只能把自己家家用出氣筒叫過來呗。“白裏,都怪你!要不是因為你,他們倆能吵起來嗎?還有,你最近是不是又胖了?”
兄弟倆一看姐姐單方面吊打姐夫,默默的走了。這罵人的架勢真的和額娘一模一樣啊。好可怕。
白裏……無妄之災,欲加之罪,我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55555555
額爾赫為了氣德克濟克,在春節送福字的時候,特意還送給德克濟克一首詩。但是!只寫了半句,讓德克濟克補好下半句。奪筍吶。
不說德克濟克氣的去皇宮罵人,其他臣子卻覺得皇帝為什麽不送給他們詩?他們可以對啊!
自此,春節送福字活動正式加碼為寫福字送詩活動。
後世統計,和光帝額爾赫存世詩作逾千首,中小學課本中無一首收錄。可見其質量之上乘。
作者有話要說: 完本感言
這本書正式完結。
作為第一本書,确實有太多的不足。特別特別感謝所有讀者。謝謝你們的點擊、評論、營養液和收藏。
所有的評論我都看了,雖然沒有每條回複,但能夠從讀者的角度重新審視這本書對我啓發很大。我會繼續努力的!
也謝謝一直每天評論的小可愛們,沒有你們,這本書我很難堅持寫完。知道這本書有人在看,有人在期待,是我寫作最大的動力。
再次感謝,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