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比慘 十盞天燈冉冉升起,就像十顆閃耀……
十盞天燈冉冉升起,就像十顆閃耀的星星,只不過和黑夜比起來,她們的光還是太弱了,無法驅散黑暗。
胡善祥一直看着窗外的十顆星星消失在微雨的夜空才回頭,自殺未遂的假道姑還是沒有醒過來。
她被雨水淋得濕透、上吊、磕破腦袋,三面夾擊,性命垂危。
大夫說過,運氣差的話,或許挺不過今晚。
胡善祥今天幾經波折,疲倦之極,但是她不敢睡,也不想睡,守在病榻旁邊,期待假道姑醒來。
焦慮令她坐立難安,幹脆絮絮叨叨和昏迷的假道姑說話,來發洩不安的情緒:
“你不能死,你要是死了,就是害人害己。我上京趕考不容易,多年努力籌謀,眼瞅着要毀于一旦。”
“你死都不怕,你還怕啥?說出來,或許我能幫到你呢。”
“我為了幫你才到了這步田地,在家裏的時候,父親總是教我,做人要善良,不可有害人之心,如果遇到力所能及之事,能幫一把就不要袖手旁觀,結善緣,積陰德。但是我一出門就遇到了你,你若死了,我以往為人處事的信念就崩塌了,我就再也不信好心有好報,你殺了自己,還毀了我的人生……”
胡善祥時刻守在假尼姑身邊,實在太累,熬不過去了,就趴在枕邊眯一會,但始終保持警醒,無法深睡,一夜起起睡睡有十來次。
到了淩晨。胡善祥揉着酸疼的脖子再次醒來,推開窗戶,放進新鮮的空氣提神,此時細雨不知何時停了,撲面而來的濕潤寒冷猶如醍醐灌頂,霎時清醒。
胡善祥用手背試了試假道姑的額頭,已經不燒了,就是昨晚燒了一夜,嘴巴太幹,爆出片片蒼白的唇皮。
胡善祥将參湯倒在幹淨的毛筆上,一點點的往她嘴唇上撒落,身體幹渴,求生本能使得她蠕動着嘴巴,咽喉微動,有吞咽的動作。
好像有救!
胡善祥又開始念叨那些車轱辘話,參湯滴沒了,她端着碗去再要,身後一個細若蚊吶的聲音響起來:“你放心,這次我不會連累你的。”
胡善祥轉頭一瞧,哐當,藥盞落地,摔的粉碎,假道姑醒了!
Advertisement
假道姑說道:“我來自朝鮮使團,現在使團應該還在北平城,勞煩錦衣衛去使團傳個信,就說韓桂蘭就在德州安德水驿。”
“你是番邦人?”胡善祥完全聽不出來,“你會說我們的語言。”
韓桂蘭說道:“我出身朝鮮兩班貴族,兩班和宮廷用的都是漢語。”
胡善祥想起在家裏偶爾聽到的大明宮廷奇聞,差不多聽懂了,“你是……朝鮮進貢給皇室的貢女?”
韓桂蘭點點頭。
胡善祥一下子明白了為何韓桂蘭假裝道姑逃跑、寧可自盡也不願自爆身份的原因了。
這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在元朝的時候,那塊地方還叫做高麗國,人參和美女是高麗國最搶手的“商品”,作為貢品獻給皇室或者或者在市面上買賣。
貴族們經常攀比家中高麗貢女的數量和“質量”,奇貨可居。元朝的末代皇後奇氏是高麗貢女出身,
後來高麗大将李成桂起兵造反,滅了高麗,向大明稱臣,求洪武帝賜給新國號,洪武帝賜了“朝鮮”為國名,并封李成桂為第一代朝鮮王。李鮮王朝由此開始。
如今大明要遷都北平,新都城和朝鮮地域非常近,朝鮮作為附屬國,自是要進獻貢女示好,出于地緣政治的緣故,永樂帝就派了朝鮮籍太監海壽去朝鮮要選拔貢女,還下了一道口頭禦旨,說:
“去年你這裏進将去的女子們,胖的胖,麻的麻,矮的矮,都不甚好。只看你國王敬重心的上頭,封妃的封妃,封美人的封美人,封昭容的封昭容,都封了也。王如今有好尋下的女子,多便兩個,小只一個,更将來。”
永樂帝中年喪妻,原配嫡妻徐皇後去世後,誓不再立後,将打理後宮之權交給了朝鮮貢女權賢妃。
但是,權賢妃“冠寵後宮”引起了後宮其他朝鮮貢女們的嫉妒,老鄉見老鄉,見面捅一刀,居然想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法子對付權妃——下毒。
沒錯,永樂時期的宮鬥就是這麽幼稚殘暴,沒有什麽獻舞寫詩做飯麝香堕胎縱橫捭阖、攻守同盟等等勾心鬥角的争寵,她們的手段簡單直接粗暴到如果寫在小說裏都會被讀者們取笑想象力貧瘠、毫無邏輯、結局崩潰爛尾、作者腦子有病。
但現實就是如此,權妃就是這麽被老鄉毒死了,而且用的還是最最容易被發現的毒物——砒/霜。
如此明目張膽的在後宮行兇,今天毒死權妃,明天就能毒死朕了!永樂帝龍顏大怒,命錦衣衛和東廠還有宮裏的宮正司聯合徹查權妃暴卒案。
後宮由此掀起腥風血雨。
拔出蘿蔔帶出泥,不僅查出毒死權妃的呂美人,還發現魚美人與宮裏的太監私通!
甚至,呂美人和魚美人在感覺即将東窗事發,要被永樂帝發現,死路一條,方正都是死,幹脆孤注一擲,想要合夥毒死永樂帝。
當然,由于及時發現,她們沒有得逞。
由于始作俑者是魚氏和呂氏二人,朝鮮貢女之間的窩裏鬥,所以稱為“魚呂之亂”。
随着魚呂之亂案子的深入查訪,嚴刑拷打,很多人為了求生互相攀咬,挖出來的人越來越多,知情者,協助者等等,所有牽扯其中的人一共有兩千八百多。
醜聞就像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後宮亂成這樣,威脅到皇帝的性命,永樂帝一聲令下,這兩千八百多全部處死!
後宮差點被殺空了。
魚呂之亂死的人實在太多了,震驚整個大明,所以連身居深閨的胡善祥都略有所聞。
以前胡善祥把魚呂之亂這個宮廷醜聞當茶餘飯後的故事聽,現在看到脖子上還有一圈紫紅上吊淤痕、一心尋死,了無生戀的朝鮮貢女躺在病榻上,才感受到這樁醜聞的殘酷。
胡善祥嗫喏片刻,問道:“你有認識的人死于魚呂之亂?”
韓桂蘭如老井般死寂的雙目裏有了一絲漣漪,她掙紮坐起來,“我姐姐……我的大姐姐被牽扯進去,一尺白绫,絞刑處死。她臨死之前求奶媽,說不要走,不要走。”
漣漪化為淚水,從眼眶裏滾落,“姐姐死了,我又被哥哥送到大明當貢女,我求大哥,賣一妹家中已經榮極,為何還要再犧牲一個妹妹?怎麽苦求都無用,哥哥勸我為了家族的前途,犧牲自己,把我強行塞進使團,送到大明。”
“使團到了北平,我找機會裝作道姑逃跑,本以為能夠擺脫家族的安排,卻不曾只跑到了山東,就被當做白蓮教佛母抓起來,又送到京城。”
韓桂蘭絕望了,一心求死,還死而不得。
聽到韓桂蘭的講述,胡善祥立刻覺得自己退婚、離家出走這等往事和韓桂蘭相比,簡直蝼蟻之于泰山。
什麽叫慘?韓桂蘭才慘啊!我這點挫折真的不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