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家書萬金

秦思君聽他忽提“晴兒”,猜個八九不離十,心頭微酸,輕聲道:“辦法總會有的,讓我想想。今天我們已聊了好久,你快休息養傷吧。”收拾臉盆,準備出去。姜樂康有些失望,道:“好吧。”

接下來幾天,秦思君每日都到姜樂康房中,給他送飯送水,端屎倒尿,談天說地。本來這些事可以讓百花幫其他弟子去做,但她總是搶着來。話說煙火派興起于宋朝,奉中華廚祖、氣功祖師彭铿為祖師爺,創派宗師原為皇宮禦廚,在烹饪中悟出武學之道,後離開皇宮,開宗創派,要求門下弟子都學習烹饪。秦思君自幼聰慧,煮得一手好菜,因姜樂康身受掌傷,飲食需要清淡,便每天變着法子做美味齋菜,送來給他吃。秦子恒幾次想叫上妹妹,陪他在神農架閑逛,都被她拒絕,只好與其他人同行。衆人都誇小師妹有情有義,好像一夜長大,不再胡鬧。姜樂康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再加上蘇義妁的靈丹妙藥,恢複進度良好,不過幾天,已能下床慢走。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姜樂康心中感激秦思君,朝夕相對之下,竟然漸生好感,但他不敢多想,盡力壓抑自己情感。

轉眼中秋節到來。這日早上,姜樂康下床活動,練起鶴翔步,沒想到大傷初愈,步履不穩,一個踉跄,差點摔倒。秦思君正好推門進來,慌忙把他接住,扶他到桌前坐下。秦思君嬌嗔道:“才剛剛好點,就急着練功嗎?”姜樂康道:“是我太急,想早日學藝,當上大俠,成為鄉親們的驕傲。”秦思君笑道:“今天是中秋節,我就祝小姜早日康複,學成武藝,成為人人敬仰的大俠!”姜樂康道:“謝謝!也祝你事事順心,不用做不喜歡的事。”秦思君道:“你先前不是說,想要寄信回家嗎?我想到辦法了!”姜樂康驚喜道:“姊姊快說。”

秦思君從抽屜中取出文房四寶,攤開宣紙,磨好墨汁,把毛筆遞給姜樂康,讓他寫信。姜樂康道:“即便寫了信,也無法寄回桃花村啊。”秦思君笑道:“官家在全國各地建有驿道驿站,用來傳輸官方公文與軍事情報。只要花些銀子,讓官差大哥多跑一趟,把信捎到桃花村,不就行了嘛!”姜樂康也曾聽聞郵驿,但那是官家所用,桃花村若想對外通信,全靠行商幫忙捎帶,不禁奇道:“還能這樣做嗎?”

秦思君道:“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有權有錢,有什麽事不能辦到?荔枝是你家鄉的水果吧,但在北方吃不到。傳說當年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為讨貴妃歡心,以傳遞緊急文書為由,派兵卒快馬加鞭,每站換馬,從嶺南急運荔枝,送抵長安之時,荔枝尚自新鮮。一年下來,不知累死多少士兵,跑死多少駿馬?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姜樂康忿忿不平道:“這些達官貴人,只懂自己享樂,不知體察民情,當真可惡!”秦思君道:“你是寫信給家人,情況又有不同,花再多銀子,也是值得的。家書抵萬金,快快寫吧!”

姜樂康想起自家庭院的兩棵樹,随口問道:“那你吃過荔枝嗎?”秦思君道:“沒吃過呢。”姜樂康道:“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荔枝樹,另一棵也是荔枝樹,每年夏天結果。日後你有機會來桃花村,一定請你嘗嘗。”秦思君聽了暖意融融,露出一絲嬌羞,道:“一言為定。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秦思君又把筆遞給姜樂康。姜樂康臉上一紅,窘迫道:“我自小好動,不愛讀書,因此只會認字,不太會寫字,文筆更是差勁。”秦思君尋思:“人生憂患識字始。也許正是像他那般少讀書經,才沒有那麽多機心吧。”笑道:“沒關系!你來口述,我幫你寫。”姜樂康說聲謝謝,一時卻不知寫什麽好。他初涉江湖,屢遇奇事。難道要他全盤相告:自己遇見了秦天女兒,全靠她暗中幫助,才順利來到神農架,見到蘇義妁,後來遇見曾對楊珍有恩的梅傲霜叛門偷襲,自己為救秦思君,不幸中掌負傷,又得到她悉心照料,甚至生出好感嗎?如果真這樣說,楊珍、陶晴又會怎樣想呢?

秦思君察言觀色,看出他的難處,溫言道:“我知你身受重傷,不想告知家人,讓她們擔憂。你可以不這樣說啊!”姜樂康急道:“那怎麽行?我怎能欺騙她們呢?”秦思君道:“沒讓你騙她們啊!你可以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這叫報喜不報憂,是一種處世智慧。”姜樂康恍然大悟,又在秦思君幫助下,寫下了這樣一封信:

母親大人膝下:

寫下這封信時,恰逢中秋佳節。孩兒不孝,未能侍奉左右,望娘親諒解。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我已順利來到神農架,見到百花幫蘇義妁幫主。蘇奶奶身體硬朗,待我也很好。當她知道桃花村鄉親依然感念她時,她顯得很高興,托我向大家問好。可惜她事務纏身,未能抽空重回桃花村。

外面的世界并不太平,魔教妖人依然作威作福,為害人間。但這更堅定了我學習武藝、成為大俠的決心。請給我三年時間,三年之後,我定會學有所成,為除魔大業出一份力,在江湖上闖出顯赫名堂,榮歸故裏,保護鄉親。請代我向陶村長、陶夫人、晴兒、大牛等人問好。恭請福安,勿勞賜複。

不孝子姜樂康

某年八月十五

姜樂康讓秦思君把家書念一遍,自個鄭重地裝進信封,再讓她寫上地址及“桃花村陶景村長收”字樣,方便官差捎信找人,同時也讓村長一家讀到。秦思君一邊寫字,一邊裝作不經意問道:“這個晴兒,是你什麽人啊?”姜樂康道:“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秦思君道:“那你喜歡她嗎?”

姜樂康始料不及,臉上一紅,想了一陣,終于道:“我也不知道什麽叫喜歡。因為除了她,我很少跟別的姑娘接觸。但她是我的好朋友,如果她遇到危險,我一樣會奮不顧身去保護她。”說着伸手入懷,要找什麽物事,卻遍尋未果,“咦”了幾聲。秦思君道:“你要找什麽嗎?”姜樂康道:“一道平安符,正是晴兒送給我的,說能保佑我一路平安。”秦思君道:“前幾天你受傷流血,師父替你更衣療傷,後來師姐們又把髒衣服拿去洗,應該是取出來了。我幫你找找,你放心,丢不了。”姜樂康點頭道:“謝謝。”秦思君拿起寫好的家書,附上幾兩銀子,趁着天亮下山一趟,托付山下驿站的官差,把信寄出去了。

Advertisement

夜幕降臨,風輕雲淡,一輪圓月高挂天空,皎潔月光灑在大地,照得清心殿前一片雪亮。百花幫師徒在空地處安排筵席,邀請來賓,慶賞中秋。姜樂康、秦氏兄妹、董聰、薛強等幾位賓客,與蘇義妁共坐一桌。衆人飲酒賞月,相談甚歡,丁香、姜樂康也暫時忘卻身上傷痛,沉浸在節日氛圍中。只聽秦子恒道:“妹妹,你去年過完中秋,不是從家裏帶了把琵琶過來嗎?不如今天你彈奏一曲,給大家助助興,好嗎?”秦思君欣然接受,從閨房拿出一把琵琶,當着衆人,自彈自唱,正是一首宋朝大文豪蘇轼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

一曲唱罷,衆人齊聲喝彩。秦思君微笑致謝,回到自己座位,坐在姜樂康身邊。各人繼續閑談。姜樂康聽過樂曲,突然想起當日在黑店內,董聰曾說過梅傲霜專殺會唱曲撫琴的風塵□□,用來剝皮換面,不禁心驚膽戰,忽問:“蘇奶奶,我有一事想不明白。早前家母跟我提起往事時,曾說過多虧白芷、梅傲霜兩位姊姊護送,我們才去到桃花村安居。如果我沒記錯,當時梅傲霜的綽號是叫‘紅梅仙子’,怎麽現在卻堕入魔道,變成了無惡不作的‘千面女魔’呢?”

同類推薦